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第二十五章 遇火
作者:郁桢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日朝后,皇上料理完了政务,留世祯下来下棋。父子俩对弈,颇有普通人家的情怀。

  皇上笑道:“皇儿在外征战多年,怎么棋艺并未渐长。”

  世祯答道:“儿臣向来在此事生疏。”他看看了局势,只见自己正被皇上将着,且一车被一马一炮受阻,不得前行。甚是苦恼。

  世祯犹豫了半天也没去路,只好主动送上车,吃了皇上的一子。皇上捋须大笑:“吾儿肯舍车保帅,真乃大智慧,大胸襟。”

  世祯笑道:“儿臣棋艺不精,实不敢与父皇对弈。”

  皇上说:“也无妨,朕也不过借以打发时间而已。朕到是想听听皇儿说说这军中的主将该如何施政。”

  世祯说:“儿臣不才,说得不恰当的地方,还请父皇见谅。”

  皇上笑道:“但说无妨。”

  世祯先作了一揖方道:“儿臣曾读汉黄石公所著的三略,老先生开篇即讲主将之法,说怎样安将士,赏禄功臣。统帅之将,更要以德安军心。好的将军自然懂得赏罚分明,所谓任人为贤,德行操守最为重要。治军和治国乃同一道理。做为主将,也要听得进去贤士的谏言,不肯纳别之言的将军,即使战功卓著也算不得好将军,但战事过多,劳民伤财。国家也难以兴旺。”

  皇上点头不语。

  世祯微笑道:“儿臣粗莽,有不当之说,请父皇海涵。”

  皇上笑道:“皇儿过谦了。你说得对,治军和治国是同样一个道理,管理一支出色的军队容易,管理一个国家能难。难得你有此才,朕深敢欣慰。”

  世祯说:“父皇一向仁义治天下,所以百姓都爱戴您。如今天下安定,父皇治国有方。”

  皇上笑道:“口才倒也好。”

  世祯忙说:“儿臣愧敢。”

  一太监过来对世祯说:“王爷,王府里来了个家丁说是有事相告。”

  世祯笑着辞了皇上。

  跟着太监来到一亭子里。来传话的就是平常跟在世祯身边的宝砚。

  宝砚见德亲王出来了,连忙哭着跪下,“王爷,府上着火了,烧着了许多东西。”

  “什么?”世祯大惊。

  只得跟宝砚立刻回府去,想着还没有向父皇辞别。只得转身对传话的太监说:“公公,麻烦你转告父皇一句,我先回府去了。还有,若皇上问道什么事,你不要说实话。他老人家龙体抱恙,不要吓着他了,你说我下午再来请安。”

  太监听闻德亲王府被烧,也吓得浑身发抖,只好说:“王爷请放心,咱家知道。”

  宝砚跑去牵了马来。主仆飞快的向城西方向奔去。

  此时王府里一片混乱,救火的,叫嚷的,不绝于耳。

  管家见王爷回来了,忙上来作揖:“王爷,火已经救下来了。别担心。”

  “火是什么地方烧着的?”世祯便问。

  管家忙上前引路带王爷去看。

  火势是从后花园的围墙边起的,此处连着王府的柴房,还有几间下人的住房。所以一烧就连着好大一片。管家描述,来势汹汹,差点就救不下来了,当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隔了好几条街都能看见。

  世祯又问:“第一个发现着火的是谁?”

  管家答道:“回王爷,是住在这边房里的花匠,老李。”

  世祯忙说:“快叫老李来见我。”

  于是立即就有人答应去把老李带来。

  老李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他回忆道,当时他正在床上休息,就闻见了浓烟味。好在他机警,不然就葬身了。他连忙跑出来,大声呼救,火才被人救下来。

  世祯又问:“住在这里的人还有那些。有没有伤亡?”

  管家答道:“回王爷,奴才都将他们带来了。只有一个做粗火的丫头被烧死了。她的家人已经认了尸,奴才做主已经赏了银子。”

  世祯又挨着问了话。也没发现什么蹊跷的地方。就让他们散了。他站在一堆瓦砾旁边,地上全是发黑的灰烬,中间还夹杂着浓烈的烟熏味。围墙外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已经被烧掉了叶子,树尖上火苗没够着的地方,树叶已经卷曲了起来。他看看四周的情形,有人纵火的嫌疑很大,而极有可能火是从外面烧着的。他在墙角不远处的一堆灰烬里,发现了一些没有燃尽的秸秆。心中就更家笃定是有人想放火烧王府,而针对的人,就是他。

  宝砚跑来说:“王爷,顺天府尹来了。”

  世祯冷笑道:“他早做什么去了。非要等到我府里都烧光了,才肯来收尸么。”于是又对宝砚说:“你去派人再查一查各处还有什么损失没有。尤其要查丢什么东西不曾,怕的是有人趁火进来捣乱。”

  宝砚笑道:“还是王爷想得周到,这就去。”

  “好了,快去吧。晚些时候再来回话。”

