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两世长宁 第十六章 太子冠礼
作者:倪政南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后商朝遵循古礼,男子二十而冠。而举行冠礼这一天也就意味着他就不再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了。

  对于皇室而言,太子冠礼几乎和太子大婚、皇帝亲政一样,成为了能够左右朝堂格局和国家前途的了不起的大事。普通人家对男子冠礼已是珍而重之,太子的冠礼就更显得奢华隆重。戴冠也不是只戴一次便算完成,而是要戴了摘,摘了戴,反复三次才算完成。在皇室贵戚和文武百官的注视之下,整个流程往往要持续半日之久。

  为了筹备李正炜的成年冠礼,礼部的大小官员忙活了整整半年,大到典礼仪式、服饰冠冕,小到夜宴菜肴、歌舞助兴可谓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上个月,宫里突然放出风声,说是皇帝要在中书令欧阳诚的大女儿欧阳云烟和太师史学良的孙女史灵秀之间选一位成为太子妃。这两名女子一时间也是炙手可热,成为京城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出于对太子的尊崇,礼部也准备了宫制的服装首饰送于两家的长辈,并一再叮嘱在冠礼那天,两位小姐一定要各尽其能,展现出自己母仪天下的气势。

  且不说两位女子的反应如何,中书令欧阳诚和太师史学良却是严阵以待。他们从全国各地网罗名师,从琴瑟到歌舞,从女红到礼仪,几乎无所不包。而目的则是让他们几乎无可指摘的女儿、孙女能够变得更加优秀,从而脱颖而出,成为太子妃。柳长宁心中清楚,他们的野心可不仅于此,成了皇帝的亲家固然身价倍增,可他们更想要的却是成为皇帝的岳父,从而像诗中所写的那样“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这般的荣耀,岂是位极人臣所能达到的!

  七月廿八这一日,京城之内可谓是冠盖如云、人头耸动。柳长宁寅时便起了床,认真地梳洗打扮之后,才换了女官正的正式礼服。她很清楚自己的容貌在别人眼里杀伤效果,即使刻意地淡妆敛容,却仍旧逃不出众人审视的眼光。她幽幽地叹口气,希望这一次不要再因为这张脸惹出点什么事儿来。

  进宫之前,楚王府的车队与城阳公主府的车队不期而遇。李正煜托病,所以并未骑马,而是坐在了队伍最末的华盖马车里。李玲珑一双媚眼从车窗的缝隙里探出来,却见柳长宁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前头。她恨恨地想着,楚王果然还是把这个贱人带来了,倒要看看一个无依无靠的罪臣之后可以嚣张到几时!

  但见到柳长宁一双美眸朝自己这边看来,又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柳长宁一见之下只觉得背脊发凉,那笑容分明是挂在脸皮之上的,笑是笑,人是人,竟是截然分开的。至于那双眼睛,说是妩媚也好,慵懒也罢,被她一看却像是无数个箭簇“嗖嗖”地迎面而来,带着刻骨的恨意。柳长宁纳闷,这一世自己与她交情甚浅,连面都只见过两次,更谈不上有什么仇恨了。

  若说是接触,除了上一次击鞠赛被伊钦点出战,也只有小时候祖父寿辰时无意间见过一次。那时候,李玲珑不过五六岁的光景,穿一件描金绣凤的正红色短袄,下身是同色的百褶长裙和锦鞋。一张小脸圆润饱满、下颌却是尖尖的,黑白分明的眼睛嵌在上头,说不清的清丽可爱。肌肤雪也似的,仿佛可以掐得出水来,衬着一色的红,更是显得艳丽无匹。她一直是目光和议论的焦点,尽管年纪小,也已经可以自如地享受着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了。直到柳长宁出现,众人都被她的美貌惊得说不出话来。纵然李玲珑艳若桃李,也被冷若冰霜的柳长宁衬得黯然失色。在场的女眷们议论纷纷:“这孩子莫不是冰雪做成的,要不怎么会这般剔透玲珑!”

  柳长宁心中一个激灵,吓,该不是那时候的事让她一直嫉恨到现在吧?

  这个插曲,很快被汹涌的入宫人潮给打破了。李正炀、史学良、韦一平、朱长贵,旧友新朋全都到了,大戏很快便要上演了。

  柳长宁到了大殿之中,方才见到今天的主角李正炜。但见他穿着饰有云纹的朱红色缘深衣,头发梳成双丫髻,用丝带系起。孩童似的装扮把他的斯文贵气削去了不少,那样子有几分滑稽。李正炜的神态却是端正肃穆的,立在高堂之上的他,甚至带着几分睥睨天下的豪气。柳长宁扼腕,要不是端肃皇后死的早,要不是韦一平人心不足犯了皇帝大忌,要是他可以再忍一忍,要是皇帝对他还有几分怜惜,也许即位后的李正炜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可是现实没有如果,柳长宁想着又是微微叹息。

  随着礼官一声“太子束发”,李正炜终于摆脱了滑稽的双丫髻,转而将头发于头顶束成一个发髻。此时的他带着宽达到二尺二寸的缁纚,发髻上插着两寸长的玉笄,看着颇有些先贤的高古之风。在礼官的指引之下,侍从为李正煜换上了冠缁布冠、远游冠和衮冕,服装也根据所加冠冕的不同而依次更换。

  衮冕加戴完毕,李正炜向座上的皇帝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礼官终于大声宣布:“太子礼成!”

  座上的皇帝一反往常满面含笑,不仅高度褒扬了李正炜多年来作为太子的辛苦与出色,还诏令大赦天下、减免税赋。徐长海拖着悠长尾音的“钦此”读完,大殿内外数千人齐齐跪倒,三呼万岁,场面令人震撼。城楼上,禁军官兵洒下无数的铜钱糖果,期盼了许久的百姓也在这从天而降的铜钱与糖果里一同分享了皇室的欢喜。

  但是仍有许多人却是游离在这欢喜之外的。这其中,既有早知结果的柳长宁、抱恙在身的李正煜,也有神情凝重朱昭华与面露不忿的李正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