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仙志 第二十五章 南海仙会
作者:故人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峰峦万丈,绝立千仞,山风激荡凌冽,呼呼云卷。

  “中平八路,上手。”

  “下平三路,围拢。”

  “上三七!”

  “对六九!”

  中土华山道门,莲花峰顶。

  两老者临空对坐,一紫袍老者位于峰顶侧崖,虚手轻放,似乎正在筹谋着什么。而对面一脸谑笑的道服老者平坐另一高侧,手上白芒绽放,吞吐不定,正一脸自得的神色盯视着面前之人。

  一直风轻云淡的紫袍居士默然片刻,忽然轻轻笑了笑,衣袖挥卷,一片厉芒耀过,随即说道:“横三九!道兄以为如何?”

  道服老者忽然面色怔了怔,满是不可思议,片刻叹了口气,说道:“唉,也罢,今日没这兴致,权且让与你这盘。”

  话声落地,只见他双手乍扬,白光散舞,耳听得一片隆隆巨石滚荡之声,浩荡不休。从高空俯瞰下去,下方尘土起簌,扑腾阻碍,越过阻碍视线的烟蒙后,却见到那道服老者竟然正是在御使一盘棋。

  不错,一座巨大的棋盘,就在两位老者打坐的侧崖下方。与其说是棋盘,倒不如说是一座硕大的山石,只比两名老者的位置低了数丈,恰好可让两侧壁崖上方的人完整无碍的看到下面。

  然而此刻,这山石硬生生的被凿成了棋盘模样,并刻画出数道笔直工整的深痕,深及半丈,清晰明见。

  而在棋盘上的刻痕交叠处,此时正被摆放着一块块数丈大小,规模方圆的棋子,黑白分明,表面干滑。此时黑白棋子正壁垒分明的在棋盘上落位,行方落局间如有灵气,隐约间瞧去自成方阵,彼此遥遥相印。

  棋盘上,当时随着两名对弈的高人喝动间,杀气腾腾,宛若千军万马,一时兵戈交鸣,锐意冲天。

  而场中黑子更是如若疯魔,眼下棋局明明已是胜负已定,高下早分,却仍是不缠不休,一味横冲直撞,闹得整个峰顶动荡不休,天际风雷赫赫,尘土簌簌开扬,遮天蔽日。

  似乎是瞧出了老友的异常,紫袍居士双眉一扬,袍袖鼓卷,一道紫色光华登时闪过,朝着棋盘中电设而去。“轰轰!”场中隆声阵阵,若滚雷炸响,忽而万千紫

  蛇乱窜,飞入云中,一没即逝。

  硝烟弥散,光华消尽,一柄悬空临立的紫色令牌正微微闪动着光芒,紫袍居士伸手一招,令牌再次幻化为一道光芒,盘旋一圈后没入了老者袖中。

  “嘿嘿,谪仙令么?”道服老者面上一苦,沉沉叹道。

  紫袍居士面容一凛,正言道:“如何,怎的你道心如此紊乱,莫非是此行不顺?”

  对面的道服老者无奈一笑,叹了口气道:“何止是不顺!”

  “这却是为何?”紫袍居士听出老友语气中不善,疑心下急追问道。

  “唉,我那小师弟李诺被浩然阁的两个小家伙送了回来,回来时我发现……”说罢无奈抬头看了眼对方,沉重道:“他体内十几处经脉断裂,气海丹田遭重创,本命法宝更是损坏不堪,一身修为早就十去其九!”

  “这般严重,你怎的不早说?”紫袍居士此刻顾不得威严,急急说道:“那大若寺的无往禅师呢?”

  道服老者语气忿忿,应道:“无往行踪不知,但据说一身伤势不轻,恐怕比我那师弟还要严重!”

  “还有便是被你测算出天机的那小子已经被找到,不料想却被他逃脱了,据来人回报说,嘿嘿,这小子古怪的紧!”

  “哦?”紫袍居士微微蹙其眉头,半是疑问半是怀疑地道:“有何古怪?”

