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仙志 第三十九章 黄帝遗命
作者:故人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两人对视一眼,缓缓踏步朝着那方石基走去,及至近前,才看清楚石基旁边便是一处石床,除此外整个室中就只有石基边的两方石凳,浑重敦实。

  楚歌心中慨然,对着洛情儿感慨道:“果不愧是我人族先贤,堂堂一代黄帝,人族之主,居室竟这般简陋,传扬出去,倒是叫如今那些鱼肉百姓,为富不仁的官吏豪强羞愧万分啊!”

  洛情儿幽幽一笑,轻声道:“你这呆子,上古之治,距今数千年,更何况轩辕黄帝不仅是人族帝君,更是得成天道的人物,他的心思、眼光又岂是如今那些凡夫俗子可能比拟得了?”

  楚歌自嘲一笑,道:“仙子所言甚是,倒是楚歌癔症了!”

  洛情儿款款一笑,柔声道:“呆子,如今轩辕黄帝的遗留下来的东西便在那里,你如何还不上前呢?”

  楚歌朗声一笑道:“一路行来,楚歌幸得仙子照料,如此圣宝在前,楚歌岂敢专美!”

  洛情儿见他还是一本正经的自诩“仁义”模样,顿时脸色一恼,嗔怒道:“呆子,方才明明便是你的先天真气有所感应,这才开了石门进的此地,现在你不过去,还在这里说些什么戏文!”

  楚歌面色微郝,吭哧一声,沉沉道:“我虽然自幼遍读诗书,可实在是不认识那些大荒文字,所以还请仙子……”

  看到楚歌那呆愣的模样,洛情儿登时被逗笑了,她双眼微眯,促狭地道:“既然楚公子如此为难,奴家只好陪公子走这一遭了!”

  说罢当先朝着石基处踏步走去,楚歌终究忧心这神秘莫测之地有危险,忙赶身上去,先洛情儿一步,坐上那石椅。眼见没有任何异状,楚歌这才朝洛情儿示意,随即伸手拿起那瞧来仍是一尘不染的玉简。

  玉简并不大,看起来不过是盈盈两尺余长,楚歌拿捏在手,顿时感觉到玉简上传来阵阵温凉,清新可感,这倒与体内的先天真气颇有几分相似。

  将玉简横摊,双手捧住,就着那不知名的油灯光华,楚歌目光聚敛,投于其上,却发觉这玉简上面什么字都没有。

  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他不知所名,忙将玉简上下倒转,仔细扫视,结果发现仍是什么都没有,楚歌不甘心,将玉简平摊,放在石基正中央的油灯边。就着灯光,双手摸索,一寸寸地仔细探察下去,结果除了发现这玉简所用材料乃是大荒时的珍稀异宝后,仍是一无所获。

  楚歌长叹一口气后,将玉简扔在桌上,无奈一笑道:“仙子,看来黄帝他老人家除了一本无字天书外,什么也没有传下!”

  洛情儿目光犹疑,盯着那玉简,没有说话。楚歌从头到尾的举动她都看得清清楚楚,她也想不明白,轩辕黄帝设下如此阵势,难道就只留下一卷无名玉简?

  他们两人能来到此地,完全是机缘巧合,想那太平道的数名道士,为了引出异象,光是探查天地异宝的大概行迹,就布下如此大阵,花费无数心机。饶是这般,他们仍是不得此洞府遗址,若是他们知晓了所谓的宝物就只是这么一块玉简,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而他们两人历经数番,在那石门外,若不是因为楚歌的先天真气感应,恐怕到现在还是一筹莫展!

  想到这里,洛情儿双眼一亮,电光火石间似乎明白了什么。

  她上前一步,屈身坐在另一石椅上,对着楚歌说道:“用先天真气来感应。”

  楚歌灰心叹气,不成想满心憧憬来到这里后,得到的竟然是一块莫名其妙的玉简,正胡思乱想间,听闻洛情儿让他以先天真气感应玉简,他本也是极聪慧之人,闻言立马反应过来。

  当下楚歌便将玉简捧在手心,默运真气,缓缓控制着向其笼罩而下。

  轰!

  果不其然,就在楚歌的先天真气在玉简上流动时,玉简登时发出了青碧的光芒,随即又陡然变为此前他们两人一直见到的五彩霞光—五色烟华!

  五色烟华的光芒一出,登时整个石室变得一片通透,处处流光溢彩,暗芒闪动,映照的两人面颊上一片喜悦。

  “仙子果然是冰雪聪明!”楚歌由衷地说道。

  “呆子,快看你自己!”突然洛情儿惊呼一声。

  楚歌好奇,一看之下却发现自己怀中竟然也闪耀吞吐着五色霞光,与玉简相映成辉,彼此呼应。惊奇下,探手入怀,却摸索出一块玉玦,正是自己少小时便一直携带,也是此先青帝寄身的那一块方形玉玦。

