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归园田居 第三十三章 顾家盖房
作者:默小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发愁盖房子的时候没地方住,宋氏就找来了,“顾家妹子,去我家吧,我家还有个空房,你们娘三住,正好。”

  “这……”顾氏流露出为难之色,这宋氏是好心,只是贸然住进去,是在不合适,先不说她婆婆如何,光是有男眷这一问题就很难让顾氏接受。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她可不想刚过上好日子就被人诟病。

  但碍于平时和宋氏的亲近,顾氏并没有直接推辞,只是说不急,等等再说,毕竟还带着俩孩子。

  闻言,宋氏似乎也觉得自己说的不太合适了,脸色讪讪的离去。

  见宋氏走了,顾氏才关上门,心里有了计较。

  好在,小五的爹出了远门,恰好有一个月不在家,只有小五娘和小五的奶奶在,在小五的动员之下,顾琴一家就搬了去。

  顾蓝有了玩伴,自然也是高兴的,笑嘻嘻的跟着顾氏搬家。好在顾家东西少,不一会儿就收拾干净了。

  事情一订下,顾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买材料,讲价钱,招工人,事事都要打算。没几天,顾氏的嗓子就哑掉了。

  旧的房子自然要拆掉,没用的东西不是拿去烧火了,就直接扔到门口,屋里的大梁自然是不能扔的,被顾氏宝贝的放在隔壁家。

  拆房子很快的,尤其是顾家这样不结实的房子,不多时就拆好了,惹的牛更山直笑,顾家的房子是纸糊的。

  连一旁的宋汉阳都笑顾家,难怪这次要盖青砖的屋子。这在村子里,除了村长大人家,可是第一家呢。

  顾琴却认为,这青砖的结实,不怕火不怕压,是个好东西。一朝盖了这房子,基本上三四十年内是不用担心的。长久来看,这青砖房子是一点也不浪费。

  顾氏是会过日子的人,听了顾琴这么说也心动了,犹豫万分。

  后来一想,自己家就三女人,万不能让人小瞧了去,不如把钱花在这里,让大家清楚的看到,自己有钱,但是手里没钱。而且这青砖房,顾氏在城里见过,牢实的很,也不怕漏雨盗窃,确实划算。

  所以盖这青砖房就这么说定了,顾氏因此还特地去镇上寻了两个懂这些的瓦工。好在现在是闲时,瓦工也没嫌弃顾氏给的钱少,利索的跟来了,还附带介绍哪里有便宜实惠的青砖。

  这份意外,让顾氏大方的答应给两个瓦工管个中午饭。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顾氏是实打实的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了,结实的大梁,实用的家具,实惠的青砖。外人瞧着这些,都猜测,这东西指不定花了多少钱,只有顾氏知道,这东西,确实没花多少钱。

  东西准备好后,又让孙洋大夫给选了个良辰吉,拜了拜各种神,这才动工。

  房子起的很快,不几天,大体框架就出来了。听着村民的赞叹,顾氏也不觉得嘴疼了,虽然村民说的话不见得真心,但她还是整日里笑呵呵的,过的充实又满足。

  村民很热情,帮忙的人很多,虽然盖青砖房不需要这么多人,但顾氏又拉不下来脸轰人,只好每天热水伺候着,没事儿的时候还要唠会儿磕。

  顾琴瞧在眼里,没有说话,只是每日烧好水送上去,闲谈几句,说的不过是谁家的婆婆怎么样啦,谁家的孩子最近如何,谁家的脚伤好没。没几天,就没几个人来顾家了。毕竟,谁愿意整日有个丫头问你的烦心事啊。

  剩下的大多是男人,帮忙做些粗重活,还有宋氏、小五娘帮忙做些轻巧活,或者做些饭吃;顾琴领着小五和顾蓝,搬搬砖头,看看粮食,逗逗大黄,日子过的倒也不错。

  这日,顾琴吃完饭正遛食呢,在转到自己家时,就瞧见孙大娘家的孙和鬼鬼祟祟的朝自己家张望。

  顾琴咳了一声,走过去,“孙大叔?你这是?”

