索命游戏 第61章 圆滑的董事长
作者:云卷-云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你提到的这些,我还真是忽视了。”仔细听完郭弘明的话,陈涛原本兴奋的目光,又不觉黯然下来,“真没想到,一个重要发现之后,非但没有让案情更明朗,相反,却变得更加复杂了。”

  “或者,你的新推理不成立;或者,案子还有我们尚未参透的地方。”见此情形,郭弘明也只能给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看来,还是我操之过急了。案子的复杂程度,一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陈涛的话语中,凸显出了忧虑。

  “别再盯着视频看了,让大脑缓一缓,应该会有新发现。”郭弘明如此安慰道。

  “只顾讨论纪伍申的案子,都差点忘问你了,来找我,也是有了新发现吧?”直到这时,陈涛方才过问,郭弘明来此的用意。

  “一句话,常规的调查,意外的发现。”郭弘明简洁说道。

  “哦?什么意外的发现?赶紧说说!”案情到了这一步,一听到有意外发现,陈涛是片刻都等不了。

  “对邵同舟个人资料的调查,芜平初中方面只出具了一张人事证明,其他方面,就不太配合了,我想,多半是江成在背后作梗的缘故。于是,我干脆转变了调查方向,开始从庆元机械厂入手。”郭弘明开始介绍说。

  “这个思路是对的!看来,你在机械厂有发现!”陈涛不由说。

  “这是庆元机械厂原人事处主任从一堆废旧资料中翻出来的,邵同舟的辞职信,很不容易那!”说着,郭弘明小心地将一张发脆的老式信纸铺在了陈涛面前。

  “1991年10月?”心细的陈涛,立即就发现了这封辞职信的落款时间,“可我在询问邵同舟之时,他分明说,自己从机械厂辞职的时间,是在1992年春天。”

  “问题就在这里!”郭弘明接着说,“根据芜平实验中学出具的人事证明,邵同舟开始任教的时间,也是1992年春天。并且,邵同舟的人事关系,是从机械厂直接转到芜平中学的,这就说明,他这两段从业经历之间没有间隔,但两份证明材料,却有了数月的时间隔段!事情很清楚了,一定有一份证明材料是假的!”

  “对邵同舟辞职一事,那位人事处主任有没有印象?”陈涛又问。

  “据他回忆,邵同舟递上辞职信不久,厂里就批了。他正式离开机械厂的时间,应该在1991年冬天。”稍稍顿了顿,郭弘明接着说,“所以我认为,芜平实验中学那份证明是假的!邵同舟开始任教的时间,应该是1991年底,离开学校的时间,也不是1993年!所以,1992年之时,邵同舟究竟在不在中学任教,究竟做了些什么?还都是未知数!”

  “的确如此。想必,这就是你的意外发现吧?”陈涛不禁说。

  “不。”神秘地笑笑,郭弘明的手指,又移向了辞职信的另一处,“我的意外发现,是这里。”

  “这不是厂领导的同意辞职的签字吗?怎么?有什么问题?”看着信纸上那个快要模糊的名字,陈涛尚不明白郭弘明所指。

  “确切的说,是原庆元机械厂厂长,董建国的签字。”郭弘明进一步解释。

  “董建国?名字听起来很陌生,此人与本案有关?”陈涛还是云里雾里。

  “这是董建国的户籍档案,你看过就明白了。”没有直接回答问题,郭弘明又出示了一份档案资料。

  不解看着郭弘明,陈涛狐疑地接过户籍资料。

  猛地!一个名字,直刺入陈涛的眼睛!让他禁不住“忽!”地一下站了起来,不可思议地说道,“董建国!董宵的父亲!”

  认同地点了点头,郭弘明的目光中,充斥着不易察觉的成就感。

  “天那……这……老郭……”此时此刻,手持户籍资料的陈涛,简直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你是怎么想到,邵同舟过去的厂长,会和董宵有关?!这……这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呵……”淡淡一笑,郭弘明自然解释道,“看你说的,我可不像你,思维那么跳跃,不过,我能将董建国与董宵联系起来,或许是处于一种心理期待的尝试。”

  “心理期待的尝试?老郭,你今儿怎么了?从前可不会咬文嚼字啊!”重复着有些绕口的话,陈涛笑着问。

  “打个比方吧,我们怀疑甲可能会害乙,所以,乙遭遇的所有意外,我们都会习惯性地与甲联系起来,甚至,会第一时间把甲作为调查对象,心理上同时期待,乙的意外,的确是甲造成的。”面对陈涛的疑问,郭弘明用自己的方式做了解释,“再回到这个案子,一封邮件,一个时间点,让我们的心理非常期待,邵同舟与董宵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关联,并且,是在1992年之前,于是,所有能够证明这种关联的线索,我们都会很敏感。无独有偶,我发现邵同舟曾经的厂长与董宵同姓,所以,抱着一试的态度,我查阅了董建国的户籍资料,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测。另外,那位人事处主任还回忆说,邵同舟与董建国厂长的关系非常好,私交密切。这么说,作为董建国的儿子,邵同舟那时早已认识董宵了!二人的交往情况,他们都撒了谎!”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反复琢磨着这个细节,陈涛显得愈来愈兴奋,“冯贵成的指认,两封命案发生前的邮件,无一不说明,冯贵成儿子的失踪,不仅与李光达有关,并且,董宵和邵同舟很可能也参与其中!这样的行为,与他们的慈善方向正巧背道而驰,难怪,邮件中会有那样的措辞。”

