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女种田记 第二十五章:投宿刘家庄
作者:俊彩星驰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最坏的事既然已发生,这些死里逃生的人们也无心再采收胶泡,决定收罗了同伴的尸体回村。

  俞秀玉和江心澈打算与他们一同走,自我介绍说是要朝见韶国皇帝的异国使节,这些村民立刻有见大官的架势,再次跪倒,拜谢救命之恩。

  关于运送,古人有古人的智慧,村民们砍了些粗大的枝干,绑扎成框形木格架,用绳索和粗藤绷紧缠绕作了网床,把死去的人排放上去。

  扯动起来,木架一端挨着地,一端使拉力翘起,前面用人以背纤绳一样地拖着走,这般拖着木架相对于背抬要省力。

  至于那几头野猪,是用命换来的食物,他们也不舍得丢弃,扎了更粗更结实的木架,要一并拖回去。

  俞秀玉嘴唇微动了动,她是想帮忙,把村民的尸体和野猪都放入空间运到村里。

  但又顾虑到这情景太“妖异”,试想到了村里,她当众移出尸体和野猪,说不定被那些丧亲的村民迁怒,被看作是害了他们亲人的‘妖精’。

  于是决定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打消了这心思,只在山路实在崎岖难走时,和江心澈搭把手出出力。

  到了正午时分,一行人出了山,看到了外界的平坦荒野和渐渐有了人行痕迹的土路。

  又行了一柱香的功夫,俞秀玉现在视力极好,远远看见一个规模不算大的村落,屋舍星星点点,隐隐炊烟冉冉,直上青天。

  走了过去,路过村前村后有大块的平畴田地,俞秀玉注意到地里的麦子大部分地块还是青穗,有小局部开始慢慢有黄熟之色。

  看了看穗头,见多了爷爷种的好麦,觉得这些麦田长势一般,估计还有半月左右便可全部黄熟。

  返回村里,自是一片哭声,出门一个大活人,回来是个死人,那些丧亲的庄户人自是悲痛不已。

  听得是俞秀玉和江心澈救了其他人,被救的家庭都纷纷上前拜谢。

  这刘家庄的里正本是刘姓的族长。

  这个五十开外的老家伙听说二人救了许多刘家村的村民,还是异国来朝见皇帝的使节,面上倒也客气。

  只是眼神中流露些怀疑:就两个年轻男女,没有随从仪仗,有空手来朝见皇帝的使节吗?于是言谈寒暄之中颇有试探之意。

  俞秀玉见状微微一笑:“刘里正可要看我国的国书凭照?”

  脑波一动,手头出现了一个托盘(托盘是一个年礼的包装盒),里面垫着金色绸布,精美的“国书”置放其上。

  “这是我奥菲娜王国的国书,是要呈送给贵国皇帝的。”她说完,用脑波命令金粒子们擎着托盘和国书,缓缓送到刘村正和乡民的面前一米开外处。

  眼见这个神奇精美的国书被一道淡金色的光束擎托着,就那么悬浮在半空,能清楚地看到那封面上逼真的城堡、森林的照片,还有金色的花纹(烫金花体式英文),让这些乡里人眼睛都看得发直了。

  俞秀玉脑波一转,将“国书”收回手中,乡人们还没有从震撼中恢复过来.

  她又把一些年礼的纸箱子从空间中一下子调出来,笑着说:“这里面装着我国皇帝送给贵国皇帝的礼物,里正对本使节的身份还有怀疑吗?”

