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伶龙传 第四十五章 龙城
作者:猫尼卡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我出身于龙城,那是位于青龙西北的一座古城,现已荒芜败落,仅有几百户人家居住其中。母亲告诉我说,五百年前,它曾是繁华的青龙国都,但后来由于开罪了神灵,导致当地气候骤变,天干物燥风沙漫天,于是青龙的国主便下令迁了都。”

  李百儿说着,视线落到被摆在了桌上的果盘。她挥挥手,示意侍女下去。

  果盘内有几只形似盘膝小娃的果团,程烟土色,但凑近了却隐隐有股清甜的奇妙味道。

  “这种果子,只产于干燥之地,整个青龙国,也就龙城还有人栽种。由于参果长于深山的石田中,且平均五年才结一次果,昂贵异常,一般人家就算采到了,也是拿出去卖给当地的有钱人家。所以小的时候,我们家是断吃不起的。”她说着,拿起一只递给我。

  我用手指举起这香梨般大小的“小娃”端详着,心里想着方才李百儿讲的故事——我知道这是龙城的土产,因为城市荒弃已久,早已败落,又地处偏远,路途不便,再加上结果不易,所以,在过去人参果团只是龙城人的自食之物,并未向外传扬开。

  “人都说王城谚都毫无灵气,殊不知最灵圣之地,已在几百年前被人毁去。”我看着参娃叹道。

  李百儿并不曾在意我的感慨,只催促着赶紧尝尝。

  “你母亲说的那个故事我也知道,”我咬了一口参果,果然清香满口,“龙城之下,没有神灵,倒是有一条上古水龙盘踞沉睡。天师们都说,一直是这条龙,保佑了青龙国的定邦,扩张,以及繁盛。数千年前,青龙定都时,那条水龙跟着来到了当时的国都晋阳,再后来,晋阳便改名为龙城,大约是因为城下埋蛰着一条水龙之故罢。”

  李百儿瞪大眼睛,开始对这个故事有了好奇。

  “原来有这段历史?那后来水龙去哪儿了呢?来谚都了?”

  我笑着摇摇头:“那可就不知道了。但我相信那条水龙,最初一定是跟着青龙的某位皇帝去到龙城的,所以才愿意长眠相伴,助他以及他的后人定国安邦。后来......它遇到了什么呢,竟然一怒之下弃城而去。”

  “那殿下您查查族谱史书,是否能知一二?”她兴奋地趴在案桌上,追问我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从偏乡圪瘩里出来的,所以当其他女官问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不大愿意讲。家乡虽然曾是旧时国都,但早已被废弃,几百年过去,人们只识谚都,哪晓得还有龙城,曾经的恢弘繁华,只存活于故纸堆里罢了。偶尔有人听说过这地方,但都是问我,说你们家是不是黄土漫天,人们都住在土洞里,出个门都必须骑骆驼的?简直气煞我了。”

  我看她直率的样子,气呼呼的,简直可爱。

  李百儿这个人,与宫中大多自持端庄,攀比成风的女官们不同,她出身微寒,却坦然乐观,没有虚荣自卑之心,也从不刻意掩饰。大概这亦是姥姥颇为喜欢她的缘故之一吧。

  “好呀,等忙完这阵子,我也想去查一查,看看当年究竟是个什么故事,回来讲予你听,也当是回谢你的果团啦。”我起身出屋,笑回道。

  抬头眯看那耀阳。

  屋外,天气晴好,这一下午,收获颇丰。

  李百儿的有意接近与剖白,无非传达了两个意思:

  一是,希望能与我交好;

  二是,让我明白她对程玄信的多年情意。

  君子有成人之美。

  可突然间,就在这融融暖阳之下,我觉得自己无比孤独。

  这种间歇性的强烈孤独感,不禁让我从心底泛出厌恶。

  他们,有彼此的情谊与陪伴,如同把命运轨迹交汇在一起的同伴。

  而夕昼已去,除了那高高皇座上的祖母,我在那偌大华丽的琉羽宫中,还有什么?

  我迫切地想把宣城带回宫里,虽然我为这个自私想法而感到可耻。

  晚饭过后,玄信差人请我去到书房。

  一扇古雅的绢画屏风之前,李睦、玄信与李文正凑在一起,指着墙上泛黄的地图轻声讨论推演,齐朔与百儿则在另一张案桌之上核对草稿简章。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与兴奋的神色。

  在一番请安行礼后,我被安排坐在了屏风之前的雕龙纹黄花梨木椅上。

  我无奈地喝了一口果茶,便按捺不住起身,凑进三人中间,去看那张详细标注着地理标示的逐鹿-徽国地图。

  我从余光中,感受到来自李睦与李文微微惊讶的目光。

  可能他们觉得,我虽为此行唯一的皇室成员,却只是个年纪尚轻的姑娘家——我的责任,是对着最终的条款章程点头认可:现时作为一个不需要各位大人费口舌解释的茫然的皇室监督的代表,将来把这一切作为自己政绩的一个亮点,便是足够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我还偏偏不。

  可我细细看着那张地图时,神似却不禁恍惚。

  三年前,我和夕昼,就是从这条边境,一路跌跌闯闯进入到徽国。

  站在地图前,闭上眼睛,我几乎仍能清晰地感觉到当时被追杀逃亡向南的恐惧与绝望。

  徽国,与逐鹿接壤,边境线东起金鸡江畔,西至野人山,全长两千余公里。

  这两千余里的边境线上,唯有两段如今仍悬而未决,颇有争议。

  一段是东边的丹林,一段是中部的虺谷,这两段都是高山丛林、深谷峻岭,并无实际管辖,历来都是“未属逐鹿,亦不属徽”的。

  丹林...

  我与夕昼曾流落徘徊其中五天的深山茂林——我用手抚着在地图上被标记为葱绿之色的区域,目光久久不愿移动。指尖轻挲,仿佛在触碰过去,每一处曾留下夕昼笑颜与眼泪的地方,对我都意义非凡。

  但国境、驻军、商贸......这些都将褪去情感意义,成为谈判席间,冰冷理性的言语,落于文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姥姥致力于建设一个庞大的丰富的多样的国度,她讨厌模糊与悬而不决。

  逐鹿的凑合与混乱的现实,不会在未来的青龙发生。

  一切都将清晰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