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31、悲催的王府生活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还是那个主管官员向林家作揖道谢,兼为这几个南安王府家奴的无礼道歉。晴雯正好回头看见了,心想人和人的素质差距真大啊。

  到了南安王府某大厅,只让探春进去了,晴雯和绯绡只能在外头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探春才出来,看样子,进行顺利。

  然后就居住在南安王府里,分给探春一个花厅小院居住。别以为花厅小院是有花厅的院子,而是只有北房的小院,不过名字起得气派,符合中国人好面子善修辞的特点。不过还有毕竟是王府的花厅小院,所以虽然只有北房也有五间。房舍也很精美,不过晴雯从外看到里,怎么看怎么感觉这个布局很熟悉,晚上才想起来,不就是在忠顺王府去过的蒋玉函住的院子的布局么。因为当时心里着急,只想着蒋玉函的安危,没太注意罢了,所以好容易才想起来。不过晴雯没说,一方面是不想刺激了探春,另一方面,是怕这王府的隔音状况和贾府的大观园一样,要是什么人听了去,被来人拿下自己打死,可是没事找事了。

  而且晴雯现在才知道探春多么的有远见卓识啊,这南安王府居然真的没有给探春配丫鬟。什么事啊?就是人家有自备,你好歹也应该安排个自己的丫鬟跟着,有什么事方便不是?比如贾母给黛玉紫鹃,给湘云翠缕,就是有这个意思。当然不能指望探春有这个地位,但是没有大丫环给,给个小的也行啊。结果就看屋子的老婆子两名,绯绡和晴雯还不知道能不能用。要是在林家的话可以用,因为客房的下人当然要服侍客人。不过以在贾府的经验是万万不能使唤人家的,还得当奶奶供起来。晴雯和绯绡说明了一下,分析说因为这南安王和贾家荣国公一起封爵的,四王八公么,估计家人习性还是按照贾府办吧。

  但是来的被赶着走的,她们什么行李银钱也没带着,最后还是晴雯腕上带着一串银镯子,为的是初秋里单衣下传来叮当声,现在打赏了那两个婆子一人一个银镯子,那婆子才有了笑脸,不过还是偷看绯绡腕上的赤金镯子。绯绡有些不高兴,晴雯倒是习以为常。

  打发了那两个婆子,晴雯回屋,看见探春正在窗下站着,指甲都要撰到肉里了。晴雯说:“三姑娘别跟她们这些人计较,咱们现在不是虎落平川么?”

  探春张开手掌,看着自己的手掌,已经被掐破了皮,终于没说什么。

  等探春回内室,绯绡私下和晴雯咕道:“贾三姑娘虽然是落了难,但是也是顾人之女吧?何况又不是来投靠他家打秋风的,还要贾三姑娘去换他家王爷呢,就这么对待?”

  晴雯说:“谁知道啊?”

  结果听见探春在后头说:“他们是故意的,要是现在不压住了我,怕以后我有什么二心。”

  绯绡说:“可是她们这么对姑娘,姑娘能和她们一心了?”

  探春说:“她们根本不在乎我和她们有没有一心,反正对我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做这个和亲的郡主,所以我不可能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就拒绝。要是别人家的姑娘,她们自然不敢,否则人家到圣前的时候告上一桩,就有理由不去了。”

  晴雯也问:“可是姑娘最好的结果是做这个和亲郡主,可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佳人选也只有姑娘啊?”

  探春说:“谁说的?最近被抄家可不是只有我们一家,不过是因为父亲的官职,我在名册上罢了。”就是说其他人家的姑娘的父亲不做五、六、七品的官,所以没报在这个候选郡主的名册里,但是现在南安王府要找也不是找不到的,没在名册里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个当然是南安王家眷在厅里的时候说给探春的。

  不过晴雯她们看来,要是原来南安王家要选郡主换个没在名册上的女子算什么啊?可是这南安王打了这么大的败仗,南安王府还这么招摇,不把主办官员当回事,就是那官员位卑言轻,可是人家奉的皇命啊,你这不是不把皇帝当回事么?不过看贾家当年王熙凤的作风:“就是告我们家谋反也不要紧”,南安王家的行为还是好解释的。

  所以现在她们只能受着。

  好在南安王府还没在伙食上刻薄她们,晚饭两个仆妇送来了食盒,倒是有探春的主人的饭菜,还有晴雯和绯绡的伙食。以晴雯在贾府的经验,给她们的应该是二等丫鬟的份例,不过王府应该比贾府高级,所以没准就是三等丫鬟的份例呢。