  自己整整衣襟,向厅上去了。

  顺天府尹忙上来请安,“王爷吉祥。下官来迟了,王爷受惊了。不知王爷受什么伤没有,下官正好带了大夫来。让大夫给王爷瞧瞧。”

  世祯愠怒道:“本王正陪皇上下棋,就有家人报府里着了火。据管家说,火光通天,隔了好几条街都能看到。想来府尹年事已高,从城北赶来得要半天的时间。”

  府尹知道德亲王发怒,忙跪下磕头,“请王爷息怒。下官这就派人去现场查明。”

  世祯冷笑道,他并不言语,任由府尹去处置。

  府尹分派完毕,接着刑部尚书也来了。尚书陪笑道:“王爷受惊了,好在王爷没事。”

  世祯依旧不悦。

  接着皇宫里有太监来询问:“皇上有旨,命刑部严查,查明犯人,严惩不迨。”

  刑部尚书领了旨。

  世祯才知道皇上也知道了此事,忙留传话的太监喝茶,并问道:“皇上是如何知道的?”

  太监说:“回王爷,原是宫里的小太监说漏了嘴,皇上正生气了,特r昂咱家来看看王府是个什么情景,好回去交代。”

  世祯笑道:“公公先喝碗茶,歇歇脚吧。我这就亲自去宫里给父皇说明。想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多谢王爷赐茶,咱家正好渴了。”

  世祯特意命人好生照顾。匆忙换了衣服,骑了马去宫里。府中顺天府尹和刑部尚书在勘察现场,宝砚带了家丁在各处细细询问。

  世祯先来到皇上的寝宫里,对皇上说:“父皇别担心,火已经救下了。只烧着了几间下人住的房子,死了一个丫头别的也没什么损失。”

  皇上听后不悦,“这放火的人定是冲着你来的。何况光天化日之下也太胆大了,简直就是目无王法,实在是可恨。”

  “父皇息怒。现在刑部尚书和顺天府尹都在儿臣府上,他们会去查明的。”

  皇上叹息道:“不料出了这样的事。想来你母亲也知道此事了,你去向她说明吧,也好安慰安慰她的心。”

  世祯听说,忙来到葛妃的宫里。此时葛妃正在流泪,宫女在旁边劝解,好不容易盼到世祯来了,忙招手叫他到跟前,哭泣着说:“世祯,可吓坏娘了。你一向不招谁惹谁,是谁下如此狠手。好在你躲过了一劫,菩萨保佑。”

  世祯说:“母亲不要怕,火已经救下了,什么要紧的,也没受什么损失。”

  葛妃说:“你在宫外住着安全,还是搬进来和娘一起住吧。”

  世祯说:“母亲多虑了。孩儿自会保护自己。”

  “我一听到你府里发了事,我吓得心惊肉跳的,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留下我这个老婆子该怎么办了。”

  世祯笑道:“母亲不用担心了。”

  宫女在旁边也劝解着:“娘娘,王爷现在好好的。以后定然也能洪福齐天的。”

  葛妃擦擦眼泪说:“可不是。你刚独立,许多事还不知道怎么办。好在管家是个老沉的,你要多请教请教他,疏忽不得。”

  “母亲说得是。”

  德亲王府着火的事情,在顺天府里和刑部都备了案。两处也细细侦查过了。该问的都问过,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见王爷还没回来也不敢告辞。

  过了好几个时辰,世祯才回到府里,见官差都走了。只有尚书和府尹还在厅里。

  “王爷,小的都细细察看过了。有了进展再来向王府汇报。”

  “好了,你们回去吧。”

  两人才告退。

  世祯又将宝砚找来,细细询问:“可丢什么东西没有?”

  宝砚回答:“我各处去查看了,没丢什么东西。就是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宝砚心中有些顾虑,并没有及时说出口。

  世祯见宝砚这样,忙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宝砚才道:“王爷是扇子丢了两把。”

  “什么扇子?”

  宝砚回答:“是那年王爷跟着众皇子出去打猎,回宫后皇上赏赐的。上面还有皇上的御笔亲书,扇坠是一块蓝田玉,上有吉祥纹饰的那把。”

  世祯几乎回忆不起来了,他问:“你对两位来查案的人说没有?”

  “小的认为事小,再说也还没回王爷,也就没向他们禀报。”

  世祯又问:“府里还有那些人知道此事?”

  宝砚答道:“目前只有我知道。”

  世祯点头说:“这事也难办,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偷去做见不得人的事,也有可能是府里人偷去了。我记得那玉是块好玉。”

  宝砚说:“小的也这么想。”

  世祯说:“好了,我就交给你慢慢去查吧。若是家里的人拿去了。也不要为难他,他若有困难就多舍几两银子,将它买回来。当然,这样的人也不能再留在府上了。也不要惊动官府,让他回家自己过日子吧。”

  “王爷宽厚,小的这就去办。”宝砚答道。

  世祯也甚是烦恼,但愿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