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三十九章 外放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十月的时候,苏老爷被任命巡盐御史,需要前往杭州府就任三年。得知这个消息,不只锦姐儿兴奋,苏夫人也十分高兴。她决定带着小女儿跟着丈夫上任去,反正家里面有老二和老二媳妇守着。说不定就能在杭州府给锦姐儿找到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姑爷再到京都做官,就又能住得近些了。

  这些日子以来,苏夫人都把京城有适龄男子的世家盘算了一遍,都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是早已订亲,就是行事荒唐,要不就是需要娶继室的。越看越让苏夫人着急,锦姐儿眼看就要直奔16了,如今亲事还没有着落,再这么下去,就要变成老姑娘了。虽然听说宽哥儿娶了安乐公主后,府上十分混乱,让她心理平衡了些,但是转念一想到自家的女儿,就又情绪不佳。

  还是锦姐儿反过来劝慰她,嫁得不好,还不如不嫁呢。苏夫人就不信这个邪,卯足了劲到处拜托亲朋戚友帮忙介绍,就连远在陕西的二叔、东南、江南的小姑,她都写了信过去询问。

  十二月的时候,曹氏生下一个女儿,苏府高高兴兴地过了这个年,年后,苏老爷就要准备走马上任了。苏府早已派了管事前往杭州府置办宅子等,提前做好各种安排。由于苏老爷急着要去上任,所以先出发前往江南。苏夫人和锦姐儿等春天开暖了,再从水路前往杭州,算了脚程,大概晚苏老爷两个月时间到达杭州。

  三月的时候春暖花开,先是曹氏带着小儿子和小女儿启程回榆林,华哥儿被留在京城跟着曾祖父和二叔,开始入学。接着苏夫人带着锦姐儿先到通州,然后换船一路前往杭州府,因为不赶时间,知道锦姐儿十分喜欢各地风情,苏夫人基本上每个港口都停靠,然后顺便去拜访下城中的闺蜜,推销下自己的女儿。锦姐儿一路上都十分惊叹,原来自家娘亲年轻的时候这么多闺蜜,关系还都挺好的。

  苏夫人出门后,心情也开朗不少,还时不时跟锦姐儿回忆下当年,听得锦姐儿津津有味,一路上见了不少长辈,还得了不少礼物,而且个个都出手不凡,还个个都许下诺言,一定介绍靠谱的适龄男人给锦姐儿。因此整个旅途到了最后变成了相亲旅程,锦姐儿一路上相亲到杭州府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都觉得十分委屈了,忍不住向父亲诉苦,却被苏夫人狠狠瞪回去,“到杭州了,你给我老老实实跟着我,杭州府我也有相熟的闺蜜。”锦姐儿惊得立马躲回自己的院子去。更年期的娘亲惹不起呀。

  既然到了杭州府,就不得不说说许家了。许家现任夫人姓周,与许老爷从小就认识,俊男美女的,早就互相倾慕,奈何许老爷在京城读书考试的时候,被秦国公府看中,秦国公府将自己的嫡出女儿嫁给许老爷,许老爷后来回杭州府做官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个青梅竹马还一直在等待自己,都已经是二十岁的大龄女青年了,十分感动。本来许老爷想纳周氏为妾,奈何周氏不愿为妾,许老爷又不可能休妻,拖着拖着,嫡妻那边自从生了儿子许承周后,身体就变得很差,再加上丈夫有异心,不够体贴,郁结于心,病榻缠绵了几年,终于去了。这时候周氏已经二十三岁,周家和许家都乐得促成这门亲事,就让周氏入门做了继室。

  苏夫人与丈夫见面后,自然互相分享了分别这几个月的各种见闻,苏老爷十分感慨地说,许家哥儿在我刚到杭州不久,就来拜访了。我看他十分消瘦,便问他什么时候带着妻子回京城,结果他告诉我,他还没有成亲,我问他为什么,他倒也不隐瞒,原来他那个未婚妻跟他弟弟有了私情,所以原来是他的未婚妻,却嫁给了他弟弟。他说的不是很详细,不过我听别人说了,他在家里过得也不如意,我看他估计在杭州也待不久了。上次我问他,这几年,他继母给他说的亲事,京城的秦国公府都同意,上次他的婚事黄了,秦国公府还派了人来斥责他继母和亲爹对这个儿子居心不良,两家如今都闹翻脸了,许家哥儿夹在中间也是十分为难。这几年他一直在处理他生母当年的嫁妆,听说生意做得不错。

  苏夫人第一次听见苏老爷跟自己八卦这些事情,撑不住笑了,”看来老爷在杭州府是太孤单了,连这些东家长西家短都忍不住说了。”苏老爷老脸微红,“我觉得许家哥儿挺好的,你看,如果让锦姐儿嫁给他,可好?我相信只要我开口,许家哥儿肯定不会回绝的,秦国公府和许家那边更加不用担心了。”

