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轩 第三十四章:寻九华,升天访孽海
作者:江映烛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邀月书斋的单于秋长老是个老书生了,每日头戴方巾,身披素袍,脚踩布靴,若再背个书篮,和即将远行千里进京赶考的贡生没什么区别。他并非魂术师,而是大衍的进士。

  他总是翩翩然吟着诗引经据典,教书虽然极认真,但却也古板无比。

  近日,老先生为了培养弟子雅趣,命子级弟子给自己的小屋取名,脊轩四人拍手一合计,就叫“翠竹轩”吧!

  这小屋取了名,访客立马多了。

  梅尹近日来时常在翠竹轩出没,一来是因为大伙渐渐熟悉了彼此,二来是因为这女孩好胜心强,见脊轩被圣手收徒,好奇圣手究竟看上脊轩哪一点。但和脊轩聊了几次后,她发现自己对书法的兴趣并不大。

  梅尹串了几次门,即成了翠竹轩熟客。

  她总大笑着跟耿迪畅聊书上读来的“人生”,什么人要喜欢山水,人要热爱花朵,马尾辫子从前甩到后,而耿迪至多算个会呼吸的听众。

  脊轩也算是见识了梅尹平日的状态,而最让脊轩“无所适从”的是,她总是冷不丁的“啊哈哈”仰天大笑两声。

  一次脊轩正伏案写字,梅尹找耿迪聊天,耿迪坐在椅子上,她围着椅子不停的转,认真背诵着于牧长老的名言,背着背着,猛然间“啊哈哈”仰头一声长笑,脊轩惊的一跳,手中的毛笔都折断了。自此以后,梅尹在屋中,脊轩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梅尹的到访也并非纯粹的有害无益,在有些事情上,她就给出许多非常重要的线索,比如那本困扰脊轩的《九华天启录》。

  这天脊轩又做了梦,梦里小兽嘟嘟变成一个吞天噬地的怪物,背着那神秘的月夕落霞宫急速飞逃,后面无数人追着伤害它,脊轩在梦里知道嘟嘟是被冤枉了,于是想极力保护它逃脱,奈何前路被一片巨大的彤云覆盖,彤云之下,黑暗万顷,脊轩从腰间摸出风声碑,呵了一口气,无量的光驱散照在云上,云层折射风声碑的光芒散落四野,在茫茫旷野上,秦梦瑞孤独的仰头站着,她张着嘴说些什么,脊轩能看清的她的眼泪……

  梦醒后的脊轩自然没见到秦梦瑞,也找不到风声碑,见到的嘟嘟也是葫芦一般靠在枕边睡着的样子,疑惑与困扰又窜至脊轩心口,好容易等到天亮,他便蹿往文渊阁寻找答案。

  但一直寻到下午一无所获,没有发现一本记载“天启入梦”蛛丝马迹的书,只好悻悻而归

  林烛照见脊轩情绪低落,问起此事,脊轩提了几句。不料一旁的梅尹却冷不丁哈哈大笑两声,说:“这事怎么不早问我?”

  脊轩见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一时不敢相信。

  “到了卯级,便可以加入学院的各部,什么地格府……灵宝堂……雷霆部……丹壶部……神器部……宫商部……”梅尹歪着脖子慢吞吞的如数家珍。

  “这样说下去太阳都下山了。”脊轩想起上次问于牧长老的经历,不得不打断她,“梅尹啊,我只想知道有没有‘天启部’!”

  “没有!”梅尹面无表情道。

  “没有?那你说这些做什么?”

  “但是有个“升天部”!“

  脊轩低头扶额。

  “升天部是个好地方呀,这个部的所有成员都把自己读的书叫做‘天书‘,他们是一群嗜书如命的人,他们认为容百家之长,广览群书,便能‘平步登天’,所以全学院都叫他们‘升天部’,他们比启莲兽还清楚学院的什么书放在什么位置。”

  “这么厉害,要怎么找到他们?”

  “去文渊阁!文渊阁中那些彻夜不休的就是升天部的人,这些人才是胸藏什么……”

  “胸藏瀚海!”

  “对,胸藏瀚海!他们才是胸藏瀚海,学富五车的人呐,是人就应该不眠不休的学习啊!”梅尹认真的夸奖……

  “咳、咳……”脊轩忙咳嗽打断梅尹的奇谈怪论,”文渊阁?我这些天一直在文渊阁晃悠,并未见过你说的那种嗜书如命的人啊!“

  “有的,文渊阁十八亭后,渡过一片荷花湖,有几排屋子,那是做什么用的?就是用来读书的!你去那里找吧。“

  脊轩见她说的笃定,心头也骤然亮起一道光。

  “你将来也准备进这些部?”

