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仙志 第三十一章 孤岛秘闻
作者:故人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杂草荒芜,枝蔓横生,裸露的灰岩壁剥不堪,海苔痕痕。虽然已是仲春时节,且身处南海此等气候温润之地,植被本该生长更加繁密,更加旺盛才是。

  可是眼前的这座荒岛很明显不是,岛屿大小方圆约莫有百里,沿近海边的地方均是怪石崚峋,礁岛耸立,极不易于船只停靠,只是这些对修行者而言倒是并无大碍。

  只是沿岸没有了遮蔽视线的所在,登岛之人踏上海岛之时便无可供隐身之处,如此一来,所有已在岛上的人,便可以迅疾地知晓有无来人打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此地着实适宜于进行密会,再者言之,此岛限于外部条件,天地灵气匮乏,也就更不会引得其余修士注意,此端种种,此岛不得不可谓是一处隐秘良居。

  正是基于此等考虑,楚歌与洛情儿两人便很快在昨日李文述及可能出现密会的地方进行了一番思索,不用多言,便敲定了此处既有可能是已被那些神秘修士选中的地方。

  听着岛上溪流中的夜蝉鸣叫,楚歌打坐之余百无聊赖,思绪飘飞,想起了这些许时日的种种际遇。自初见禅师时起,似乎自己便注定不会再是一个普通凡人了,眼下不过旬月时日,就已经是初尝道法的修士了。

  念及此处,他忽地想起了那几个惨死在自己手中的天师道士来,虽然那时自己神识飘忽,神游天外,可等到自己清醒后,见到那些道士的下场,仍是难免心中生出巨大的疑问。

  我这算得上是修道么?修行便一定是要你死我活的么?

  修行本就是为了求得大道,而道又是什么?

  楚歌心神外放,细细体悟心中的执念,却发觉自己没有任何答案。是啊,自己也便不过是一个半仙修士而已,又哪里来得大道感悟呢,纵然自己此身已不是凡尘躯壳,可自己还会是从前的那个楚歌么?

  想到这里,楚歌更加疑惑了,他面露沉思,神识内敛,识海内一阵光芒摇曳,丝毫没有觉察到外面事物的变化。

  洛情儿打坐完毕,忽地被异动惊醒,一惊一下忙睁开双眼一看,竟发现楚歌身上光晕流动,隐隐笼罩着七彩的光霞,而他整个人正沉浸在自己的心神中,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她心中一惊,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面露讶然之色。洛情儿家学渊源,修道天赋极高,短短二十年间修为已至真仙顶境便是明证。她自小跟随西王母修行,勤奋不辍,后又随白帝遍历九州,见识广博,饶是如此,面前的景象仍是不免叫她震惊。

  因为此等景象,这许多年来,她只在两人身上见过,白帝跟西王母,而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状况来比较,眼前的楚歌与曾经的场面何其相似,那分明便是—悟道!

  修行中人境界的高低,往往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中之一便是最直观的修为,如那散仙、地仙、大仙、真仙之分,而同等修为中却又经常有因修行的术法不同,真气的浑厚不等,表现出强弱之分。

  就像那东华宫的慕容华与散修苦陀天尊,两人均是散仙修为,而慕容华的修为较之苦托天尊更为高深,这便是术法不同以及真气浑厚不一导致。

  另一方面,判定修士的境界则是从修士对天地大道的感悟而来,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修士欲要进阶更高深的境界,便须亲身感悟大道,结合自己的状况,从天道的领悟中明白出自己修行所要走的一条道理。

  在这一道,号称不世剑仙的青城弟子顾倾城乃是如今三界中最为惊采绝艳之人,被誉为青城派数百年来最为有望白日飞升的剑仙,而他修道至今也不过数十年,如今修为也仅是散仙罢了!

  如此相比之下,楚歌呢,不过是初尝道法的半仙罢了,就连那份修为也不是日积月累,自行体悟而来,竟在此时此刻体悟天地大道!

  洛情儿此时大急,忙传声道:“你这呆子,还不速速停手!不要命了么!”

  见楚歌闻所未闻,一副物我自在模样,洛情儿恨得银牙一咬,便伸手去狠狠掐了楚歌腰间一把。

  楚歌一痛,立马从那奇妙的状态中脱出,瞧见是洛情儿施为后,一时讪讪,不好责怪,只低声询问道:“仙子这是做什么?”

  洛情儿白他一眼,训道:“你可真是荒唐,也不挑选时日,这里是何等的危险!”

  楚歌知她好意,也不辩驳,只说道:“我也是一时兴起,没有料到会发生此事,不过那种状态倒真是玄妙无比。”

  洛情儿被这呆子所恼,气极反笑道:“你当你是青城派的顾倾城,还是昆仑的林羿沉,修士修为在散仙以下的,在体悟天道此等至关重要之机,定要师门中的长辈在旁护佑。因为此时极易出现心魔,一个不慎,道心不稳,便可能生出对天道的畏惧,从此埋下症结,对今后的修行百般弊害!”