  “嘿嘿,”老者哂然一笑道:“小家伙不过年及弱冠,一身修为深不可测,那魔门的苦陀天尊与北海的莫无邪两人合力之下,竟阻他不住,被其遁去。”

  此时紫袍居士的面色终于严肃起来,语气凝重地对老友说道:“天机显露,我也不过凭些机缘有所推测,不敢妄言自说。不过此子命理异禀,前程莫知,而据星象显示,他当是如今紫微星命无疑!”

  对面老者赞同地点了点头,旋即语气恨恨地道:“此番我等道门无功而回,却也端的是多亏了天师教的一臂之力,我那师弟便是被天师教张光宇所伤,你我两派的那群弟子更是被困洛阳,若非是浩然阁此番出手,怕不免要伤筋动骨啊。”

  “哼,”紫袍居士眼中突然射出一道精光,威严地道:“却也是巧合,此番华山地脉翻身,我两派门下弟子无暇分身,恰逢李诺不在山门,否则恐怕到如今便是一点消息也未知。”

  “嗯。”老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日谪仙令却是何故?”

  紫袍居士手腕一抖,那枚古朴无华的令牌又出现在空中,令牌约莫巴掌大小,造型甚异,上面鑚刻有花纹,背面还刻有几道大字,可惜认不分明。

  紫光一瞬,令牌旋即消失,紫袍居士面色深忧地说道:“当日恰是这华山地脉异动之时,这谪仙令也不知何故便甚为异常,似受到某种招引一般,欲破空而去。所幸被我全力压制,这才没有生出大乱,却也叫我真气损耗一空,这才会在地脉变动时没有察觉,险些酿成大变。”

  “这般严重,紫微老道,你可休要为了推卸那日责任,胡乱编些诳我?”道服老者语气加重,急切地说道。

  紫微道人面色一苦,并没有回答,只是无奈地看着老友。

  “玉虚道兄,这三界恐将生大乱啊!”

  玉虚道人一怔,仿佛没料到老友竟会突然说出此等话来,半晌怔怔道:“如今这三界,修为还要胜过你我的,怕是只有那个人了!谪仙令如此异端,总不该是因他而起吧?”

  紫微道人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山风浩大,吹得两人衣襟猎猎鼓舞,激荡不休,背影瞧来如此清虚。

  是夜,华山上清派掌教紫微道人未授晚课,反而在莲花峰上考校门人修为,一时上清派上下,举凡修为有所精进的弟子皆激动不已。

  而一山同门的灵宝派却是丝毫未见异动,一切只如平常,不过据门中弟子戍言,山门后峰处整夜眩光不断,异象横生,只不过那是掌门修习之地,故而弟子未以为异。翌日,灵宝派掌门令,招门下在外游行弟子归山,与上清派共议旬日后的南海仙会。

  ※※※※※※※※※※※※※※※※※※※※※※※※※※※※※※※※※※※※※※※※※※※※※※※※※※※※※※※※※※※※※※※※※※※※

  碧浪喧哗,起伏摇曳,海天澄澈,接天一色。

  湛蓝色的海水静谧深沉,就像仲夏的夜空,御风飞翔在万里碧虚之中,清凉的海风渗入肌肤,化作清新空气,通达心肺,那感觉是如此的惬意,自由而喜悦,恍如置身隔世云端。

  纵声长笑,惊起海面四周的银亮鱼群一起滚滚环舞,向上悠悠飞腾。

  天高地广,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般,叫楚歌自在无拘,肆意徜徉。飞掠中,楚歌不经意的看了眼身侧的白衣女子,这个圣洁清高的佛门女修,阳光撒度在她身上,给她沾染上了一层清辉,更添神秘朦胧。

  迷蒙中,楚歌仿佛回到了前日夜间初见她时的场景。

  那时,楚歌闻听屋外有声,遂循声出来。

  正见到一名白衣女子衣袖猎猎,迎风站定,赤足如雪,黑发飘扬飞舞。看到了楚歌时,正一脸惊讶之情,又朝楚歌身后看了看,似乎寻找着什么,半晌,才徐徐将目光移回。

  月华如水,照在她的脸上,焕发着淡淡的圣洁白光。

  楚歌耳边轰然一响,万籁俱寂,心跳似乎瞬间顿止。脑海中空荡荡,似乎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知道了……

  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人间竟有这样一种清纯而不带一丝瑕疵的绝色,让万籁失声,风月失色;竟有这样圣洁而夺目的美,倾国倾城,活色生香。

  那女子浑然不觉楚歌的怪异目光,秋波流转,扫视着楚歌周身上下,良久,才听见她似梦呓似的叹了口气,低声问道:“书生,你是何人,与此间屋舍主人可是旧识?”