  “是啊,升天部这样‘旷世’的好部门,怎么能错过,我已经在努力了……”

  ……

  脊轩渡过文渊阁的荷花湖,找到梅尹口中的那排小屋时,再次折服于学院建筑之精巧,推开屋门,会发现每间屋中的布景各有千秋。

  有些屋中设有床榻,以供休息,床榻旁立着书桌,窗明几净。有的屋中挂着星辰图,地铺山水席,文案立在一侧墙上,笔墨卷轴飘在当空。还有些屋中的景致令人诧异,明明是晴天朗朗的白日,推开门却见到冷月横窗,一轮月下,残灯微微。

  每排小屋中间,都栽花种柳,横陈菜畦。

  直寻到尽头,脊轩才在一块偌大的瀑布石上见到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升天部!”,瀑布的水花激射在三个字上,有将字的光芒映入空中,阳光一照,瑞彩千条。

  脊轩一眼望去,升天部的又异于先前所见,除了屋子的样式奇形怪状,还有五花八门的标记贴在门上。

  脊轩不见有人在门外徘徊,只好逐个敲门探问。

  第一间屋门开了,一个胖子紫青着双眼站在门边,脖子上挂着一根麻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屋中的房梁上,脊轩顿时吓的魂飞天外,转头就跑。跑出没几步,身后一个愤愤的声音道:“心恙之人!”砰的一声,房门关上了!

  脊轩在惊慌失措中捉过一只启莲兽抱在怀里,良久,才恢复了平静。

  第二间屋子的主人同样系着一根绳,不过绳子系在他脑袋顶的一根小辫上,扯起一股冲天揪。这回脊轩有心理准备,没有拔腿就跑,心说这位师兄还算正常,没把绳子挂在脖子上。可刚要上前搭讪,那师兄张嘴喷出一口火,“砰”的关上了房门。

  第三间屋里住着一位师姐,脸色煞白神情木然,她开门后直挺挺的站在门槛上,居高临下俯视脊轩,脊轩只觉眼前有座诡异的魔山,小声说了句“打扰”转身便走,一颗心砰砰乱跳。

  第四间屋中也是位师姐,怀中抱本书,笑的异常灿烂:“师弟有兴趣进我们升天部吗?”脊轩恭恭敬敬道:“暂时没兴趣。我来请教……”

  谁知话头刚起师姐翻脸变色,厉声道:“没兴趣跑来做什么?我问你,你现在是什么级的?”

  “子级,我……”脊轩老老实实道。

  “子级!怎么还是子级?”

  这话问得无理,脊轩连忙申辩:“我才刚入学……”,可是他的声音完全被师姐的咆哮淹没:“我们升天部从不收闲散,卯级以上我们都要斟酌再三,子级跑来做什么?”

  “我也没想进你们升天部啊!”脊轩委屈道。

  “你去打听打听,升天部是收糟粕的地方吗?“

  ……

  脊轩落荒而逃,训斥声还在身后回响,实在像一只气急败坏的老鸟发现小鸟啄破了她新生的蛋。

  “升天部有正常人吗?”脊轩蔫头耷脑的考虑着是否要放弃,他嘴里叼根木棍,怀里抱着一只睡着的启莲兽,蹲在一片菜畦上刨土。犹豫良久,脊轩想到风声碑,心道:“不行,我一定要看《九华天启录》,不然怎么跟老爸解释,自己心里也不痛快!”

  他起身将启莲兽放在菜地里,拍拍身上的土,决定再试试。

  “再试一把”后幸运降临了,敲开第五扇门,脊轩终于遇到了正常人。那人也是捧着本书开门的,可正当脊轩想要“望而却步”时,那师兄将拿书的手背向身后,微笑着问:“什么事?”

  脊轩抬头见到一双清朗的眼睛,没有怪异的眼神,没有怪异的语调,他侧头朝屋中望去,屋内窗明几净,没有悬梁刺股的绳子,也不见其他怪异的东西,脊轩瞬间有些感动。

  他平复一下心情,清清喉咙道:“师兄好,我是子级的师弟,前来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那师兄大约十七八岁样子,穿着一件薄薄的窄银袄,昂藏七尺,眉若卧蚕,可谓仪表堂堂。

  “哦?有什么事情来请教我?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脊轩回答。

  那师兄哑然失笑:“你不认识我怎会专门跑来向我请教”