  楚歌听罢所言,这才了悟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楚歌多谢仙子的爱护之意!”

  洛情儿看他这幅不咸不淡的表情,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直恨得牙根痒痒。反倒是楚歌怡然自在,还寻睱四处扫视一番。

  洛情儿正想开口讥讽两句,忽见远处亮起一道火光,在这寂静的黑夜中格外耀眼。如同一道讯号,自那火光启亮时,岛上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号角呜呜声,如海兽低吟,浅语倾诉,神秘却又悠远。

  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均看到了不解,楚歌犹疑地问道:“仙子见识广博,可知是何门派聚集?”

  洛情儿摇摇头,露出一丝沉思,道:“咱们且先看看,静观其变。”

  低沉苍凉的号角声并未停歇,反倒渐渐变得高昂起来,只是角声壮浑,听来有一种心血悸动,气血蓬勃之感。

  随着角声的远远飘出,道道破空之声传来,过不多时,在近海岩石处,便聚集了几道人影。

  同时,海岛上东南西北四处正方向,在同一时刻耀起火光,与岛心处的光芒彼此呼应,隐然间成围拢之势,聚合而去。

  而在岩石上的几道人影显然也注意到了,略一思索,便纷纷御风次第朝着岛心正中那火光最为耀眼处飞去。

  两人屏气凝神,当下连大气也不敢出,一直待到那几人的身影消失在岛中时,才起身远视。只是可惜,如今已是深夜,站在这海岛外围却是什么也瞧不分明。

  无奈下只得放弃,楚歌心有不甘地道:“仙子,不若我们前去查看一番,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

  洛情儿露出几分审思,看着楚歌道:“不妥,我功力不过恢复了五成,而你少与人斗法,经验匮乏,如此贸然前往,着实危险。”

  楚歌急道:“那又如何,若我们有了真凭实据,拿去给苏仙子看,也可证明我们所言非虚啊!”

  “是么?”洛情儿古怪地瞥了楚歌一眼:“楚公子可真是妙人啊!”

  楚歌撇了撇嘴,知道洛情儿又在取笑于他,并不应声。

  突然身侧草堆分拨,一阵幽香传来,楚歌一看,竟是洛情儿分开两侧蔓草,径直朝着岛屿正中心走去。楚歌一愣,随即起身跟上,并念念道:“你不是说危险么?”

  洛情儿回眸一笑,格格笑道:“你这呆子,若不往这一行,你心中安心么?再者言之,你的先天离火真气,乃属阴阳二气,同于这天地,别人是无法探知的。而我的功法传自白帝,藏于音赋,最长于隐匿,若不是精通五音,或修为绝顶,是轻易不能用念力察觉的。”

  当下两人默不作声,并肩朝着岛屿正中那处光芒耀眼处缓缓掠去,一路经过时发现这岛屿的确荒凉无比,处处秃岩显露,就连偶尔可见的几处植被也是生机全无,一派死气沉沉之象。

  就在这处处透着古怪的岛屿正中,偏偏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峰岩,高及数百丈,就像是一座山峰般静静凌立。

  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怪岩险峻陡峭异常,虽巍峨高深,亭亭伫立,大有托天之气概。却偏偏没有山脉纹路,也没有山道路途,同时山峰毫无立足之点,凡人俗子若是想要攀爬此山,不啻于痴人说梦。

  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这山岩是经由无数块巨岩堆积而成,历经千年风霜雪尘,层层积累下才有了如此模样。另一面,山岩最高处的主峰,笔直陡峭,直指苍天,峰顶处似出鞘长剑剑尖,霸气凛然,气势雄浑,连绵着整块巨岩,巍峨壮阔。

  御风飞行到近处,洛情儿示意楚歌,两人遂轻巧代步前行,不远处火光跳跃,显然已来到近前。

  两人寻机,乘隙躲在了那巨峰下的一块裸岩后,静静地凝视着那围拢在火光周围的几道人影。

  慢慢地,几道人影似乎是举行完某种仪式,各自退回原地,成八卦之势将那光芒护在正中。

  楚歌好奇地瞪大双眼,就见那场中的火光缓缓亮了起来,周围的所有一切渐渐被光亮照引,变得明曦。而那缓缓升起的火光乃是一盏色彩单调,形状怪异的灯笼,奇特的是那灯笼此时仿佛受到了某种牵引,正上下起伏,款摆不定。

  籍着灯笼明灭起伏的光芒,楚歌清楚地看到了灯笼正下,被光芒笼罩的人影,那人身着一身普通道袍,背绣阴阳太极鱼图案,面容清减,瞧来仙风道骨,此时正一脸凝重之色,口中念念有词。

  灯光下,楚歌看着道人身姿,总觉得十分熟悉,似乎曾在何处见过一般,及至道人转过身来,那张面庞暴露在光华下时,楚歌悚然一惊,蓦地发觉他正是此前曾被青帝重伤,生死不知的天师教道士—龙虎真人张思凌!

  (终于码完了,希望书友们喜欢,若觉得故事有意思,或小故态度尚好,烦请点击收藏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