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77 第二十章 红楼
作者:静夜思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什么,那丫头手上有这么多钱?”赵老太满脸不可置信,张大嘴盯着赵芳。

  赵贵和赵亮两对夫妻听赵芳说起陈紫玥前几个月做小生意赚的钱,心里也是一样震惊。

  赵亮咽咽口水,“姐,冰棍那小玩意真能赚那么多钱?”

  “姐还骗你咋地?妞妞钱都拿到我面前了,还有假?”赵芳挺得意,嗑了颗瓜子,翘着腿靠在沙发上。

  赵老太坐不住了,踩着小脚,颤颤巍巍的冲进陈紫玥睡的房间,嘴里还不停的责怪赵芳:“你说你呀,看着挺精明一个闺女,怎么这会犯傻?那么多钱就给她一个小孩拿着,算什么事?”

  翻找了一阵,一毛钱的影子都没见到。

  陈鹏被赵老太的声音吓醒了,哇哇哇的哭个不停,赵芳忙抱起来哄他。

  “妈,你甭找了。前几天她就拿户口去银行开了个户,存银行里了。”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拉住赵老太。

  赵老太二话不说就要上来揪她耳朵,“你傻成这样啊,你?有钱不知道自己拿在手里,让她自己存起来,还有你的好?”赵贵兄弟俩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妈,我抱着鹏鹏呢,细皮嫩肉的,您老可别弄到他。”赵芳避开赵老太的手,躲到赵贵后面,“你以为我没跟二柱说过啊,他非说那是妞妞自己赚的,让我不要管。”

  提到陈鹏,赵老太收手了,又想到那笔钱,心里替赵芳着急:“不是妈说你,平时瞧着挺聪明的,咋现在二柱犯傻你也跟着?别的咱先不说,屁大点孩子,拿这么多钱你也放心?”

  “二柱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钱,就是给孩子自己留着用,上学也好买她自己花也好,她自己赚回来的自己用。”

  陈鹏盯着赵芳依依呀呀的往外吐口水,杜婷婷扯了一张卫生纸纸递给赵芳。

  赵老太恨铁不成钢的指着赵芳鼻子骂:“猪啊,你们都是猪!没过过苦日子,你不知道钱的好,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你儿子想啊,那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

  赵芳动作不停的给儿子擦嘴,“妈,你就别说了。就为这个,我还被二柱数落了一顿。说我一天没事,就会算计自家闺女的钱。”拍着赵老太的背给她顺气,“算了,现在我也想通了,妞妞那笔钱确实是挺多,但我和二柱多攒几年也不是不能攒出来。我自己的儿子,怎么会亏待他?”

  见赵芳不为所动,又替女儿不值,赵老太心里憋着气,等陈二柱下班回家又说了他一通。谁知平时老实的陈二柱,这时犟的像头牛,你说什么他老老实实坐那听着,可要再问他的意思,他就是不吭声,逼问得急了,直接甩出一句:“我自己家的事,自己解决,妈你照顾好自己身体。”

  认为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气得够呛的赵老太当天就非得收拾东西回家,死活不肯在陈家住。最后耐不住时间太晚,没有回明阳的车了,才半推半就的又住了一晚上。

  陈紫玥当天回到家,莫名其妙的被气呼呼的赵老太吼了几句,见赵芳陈二柱脸上都不好,一耸肩,钻进房间做作业去了。

  她不知道她手里的财产,差点就被充公了,自然也不知道另外还有人在谈论她手上的钱。

  “王厂长,这是上个季度的销售报表。”叶勇抱着一摞文件敲开王开奇办公室的门。

  “拿过来。”王开奇接过去,打开第一页看了一眼,抬头问,“你手里有没有陈紫玥进货的记录?”

  叶勇疑惑的点头,“有,她进货都是我经手的。四月份是她一个人,五月份开始她就找人帮忙,都是先赊账,所以我做了一个专门的记录。放在最后一页了,她的账早就结清了,九月份也没有再进货。”

  王开奇赞赏的拍拍他的肩,夸了句:“不错!”翻到最后一页,在计算器上按了几下。

  嘴里吐出一句国骂,王开奇笑着把计算器扔进抽屉,“这个陈紫玥,厉害!五个月就赚了这么多,搞得我都想辞职,卖冰棍算了。

  叶勇早惊讶过了,此时只是笑:“我早这么想了。就是那几个帮她卖冰棍的学生,一人估计也少于这个数。”伸手比了个一。”

  王开奇摸出口袋里的烟盒,掏出一根递给叶勇,又自己点上一根,才笑着开口,“这孩子还真没让我失望。”

  叶勇赞同的点点头,“只是今年冰棍的零售价已经开始降了,利润低了不少,不知道她明年还会不会再来进冰棍卖了。话说回来,她就是什么都不做,那笔钱也能用很久了。”

  王开奇吐出一口烟,不赞同的摇摇头,“我看这小姑娘可不是个安生的主儿,就是不知道她现在有什么打算了。”顿了一顿,淡淡的说,“待会儿,你再印一份这三年报表给李厂长,他刚来,看看以前的生产销售记录好开展工作。”

