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第二十四章 请命
作者:郁桢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早朝的时候,有大臣上奏了南方洪涝的灾情。地方处置不周,甚至好挪用救灾款项事宜。皇上也甚是感到苦恼。接着太子世祺便主动请缨愿意前往。

  皇上思虑道:“朕知道你一片赤诚,但朕上了年纪,你又是东宫太子,还是留在京里吧,协助朕打理朝政。”

  太子听说就退下了。

  接着德亲王世祯启奏:“儿臣愿意前往。”

  皇上虽然欣喜,可也有所顾虑,“你刚回朝不久,还是好好休整休整吧。再说婚期也不远了,留在京里为好。”

  紧接着又有大臣愿意前往。

  皇上皆不怎么如意,他知道这些地方势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整治,将来很有可能酿成大患。他不能将一个烂摊子丢给自己的儿子。朝廷派下去的人也要有一定的威望,不然也难以下手,再看这愿意去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年幼,也实在不放心,于是忧心忡忡的下了朝。

  这边太子的寝宫里,孟老爷正在夸奖太子世祺:“太子殿下,今天做得很好。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世祺说:“老师如今要做老六的老丈人了,还会一心向着我么。”

  孟侍郎当然明白太子心中的顾虑,连忙跪下说:“孟家能攀上皇家做亲,完全是因为皇上的厚爱。实在是担当不起。臣在太子身边已有好几载,请太子完全放心,臣当必死效忠太子,永不改。”

  “老师请起。你也多虑了。如今老六在朝中声望大增,父皇也宠他到十分,不得不防。”

  孟侍郎说:“身为一国之君,当要有非凡的胸襟,才能成大事。再说,皇上见太子请缨,虽加阻止,可也见真器中太子,太子要勤奋才是。

  世祺不语。

  孟胜龄接着说:“你看了《贞观政要》应该知道太宗有过一段话是说‘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当时顿首道,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如今皇上仁义治天下,也深得这一点,太子更应该效仿。”

  世祺觉得有些逆耳,虽然有些不悦,可也只得听着。

  下朝后,温融和世祯主动来到皇上的御书房里请安。

  皇上见他二人来了,命人赐座。

  温融说:“皇上不要烦恼。南方的水灾,末将愿意前往。”

  皇上沉思不语。

  世祯说:“儿臣愿意为父皇解忧。”

  皇上说:“你们两个都好。温将军要成朕的女婿了,朕也欣赏你,所以才将最钟爱的永安公主许配于你。今天见你忠诚,朕也欣慰。朕虽打算还要留公主两年,但也差人建造公主府了,等修建好了,先让公主住进去,到了大日子,将军也好入住。”

  温融说:“微臣虽然年轻,可小就跟着父亲征战沙场,如今承蒙皇上看得起,正想找一个报答圣恩的机会,希望皇上能成全。”

  世祯说:“是啊,父皇派别人去您不放心。何不封他为钦差大臣,专门下去处理灾情,再加上将军,未来驸马的身份,又是国公的后代,下面的人怎么也得忌惮两分。”

  皇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笑道:“如此也好。

  温融说:“微臣定不负圣恩,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皇上笑道:“也用不着这样,只是你还年轻,我再给你派一个人在旁边多提携一下。你凡事皆要有分寸才好。”

  温融说:“微臣谨记在心。”

  皇上叹道:“这两年多灾多难的,朕不是没有修德政,从今日起一切简便吧。省了肉食,食菜蔬就好。”

  “父皇勤政爱民,儿臣也当效仿。”

  皇上欣慰道:“很该如此。”又问温融,“不知温将军何日出发?”

  “微臣打算明日就启程,救灾的事不容刻缓。”

  “你妹子要出嫁了,何不等你妹妹婚期够后再走。”

  温融笑道:“妹妹婚事有父母做主,我在家也帮不了多少忙,哪天出发都一样。”

  皇上说:“那好,我就派彭侍郎一同前往。”

  温融跪下说:“微臣领命。”

  皇上留下了世祯在宫里用饭。

  饭局设在皇后的寝宫里,同请的还有太子和葛皇贵妃。

  依照皇上的命令,例菜减去了不少。不过再坐的都各有各的心思,尤其是皇后和太子,一肚子的话却找不到地方诉。葛妃到还淡然,

  皇上说:“兄弟间要和睦。普通人家也是这样。更别说皇家了,朕希望你们同心同德,世祯一定要多多辅助世祺。皇子之间和睦,是朕的荣幸,也是整个朝廷的荣幸,同样也是世祺的福分。”

  世祯忙说:“儿臣知道了。”

  世祺也说:“父皇教训得是。”

  “朕平时忙,你们也各有各的事,就当这是简单的家庭聚会吧。”

  饭后,皇上要午睡,其他人也不敢相扰,葛妃辞了皇后回自己的寝宫。世祯也同去了。

  “孩儿,你不回府么?”