  “陈队,我认为,既然发现了邵同舟和董宵的关联点,是庆元机械厂,那么,李光达与二人的关联点,是否也是庆元机械厂?可以设想一下,邵同舟在机械厂做工时,与他们相识相交,继而,共同下海做生意,但在这过程中误入歧途,曾经做过拐骗孩子的勾当。于是,为了抹去这段经历,几人分道扬镳,并对过去讳莫如深。甚至于,邵同舟和董宵的慈善行为,更像是一种补偿。”郭弘明大胆分析到。

  “还有一点,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那么李光达肆无忌惮地向董宵索要钱财,也有了合理的解释。”顺着郭弘明的思路,陈涛进一步推理到,“与李光达相比,不论是邵同舟还是董宵,他们作为芜平市的公众人物,都更害怕过去经历被揭露出来。所以,董宵才会任由李光达如此嚣张。”

  “陈队!若果真如此,那么……李光达的死,会不会是董宵和邵同舟为了掩盖过去的行为?至于的董宵的死,是邵同舟过河拆桥?”此刻,郭弘明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没有急于回答,陈涛而是认真思索了片刻,而后才开口,“逻辑上说得通,但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有些站不住脚。毕竟,距离冯贵成儿子被骗,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邵同舟和董宵若早想灭口,不至于等到现在。”

  “但不要忘了,在过去,他们几个一直相安无事,直到近期,李光达生意失利,他才开始肆无忌惮地借钱,这一行为,无疑会刺激董宵甚至邵同舟的敏感神经。”郭弘明继续自己的想法。

  “可根据李光达死前的借款数额来看,还不至于逼得董宵痛下杀手。”同样,陈涛也在坚持自己的观点,“退一步讲,即便李光达的死,与他讹诈董宵有关,那董宵的死呢?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董宵的存在,尚不会对邵同舟构成威胁,邵同舟又有什么必要给自己招惹上麻烦?这也太不明智了。”

  “可如果不是这样,事情就更难解释了。”郭弘明进一步说道,“有一点很明显,杀人凶手知道他们的秘密,但这个秘密,连他们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那么,凶手又是怎么知道的?就算是受害人冯贵成,也只是认识李光达,凶手因何会同时知晓他们三个的行为?这不是很奇怪吗?”

  眉头微微一皱,陈涛也不能做出明确答复,“的确……太奇怪了……”

  “不论怎么说,庆元机械厂,我会继续查下去!相信,会牵出李光达的!”对此,郭弘明还是比较乐观。

  “好!机械厂方面,就辛苦你了。这两份资料,暂且放在我这里,是时候,去主动会会他了!”陈涛的目光也很是笃定。

  “你指的是,邵同舟?”郭弘明试探性地问。

  没有回答,陈涛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丰谷农产品贸易公司邵同舟办公室“董宵就是顺子?!董厂长的儿子?!这……真是太意想不到了,交往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认出,他就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毛头小子!哈哈……”未曾想,当看到陈涛出具的材料后,邵同舟先是表现得很吃惊,接着,就自嘲般的哈哈大笑起来。

  “顺子?顺子是谁?”邵同舟的话,让陈涛很是疑惑。

  “顺子,就是董厂长儿子的小名儿!真没想到,他就是董宵啊!当初,董宵就是一大男孩儿,大家都喊他顺子,我也跟着喊,从不知道他大名是什么!之后再见,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他模样变化很大,我呀,根本就没认出来!早知他就是董厂长的儿子,我早就随他去拜会一下老厂长了!”邵同舟说着,又露出了惋惜的表情,“想想,真是可惜啊,几年前,听说董厂长过世,我也没能赶上葬礼……惭愧……惭愧啊……”

  “这么说,当邵董事长认识董宵时,并没有把他与董建国厂长的儿子联系起来,是吗?”听了这番话,陈涛冷冷问道。

  “是啊!真是没想到!顺子……董宵……而今都没了……都没了……世事无常啊……”邵同舟又一次感慨说。

  “邵董事长,这封辞职信上的落款时间,你是否可以解释一下?”随即,将辞职信呈在邵同舟面前,陈涛继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