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女种田记 第二十六章:得银一千五百两
作者:俊彩星驰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尚陵县的县城不算大,该县有一条最集中的商业街,村中的几名青壮自去贩野猪肉,俞秀玉和江心澈先去全县最大的当铺。

  她要当掉一对玫瑰花造型的渐变七彩声控型小夜灯。

  (实属春节装饰品,她本来是想放在老宅院子里垒的雪墙上营造节日气氛的年货之一。)

  长山羊胡子的当铺朝奉,一见进门这对年轻男女,历练多年的“毒眼”已经判断非富即贵。

  二人身上衣的款式不是本国之人,但衣饰华美非凡,单看束发上闪闪发光的大宝石(锆石)就是世间罕见的珠宝。

  少女面罩轻纱,瞧不完全容貌,只看一双眼也觉得必是美人。

  那少年生得修颀俊美,丰仪摄人,气度极为高贵清冷,所谓人中龙凤之姿不外如是,在他面前顿觉气焰全消,丝毫不敢怠慢。

  眼见他们要典当一个奇特的宝贝,花朵型的物事,据其所言:要在光线暗处,会如夜明珠一样发光。

  引至内舍,下帘遮光一试,见那女子按动叫什么‘磨砂塑料罩’的底部开关,鼓掌后就能点亮,再鼓掌就能熄灭。

  那花朵亮了起来居然能渐变幻彩虹般的七种颜色,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比夜明珠还要神奇珍贵,立时把叫人把胖掌柜也请来一看宝贝。

  胖掌柜一看极为动心,问:尊客想作价几何?

  江心澈淡然答道:“一时银钱不凑手而已,先当个五百两银子,一月之内必来赎。”

  胖掌柜开价一千两银子,要认作死当。

  江心澈嗤然道:这对烛灯是世间难得的宝贝,平素是心头好,必是要赎回去的。

  胖掌柜暗自咬咬牙,又加二百两,江心澈仍摇头不允。

  胖掌柜开言道:既然公子银钱一时不凑手,典多些银子更能救急,小店就当你一千五百两银子,以半月之期赎回意下如何?

  他打的主意是当得银子多,归还期短,届时不来赎当,自动转为死当。一千五百两算是买下这两件宝贝,转手就能赚好几倍,即便是按期来赎,也不会有损当铺的本金。

  江心澈见同俞秀玉所预期的银两数多出好几百两,看向她,见她蒙着面纱的头微微点了点,于是应了下来。

  换了一千二百两银票,三百两银锭,俞秀玉的心里算是乐开了花了,在现代社会值四五元的小商品,在这里一下子换了一千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

  要知道这个国家二十两银子就够庄户人家一家五口很宽裕地生活一年,若是再节省点,两年也够过活了。

  出了当铺门没多久,江心澈忽然道:“有人跟踪我们。”

  俞秀玉蔫坏地唇角挑起,坏笑道:“看看谁倒霉!”

  七绕八绕,故意引着跟踪的人走到一个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原来是当铺老板动了坏心思,想着二人是异国人,年纪轻,又无随从跟着,找了经常有勾联的地痞混混想把银票再劫回来,就算报官,也不会有证据证明是当铺干的。

  二人把这些地痞堵在一条巷子里,俞秀玉脑波一动,把多时未用的电警棍给调出来,笑嘻嘻地准备反打劫。

  不过根本没轮到她动手,几条恶汉被江心澈一个人轻轻松松给包圆了,个个被修理的五颜六色,胖得连他们的娘都不认得他们。

  听他们招了供,点了穴,每人后颈上再赏了一记,扔进一段废墙里。

  俞秀玉不想放过居心不良的当铺掌柜,用脑波问金粒子:可否将当铺里的小夜灯再收入回空间中,金粒子回复:要挪移物体入空间,距离是受限在十米以内有效,现在离得太远,无法做到。

  想想两件便宜小商品,纽扣锂电池用完,不更换就是个抓瞎品,换了一千五百两的白银,是赚不是亏,她也就气平了。

  二人心情灿烂地返回街上,开始大采购。

  路过木器店,先买了两个大浴桶、几个铜盆、木盆之类的清洁器具,还挑了一个店中最好最贵的酸枝木雕花嵌大理石面的方形大桌和四个同材质款式匹配的古代富贵人家腰鼓形座墩,结束了总以‘纸箱子’为桌的历史。

