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仙志 第三十二章 太平余脉
作者:故人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道人丰神俊朗,瞧来一派飘飘出尘,此时口中念念有词,手上指诀变幻,随着那神秘灯笼的起伏,道人掌心蓦地绽放出无名光华,与那灯笼散射出的火光别无二致。

  就像是受到了某种牵引,海岛四周方向的幽光顿时明亮起来,并愈加耀眼,等到最后,就好似是一团天火在汹涌膨胀。远远看去,又像是天际的星辰坠落,散在这无名海岛周边,璀璨耀眼,给这片海域平添光华。

  反倒是道人头顶的那处灯笼发出的光亮,在周遭四个方向光芒的强烈刺激下,一时反藏敛了它的光华,并没有刻意施放,所以瞧来反而不如起先那么吸引。同时,它在四周光亮的招引下,竟缓缓地朝着虚空中攀升,不疾不徐,就稳稳地朝上飘升而去。

  楚歌没有见过此等异象,一时顿觉所见匪夷所思,正待开口询问洛情儿时,转头看去,发现洛情儿神情专注,面上露出沉思,口中似乎在念叨什么一般。

  就在这时,场中再生异象。那飘散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火光陡然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如恒星幻灭,火炎喷发,一瞬间发出的光芒远超先前,生出叫人不敢逼视之感。

  与此同时,散在四周的道道光华不约而同地朝着中心处汇聚而来,来势凶猛,若疾风骤雨,直扑而至。

  转瞬之间,那四处耀眼的光团就已奔至近前,这时楚歌终于看清了那是什么事物,那四团光芒看去依稀也是灯笼状的物什,只是此刻相距甚近,被那刺眼的光华一照,可以说什么都看不清了,只从那四边的轮廓可依稀分辨出先前模样。

  待到光团飞掠至场中时,道人不慌不忙,轻念一声:“叱!”

  随着这道呼喊,周围围拢的数道人影顿时盘膝坐下,双手掐诀,急速变幻着手势。几道肉眼可辨的青芒急速流动,从那几道人影身中遁出,朝着上方仍在缓缓飘飞的灯笼中汇集而去。

  从楚歌的方向看去,那围绕正中间道士八面散座的几人也是道装打扮,看起外形容貌甚为年轻,然对正中道士的指令丝毫不疑,执行迅速,想来应是同门中人,而那作法的道士当为师门长辈。

  凝神看去,那数名道士围坐间,隐隐成相互呼应,彼此气机相连,同体一脉。楚歌再细细打量,结合地理位置,顿时发现这数人竟成九宫八卦之阵,难怪修为不高,彼此气脉一连之下,竟能与万物同体,感应天地元气。

  最上方的灯笼如今都快飘飞不见,如一颗流沙横矢,淹没于浩荡大海。作法的道人似乎是有所感知一般,陡的吐气开声,大喝道:“甲子成岁,太平有术!疾!”

  诸弟子闻声感应,齐齐施法,借阵势连通之效,数人合起来的真气之强,更是超越散仙。道人袖中光芒一绽,一柄桃木剑顿时出现在手中,只见他横剑长挑,双眉一扬,顺着剑势所指,诸人连贯的真气登时朝着光团轰然击去。

  磅礴的真气泄入那四处光团中时,并未发生如想象中的震荡,反倒似江河汇海,雨水流落般理所应当。受此一激,光团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仍自在飘荡在空中。同楚歌一样,诸弟子顿时也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解地看向道人。

  道人一笑,缓声道:“不急。”

  说完从怀中轻轻掏出一件旗牌模样的物十,大小不过数寸,造型甚为特异,看去像是一块令牌,又像是一块小旗,或者说是门派的某信物。小令甫一出现,丝毫未见异象,在光华的照耀下也是平平无奇,就像是一块顽石生铁,半点瞧不出出彩之处。

  而制作此物的材料显然也是奇特,上方流光溢动的青芒撒耀在小令上时,既不见反射,也不见吸收,就这般静静躺在道人手中,无垢无净,不识不灭。

  道人面无表情,将此物高举,口中念念不休。未几,奇特的事情便发生了,只见道道五彩光芒从道人手中的那小令中射出,色彩炫舞,轻轻照向那四团光晕。

  光团受到五色光芒照应,如奉纶音,竟也开始缓缓朝上升起,初始不疾不徐,到了后来,愈加势急,如流风狂舞,朝着最上方的神秘灯笼狂奔而去。

  感受到下方渐渐逼近的光团,那灯笼状光团也终于开始绽放出了莫名的光华,与四周的光团辉映,一时璀然夺目。

  道人见状,此时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兴奋之色,并一脸狂热看着手中的小令,于此同时,他并未停下手中的动作,更是加紧施法念咒。道道五色光彩便愈加急切地自他手中涌出,朝着天际的五团光晕处流去。

