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天下有双 第十二章 着名道士的五十七代孙 (二)
作者:十三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衡敏侧眼看到佟贵妃珠圆玉润的一双手将身前的丝帕子绞来绞去,她暗叹口气,虽然佟贵妃一直四平八稳,面上不露丝毫惶急,可心里到底还是紧张担忧的。

  孙院判道:

  “回娘娘的话,十八阿哥突发高烧,额上有汗,咽喉微肿,正是风热表征,乃外邪入侵,体表受遏所致,本不是要紧的毛病。只是病势太急,体热过盛,反而颇有些凶险,拖得久了,甚至可能伤及根本。幸好伺候阿哥的宫人应变迅速,为阿哥反复擦身,将这股猛烈燥热散出去些,算是化险为夷……”

  听到这里,佟贵妃忍不住望了怡贞一眼,目中满是嘉许之意。怡贞早就笑得如偷吃到了香油的老鼠一样,既得意又满足,拉着衡敏的手一通猛摇。衡敏也笑逐颜开,这一晚上她们总算是没有瞎忙乎,胤衸没事当然最好。

  孙院判自是不知屏风后三人这番心理,径自说着:

  “微臣已草拟了一个方子,以柴胡、升麻、薄荷几味辛凉之物为主导,散邪发汗,扬汤止沸,以达退热之功,依微臣推测,不消三剂,应可见效。药方在此,还请娘娘过目。”

  佟贵妃笑道:

  “我哪里看得懂,先生的方子,自然是不错的,快交给底下人,取药熬了给十八阿哥要紧。”

  丁香闻言,接过孙院判手中的药方,走到门**给候在那里的太监。宁寿宫内东面庑房有一间药房,普通药材都有常备,孙院判开的方子里并没有什么稀罕的药材,在药房让当值的苏拉直接按份量配了就可以直接煎药了。

  衡敏也趁机低声交代灵珠:

  “你快同个人去外面回一下雍亲王,就说太医看过十八阿哥了,说他的病并不要紧,请雍亲王暂且宽心。”

  灵珠领命去了。

  佟贵妃既知胤衸之病不会危及性命,心下大安,喜道:

  “孙大人医术不凡,又一直为十八阿哥殚精竭虑,尽心诊治,本宫定然奏明皇上太后,给孙大人论功行赏。”

  孙院判起身行了跪拜大礼,道:

  “微臣叩谢娘娘恩典。”

  他微一沉吟,又道:

  “关于十八阿哥的旧疾,微臣亦有所发现,需向娘娘禀告。”

  十八阿哥素来体弱多病,佟贵妃只当孙院判又要说出什么不好的消息,心下一凛,端凝了脸色,道:

  “什么发现,你且说说。”

  孙院判道:

  “回娘娘,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十八阿哥因不足月而生,先天稍弱,其后又因调养失宜,以致肾脾气虚,肺卫不固,脉象细而无力。脾主肌体,脾虚则化源不足,不能营养肌体,以致四肢无力;脾又主运化,运化失健,则纳食减少,大便不实。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发稀易落。而肺主皮毛,肺虚则表卫不固,多汗易感。是以微臣为十八阿哥开了人参五味子汤的方子,人参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助运,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兼敛阴止汗,黄芪、防风补气固表。数年来,十八阿哥虽服药不辍,疗效却甚是微小,病情亦多有反复。”

  怡贞早在“肺卫不固”那里就掉队了,只能鸭子听雷般茫然盯着屏风后那模糊的人影。衡敏学中文出身,从前也曾涉足中医药方面的项目策划,倒把孙院判的话听了个七八分明白,只轻轻捏捏怡贞的手,示意她不要心急。

  佟贵妃微微蹙起眉,淡淡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十八阿哥这不足之症,本也只能慢慢调养,急是急不来的。”

  孙院判的声音里显出几分兴奋,南方口音越发浓郁了:

  “微臣要回娘娘的却是个好消息。这次微臣为十八阿哥切脉,发觉阿哥的脉象数而有力,虽是邪热鼓动,体内却自有一股正气与之相斗。这数脉与阿哥以前的虚症细脉全然相反,是以微臣多耽搁了些时辰,仔细反复切探,方能确定,阿哥的虚症,竟有痊愈之兆。”

  佟贵妃惊喜莫名,蓦地坐直身子,失声道:

  “此言当真?!”

  孙院判声音激动得微微颤抖,道:

  “微臣不敢欺瞒娘娘,依微臣行医十余载的经验,应是不会错的。”

  佟贵妃不禁一时失神,十八阿哥病了太久,这好消息又来得太无征兆,饶是稳重淡定如她,也有些不敢相信。

  衡敏大喜,扭头去看怡贞,只见怡贞眼中尽是欣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两人对视一眼,都觉极有成就感。

  只听佟贵妃感慨道:

  “皇上太后对十八阿哥向来极是宠爱,为了他的病,这些年来一直忧虑担心,若是十八阿哥真能痊愈,皇上太后不知该有多么欣慰,这可都是托了孙大人的福呢。”

  孙院判道:

  “微臣愧不敢当,为皇上太后和娘娘解忧乃是微臣份内之事。况且,微臣所开药方,数年来功效极微,阿哥的病情迅速好转,臣以为必是另有因由,是以不敢居功。微臣斗胆,想向伺候阿哥的宫人询问阿哥平日起居变动,找出这病势好转的根由,还请娘娘恩准。”

  佟贵妃沉吟片刻,道:

  “也好,阿哥尚未退热,你便在旁候着,也提防病情有所反复,待天亮了再回班房罢。东暖阁里的冬馨和瑞珠是平日里贴身伺候十八阿哥的,你自去询问她们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