  让店里的人送货到一条巷子里的一户门前,把买的物件放下,见左右无人,俞秀玉把它们收入空间。

  路过首饰店,挑了些质地上乘的金质玉质的束发簪饰、玉佩之类的穿用装饰品,另选了十多个用料考究、雕工漂亮的漆匣锦盒,她打算送礼时用来包装礼品。

  在成衣铺参考了这个国家的上等货色成衣的款型、工艺,并买了男、女式成衣各一件、还有鞋子、布袜等,买成衣是打算也照着仿制几身韶国的款式穿着,来融入“社会”。

  接着去了布铺,挑了一批上品的绫罗绸缎和家常型布料,并采买了许多花色的绣线,络子线,打算做新衣服用得着,依旧让店家送到附近巷子的僻静处,大件都收入空间,手里拿些轻便的货品以示曾经采购过。

  想到洗衣服还缺清洁用品,总不能一直动用年货中香皂吧,于是去了杂货铺,细问之下,得知这里洗衣服多是用一种叫‘鸡栖子’的植物果实煮水来洗衣,深加工的价格更贵些,是把豆型的果实干晒,磨成霜一样的粉末,要用时以热水浸泡化开,滤去渣,只留浮液浸泡衣物,类似于洗衣粉的用法。

  俞秀玉买了好几大包‘鸡栖子’粉,又买了些未研粉的干晒果实研究,觉得这东西很眼熟,怎么有些象以前旅游时见到过的一种皂荚树上结的皂荚。

  当路过一家药铺,想起为救江心澈,云南白药等伤药类消耗完了,于是进去买了些这个时代的外用金创药、柴胡银翘之类的治风寒草药、还有些治常见症的丸散膏丹之类的成药。

  看到有书铺,自然是要参观一下,以满足对这个时代文化的好奇心。

  只见四书五经、佛道经籍都有,还有些野史小说类,写的是类似那种唐传奇《柳毅遇龙女》的文言文,内容不外乎才子佳人、佛仙鬼怪之类。

  俞秀玉不感兴趣,只挑了几本《通史》、《地理风物志》和《本草金匮》之类的书,想了解这个时空的历史、人文、地理、植被、医药情况。

  不过,好多的繁体字她都不认识,心中哀叹:我回到古代当文盲了。

  江心澈却单挑了《大韶律典》、还有一些关于时事策论、官府邸报的手抄本。

  结帐时俞秀玉发现这里的书价真是很贵的,手抄书籍很盛行,印刷多为木雕版刊印书,价格更高。

  看到这书铺还顺带卖文房四宝,她又为江心澈买了一套上好的笔砚墨碇、以及数刀上好的宣纸。

  到了约定的时间,见那几名村里的青壮已卖完野猪肉,在街口大榆树下候着了。

  于是直接经过粮油店买了大批的米面油盐、茶酒糕饴之类的常见乡村走礼,又在另一家布店买了好些平价布匹,装满了一牛车,回到村里。

  给刘里正家分了一份全村最厚重的礼,让他集结村民,把牛车上的东西,每户人家分发一份,七户办丧事的人家,每家白事随礼五两银子。

  原本俞秀玉见那几户人家有丧独子的,太可怜了,想多给些银子来帮扶一把。

  但江心澈建言劝着: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之本性,五两银子在村里已是巨金,再给太多易招人眼红,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受赠的人家都不是什么好事。

  俞秀玉也怕好心办成坏事,于是依言作罢。

  对于麦熟之前顿顿都是野菜粥的村里人来说,俞秀玉所赠的粮食油盐等物的意义可想而知,她二人在村里的人缘更上一层楼,全村上下都对这两位大慈大悲的和善神仙那通感激和膜拜呀。

  见天色离黄昏还早,俞秀玉提出想去村里转转,刘里正就让三儿媳妇作陪,一帮子村中小孩嚼着难得吃上的糕团糖块,乐呵呵地跟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