  陈紫玥确实正在心里盘算,只是她盘算的是要去买材料回来做火锅吃。

  陈紫玥前世的父母都是西南地区的人,她也是出生在西南一家妇产医院,只是刚满月全家就搬到了上海。

  上海人不爱吃辣,并且口味跟陈紫玥一家很不一样。他们一家到了上海以后,母亲总会想方设法的折腾出家乡的口味,让陈紫玥的父亲吃个满意,上海吃不到正宗的麻辣火锅,母亲冯晓燕不得不亲自动手。

  冯家清末是做火锅发家的,多年才研究出自己独特的底料配方。三大改造的时候陈紫玥的曾外祖父把店上交给了国家,却没舍得交出配方,偷偷传给了陈紫玥的外公和他另外几个儿女。谁也没想到*期间陈紫玥的外公因为成分和配方问题被打成反革命,老人家不堪屈辱,在牛棚上吊自杀了。

  冯晓燕被迫和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眼睁睁的看着父亲离开,却束手无策,那段时间日日以泪洗面,还好有陈紫玥父亲一直在身旁照顾她。

  八十年代,冯家几个叔叔姑姑在西南陆陆续续的开了火锅店,冯晓燕却再也没这种想法,一心一意考上医学院,做好的自己的医生。

  受父母影响,陈紫玥的口味也偏辣,从小她就没少跟着母亲学做吃的,尤其母亲最拿手的火锅,很是得了些真传。

  想到重生后再也没碰过的火锅,陈紫玥直流口水,兴致勃勃拉着卢倩去菜场,“走,咱们去买点材料,中午回来做火锅吃。”

  改革开放以后,原先什么都要凭票的局面渐渐被打破,供销社也不再是唯一能买到食品的地方,人们餐桌上菜的品种逐步丰富起来。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推广开后,城里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小菜场,不少小菜都能在这些小菜场里买到,即便是以前精贵的猪肉,供应量也大了起来,有肉票的可以用票买,没有的,在原价基础上多加点钱,也同样可以提回家。

  卢倩买菜,多数都是到这些小菜场,东西便宜不说态度也比供销社好很多。但是今天陈紫玥要买的东西,在小菜场买不全,只能去供销社和肉联厂。

  凭着记忆,陈紫玥买了牛油、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黄酒、盐和一些特殊的香料,外加一只鸡。

  这些里面除了盐,都不用凭票买,直接付钱就可以。

  两人拧着东西回家,路上见一堆人正围在前面,两人好奇的走过去,墙上贴着一张红纸黑字的告示。

  原来,陈二柱他们化工厂一个月前已经连人带器械,彻彻底底的搬去了郊区。市区里那个旧工厂的爆破拆除,已经提上了日程。

  工厂是要拆,但是化工厂临街的一排行政楼是五年前才建的。一溜的三层楼红房子,现在看起来仍然崭新崭新的,周围的居民还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儿,红楼。

  房子拆了毕竟有些可惜,留着厂里又用不上,也不知道是哪位头脑灵活的领导做了一个决定,把房子一楼租出去,看有没有人租,二三层先空着,看情况再说。

  大大的黑字印在红纸上,隔十步远都能看得清,围着看热闹的老百姓远远超过动心思的。

  “一间房一个月二十五块,能顶一个月工资了,谁犯傻了租这住?”一秃顶男人啧啧两声,给周围不识字的围观者念红纸上的内容,还附带自己的评价。

  陈紫玥若有所思的再从头到尾看仔细看一遍,跟在卢倩身后走了。

  再熟的手艺也已经丢了五六年,此时再上手不免有些生疏。

  先把鸡骨头剃下,放进掺好水的砂锅里,看了看时间,盖上锅盖。

  接着把铁锅放到旺火上,下牛油烧热,按冯家的做法把各种调料、香料加进去,煽出香味。

  看着陈紫玥一把把的朝锅里扔四川辣椒,卢倩嗓子眼一股辣味。

  “妞妞,汤好了。”揭开盖子,一股鸡架子汤的浓郁香气扑鼻而来。

  陈紫玥尝了一口,点点头:“可以了,倒进来吧。”把手里的炒锅一斜,示意她倒进锅里。

  红彤彤的一锅,光是看就觉得很有食欲。

  “小姑,你尝尝。”陈紫玥赶紧自己烫了片肉,觉得味道还不错,又夹了一片递给卢倩。

  红颜色的锅底咕咕的冒着泡,让卢倩胃都有些不舒服。最终还在陈紫玥鼓励的眼神下,咽下一块。

  “怎么样?”陈紫玥睁大眼睛,期待的盯着卢倩,生怕她说出一句不好吃。

  “还不错。”不等陈紫玥高兴,接着又是一句,“但是,太辣了。”忙不迭的跑到客厅倒水和,只是温瓶里的是热水,越喝越辣。

  见卢倩被辣得直喘气,陈紫玥讪讪的笑了两下,“不好意思啊,忘记你是北方人了。”

  “说得你不是北方人一样。”卢倩使劲张嘴呼气,连着扇了好几下,才好些。

  说是这么说,不过确实味道不错,卢倩倒了碗白开水来涮,吃得不亦乐乎。

  “汤熬的时间再长些,又换成老锅底的话,味道会更好。”陈紫玥意犹未尽的砸吧砸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