  苏夫人犹豫了,“但是他家这么乱,继母也不是良善的人,要是锦姐儿嫁过去了,会不会受委屈呀。”

  苏老爷挥了挥手,“他已经单独分出来过了。再说那周氏又不是他的正经母亲,自然也不会是锦姐儿的正经婆婆了,我看这事可行。“

  苏夫人听得也心动了,这许家哥儿,她也是看着他长大的,行事周全,模样又好,锦姐儿嫁过去了就是当家主母,又没有正经婆婆需要孝顺,没有小叔小姑需要照顾,虽然许真真那件事后,让她对许家没有好感,但是许家哥儿跟他们不一样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苏夫人决定这次看准些再定。所以她并没有跟锦姐儿提起这件事,只是收拾了礼物,让人送去许承周现在单独住的府中,就说是瑜哥儿让捎带送给他的。

  果然第二天许承周就登门拜访苏夫人了。如今锦姐儿已大,自然不能够像小时候那样与外男见面,因此许承周进来的时候,锦姐儿已经躲避到屏风后面。其实锦姐儿也十分好奇这个许家哥哥如今变成什么样子了,上次在榆林还见过他的管事,可见他如今做生意已经做得挺大的,只是他不是文武兼备吗?怎么不见他去做武官或者文官呢?

  苏夫人一本正经地问起了许承周的婚事,还说要帮忙介绍女孩子给他。许承周虽然人很瘦,但是精神很好,脸色红润,他推辞说,家业未立,暂时不考虑成家,而且他很快就会离开杭州,前往榆林从军。锦姐儿不禁咦了一声,难道他一早打算去榆林了?

  苏夫人十分吃惊,那杭州这边的产业谁打理呢?许承周说,“我母亲当年带了不少陪房到杭州,其中很多都挺有本事,我留下两房人在杭州打理杂事,其他的我都已经安排到了榆林和京城,估计以后我回杭州的可能性也不大了,这边的产业,我基本都会慢慢处理掉,最多会留一处宅子,方便到杭州时候住下。”

  苏夫人听了,不禁心动,这许家哥儿看来以后是要长住榆林或京城了,这两个地方,锦姐儿嫁过去都不错,在榆林有她哥哥和舅舅照应,在京城就更加不用说了,自己也会照看她。看来这许家哥儿和锦姐儿还算是良配。

  刚才锦姐儿惊呼出声,苏夫人又想着让这两人培养下感觉,就笑着说,“你锦妹妹也在我这里,刚才让她回避了,但是你们小时候就认识了,不如你们还是见见面,以后也可以互相照顾。”

  说罢,就让锦姐儿出来,锦姐儿自然是没有古代女子那种不能见外男的扭捏心理,反而十分好奇地走出来,想着看看许承周瘦成什么样子了。

  两个人互相见过礼后,之间许承周长得十分高,据锦姐儿目测,比自己大哥哥还要高一点,可能因为太高了,身上的肉很难分配,所以显得很瘦,其实他还是很结实的,看他的气色就知道了。许承周眼中的锦姐儿已经褪尽了小时候的青涩,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可能因为是在家中,只穿着家常的旧衣裳,显得可亲极了。

  苏夫人十分满意地看着这两个人,其实锦姐儿在古代也算是高挑了,在家中她可是比玉姐儿、敏姐儿还有两个嫂嫂都要高的,不过她虽然高,但是纤侬有致,原来配宽哥儿,感觉有点太高了,现在站在徐承周旁边,显得小鸟依人,苏夫人十分激动,恨不得立即撮合这两人。

  许承周与锦姐儿对苏夫人的打算一无所知,两人见面十分自然地谈了下瑜哥儿、瑾哥儿、文武两兄弟的近况。锦姐儿还想让许承周带她游玩杭州,又担心苏夫人不同意,只要委婉地问杭州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哪里的景色最好。

  许承周,最近一直忙着处理手中的产业,打算择日北上,因此最近已经收拾得七七八八,想着自己现在时间还算空闲,便建议带苏夫人和锦姐儿游玩下杭州。

  苏夫人求之不得,直接答应了,还让许承周安排下,在他离开杭州府前,都可以带她们出门玩。锦姐儿十分惊讶地看着自己娘亲,难道两个月的旅途让自己娘亲变得活泼了,这么想出门玩?

  苏夫人笑眯眯地留了许承周一起用午饭,还问了不少杭州府的趣事,锦姐儿反而很少插嘴说话,托着腮帮子听得入迷。苏夫人笑着说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最喜欢就是游山玩水,让她去了一趟榆林回来就玩野了性子,不过喜欢画画,去榆林的时候就画了一百多幅画,都是她看见的好玩的。许承周对锦姐儿感觉十分亲切,表示自己手上有不少书籍都是说游记小品来的,可以送过来给锦姐儿闲暇的时候看看,锦姐儿惊喜万分,连声多谢这位许家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