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四十一章 相会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许家二太太姓钱,闺名叫英秀,她一向自诩貌美有才,在家时候力压庶姐庶妹。本来与许家二爷当时情投意合的,两家几乎要定下这件好事,可惜许家老太爷当时在京城为许家二爷定了一门亲事,消息传回杭州,两家只好作罢。英秀自幼骄纵,又的确有几分急智,因为这件事在家中被姨娘和庶出的姐妹暗笑,一怒之下就立下了非许家二爷不嫁的誓言,如此一拖就是五年,也算是她运气不错,终于等到了许家二爷原配嫡妻亡故。当然这其中她也是用了一点心机的,比如经常约许家二爷见面,还时不时上门去做客,秀下暧昧,许家上上下下都对她颇好,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家二爷当时正妻的抑郁,本来就是背井离乡从繁华的京城来到地方,自家夫君多情,夫家上上下下态度奇怪,再加上子嗣艰难,嫁入许家两年才有孕,接着难产、产后失调,因此嫁过来没几年就油尽灯枯了。

  秦国公和国公夫人得知这个消息都十分生气,当初与许家老太爷相熟,相信对方人品,才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许家二爷,哪里知道仅仅几年爱女就香消玉殒了,外孙那时候才2岁不够,国公夫人担心外孙在许家活不长,就特意派了管事和管事妈妈到江南将外孙接到京城养。

  那时候许家老太爷已经致仕在家荣养,对于好友的女儿被自己儿子亏待的事情也十分内疚,就答应了让嫡孙北上。

  后来许家二爷娶了钱氏做继室,虽然不是原配,但是钱氏等待多年终于扬眉吐气,本来也在家做好了如何让那个嫡子夭折的计划,可惜对方已经提前被外祖家的人接走,这口气一直在心中下不去,足足等了十几年。

  钱氏运气不错,一入门,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娶妻范氏,二儿子年仅十二岁,大女儿就是许真真,二女儿年纪最小,今年才七岁。

  许家老太爷数年前亲自替周哥儿挑选了杭州知府的嫡女范氏,钱氏迫于公爹威严,不得不亲手料理这件事,但是心中着实憋屈,后来心生一计,竟然接二连三地邀请范氏过府,暗地里安排自己的大儿子与范氏时不时见面,打算培养这两个人的感情,然后再谋算。

  范氏心思单纯,虽然多次遇见自己的未来小叔,这个小叔也算风流俊秀,但是并无多想。甚至那年她到京城无意中碰见周哥儿的时候,心思一动。不过后来回到杭州府,钱氏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找个机会让众人包括范氏自己以为自己与未来小叔有染,范氏当时羞愤想自尽,但是被家里人拦住,钱氏巧舌弹簧说服了范家同意改将女儿嫁给许家二少爷。当时周哥儿回到江南正准备与范氏完婚。范氏坚持了很久都不愿意嫁给许家二少爷,但是犟不过母亲日夜哭泣,唯有答应了。

  等到周哥儿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木已成舟。周哥儿原本就不大相信钱氏会在自己的婚事上完全不捣鬼,直到那时候,才感觉到心中的大石放下了。最坏也不过如此了。自己的外祖父说过,如果这门亲事有变,他会出面将自己婚姻的自主权拿回,不会再让那个女人掺和。

  果然,发生这件事后,父亲心中有愧,再加上此事在杭州弄得挺大的,迫于舆论压力,当秦国公府的人来跟许家二爷谈判拿回周哥儿的婚姻自主权利时候,许家二爷答应了。为此钱氏还闹了一番,结果被许家二爷甩了一巴掌,转身就去更加年轻美貌的妾侍那边呆了一个月,钱氏才歇停了。

  周哥儿算起来,从回到江南到范氏嫁给自己的弟弟,在许家就只待了一年半,范氏嫁入许家后,他就搬出许家单独住了。许家二爷特许他分家单独出去过,还将许家老太爷当年指定留给周哥儿的产业以及周哥儿生母的嫁妆都交给了周哥儿自己打理。

  周哥儿搬出去后,想着自己以后还是会离开江南,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基本就不会再回来了,难得回到江南,他就陪在母亲的墓旁,为母守孝三年。三年后消瘦得厉害,三年中周哥儿也用了母亲当年的陪房以及离京时候,外祖父送的管事,打理着江南这边的产业。

  周哥儿与外祖父书信商量过,打算处理完江南的产业后,就去榆林从军三年,再回京城。为此,他还特意提前分别派了管事去榆林、回京城置办产业。

  钱氏邀请了苏家母女过府做客后,特意让范氏打扮一番出来作陪。说到面对苏夫人和锦姐儿,钱氏心中还是很得意的。自己的女儿许真真的心事,她是十分清楚的,宽哥儿如何对待许真真,她也是十分清楚。她之前就听说宽哥儿的未婚妻是京城苏家的嫡出二女儿,本来苏夫人和锦姐儿到了杭州府,她还不知道锦姐儿就是宽哥儿曾经的未婚妻。

