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二十八章 万府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瑾哥儿原来在榆林是跟着舅舅一起住在舅舅府中,但是结婚后,就搬了出来,在榆林置办了一个三进院子,屋子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而且家中仆人比京城少很多,倒也够住了。

  锦姐儿住在正院东厢房中,这个屋子后面有一个很大的练武场,马厩就在旁边,锦姐儿和曹氏可以在练武场直接骑马。大毛和二毛目前在马厩工作,有时候也会跟着别的护卫联系武艺和骑术。锦姐儿的小马是曹氏父亲送给曹氏的,虽然不是血汗宝马,但是也是血统纯正的好马,不只外貌好,速度也不错。锦姐儿亲自为她起了个名字“飞毛腿”。瑾哥儿和曹氏都嫌弃这个名字不够文雅,但是锦姐儿坚持,大家只好随她了。

  大毛和二毛似乎在练武上很有天赋,之前没有接触过马的他们,很快骑马就骑得比锦姐儿还好了。由于他们俩年纪还小,瑾哥儿决定过两三年就让他们跟在华哥儿身边。

  宽哥儿寄到京城给锦姐儿的信,被苏夫人转寄到榆林,还有宽哥儿送来的江南款式的簪子、耳环等。锦姐儿把玩着,江南的东西果然精巧,锦姐儿很喜欢收藏各地的饰品,所以对宽哥儿时不时送来的饰品,都珍藏起来。宽哥儿的来信提及一个人引起锦姐儿的注意,信中提到许承周的妹妹,继母生的那位,名字叫做圆姐儿,是个很有趣的人。信中还提及,许大少看起来对他的未婚妻挺满意的,双方本来已经约定五月成婚,但是由于对方家中有亲人新近去世,所以婚事推迟到明年五月。

  锦姐儿给娘亲和姐姐写信的饿时候,也将自己在榆林的生活也写了一份回信给宽哥儿,让京城帮忙送到江南。

  榆林是个不大的边城,锦姐儿跟着曹氏逛了几次后,基本已经熟悉榆林的街市。曹氏的外公家就在榆林,得知外孙女已经从京城回来,还带回来了一个大胖小子和小姑子,曹氏的外婆已经迫不及待地派了位妈妈,过府邀请曹氏带着儿子和小姑子去他们家做客。

  瑾哥儿回到榆林后,十分忙碌,他已经有了军队的身份,平时基本都不在家,偶尔休息的时候才回家一下,因此曹氏和锦姐儿十分自由,应下做客邀约后。锦姐儿与曹氏就积极开始准备衣裳和首饰。在京城的时候,曹氏得了很多时兴样式的新衣裳,这次也算是锦衣回乡,自然想着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自己的外婆。锦姐儿到了榆林后是第一次正式到别人家做客,还是自己嫂子的亲戚家,因此也收了平时的惫懒性子,好好挑选了一番。跟着到榆林的四喜和六欢,都说,小姐难得积极一次呀。

  锦姐儿为自己准备了湖色的褙子,白色裙子,清新可爱。她还帮着曹氏准备了金黄色绣花褙子,葱黄色的裙子,贵气又不失清雅。华哥儿则是大红刻丝衣裳,锦姐儿还调皮地拿起胭脂给华哥儿眉心点了一点,然后取消华哥儿是个招财童子。曹氏抱着自己的儿子,“可怜的华哥儿,被自己的姑姑捉弄。”华哥儿一付天真无邪样,还依依呀呀地抢着锦姐儿手上的胭脂。

  曹氏的外公姓万,祖上有胡人血统,世代居住在榆林,家中主业却是经商,近几代中,倒也出了几个读书人和军官,不过职位都不高。比如说,曹氏的叔叔中,就有一个在吕梁当父母官,而曹氏的母亲则嫁给了甘肃总兵。因此万家虽然门第不高,但是富甲一方,在榆林也算是一方豪门了。

  从瑾哥儿家出发,坐马车,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万家。锦姐儿撩起帘子看了下万家的大门口,居然出乎意料的低调。门房早就得了曹氏要来万家的消息,开了边门,方便马车直接驶进去。到了垂花门前,曹氏的大舅母姚氏已经带着一众人等在那里,一一见过礼后,抱着华哥儿就舍不得放手。华哥儿一点都不怕生,还伸手想去拽姚氏的耳环。锦姐儿和曹氏早就在旁边防范他,赶紧抓住他的小手,塞了个玩具给他,这才消停些。曹氏有点歉意地说:“华哥儿现在看见闪闪亮的东西就抓,我们都不知道被拽了多少次了,平时在家里,都很少带耳环项链这些,连头上的花都少带了。”姚氏很喜欢华哥儿的活泼,“这样的哥儿才机敏。”