  “儿子恐怕父皇醒后有事吩咐儿子,来往不方便,所以先在母亲这里歇歇。”世祯说。

  葛妃道:“这样也好。”又命宫女打扫世祯昔日的住处。世祯说不用了,在小书房里歇歇就好。

  葛妃说:“你站一站,我有话要问你。”

  世祯只得停下脚步,“不知母亲有何吩咐。”

  葛妃笑道:“你见过孟家的姑娘呢?”

  世祯也笑道:“儿子去孟家拜访,偶然见道了他们的小姐。儿子觉得那女孩生得健康,有别于其他闺阁女子。所以才恳请父皇赐婚的。”

  葛妃已经温柔的笑道:“我也没别的意思。如今你是王爷了,什么事能自己做主就自己做主吧,和孟家结亲我心里也喜欢,这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前日表嫂来我这里坐了坐,一直夸你好。”

  世祯笑笑:“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下去了。”

  葛妃说:“你去吧。”

  世祯便告辞。

  葛妃坐在炕上沉思。宫女过来说:“娘娘今日不休息么?”

  葛妃笑道:“今日在皇后宫里喝了两杯,头也晕着,待睡也睡不下,先坐坐吧。”

  宫女忙去沏了一碗茶来。

  葛妃接过喝了。宫女又拿了白狐皮的褥子来,给葛妃盖上,葛妃自己拿过一个青缎子的靠枕靠在板壁上,就这样半倚着。

  宫女笑道:“娘娘现在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了,王爷又做了亲,还是娘娘自家人。皇上也特别疼爱。娘娘现在在宫里,哪位不得都要敬重几分。”

  葛妃苦笑了一下:“我十岁的时候家里就把我送进宫里了,刚进来的时候还只是地位低下的美人。偶然被皇上临幸过,我也算幸运的,就那么一次就怀上了世祯。从此被封为嫔,等产下世祯后,才被封为妃。在宫里生公主比生皇子好,只要不是正宫出的,在孩子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有许多人红着眼睛盯着看,什么心思的都有。如今算苦尽甘来了,该有的荣华都有了,我也感谢上苍,老天待我也真是厚道了。”

  宫女在旁边笑道:“所以才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葛妃轻轻笑道。她拿过身边的针线来做着,这是她做给世祯的一件小皮袄。宫里虽然有现成的针线上的人,但葛妃喜欢自己亲手做了,这是她做娘的一片心意。就是她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世祯也会将它带在身边。

  宫女说:“娘娘何必又来辛苦,王爷现在也不缺这个。娘娘身子不好,正该好好休息。”

  葛妃说:“快要做好了。正好世祯也在这里,等会儿好让他试试。”

  宫女看见葛妃这样,不禁就想起自己家里的母亲来,不禁珠泪涟涟。

  葛妃不解问道:“好好的怎么哭了?”

  宫女说:“奴婢想娘了。看见娘娘对王爷这般好,奴婢不禁想起家里的娘来,奴婢出来好几年了,就再也没见过我娘,也不知道她是好是坏。”

  葛妃也动了真情说:“这深宫大院里,有多少的思乡之情啊。我来这里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这一出来就再也没回去过。一人的时候还真是怀念我以前住的屋子。岁月不饶人啊。或许我们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尤其是皇宫里的女人,更是身不由己。”于是也滴下泪来。

  宫女强颜欢笑:“是奴婢不好,惹娘娘伤心了。娘娘今天还没喝药了。”

  葛妃也是才记起,“那你拿来我喝吧。一会儿让世祯看到就不好了。”

  宫女有些不解:“娘娘病了,怎么不告诉王爷呢。”

  “我是怕他难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他又住得远。不比以前在跟前了。再说他现在事又多,不能让他分心。”

  宫女擦了擦泪水就去端药。

  葛妃有些困倦的闭上眼睛休息着,她又开始回忆儿时的家了。不知道她门前的芭蕉树有没有被砍去,又想起了园子里的荷塘。小时候顽皮,自己掉进去过。好在立刻就有人发现救了上来。别了爹娘这些年,要见上一面也真是不容易。不禁又滴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