  天空流光溢彩,五团光晕耀华生辉,在那小令的五色光芒注入后,五团光晕便开始缓缓流动,徐徐偏转,并隐然间生出阵阵风雷之音。

  道人满面凝重,仔细地注视着眼前发生在一切,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环节,生出不妥来。

  气浪旋转越来越迅疾,隐隐中道道呼喝声传出,气浪盘旋中,五团光晕的光芒不但丝毫未见颓势,反而变得愈加鲜亮,愈加夺目,一时在空中给人一种恍若星辰,万千荧光纷飞流舞的感觉。

  楚歌惊讶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道术一途,在此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他从来不知道,原来道法竟也可以这般令人炫目神驰,生天地之辉。

  就在楚歌心旌摇曳之际,忽觉一道极为炫目的亮光照亮了整片岛屿,他大惊之下忙凝神四扫,还只道是藏身之所被那几名神秘的道人识破。结果一看,并非如此,而身旁的洛情儿也是一副震惊之色,仰着头看着光晕集结的夜空。

  好奇下,顺着洛情儿目光看去,楚歌登时只觉心神一震,视线停滞在天际,再也无法移开。

  夜空中霓光冲射,流丽万端,楚歌只以为是那神秘灯笼发出的霞光。凝神再看,却见那眩光来自极远的天幕,像是霓霞云海滔滔翻滚,时而姹紫嫣红,时而橙黄青碧,瞬息万变,天海尽染。

  又像是无数七彩纷呈的流沙被狂风吹卷,漫天飞舞,聚合离散,幻化出绚丽夺目的图案,待要细看,却又变成了另一番光景。

  别说是楚歌,就连曾随白帝遍历九州的洛情儿也是从未见过这种瑰丽万千,奇异莫测的景象,登时两人呼吸顿止,心迷神嘴,怔怔地仰头凝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眩光映在洛情儿纯白无暇的面庞上,更添神秘梦幻,她美目迷离,呢喃自语道:“这莫非便是轩辕黄帝时的五色烟华么?”

  楚歌恍若置身另一片天地,听到她的低低诉声,缓缓叙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此流丽万千的景象,也只有天界的仙女在银河沐浴,浣洗彩纱才得见……”

  莫说是楚歌、洛情儿两人,就连是那一众的神秘道士此刻也被那绚丽新奇的天地景象所震慑,尤其是作法正中的道士,他身躯颤抖,呆呆地仰着头,石头似的木然看着,半晌才梦呓似的自言自语道:“五行聚合,北斗神兵。五色烟华,九州云定。师尊诚我不欺,诚我不欺,如今终于是我太平道入世之机!”

  语声颤抖,激动不休,显然是仍未从方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不经意下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隐秘也仍不自知。

  围拢的众弟子听闻那道人的自言自语,登时才幡然醒悟,立马起身聚集,纷纷手抚胸口,语气颤抖,激动地宣誓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道!

  楚歌悚然动容,听到这里,他如何还不明白眼前这群处处透着神秘的道士,正是昔年作乱天下,图谋自取的太平道余脉!

  他与洛情儿相视一眼,谁都没有想到此时此地,在这离中土数万里之遥的南海,一座无名岛屿上居然正有一群昔年的太平道教士,妄图倾覆天下!

  太平道乃是昔年修士张角所创,他事奉黄老道,在传道过程中,以黄老善道教化天下,民众甚为信服,就连不少官吏士绅也成为其忠实信徒。短短十数年间,大汉天下一十二州,便有八个州几十万百姓参与其中,更甚不少信徒弃卖财产,流移奔赴,一时声威浩大。

  东汉末年,九州灾荒频发,官吏横行,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最终太平道于东汉灵帝甲子年爆发起义,其时终天下大乱。

  大汉七州二十八郡,在短短的一月之内,便战事四起,各地州郡失守、吏士逃亡,一时震动洛阳。

  这便是绵延大汉战事二十余年的黄巾之乱!

  其后多年征战,不知何故,张角战死,黄巾群龙无首,最后为朝廷镇压,乱势被灭。至此一役,大汉再不复昔日荣光,终于气数殆尽,九州易主!

  不成想,时隔数百年后,竟在此地,还有太平道余脉,图谋天下,楚歌心中的惊骇忧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