  声音如珠玉落盘,清泉漱石,又带着一种奇异动人的节奏,只听得楚歌神魂颠倒,毛孔尽开……

  微光耀动下,苏如倩长长的睫毛眨动了几下,似乎察觉到了楚歌的目光,横睨过去,轻声道:“楚公子,可是有事?”

  楚歌一时面色郝然,忙说道:“没有没有,小生,啊不,小道唐突了!”

  “扑哧!”楚歌身边的洛情儿掩嘴轻笑,语气古怪的说道:“苏仙子光彩照人,似仙界瑶池下凡,凡夫俗子么,怕不是被仙子风姿所倾!”

  说道这里,又想到楚歌方才怕泄露身份,自称小道,遂故意粗声取笑道:“不知小道长在何处修行,法号为何,可否告知奴家呢?”

  闻言楚歌更是无地自容,又责怪的瞪了洛情儿一眼,不成想却遭了佳人白眼,一时无奈只得默不作声。

  原来适日苏如倩来寻赤帝时,似乎有事相商,青帝心下计较,遂令楚歌装作赤帝门下弟子,反正赤帝行踪飘渺,门人更是无人知晓,楚歌年岁相当,冒名顶替下虽有所蹊跷,倒也说得过去。

  而洛情儿身份殊异,三界中,尤其是在魔门,更可谓是芳名远播,故而大可不必遮遮掩掩。

  单以其玉华宫门人,白帝义女的身份便足以震慑宵小,若遮掩支吾,被人识破下反倒不美。更何况,白帝与赤帝在魔门中一样身份尊崇,素来被敬为天人,如此一来,洛情儿与楚歌结伴同行便更是说得通。如此,青帝便索性让洛情儿以本实身份告知苏如倩,反而更加方便。

  果不其然,苏如倩虽对楚歌有所疑虑,尤其是楚歌修为方堪堪达“半仙”之位,更是满目不解之色。等见到洛情儿后,便消除了所有顾虑,尤其是洛情儿带伤施展《飘渺赋》神曲时,更是满心相信,再无半分顾忌。

  原来,赤帝同南海念慈庵有旧,此次南海穹庐岛附近处竟生异象,每日傍晚时分,晚霞映魅如火,并聚形成物,似剑似刃,遥指北方大地。而每逢霞云散去后,便夜夜现北斗七星,明亮璀璨,更甚太阴之星,怪异的是这北斗七星竟同样遥遥堪指北方,经久不灭。

  故而修士推测,南海将有上古异宝现世,天机推晓,时日便在此旬。

  此等消息一经传开,旬月以来,南海附近数千里的海域,修士便骤然增多,其中尤以魔门散修为多。念慈庵居于南海数百年,虽不问世事,终究是道门一脉相承,恐魔门修士居多,得此异宝后,将作乱天下。遂传信中土道门及西域天山昆仑,大开南海仙会,共商大计。

  魔门中人得此消息后,不甘人后,亦是光邀好友,各路仙佛鬼怪助拳,一时间,整个南海意乱纷纷,情势危急。

  念慈庵当代掌门净航师太旧年与赤帝相识,知晓赤帝曾于南海独居十年,为的也是一件异宝,只可惜后来颓然而去。如今异宝即将再度出世,虽不知此物与赤帝是否有旧,然兹事体大,赤帝虽在魔门中地位尊崇,却生性不喜纷争杀戮,有他坐镇于此,当不致徒生大乱。

  故而,净航师太权衡相较之下,便令门下弟子苏如倩亲至终南山,告与赤帝。谁承想,阴错阳差,失了赤帝,却迎来了楚歌与魔门青帝。

  一时间,南海风起云涌,危势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