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毓幽狐 第八章
作者:寒江幽雪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柳臣安这里为了九商几日不出门奔波劳走,九商自个儿却一无所知。自从得了娘亲亲手绣的心诀卷,九商越发如鱼得水,研习得不亦乐乎。忽然听得屋外贺婆婆苍老的声音道:“小九儿可在家?”

  九商一个激灵,袖好帛卷跃下床来,猛地意识到已然好几日不曾踏出大门半步。急忙施了术法,叫屋内看上去略显凌乱,又打散发髻,半开了门对贺婆婆行礼道:“婆婆今日可安好?”

  贺婆婆借着光亮瞧见九商疲惫的模样,又见屋里无甚生气,啊呀唤了一声:“小九儿,你这是病了?”九商借驴下坡,勉强笑道:“不过这几日身上不大爽利,歇上几日便好了。”一面让贺婆婆进屋一面道歉:“屋内这些日都不曾打扫,只怕怠慢了婆婆呢。”贺婆婆心里以为九商这几日来了天葵,忙道:“倒是我的不是,硬教你起来吹风。可曾吃些热汤水?”

  九商心里倒是一热,以前在楚腰阁,细娘对她们看顾得十分精细,自己便不太注意这些,如今潜身在外,这么一位不相干的老婆婆却对自己如此关怀。忙笑道:“真的不妨事,已经吃了些热汤,多歇息便好了。”贺婆婆见九商面色还有些苍白,探头看了看灶上,果然热腾腾地蒸着一锅汤水,也放了心,嘱咐了几句就出了屋子。九商送她到屋外,觉得有一道滚热的视线胶过来,心里一愣。待到送走了贺婆婆,她放开意识来在屋外绕了一圈,看到了满脸关切的柳臣安正听贺婆婆说话。

  九商心下有些好气又有些好笑,原来这些都是这个小祖宗闹出来的,没得还惊动了老人家。只见柳臣安对着贺婆婆又是打拱又是作揖,方扶了老人慢慢离去。这少年郎心地倒是不错,可是自己早已经把明之安在了心上。还要想个法子叫他死了心才好。九商咬了咬唇,复又盘膝坐下。

  又过了几日,九商自觉功法大进,心里快活,想想已经很久不出屋子,没得叫人怀疑,便提了篮子到山上去。正值金秋,山上各种无主的树木极多,各种果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黄的黄,红的红,九商看得煞是有趣,放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山里的那段日子。九商长大的灵毓山上,珍奇的树木极多,什么千年的参,万年的藤蔓那是极常见的。九商还偷偷跑去过一处枫雪岭,那上面有大朵大朵的雪莲花。娘亲的冰牢就在那下面。娘亲每每看到九商流泪就笑道:“小九商不哭,这上面的雪莲是多少红尘中人求之不得的东西,我却在它们之下几尺处,多少人要羡慕煞了娘亲呢。”想到娘亲,九商心里又酸又甜。一时间又重新抖擞了精神,看着眼下这些寻常果实,反而也有自己的意趣。

  这果子有些叫庄里的人摘了去,也有些被鸟雀啄了去。九商看定了几色果子,预备带回去做上几罐酱。正值山间无人,九商运转术法,眼波流转之间一个个果子嗖嗖飞入篮中,想到以前在楚腰阁时搬个馍馍还要捏手诀,和如今的光景真是天壤之别。

  九商在山间一个人疯了很久,忽然又想到了程云亭。如果明之在身边,他会不会为自己采下几个果子,拧拧自己的耳朵叫一声小九商呢?九商忽然又兴致缺缺了,怏怏地挎了篮子,从山上行至湖边去准备洗一个果子来吃。

  由于九商心里藏了事儿,自然也没有注意到湖边还有另一个人。果子洗了一半,九商只听得身边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道:“九娘子今日可安好?”

  九商唬了一跳,抬眼看去,又是那柳家的老二。心中不禁有些烦闷,却又躲不开,索性大大方方道:“小女子身上大好了,倒是柳公子在这下风口,就不怕招了寒气?”一面说,一面随手递了一个果子过去:“这果实御寒,柳公子拿去挡挡寒气罢。”

  柳臣安满面通红,慌慌忙忙接了那果子,待要换个地方,又舍不得离远了九商,只得讷讷道:“小生皮糙肉厚得很,经得住,倒是九娘子一人在外,要好好保重才是。”九商对他无法,便决意要哄他一哄,笑道:“我倒不是孤身一人呢,我夫君只是在家乡得罪了人,叫我别处避一避,待到过了这阵子,自然要来接我走的。”

  柳臣安原本猜到九商不是寻常农家的小娘子,却再想不到她是个嫁了人的妇人。乍听了这话仿佛晴天里一个焦雷劈下。他不晓得九商是什么时辰离开了湖边,只知道自己一路摇摇晃晃不识得回家的路。他家的奴仆们找出来,看到二公子面如金纸在湖边晃荡,手里攥了个几乎变了形状的山果,半幅长衫湿嗒嗒的,仿佛刚刚从湖里爬出半个身子。奴仆们赶紧将他拥了回去。

  柳夫人瞧见小儿子这般模样极是心痛。她本是京城大家出身,当年柳老爷在京城正是一番风顺时下嫁了柳家。后来柳老爷却卷入了一场大风波,丢了官帽被发配,她带着大儿子,肚里还揣着个小的,在忠仆的掩护下连夜逃回柳老爷的出身地。正所谓最危险的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柳老爷的故乡青淮庄离京城天高皇帝远,且民风淳朴兼有香火之情,护住她这个妇人并孩子绰绰有余。这许多年过去了,柳老爷一直没有音信,柳夫人早已经灰了心,一心一意地抚育两个孩儿,并经营柳老爷当年留下的几亩田地。她手下能人有好些,自己也颇通经营管家,加之青淮庄靠山临水地势好,待到柳臣安长大时,柳家早已经是青淮庄数一数二的富户。如此一来,柳夫人当年韬光养晦的念头也去了大半,一心想着能重振柳家的雄风。因此,柳臣康才会离家在名士聚集的松泉镇苦读。不过柳臣康年幼时颇经历了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华,而臣安幼时家中百废待兴,过了几年青黄不接的日子。且臣安又是遗腹子,柳夫人经不住就把小儿子疼到了十分,从来不敢给他吃半点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