  面对这等“仙术”,村中所有人全都震惊到傻住了,好半晌,人群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全跪下来了。

  那刘里正也恭敬地叩拜不起,有些哆嗦地说道:“小老儿不敢,是小老儿有眼不识神仙,言语轻慢之处,望仙使恕罪则个,得遇仙使降临敝庄,实乃祖宗有灵,请容敝庄倾家供奉,聊表虔诚恭敬之心。”

  “里正请起,各位乡亲请起,你们的一番美意,本使节就领受了,我二人就在贵村打扰一番。”

  俞秀玉和江心澈被刘里正和几个乡老引着往村里走,一路行来,见大多数的茅屋很是破旧,盖瓦的土房都没几座。

  村中人出现的多是衣衫破旧的老弱妇孺,男丁青壮很少,除了救回来的十九名青壮,偶然见几个成年男丁也多是缺腿断胳膊的,有些跑来跑去的小孩子甚至没有鞋穿。

  俞秀玉心生恻然,问这是怎么回事。

  刘里正叹道:“皇上正和永国打仗,青壮丁大多征兵都征走了,留下来的要不就是身带残疾、要不就是家中独子可免征,因要供应“胶泡”作军需,今早好容易凑了二十多名村中青壮进山采摘,谁知竟又折了七人,好几个还是家中独子,唉!惨哪!”

  俞秀玉暗自叹息,想起以前课本上学的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心中对这个倒霉古代的人们投注了极大的同情。

  刘里正吩咐下去,让人拾掇野猪,把肉按各家各户的人头分了,要叫人杀羊宰鸡鸭,要款待仙使。

  那些贫苦的村民也都拿来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腊肉什么的,真称得上是倾家供奉。

  俞秀玉有感于乡民的淳朴,苦辞不受,最后推让下来,只以‘野猪宴’为食罢了。

  开席时,也很有时代特点,堂屋里俞秀玉隔了一幅布帘,独据一桌自食,旁边还有刘里正的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孙女伺候,让她们同来上桌吃,怯生生得死也不肯。

  布帘外,江心澈由刘里正的一家男丁陪着吃酒,可惜他性格不喜多话,出身又是皇族,跟敌对国的底层民众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刘里正家的人被他高贵清冷的气场压制得拘谨又自卑,局面相当冷场。

  因此多是帘帐后的俞秀玉挑起话题,问一些她想知道的事情。

  由刘里正回复,得知这刘家庄离韶国与永国的边界不远,归韶国永平郡治下的尚陵县管辖。

  本来新皇登基五年以来,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些,可今年春上大将军殷霆与永国开战后,国中青壮征兵都征走了,只剩下老弱妇孺料理田地,上交官府的税赋也增加了两成还多,这日子就越过越艰难了。

  因刘家村离前方战区‘控渊关’有一百里多路,也是“胶泡”之类的军需供应地,每隔七天会有军需队派人来收‘胶砖’。

  俞秀玉又询问了一些粮食物价水平、最近的衙门、最近商业集散地之类的事情,刘里正一一作答。

  偶然说起村中田地农事,宾主相谈甚欢。

  由于俞秀玉的爷爷是种田好手,她耳濡目染,也下过田,知道一些科学种植的窍门,于是透露了些诸如:开播时的选种、如何间苗、如何保墒情(保持土壤水份),如何用土法子杀虫,哪些作物好实行套种,种哪些作物能肥地等。

  要知道这年头种田的窍门,老把式们都是珍藏着只用于自家的,哪有这么无私贡献出来的。

  刘里正听得兴起,热情地要留俞、江二人再多盘桓几日。

  俞秀玉略加推辞,顺手推舟地答应下来。

  用完酒宴,她提出下午打算去县城的铺子里买些日用之物,请刘里正给指个向导带路。

  刘里正道:“后半晌正要派人上县城,只因野猪猎得多,这天热不易久存,除了村里每家每户分了些,剩下的打算送县城里的酒楼或肉铺里卖掉,得了钱也能贴补一下办丧事的那几户人家。”

  于是吩咐村中几名青壮套了牛车,拉上野猪肉,为二人引路,去了十里多地远的尚陵县城。

  ------------------

  下章更精采,盼望君支持。票票,票票,来砸我吧,要不,你能留言评论不?我们互动一下,有反馈才能越写越有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