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30、各有各的算盘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至于为什么把刑岫烟定给薛蝌,还不是薛姨妈想压制侄子,所以给他找个没根基,没后台的穷姑娘啊;而且还能和邢夫人套上亲戚,对以后宝钗有利,一箭双雕啊。薛蝌,宝琴也不傻,能不知道,就是当时没发现,现在一比较也知道了。即利用了薛蝌,又压制了薛蝌,薛家和所有大宅门一样,都是面上冠冕堂皇的,私下斗争压扎的厉害。

  雪雁说:“这夏家姑娘这么好的话,怎么会定给薛大爷?”

  这个晴雯知道这夏家姑娘不是这么好的,但是不能说。黛玉和紫鹃也不明白。紫鹃说:“听说是老亲,是不是愿意亲上加亲的。”

  雪雁说:“要是老亲,更知根知底的。薛大爷那名声……“

  紫鹃说:“宝姑娘,琴姑娘都生的那样好,莫非看上薛大爷生的好?”薛蟠应该不是一个猪头的,基因在那里呢。不过上次凤姐,宝玉被魇的时候,晴雯也见过,注意看原著上着重描写的薛呆爷忙的不堪的样子,这薛蟠其实胚子不错,就是也太胖了点,人一胖,就好看不了了,五官都不明显了,身材也臃肿。

  雪雁说:“要我看,那夏家小姐真那么好,恐怕不会像香菱说的,上杆子看上薛大爷。虽然现在看着好,以后娶过来也不一定好。”雪雁真是是大智若愚的经典典范,谁看着也不想个机灵的,人家就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黛玉说:“人家还没娶过来呢,你们就说的人家不好了,怎么也不厚道的。好不好,以后也是他们家关起门来知道。外人看来都是好的。”林姑娘啊,这个夏大姑娘已经超过了,不好的话也是关上门知道的范畴了。

  要是夏老太太把女儿嫁给薛蟠的原因,晴雯推测是因为夏老太太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眼毒,看出薛蟠有酒胆无饭力,比较好管理的。可是难道没有其他好管理的人么,总比薛蟠靠谱些吧。反正薛家结这么亲,薛蟠是爱上夏金桂的色,看薛姨妈看上夏家的钱,所以都是原意之至的。

  可是夏家为什么就真不知道了。薛家现在也大不如前了,就是薛家的靠山王家,贾家,王家此时如何不知道,不过贾家已经失势了,虽然贾家上下纸醉金迷昏了头,看不出来,可是夏太太那样的精明人,能把生意做的皇宫里面去的寡妇女人自然有她的不凡之处,应该能看出贾家和薛家的没落啊。反正不明白。

  晚上听说,贾环被过继给族人贾效,明日就出府。看来这就是贾府对贾环的处理。晴雯从八卦系统听说,这贾效不是个正干的人,所以才气死了嫡妻,后来没人肯嫁,才没有儿子的,过继给这么个人也真的是一种处罚了。不过如果是贾环杀的话,两条人命啊,还有一个是婴儿啊。就这么淡化了么?如果不是贾环杀的,那么凶手就在贾府里徘徊。想想就可怕,还是赶紧回林家去吧。

  而袭人的处理还没下来,不过应该也没什么好结果,虽然袭人没少给晴雯下绊子,扎小人,虽然晴雯也至于对袭人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感觉,但是还是明白袭人是冤枉的。不过贾府需要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荒唐的结果,而袭人又正好是王夫人的眼中钉罢了。王夫人从龄官杀了贾蔷,就对宝玉周围这些女孩子们失去了安全感,特别是和宝玉有关系的丫鬟们都是王夫人担心的对象,当然也就怀疑和宝玉曾经最亲近过的袭人要谋杀她的命根子了。所以从王夫人知道贾蔷死因的时候,袭人的结局已经是一定的了。当然如果没这事,王夫人也不一定能留着袭人的。

  晴雯想了想,袭人咱俩同事一场,要不我有机会的话给你烧串纸钱吧,不过你有你哥哥在,应该不至于没人烧纸,那么就算了。

  晚饭后回来,晴雯正和黛玉她们说在薛家遇上的那个人问自己裙子上的图案的事,外头报“兰哥儿来了。”黛玉想了一下,说“请!”

  贾兰在外头听见黛玉说请,晴雯,雪雁开门打上帘子,才进来。李纨一个寡妇,教育的儿子十分懂事守礼,和他那随便进出表姐妹房间当习以为常的叔叔完全不像一家子弟。

  黛玉还是很看重贾兰的,见他拘谨,就请他坐,紫鹃倒茶来。晴雯就看见他带着一个青锻小包袱。

  黛玉就问贾兰:“你母亲可好些了?”