  “我听人说升天部的师兄师姐胸藏瀚海,学富五车,什么都知道。”脊轩照搬梅尹的话道。

  “胸藏瀚海?学富五车?从哪听的?”那师兄歪着头笑问。

  “梅尹说的,”脊轩只好回答。

  “梅尹是谁?”那师兄又问。

  “梅尹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同是子级弟子。”

  “原来如此,请进来吧。”那师兄侧身作个请的手势,让脊轩进屋。

  屋中摆着一张宽敞大床,床头除了靠枕还放着书。床边是书案,案上摆着盛放香茗的木盒子和一张巴掌大的小琴,舒缓的乐声传出来。一只小小香炉放在半开的窗前,炉中插着不知名的香,香气使人心神安宁。

  脊轩环视屋中简单却典雅的陈设,想到了家中的书房,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兄顿生好感。

  “坐吧!“

  脊轩坐在床沿,师兄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脊轩!师兄你尊姓大名呢?”

  “师孽海”

  “师师兄好!”脊轩问候出口,觉得别扭。

  “叫我孽海师兄或者师兄就好!”

  “孽海师兄,我想向你请教《九华天启录》这本书!我想知道这本书究竟在何处?”

  “哦?”师孽海眼中露出一丝精光,诧异道,“做什么用?点名要看《九华天启录》。”

  “嗯……对天启与龙蛰很感兴趣。”脊轩不知怎么说天启时那荒谬的梦。

  “对天启有兴趣?文渊阁中的天启亭中有许多关于天启的书,应该够看了,你去过吗?”

  “我大致都翻了翻!”脊轩道。

  “都翻了翻?”师孽海挑挑眉毛,“既然都翻了翻为什么还要点名看《九华天启录》呢?”

  “好奇!听说《九华天启录》才是记录天启最多的藏书!”

  “哦,那目前你对天启有多少了解呢?”

  脊轩侃侃谈了起来,这些天看到的有关天启的书派上了用场。师孽海听了一段,微笑着点头道:“把鞋脱了上床说。”

  脊轩脱了鞋盘坐在床上,师孽海顺手将床沿边的床桌架在二人中间,他从桌子侧面的小抽屉里取出一个紫砂壶,两个瓷杯子。

  他微微一挥手,香茗从木盒中飞来一小撮,投入紫砂壶中,随即一只装着滚水的壶从半空悬落,不一会儿,茶香就飘出来。师孽海将茶倒入杯中,将其中一只推到脊轩面前。

  “喝茶,继续说!”

  脊轩继续回忆从书中看到的有关天启的点滴。说到《天启与道韵》这本书时。

  师孽海插话道:“那你知道天启与道韵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我记得那本书上说,修习道统之人会悟到天地间的某种道韵,和天启类似,他们通过道韵顿悟,来继承一种天地间的本源神力,而这些神力,魂术师只领悟天地境界才能获得。”

  “很好!”师孽海嘬一口茶鼓励道,“在道法中,天启的别称叫摹刻天地大道。你知道的道统有多少呢?”

  脊轩背出了那首六域堂上学来的有关圣地门派的打油诗,其中的五大圣地,外加两大山门,三大玄教都是道统。

  “嗯,说的好!虽然魂术道统本质截然不同,功法也差别很大。但其实,许多力量都是想通的,控火术,玄堰术,还有神乐术,既可以算作世俗的法术,又可以算作道法,也可是魂术。魂术中的很多口诀都化自道法,而道法中的幻术则是借鉴魂术。

  “哦,原来如此!”

  师孽海端上两盘小菜。

  “我问你,何谓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说的好,那它们直接的关系呢?”

  “相生相克吧!”脊轩摸着脑袋试答。

  “一语中的!”师孽海翘起了大拇指,“道教为何认为上善若水?”

  “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悟性奇高!”师孽海拍手赞道。

  “真的吗?”脊轩心道,这样就悟性奇高?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吗?可他还是禁不住高兴,因为这样的夸奖出自一个博学多闻的升天部师兄之口。

  师孽海眼神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接二连三的问了几个类似的问题,脊轩对答如流,师孽海对他的回答赞不绝口。

  脊轩有些飘飘然之感,颇觉今日遇到了知己大哥,一颗心噗通噗通兴奋的跳。随后师孽海讲起道统,循循善诱道:

  “说起道统,何为道统?”

  脊轩愣住,不知如何回答。

  “道统,简单说就是传道之所!……”接着,师孽海给脊轩详细的讲解了何为道统。

  “如今最负盛名的五大道统中,其中太渊圣主功参造化,最为服众……”

  一个时辰后,桌上四碟菜已都吃完了,脊轩挽起裤腿靠在墙上,师孽海只穿着一层背心,两人正聊的火热。

  “哈哈,师弟,你知道乾元圣主那件长袍的材质吗?”