  锦姐儿乖巧地跟在曹氏身边,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陌生的万府。其实西北的宅子,都比较少树木花草,厚重感更浓。其实就是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姚氏直接带着去了老太太住的院子,一进院子,就有体面的嬷嬷迎上来,“老太太一直在念叨了。”锦姐儿看了下正屋的门口,上方匾额写着“熙和堂”,门口的小丫头,打起了帘子,一行人鱼贯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是一株巨大的珊瑚,扑鼻而来是一股清香,绕过珊瑚,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被众人扶着站在罗汉床前。只见曹氏已经快步上前,向她行礼:“给外祖母请安。”只见曹氏的外婆拉着曹氏坐下,“好孩子,两年多不见,一晃眼都是做母亲的人,还这么爱掉眼泪。”曹氏不禁撒娇,“我哪里爱掉眼泪了。”这时候,姚氏已经抱着华哥儿,带着锦姐儿上前,“老太太,这是华哥儿。”待老太太接过华哥儿后,又拉过锦姐儿,“老太太,你再看看这位是谁?”

  老太太刚抱着华哥儿,亲了几口,她抬头看着锦姐儿,把华哥儿交给曹氏,拉过锦姐儿好好打量了一番,然后才说,“你夫家的人都长的俊,看你小姑子,我看比你还俊上几分。”锦姐儿趁势向老太太请安。老太太拉着她坐在另一边,亲切地说,“你嫂嫂是个实在人,要是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只管跟她说,在榆林,除了你舅舅外,咱们家也算是最亲的了,有空多点来咱家玩。我们家也有好几个姑娘,跟你年龄相仿的,刚好你们可以一起玩。”

  曹氏抱着华哥儿在一旁打趣,“老太太看见锦姐儿,连华哥儿都不要了。”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你这孩子,还是这么泼,华哥儿和锦姐儿都是孩子,我都疼。”然后又叫身边的大丫头拿出两个荷包,每人送了一个。锦姐儿接在手中,感觉硬硬的,应该是首饰之类的。华哥儿把首饰拿在手中,就不肯撒手。还一个劲地往嘴里送。还是锦姐儿拿了一个苹果逗他,才把荷包换下来,交给身边的丫头拿着。

  接下来姚氏还给锦姐儿介绍了曹氏的二舅母毕氏,大房家的女儿三娘和五娘,二房家的女儿四娘和六娘。三娘和四娘比锦姐儿大,五娘和六娘则比锦姐儿小。锦姐儿看万家的女儿都皮肤白皙,深目高鼻,虽然头发是黑色的,但是一看就是有异族血统。前世看惯了外国人,锦姐儿对异族血统的人倒也不感觉陌生,再加上万家的四个姑娘性格都偏活泼,所以很快,大家就吱吱喳喳地说起话来。

  四个姑娘自小在榆林长大,榆林对女儿家出门的禁忌不大,所以她们已经积极向锦姐儿介绍榆林有哪些地方值得玩,哪里的茶好喝,哪里的衣裳好看,哪里的饭菜好吃等等。

  曹氏见锦姐儿与自己外公家的姑娘们相谈甚欢,放下心来,原来她还担心锦姐儿自幼在京城长大,会看不起边远小地方的同龄人,现在看来,自己的这个小姑子比想象中更好,不只能干,性情更是一顶一的,该柔顺的时候柔顺,该活泼的时候活泼。

  午饭是在老太太那里用的,锦姐儿和曹氏一左一右坐在了老太太旁边,西北人家吃的饭菜都很大份,而且做法比较粗犷,幸好锦姐儿不挑食,就算吃着也觉得别有风味。万府的人对锦姐儿印象很好,因为她落落大方,言语不失风趣,更别说那通身的气派和气质,是榆林大户人家的闺女都没有的。

  四娘她们十分喜欢锦姐儿,缠着曹氏,要改天过去她们家玩,还有带锦姐儿出门玩。曹氏正担心自己要照顾丈夫和儿子,冷落了小姑子,自然鼓动锦姐儿跟着她们玩,当锦姐儿得知四娘她们都会骑马的时候,心中跃跃欲试了,立刻约定了日子去万府别院骑马。据曹氏和四娘她们描述,这个别院在离榆林城一个时辰路程的乡下,就在山边,整座山都属于万家,因此她们可以骑马上山玩,还可以在山脚下比赛骑马。

  锦姐儿眼巴巴地看着曹氏,曹氏抿嘴笑了,“等我们回家问过你哥哥,再做决定吧。”锦姐儿也知道不能马上答应下来,只好保证一定好好说服哥哥,找时间跟她们去别院骑马。老太太担心锦姐儿的骑术,赶紧阻拦,“你们还是带着锦姐儿去逛街或者逛庙会,去寺庙玩玩好了。”

  曹氏看见自己外婆这么担心,轻声安慰她,“锦姐儿其实骑马骑得挺好的,只是一直都是在京城家中骑,到时候找个人跟着保护就可以了。”

  老太太这才放心点。锦姐儿在旁边已经开始盘算骑马的事情怎么跟哥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