  贾兰说:“母亲已经见好了。”

  黛玉又问:“你现在还在你们宗学里读书?”

  贾兰说:“是。不过太爷现在不怎么管事,宗学也很乱的。”晴雯一边上点心一边腹诽:你们贾府宗学什么时候不乱过?起码这些年都是这样了,要不这么大个家族,能进学的都寥寥无几。早些有个贾敬,结果他去一心修仙去了,连家业子孙都不要了,何况考取的功名了。后来有个贾珠,也进了学,不过死的却早,连个进士的功名都没来得及挣下。

  可见还是晴雯的逻辑:贾家的风水和自家的科举成功者相克,所以贾珠早早死了,贾敬要不是发现问题严重性,及时放弃功名逃走了,也恐怕活不长。可是因为出不了科举人才,等贾家的世袭一到期,就要沦为寻常富户了。这么已经快了。

  黛玉说:“兰哥儿是个有志气的,咱们不理他们,学好自己的就是了。”

  贾兰说:“我自是知道的。不过…………”

  就听外头报:“三姑娘来了。”黛玉她们都有些奇怪,贾环刚被过继出去,而且马上送走了,探春怎么有心思来看黛玉呢?

  探春进来,贾兰就站起来,黛玉让座叫茶。

  探春说:“兰哥儿来了?珠大嫂子可见好了?”

  贾兰就止住刚才的话不说,回答探春:“回姑姑的话,母亲已经好多了。”贾兰面对探春可比对黛玉紧张多了。

  探春说:“你倒有心来看你林姑姑。”这话怎么说的,难道是因为责怪贾兰没去送贾环,可是探春自己也没去啊。

  贾兰是个半大小子,平日一心读书,为人有些死板,这话一听就开始疑虑,不会晚上来找林姑姑失礼了吧?就说:“林姑姑对我有半师之宜,我也应该来看望的。”这个就不失礼了吧。

  不过探春其实不在意贾兰的,就和黛玉说起话来:“林姐姐明天走么?”

  黛玉说:“是啊。今天母亲就打发人来了。明天一早就回去了。”

  探春说:“宝姑娘和琴姑娘都家去了,而且就是薛家也快搬走了。林姐姐又要家去了,史家打发人来说不日上京,要接史大妹妹回去呢。以后二姐姐再出了嫁,这大观园就寂寞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住在园子里?关了大观园,还能节省许多的银子。年年这么大笔的银子维护这大观园,养着一堆的下人,有什么用的,难道还等这元春第二次省亲不成?

  黛玉说:“我们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了,以后就是搬了家也能见面啊。”

  正说着外头又报:“四姑娘来了。”惜春就进来了。

  黛玉等就让座,紫鹃晴雯等倒茶。惜春对探春说:“没想到姐姐和兰哥儿也在啊。”晴雯眼尖,发现她也带着个小包袱。这要做什么啊?

  坐下来,惜春说:“我是有事拜托林姐姐的。”

  黛玉说;“我们姐妹只见谈什么拜托啊?四妹妹有什么事么?”

  惜春打开随身的包袱:“这个我自己抄写的华严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姐姐要是什么时候到寺院里的时候,请帮我供在佛前。哪怕只得在佛前一日也不负我的心了。“

  黛玉正想这阵子事多,也许真应该到寺院拜拜的。就要答应。

  外头又报:“宝二爷和史大姑娘来了。”

  探春看似无意的说:“他们倒赶的巧。”

  黛玉自然不管“双金夺玉”谁胜谁负,和她无关,虽然作为贾母的外孙女,很受宠,但是贾府的高层会议是不让女人参加,何况是亲戚间的事。黛玉为了贾母高兴,只好倾向与史大姑娘,其实黛玉认为还是宝钗更好,主要是对宝玉的发展。史湘云固然代表她背后的史家,但是史家也不过就剩了个架子了,反而不如宝钗更能对宝玉的学业好。

  所以对黛玉来说,宝玉和湘云怎么遇见的没关系。就转移话题:“我说回去去寺庙里拜拜的。不过四妹妹不去寺里拜拜?”

  惜春说:“我们都是跟着老太太出门的,老太太最近不自在,我们自然也出不去的。”

  宝玉看了这些经书说:“这些是四妹妹要布舍的?”

  黛玉所:“不过是让我带到佛前供一供的。”

  宝玉说:“哪里用的着林妹妹跑一趟的,四妹妹打发一个小厮带去就供上了。”

  惜春说:“既然是诚心供奉,当然也是要林姐姐那样的精细人带去的,哪能让你那些小厮敷衍了的?”

  宝玉说:“怎么就是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