  后来得知锦姐儿和周哥儿订亲后,派人去打听,才知道了原来此苏就是彼苏。这次邀请锦姐儿和苏夫人过府,除了显摆下自己的婆婆地位外,还想让范氏膈应下苏家,再想着打听下自己的女儿许真真的事情。

  话说当初许真真离家出走,追随宽哥儿,钱氏也是大吃一惊,为此痛苦了几次,也被许家二爷骂了几顿。后来许真真有书信回来,说是做了女官,还说锦姐儿和宽哥儿的婚事黄了,自己现在跟宽哥儿在一起。

  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让钱氏有点迷糊,不知道许真真现在与宽哥儿究竟是什么状况,只知道女儿在京城做了皇室的女官,这等荣耀在杭州府可不多见,为此,许家二爷对这个女儿的怨气全部消散,夫妻俩都在谋划着女儿以后出人头地后,要搬去京城住。但是许真真语焉不详,很多细节两个人也猜不透,所以才想着从苏夫人和锦姐儿这边得到消息。

  苏夫人接到邀请后十分生气,果然卑鄙无耻是有遗传的,女儿那样子,母亲也这样子,真是蛇鼠一窝,幸亏周哥儿早早离开了那个家。

  然而这许家二太太怎么说都还是许家二房的主母,锦姐儿名义的婆婆,所以还是得维持面子上的和气。苏夫人将手头的事情暂时搁下,特意唤了锦姐儿到正房,教育了锦姐儿一番婆媳大战技巧。锦姐儿有点苦恼,自己从小到大待的环境都是很光明的,突然要去到一个明显阴暗的地方,还要防着什么阴招,这挺让人有压力的。不过看见自己娘亲一副斗志昂然的样子,又觉得有娘亲在,怕什么。自己不仅不要怕,还要狠狠反击回去。

  第二天,两母女都精神抖擞地出门了。等到了苏府,从马车中走出来换上轿子的两母女已经恢复了平静无波的表情。垂花门旁,有一个媳妇带着丫鬟婆子们正在等待,看见轿子走近,连忙迎上来。至今这个年轻媳妇面容甚是眼熟,锦姐儿和苏夫人都已经想到,这个应该就是范氏了。上次见范氏,她还是一个苹果红脸蛋的少女,如今已经是一个稍微消瘦的少妇了。虽然还是那么美丽,但是整个人都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想来也是,自己的未来婆婆如此算计,最后嫁给二叔,入门笼罩着不光彩,进门后,对付多方的闲言闲语自然整个人都憔悴了。

  范氏其实也记得苏家母女,她百感交集地迎上来,上次见面的时候,她看见了自己的未婚夫,芳心暗动,哪里知道之后再见已是陌路。她已经听说锦姐儿与周哥儿订亲的事情,不觉心中微酸。

  锦姐儿和苏夫人都不知道范氏心中想了这么多事情,寒暄了几句,就由范氏带着前往正房,其实钱氏拿捏着架子不出来迎客是极其不礼貌,虽然她是锦姐儿名义上的婆婆,但是到底不是正经婆婆,而且苏夫人是一品夫人,抬出这个名义都可以砸死她了,但是她就是装傻,躲在正房等着。

  苏夫人装作不知道暗自讥讽,“我们这是去见老太太吗?正好,我和锦姐儿还没有见过周哥儿的祖母。”范氏略带尴尬地说,“不是,是去见我婆母。”苏夫人装作大吃一惊,“哪里有不先拜见老太太的道理呢?二奶奶还是先带我们去见见老太太吧。”范氏犹豫了一下,论理说,应该是先去许二太太那里,然后再由许二太太带着去见老太太。但是许二太太又不是病中,不出来迎接苏夫人已经是不妥,自己再拒绝,只怕更加让苏夫人恼怒,罢了,如果婆母生气,就推说是苏夫人坚持好了。反正自己跟婆母关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前几天婆母还送了两个美貌丫头给自己的丈夫,范氏想着不禁在心中冷笑了两声,还是从青楼直接赎身的女子,虽然说是清倌,也在外面的宅子中调教了半年才接入府中,在府中也继续调教了三个月,才送给自己的丈夫,但是一想到婆母这种作为,范氏就觉得恶心。

  想到这里,范氏就决定先带苏夫人和锦姐儿去见老太太。钱氏在正房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范氏带着人进来,明明说已经快到垂花门了,怎么走都应该走到这里了。这个媳妇,一点也不知乖,钱氏呵斥一声,“快,去看看,怎么亲家母和苏二小姐还没有到。去催催二少奶奶。”有小丫鬟清脆地应了一声,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