  “不知道啊,孽海师兄,让我猜猜,难道是【羽缎】?”这是脊轩目前所知的最好的材质了。

  是孽海摇摇头,再端上一碟菜,煞有介事道:“是【镂金蝶丝】啊,比羽缎还高一级!”

  “原来如此!”

  ……

  “我觉得乾元圣主的二弟子最为不肖,而五弟子可堪大用!”

  “孽海师兄,我听了你的描述,觉得乾元圣主的二弟子虽然懒惰,可心地还是很善良的“脊轩道,“虽然他火烧了山门,可这是他无意的啊,我们子级有一个叫琪真的女孩也是这么风风火火,哈哈……”

  又过了一小时后,宾主尽欢而散。

  脊轩哼着歌回到翠竹轩,已是了戌时,进了屋,却发现姜文广也在这里。

  林烛照抱着御猫问道:“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

  “我去找升天部的师兄问《九华天启录》的事情了啊!”

  “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文渊阁中吗?”

  “嗯是呀!”脊轩展颜一笑。

  “那恭喜你,你继我之后拔了虎须!”劲旭冲脊轩翘起拇指。

  “什么?”脊轩没明白他的意思。

  劲旭眨眨眼,用赞赏的口气道:“单于秋长老怒了。”

  脊轩头皮一麻,才想起下午的单于长老习字课的被他旷了。

  林烛照摇摇头道:“唉……单于秋长老最忌弟子无故不去上他的课,这些日子圣手崔尧臣一来,隔两日一讲,圣手开讲,当日的习字课便要取消,本来长老就在愤愤中,你刚到学院前六天在药房躺着,今天一下午又没见人影,单于长老决定杀鸡儆猴了!”

  “他说了什么吗?”脊轩惴惴的问。

  “他原话说了四个字——‘目无王法’!”姜文广道。

  “目无王法?”脊轩心惊肉跳,他见到姜文广复述这句话,便想到了他的父亲——当今大衍皇上。他记得书中有一种罪叫藐视皇权,每当皇帝指着殿下跪着的某大臣,说他“目无王法”,下一刻此人便要身首异处了。

  “不错,正是目无王法!”

  “目无王法的言下之意是?”脊轩问道。

  “言下之意,目无王法,严惩不赦。”姜文广补充道。

  脊轩打个激灵,要说话时,才感到喉咙在干的灼烧,走到桌前喝了一大口水。

  “你去找谁了?“林烛照问道。

  “一个叫师孽海的师兄,真像梅尹说的,见多识广,学富五车!“

  “你去找他?“姜文广诧异的叫出声。

  “怎么了?”脊轩坐上床,摆摆手道,“你不晓得,升天部除了他没一个正常人,我好不容易找到他们的屋子,满心欢喜的敲门,却差点没被里面的人吓死!”脊轩揉揉眼睛一阵后怕,“你们一定猜不到我见到了什么?一位师兄脖子上吊着挂在房梁上的绳子给我开门,眼眶都是青紫的。”

  “啊!”林烛照打了个颤,“活着吗?”

  “你这话问的……”脊轩道,“我当时也以为大白天见了鬼,但转身跑时听见他在身后骂我。”

  “骂了什么?”劲旭问。

  “心恙之人!”

  “那你就去找师孽海师兄了?”姜文广啧啧赞叹道。

  “是啊,我敲门到第五家才碰上他。”脊轩点点头,“真是风度翩翩!”

  “好吧,你既然去问过那位风度翩翩的师兄,现在知道《九华天启录》的下落了吗?”姜文广笑了起来。

  “嗯?没有啊。”脊轩莫名其妙的挠头道,“我忘了问了!”

  几人哈哈大笑。

  “你忘了问了?”劲旭捧着肚子笑道,“你在那位学富五车的师兄处待了一个下午,旷了单于秋长老的课去请教,回来说忘了问了?”

  “吵什么!”脊轩憋红了脸怒道。

  “你去找孽海师兄!他才是真正的心恙之人啊,你之前见到的那几位跟他比起来,才真正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升天部就是他创的!”姜文广笑道。

  “升天部是他创的?”脊轩想到前四个屋中诡异的师兄师姐,再想想风度翩翩的师孽海,一阵疑惑,“不可能!他若创了升天部,为什么他看起来一点都不疯?”

  “那是你不知他的外号,他的诨号叫‘三句不由己‘!”姜文广道。

  “什么意思?”

