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善农 第二十章:前尘
作者:水染轻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蔡老夫人伸出手抚摸着蔡经泽的头,叹了口气,“府里头那位的秉性……你们或许不知,那可是位心狠的……不论怎么着,这地儿是不能再住下去……唉,清丫头,好好想想祖母的话。”

  丢下话,蔡老夫人便在一众婆子仆妇的簇拥下离去。马车缓缓驶出巷子,厚重的毡帘后,蔡老夫人一张老脸,明明灭灭,晦暗难测。

  李嬷嬷打棉布裹住的暖壶里头取出杯还温热着的参茶,递了过去,“老夫人赶紧着润润喉,这么一趟可是连滴水都未沾唇哩。”

  蔡老夫人接过杯子,冷冷地扫了她一眼,好一晌才叹了口气,“柳氏这些年,确是吃了不少苦头,委屈她了,唉……”

  “可不是……”李嬷嬷讪讪地笑了,“老夫人,这……清儿小姐这脾气……”

  “你都是跟了我几十年的人,有什么话就直说。”

  “老夫人,咳……按说清儿小姐的品性也不是老奴能议论的,只是……”李嬷嬷左右为难,“只是清儿小姐这犟脾气……怕是个不好控制的主哩……”

  蔡老夫人握住杯子的手顿了顿,垂头抿了口参茶,良久方道:“我听田桂媳妇报信,觉出这清丫头是个有主见的,也是个有决断的,原想着趁柳氏不在家把她先收伏。可哪里料到柳氏这些年,可是把她养成了个野丫头!那丫头一张利嘴,臊得我险些没皮没脸,又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油盐不进!”

  顿了顿,又有些失神,喃喃地道:“芳儿,你可还记得,孝儿的爹便是这么个驴脾气,往日我就常怪他比驴还犟,一条道上走到黑……”

  芳儿是李嬷嬷还是陪嫁丫头时的名字,提起蔡府那位早逝的老太爷,蔡老夫人面上,闪过几丝少女般的光彩。

  李嬷嬷嘴唇动了动,末了却只是陪着老太太长长地叹了阵气。

  “倔强也好,绵软也罢……”蔡老夫人目光渐冷,“回了府里,可不是万事由着她的性子胡来!再野的马,进了府也会被驯服!”

  “那……”李嬷嬷小心翼翼地察看着老太太的脸色,“万一……夫人被清儿小姐劝服,改了主意咋办?”

  “且瞧她可舍得!”蔡老夫人重重地哼了声,“柳氏是为儿女的将来,我为蔡府的前程,各取所需,没有谁要为难谁!至于清丫头……日后如何,还看她自个的造化!”

  蔡府的马车远去,蔡清河掩了门,有些失落地垂下头。

  “阿姐……”蔡经泽拽了拽她的衣袖,小脸上有着困惑以及不安,“咱们……是要回都城那个家么?”

  蔡清河揉了把脸,勉强绽放出一张笑脸来,“咱们去听听娘怎么说吧。”

  柳氏的性子,看着和软,其实骨子里透着坚强。若非如此,当年她也没那个魄力,带着女儿趁被休前逃出府。这样的柳氏,一旦做出了决定,万万没有更改的可能。

  “娘不是忘记了过去,也不是不恨……”柳氏幽幽地道:“可……老夫人的话也完全在理,娘无用,不回府,清儿你的亲事咋办?娘如何能忍下心,随随便便把你嫁入贫家,每日操劳奔波,还得烦心吃不饱穿不暖?娘已经让你们俩跟着我,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委屈……”

  “女儿不委屈……”蔡清河摇头,“娘一心为女儿打算,可回府万事受制于人,还不如……咱们在外头自由自在,自己有一双手,只要勤快些,还愁过不上好日子么?”

  “再勤快些又有何用?”柳氏摊开手,神情悲哀地看着自己那双不复娇嫩长满了茧子的手,“娘累死累活,也无法让你们姐弟俩每月吃上一顿肉……”

  “女儿不稀罕那顿肉,娘……”蔡清河窝入柳氏怀里,闷闷地道:“女儿长大了,能给娘分担,咱们……不要回府好不好?”