  白天也送来三套全新铺盖过来,晚上有送来洗漱的东西,还有胭脂花粉。看来南安王府还是知道她们没能带着行李过来。也还要脸。可是第二天,她们发现一件事,就是这南安王府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忘了给她们送衣服。不能老穿一件衣服啊,就是外衣可以将就,内衣总得换吧。

  晴雯和绯绡商议了还是没法和王府的人开这个口,所以晴雯说:“要不我回林府拿吧,就是不让出去,也算告诉她们我们没有洗换的衣服了,而且不是我们家里没有,打她们的秋风,而是她们没让带着来。”

  所以晴雯去回探春:“三姑娘,我想回林府那些洗换的衣服。”

  探春点点头,说:“跟着我过来,苦了你们。”

  晴雯说:“姑娘哪里话。倒是姑娘受苦了。”

  晴雯以为出这花厅小院就会被盘问,结果快走到角门了,还是没人问。晴雯为什么知道怎么走?因为这个时代大宅子的基础就是四合院,区别就是规模,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王府不过是四合院套四合院,四合院们排列组合罢了。而且中国古建筑,各种人家都有定制管着,在天子脚下的异姓王府自然不敢逾越了。晴雯本人是学建筑的,虽然事造桥的,但是对古建筑还是很精通的,当年没少听过古建筑的选修课,又有在荣国府的实践,所以晴雯当然知道给下人出入的角门在哪。

  角门的门子总算还是问了:“姐姐是哪个房里的?”晴雯当然知道询问才是正理,门子当然不敢把晴雯这么放出去,要不王府不乱了套。晴雯倒是奇怪她一路走来居然没人问。

  晴雯说:“我不是哪房的——”结果刚说到这里,那几个门子就开门了。晴雯很奇怪,本来晴雯下边要说的是“我是跟着贾家三姑娘来的。就是前天,你们太妃从林府接来的那位姑娘。因为太妃留我们姑娘住几天,我们姑娘没准备留宿,所以好多东西没带着,我正要回去拿。”大宅门里的下人们的消息也灵通的很,晴雯这么一说,门子当然知道是谁了。可是人家居然一听不是哪房就放行了,晴雯知道应该有什麽问题,但是人家把门开了,不走的话,真成了要敲诈人家王府东西才演这么一出了。所以晴雯还是出去了。晴雯是坐王府的车来的,当然没车送她回去,可是她又不认识路,所以晴雯就和门子说:“这位大哥,你帮我叫辆车吧。”一边递了个银镯子过去,那门子奇怪的说:“您没安排车等您啊?只是这外头的车您坐得惯?”

  晴雯明白原来把自己当别人了,不过这也怪了点吧?怎么回事,难道这南安王府搞什么阴谋活动?那么自己被牵连进来不会被杀人灭口,毁尸灭迹吧?

  晴雯越想越怕,正没想好,就这么装傻走掉?可是还得回来啊。要不说清楚,趁着现在还没真的涉及什么的时候说清楚?可是这个南安王府好像不怎么讲理啊,不会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干掉吧?看看门口就是公共的街,人来人往的,应该没事,不过要是回来以后再进了王府呢,岂不性命不保?难道回去以后,和王府说自己得了瘟疫不能来了?

  晴雯正着急,听见有人说:“晴雯姑娘,你怎么在这里?”晴雯一看是李之璧。晴雯想了想还是说清楚吧,要不人家一问李之璧自己的身份也瞒不住啊。所以晴雯说:“我是跟着贾家三姑娘来的。前天,南安王太妃接了贾三姑娘过府。因为太妃留贾三姑娘住几天,贾三姑娘没准备留宿,所以好多东西没带着,我正要回去拿。真巧遇上李老板了。”

  李之璧说:“我给王府送王府定的货物来的。”李之璧也算京城有名的商人了,结果还是得走仆人走的角门,这当然和此时商人地位低下有关系,司农工商么,但是一般人家不会这么做,看何雁和何呈兄弟就知道,人家也是高门望族,虽然可能心里瞧不起,但是毕竟给个面子。这南安王府好像热爱做的事就是踩人啊,探春也好,李之璧也好。

  李之璧看了晴雯的情况,有知道王府的特点,所以明白晴雯的困境,说:“晴雯姑娘,贵府的车马不在,要是姑娘不嫌弃,请坐我的车送姑娘回林府。”

  ————————————————————————————————

  我说要这个文要收尾了,不是说马上就完结。一定会把所有的事交代清楚了,周周全全的结尾,绝对不会烂尾的。估计得写完这个月了,11日开始大封推,会加更的。之所以早说明到尾声了,是因为开始收线了,和大家打声招呼,避免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