  “他的确算得上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他读过的书虽说不上多如牛毛,但学院中多半长老都比不上他。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叫太叔贝。”

  “知道!”脊轩回应,“前些天刚看了有关天启的书,有他的记载,此人的龙蛰是‘目过千行’,外号‘千目神君’。”

  “不错,目过千行太叔贝,他如今成了大衍所有贡生学子共拜的书神,他是千年前的人物,是为数不多的幼年自然天启的人,但他年轻并不知自己的凝灵海先天开放,所以走了世俗功名这条道,但由于他目过千行,一日观百书而不倦,所以很小便考中状元,中状元那年他十四岁,由于年龄较小,在宫中翰林院供养了三年,十七岁官拜翰林学士,二十岁官拜丞相。一生明察秋毫,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进京赶考前学子都要去拜书神庙。”

  “这天赋真好!”林烛照赞叹,“但为何说到太叔贝?”

  “因为他是师孽海最仰慕之人。”姜文广道,“师孽海便要效法太叔贝,和他一样读书万卷,胸藏瀚海。”

  “你们知道还有谁和太叔贝并称吗?”

  “宇文童!”脊轩道,“宇文童从启莲兽身上习的过目不忘天赋,读书五万本,本本倒背如流。”

  “不错!”姜文广道,“现在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重点是什么吗?”

  “嘶……”脊轩倒吸一口凉气,“绕远了,又绕远了!我们方才说的是为何成孽海师兄‘三句不由己’”

  “现在你明白为何没有问出《九华天启录》的下落了吗?”姜文广眨眨眼。

  “嘶——”脊轩再次长吸一口气,捶胸顿足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什么啊什么?你们在说什么?”劲旭不明所以的急道,“在打哑谜吗?什么明白了不明白的?。”

  脊轩怔怔半晌笑道:“真是厉害呀!文广刚才说的意思是,孽海师兄在和我说话时,故意把话题引开了,所以说了那么长时间我都早忘了去寻他的初衷。刚才文广就以同样的方法把我们的话题引开了,本来说的是为何师孽海师兄的外号是“三句不由己”,可是说着说着我们就讲到太叔贝、宇文童了。”

  姜文广点头道:“是啊,师孽海之所以叫‘三句不由己’,是因为他从小精通博弈的话术。常人和他谈话,一定要抢着说,你若还讲究什么礼仪章法,那么你永远也绕不回自己的话题。话过三句,身不由己!”

  “你怎么对他如此了解?”劲旭疑惑道。

  “因为师这个姓氏,并不多见!”姜文广神秘一笑。

  “我讨厌你打哑谜!”劲旭愤愤道。

  “因为他的老师叫师儒冠”脊轩脑海中闪过这个名字。

  “好记性!”姜文广赞一声,“不错,师孽海就是当今天仁丞相师儒冠老师的三公子。而且他原本不叫师孽海,而是叫师晴阳,他读了许多书后觉得,人生如同沉浮孽海,于是自己把名字改作师孽海。

  我来学院前,老师师儒冠便叮嘱我‘若有什么事情,可以去找你师兄晴阳,如今他自己更名作师孽海,有什么不懂也可去问他,只是有一点,你那孽海师兄最擅长就是哄孩子,一张一弛,举止有度。

  起初他会高深莫测,显出奇才师兄的典范模样。接着会循循善诱,将问话者套进自己的问题中,还会对你的答案盛赞不已,千万小心,要是你有所察觉,怀疑他提的问题简单,他便会抛出什么“大道至简”的理论,要是你还识不出他的蛊惑,之后你们的谈天说地……嗯,说好听点是谈天说地,说不好听是胡言乱语。’

  之前我引导你们说太叔贝的那段话,就是师父给我演示的师兄功力。”

  “哈哈,知子莫如父!”劲旭点头道,“说的真对,师兄最会骗毛孩了!”

  “你才是毛孩呢!”脊轩怒道。

  姜文广道:“朝中每年会派遣几名少年精英到学院修习,以备不时之需。而来的人多想拜谒天仁丞相的公子,因此常去请教他,却有大半被孽海师兄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进了升天部,变成了除书以外不问外事的‘和尚’。”

  脊轩心道,师孽海倒像是于牧长老的儿子,不过他青出于蓝,技高于牧长老何止数筹。于牧长老东拉西扯时,所有人都会睡过去,而师孽海东拉西扯时,来人不但兴高采烈的参与其中,而且与有荣焉。

  看来,这《九华天启录》,只能等占星课上问问元清长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