  “娘……”蔡经泽也伏了上去,“泽儿也不想回去……”

  “不行!”柳氏握住她的肩膀往后退了些,看入她的眼里,缓慢却是坚定地摇头,“娘与老夫人谈妥了,咱们一回府,就给泽儿入族谱。有关云山先生的弟子为师,泽儿的功名,指日可待!”

  “娘……”蔡清河嘴里苦涩,原想说不回府她也可以想办法解决阿泽的户籍问题,也可以入镇上最好的私塾,可是……无凭无据,柳氏会信自己么?再说……现如今往莫府送桃的财路也算是断了,一时半会的,她上哪再发笔横财去?要打点官府解决阿泽的户籍问题,可不是随随便便几十两银子能解决的。还有,便是能入得清阳镇最好的私塾,也不如关云山先生弟子的一根小指头啊。

  抛开别的,公正地说,自然是回府于阿泽的前程有益。可是……

  “咱们,也是时候回去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了!”柳氏的脸上,闪过一抹坚毅,“当年……当年若没有那闵氏从中作梗,娘也不会带着你,趁着给你们外祖父祭奠,仓皇逃出府……”

  姐弟二人仰头,皆是一脸不解之色。

  “那年府里确是如老夫人所说,险些撑不下去,府里奴仆散了大半……娘的身边,也只留下书桃与诗槐两个陪嫁过来的丫鬟。娘的外家无人,清儿出世那年,你们外祖父亦仙逝。每日看着你们的……爹……愁容满面、焦头烂额、救助无门,娘也自责得很,却无从出力……”柳氏重重地叹了口气,“娘早已做好了吃苦受穷的准备,便是家道败落也不怕,伺奉婆母,教养子女……纵无奴仆使役又如何,可终究……”

  “后来几乎是撑到油枯灯尽,老夫人却突然说不用卖祖宅了,支了娘进佛堂里吃斋念佛一月。娘原也想着为府里诚心祈福,忍痛将清儿你托给奶嬷嬷。书桃精明能干,一直得娘所倚重,诗槐就嘴笨些,却有一手好厨艺……娘终是放心不下,便将她们二人一并留下照看着你,独自一人关在佛堂中每日静心抄佛经。每日只得两顿斋饭,还是派面生的婆子送饭……娘原以为是米行生意有所好转,又添置了新仆,倒也未多想……”

  “谁料有一日,书桃忽然在送来的饭里夹了纸条,道是老夫人将娘支开,是有心去求娶闵家米行独女,让娘想法子出佛堂。后来,娘……便病了,得已出了佛堂,却也只不过换个地方圈禁着罢了。”

  “忽的有一日,书桃打探来消息,道是闵家米行愿与蔡记联手,条件却是……”柳氏深深地吸了口气,“是要蔡家停妻另娶!书桃打通了老夫人身边的得力婆子朱嬷嬷,得知老夫人……已然同意……”

  “娘不甘心……凭什么我得被人取而代之!凭什么我的清儿要沦得没名没份地位连府里的庶出小姐还不如!娘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娘便派书桃打点了内院管事娘子,还有二门上的,得已借着给你们外祖祭奠的名头私逃出了府,书桃……”柳氏顿了顿,面色有些古怪,“书桃自告奋勇,引开马夫与随行的婆子。娘便带着清儿你,与诗槐雇了马车,一路往南边逃去……倒换了几趟马车,生怕被府里的人追上,后来……”

  “在三里镇碰上流民,诗槐不幸也与咱们冲散了……”柳氏叹了口气,有些悲哀地道:“娘这些年来,日日担心着,也不知她们二人过得如何……”

  “娘莫担心,吉人自有天象。”蔡清河和声安慰了几句,却是愤恨地道:“娘这些年受苦受委屈,虽与闵氏脱不了干系,可更怪蔡府重利忘义!娘,依那老夫人的秉性,这蔡府,咱们万万回不得!”

  “清儿你错了……”柳氏摇头,“当年之事,全因闵氏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