  将玉玦拿捏在手心,五色光芒闪耀,而石基上的玉简也是光芒大绽,楚歌惊奇不已,便将手中的玉抺也放置在桌上。

  这时就见那玉玦主动朝着玉简贴拢过去,二者缓缓靠近,而从两件物十上放射出的光华也缓缓聚拢,慢慢成形。

  嗡嗡!空气中再次出现了水波涟漪,而此次场景更是急速变幻,倏忽来去。

  空中避光层层波荡,逐渐幻化为苍茫雪原,淼淼冰洋,俨然到了北海极地。

  黄帝踏浪飞掠,浮冰跌宕。一只巨大的似龟似蛇的怪兽咆哮冲天,掀起惊涛骇浪,骇浪奔涌,高达百丈,如狂涛激流。倏尔怪兽首尾摆动,方才还晴空万里的碧波汪洋转瞬间便是黑云阵阵,波涛滚滚汹涌,仿佛这巨兽一念间就令冰洋之上天地变色。

  黄帝轻轻摇了摇头,似乎叹息了一声,旋即衣袖一甩,抛出三柄光芒炫舞的神剑,剑芒闪耀,激射向那凶炽威威的巨兽。结果在被神剑射中后,巨兽悲吼连连,顿时坠落而下,黑光闪耀,挣扎了片刻,就化为一座巨大的岛屿,默然不动。

  水波荡漾,转瞬间场景一变,就转到了一座方圆数百丈宽阔的露天平台上,四周的烽火台上篝火熊熊,远天星辰耀眼,黄帝站在宽广的平台边,背身而立,深夜的山风吹动得他衣襟猎猎飞扬。

  “昆仑望天阁!”洛情儿轻呼一声,脸色微变,低声道:“难怪昆仑为道派一门,数千年来号称道教正统,门中风流神仙人物层出不穷,原来竟是传自黄帝一门!”

  这时,虚像中的黄帝微微侧身,朝着山崖下的万丈虚空看去,而空中的五色光华顿时一阵剧烈晃动,石基上的玉玦也是嗡嗡颤动不定。

  “孤在此已等了四千年,你终于来了!”

  兀然间,随着玉玦颤动,石室中赫然传出一道飘渺浑厚的声音。

  楚歌二人心神俱震,相互对视一眼,将惊愕的目光投向那虚空中的黄帝身影。

  “呵呵,这不过是孤的一缕神识残留罢了,不必惊讶!”

  似乎是预料到了两人会有如此反应,那道黄帝身影轻轻地解释道。

  “阁下,阁下当真,当真便是……便是我人族第一位人君,轩辕黄帝陛下么?”楚歌语气颤抖,轻飘飘地问道,激动之下,声线走音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孤知晓你们定然会有许多疑问,但历经尘世千年沧海,孤也不知这神识还可维持多久,也许后人机缘之下能以得见,又或许神识力竭,不待有缘人来到,便早已焕散,化为虚无!”

  洛情儿顿时轻叹一声,微微道:“呆子,这只是黄帝的一缕神识,听不见我们说话。”

  楚歌轻哦一声,此刻虽也明白,但终是掩藏不住心底深深的失落之情。

  “孤自任大荒神帝来,殚尽竭虑,为的便是免除五族战乱,凶兽肆掠,使百姓安定,不再流离失所。孤平生之所愿,便是使大荒处处都是蜃楼城,五族尽是百姓的诸夭之野,那时,人民安定,不受战患,不为疾病苦,该是何等安居乐业,何等太平乐道!”

  楚歌面色庄重,心潮澎湃。他着实不曾想到,这位人族人君,在修为绝顶,功业有成一统五族后,心中所愿所想,竟仍是黎民百姓,这份心胸仁德,宽厚谦恭,实在是令人动容。

  虚空中,黄帝的声音仍是轻轻飘来,如梦如幻。

  “可神帝虽可调停五族,仍难直接号令,五族中野心勃勃者,无一日不想再起兵戈,给大荒百姓带去灾难。”

  “孤思来想去,便决心杂居五族之民,分建一十二国,使黎民不再有五族之分,只知国民君父。”

  “不出孤所料。除炎帝,白帝及荒外少数国主外,其余各族尽数反叛,兵戈直指孤的天子令。”

  “嘿嘿,孤又岂能如他们所愿,轩辕三年三月,孤夜观星象,不仅融合极光电火刀,创出五色烟华,更是制天地烘炉,炼出北斗神兵!”

  “孤已北斗神兵破其‘四兽阵’,而后又以神兵生镇其魂魄,万世不得超脱,是以才平定浩劫,至此大荒终于不再有兵戈战乱之苦!”

  说道这里,黄帝的身躯退后几步,随即抬手上扬,指向那无尽的夜空,沉沉地叹息道:“可惜,孤纵然是千算万算,也难以尽测身后千年之事!”

  “天意冥冥,自有定数,孤推算出千年后人间将会有浩劫发生,此番劫数不仅极难化解,若任其发展,恐将给人族黎民百姓带来灭顶之灾。那时,天灾人乱,凶兽肆掠,三界乾坤必将颠覆,而人间将又重回荒外纪元,文明尽化为虚无!”

  (小故欢迎光点,stone等几位老书友的回来,第二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