  孙和见到顾琴,眼中划过一丝慌乱,然后被他完美的遮掩过去,“呵,顾琴啊,最近长高了呢,也变漂亮啦。”

  对于孙和恭维的话,顾琴好似害羞的抿抿唇,没有说话,只是单纯疑惑的望着孙和。

  看着顾琴那黑色明亮的眼睛,孙和觉得自己仿佛被看透了似的,谎话在嘴边打了个转又咽了回去,最终他转了转眼珠,干笑了几声,转身离去。

  望着孙和远去的背影,顾琴在原地愣了会儿,转身进了院子。

  “牛大叔,宋大娘,宋大叔。”顾琴一溜喊过去。

  “顾琴来啦。”

  “恩恩,大娘,我帮你。”

  ……………………

  过了几日,大家正忙活的时候,就听见大黄一阵乱叫,还夹杂着人说话的声音,大家一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赶过去看。

  等人们过去的时候,就看见顾家的粮仓似乎被人凿了个洞,些许粮食流了出来,再往远处一瞧,就看见一个穿藏青色衣服的男人,一瘸一拐的跑掉了,大黄还奋力的朝那个方向叫喊。

  大家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旁一直沉默的瓦工突然开口,“这几天我老是看见他再附近转悠,鬼鬼祟祟的。”

  “我怎么瞧着那么眼熟呢?”牛更山摸着下巴道。

  “哦,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不是跟孙……额……”宋氏说了半截,突然顿住,看向顾琴,宋氏知道,顾家和孙家关系还算不错。

  此话像是投入平静湖泊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

  大家这几日也算是瞧出来了,没了顾氏,顾琴就能撑起半个家,小小年纪却很有主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似乎很不能接受顾琴下的指令,后来慢慢发现,这孩子有主见,有主意,是个稳重的能撑得起家的孩子。

  想来也是因为家里早年变故的原因,自小成熟,懂事贴心。一帮人见了,反而不怀疑,还主动帮顾琴照看家里。毕竟,一个女人一个女孩儿,照看这么大摊子事还是很吃力的。

  所以大家都看着顾琴,见顾琴没有追究的意思,也就散去了,只是心里头对于那个偷粮食的贼有了计较。

  这世界上最挡不住的就是流言了,没几天,村子里传出偷粮贼的事情,也没指名道姓,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偷粮贼是谁。

  最憋屈的莫过于孙和了,他都踩点踩了好几天了,谁知道那丫头突然把狗拴在那里!害自己功亏一篑,现在还惹人怀疑。

  孙大娘见孙和这几日老实了许多,也不出门瞎折腾了,心想,终于懂事了。没成想,一出门就听见这么个流言,对于孙和是又气又急,回来就骂。

  “是不是你!”孙大娘指着孙和,脸都红了。

  “啊,啥,不是,怎么可能是我。”孙和梗着脖子反驳,眼神却不敢看自己的老娘。

  孙大娘对自己的儿子哪有不了解的,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抄起手边的笤帚就打了过去,边打边骂,“你个不成兴的东西!啊!我算是白养你了!你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你对得起你死去的爹吗!!混小子!”

  孙和一边躲一边道,“哎呀,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孙大娘哪里肯信,追着孙和才打,只是年纪大了,打了一会儿就累了,孙和便趁机躲了出去,他不想把自己唯一的老娘气坏了。见此,孙大娘直叹气。

  天快暗下去的时候,孙家小院的门响起。

  “谁呀?”孙家很少有人来的,孙大娘干脆扬声问道。

  “是我。”外面传来顾琴脆生生的声音。

  孙大娘心里一顿,突然不想接话,愣了会儿,她起身出了门,见顾琴站在门口,安安静静的,手边还有一个布袋。

  瞄见布袋,孙大娘心头生起一丝不安,忙笑道,“丫头怎么来了?”

  顾琴个子小,拎个布袋还是很费劲,孙大娘看见连忙帮着拿,顾琴干脆松开手,“大娘,这是我娘使我拿给你的,说谢谢大娘前段时间的帮忙。”

  孙大娘拎着袋子的手一顿,这是什么意思,以前从来不说这些话,也没说过送东西,怎么这次突然来这个,这是要断绝联系?不,孙大娘连忙道,“这,我不能要,帮你是咱们一个村子的,不要见外,你拿回去。”

  顾琴躲开,没有接孙大娘的话,反而道,“大娘收下吧,我拿回去我娘会骂我的。”

  见顾琴执意不收,脸上似乎有一些怨恨和不满,孙大娘心里一个咯噔,这,顾氏居然没有亲自来,只是使唤一个孩子,想来是真的不想多交往了。难道真的是孙和惹恼了人家?孙大娘陷入了沉思。

  顾琴趁机跑了,这粮食是她背着顾氏给的,粮食少一斤两斤的,顾氏是不会发现的。

  她知道,这事情若是顾氏处理,绝对会以和为贵,轻轻揭过这事。但处理这事的是顾琴,她可不会这么做。

  首先,偷自己家的粮食是不可原谅的;再者,孙和不是好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世界上能镇得住他的就是孙大娘了,孙大娘和顾家联系淡了,孙和也没啥借口了,以后被逮到顾琴也不必顾忌他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