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75、长恨此身非我有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黛玉停下手上的活,叹气说:“要是去要二姐姐的嫁妆,琏二哥最合适,可是他是待罪的身份,要流放的,哪里能要的回来。二舅舅其实也可以,但是他要面子,不去,再说孙家呢无赖人家,二舅舅也不是对手。宝玉又这样,有什麽办法啊!”

  晴雯想想如果有迎春的嫁妆贾菊,甚至宝钗的日子以后都有个依靠,虽然贾赦对迎春的嫁妆十分吝啬,但是有贾母干涉,贾琏操办,也有个庄子,还有贾琏母亲陪嫁的家具什么的,所以不死心的问:“可不可以以菊哥儿的名义要回来呢?”

  黛玉何尝不这么想啊,可是她知道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名义上是可以的,可是孙家肯给么?王家也倒了,谁能出这个头,制住孙家呢?”

  晴雯不说话了,现在真的没办法啊。贾家男人不出头:贾琏流放了,贾政不通俗务要面子不去,宝玉失踪了,贾菊太小了。这么一来就是别人帮的帮不上,何况现在还真没能制住孙绍祖那个无赖的亲戚。晴雯叹息想,等何澈初回来吧,黛玉做了何家少奶奶,就压得住孙绍祖了。

  转眼就过年了,因为何家有孝,所以黛玉也省了不少事,又是待嫁之身,也不大应酬,就和几个亲戚和好友走动。

  难得是探春也来林府拜年了。看来这西宁王家比南安王府靠谱多了,探春的衣着随从都有郡主出门的气派了。探春已经恢复了过去的神采飞扬,言谈举止也更加有风范了。

  不过中间探春要更衣,晴雯就引着她去,结果探春居然说不熟悉林家的厕所,让晴雯跟着进去了,进去之后,探春一把拉住晴雯问:“老太太怎么走的?可曾痛苦?后事如何?我父亲母亲可好?二哥哥,二嫂子可好?还有凤姐姐和琏二哥呢?大嫂子和兰哥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晴雯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探春自己又说:“我在那里什么也不知道,就是知道大伯和珍大哥哥被处斩了,琏二哥被判流放了,别的都不知道。然后听说老太太没了……就是这样也不让我去的……”说到这里,探春已经涕不成声了,晴雯一边注意这外头,一个赶紧给探春擦眼泪。看来探春和贾母的感情很深啊。不过也是在贾家那样的地方,也就是贾母给她不多的一点亲情了。虽然贾母眼里探春不重要,但是探春眼里贾母还是重要的。不过晴雯在贾母守灵的日子去贾家的不多,多数时间在林家养病呢,就是不养病,也没心思注意太多事,这时候才想起探春确实没出现,虽然她不是每天去,不过好像听黛玉紫鹃她们说过这个的。不过大家都想也知道,估计西宁王府不让她回来。晴雯当日听了,也没多想,现在才知道这对探春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啊。

  晴雯都被探春的眼泪冲得心都软了,以前的种种,前世看书时对探春的种种不满,都消散了,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从生下来就开始看人眼色过日子,没得到过什么亲情和怜惜,这样的孩子,你让她怎么没有些自私,有些势力啊。她爱她的家族,虽然她的家族并不爱她。她作为一个家族的棋子被培养,现在成了这个国家的棋子。

  晴雯给她擦泪说:“老太太走的很安详,在睡梦了仙逝的,没受苦,就西去了。停灵了七日。之后,二老爷和二太太就扶灵回南边去了。宝二爷……宝二爷出家给老太太祈福去了。”

  探春一听抓住晴雯问:“什么?二哥哥出家了?”

  晴雯被抓的生疼,但是考虑探春的精神状况,只好装没这回事,说:“宝二爷留书是这么说的。”

  探春泪水又下来了:“二哥哥你怎麽这么傻啊?老太太的希望你不知道么?贾家还靠你重兴呢,你怎麽能出家?!父亲和母亲怎么办?二嫂子怎么办?贾家的嫡系香火怎么办?”

  晴雯见探春哭得这么肝肠寸断的样子,不忍说:“香火,不是还有兰哥儿和菊哥儿呢。贾家重兴也有兰哥儿呢。”

  探春听了才想起还有贾兰,就问:“兰儿也跟着去南边了?”

  晴雯扶着探春说:“没有,兰哥儿跟着大奶奶回李家去了,李家的家塾好读书,而且今年就下场了。”

  探春一听这个就精神了些说:“下场?就是说兰儿还能下场?太好了。二哥哥也能吧。她们说二老爷一系不受牵连,还能科举,果然没骗我。太好了!”

  晴雯想起那天宝钗要教贾菊读书的时候说的话,就说:“不但二老爷这一系可以,就是菊哥儿长大了也能科举的。”

  探春点点头:“那就好,琏二哥也可以放心了。不过菊哥到底不是嫡出的,我们家什么也没了,就只靠兰儿一个,恐怕不足,二哥哥最是聪明,要是能科举成功,我们家还有希望的,没有找到二哥哥劝劝他么?”晴雯有些无语,探春你自己是庶出的,平时在贾府的时候,最忌讳别人说过庶字,原来心里把嫡庶分的这么严重。看来庶出的身份,对探春影响比自己能想象的大啊。探春的自卑自傲的情绪的根源就在这里。

  探春不知道晴雯想什么,说:“二嫂子呢,怎么也不劝劝二哥哥啊?”

  晴雯只好说:“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宝二爷在哪里出家啊?宝二奶奶为了找宝二爷都没跟着二老爷和太太去南边,现在住在娘家,打听宝二爷的消息呢。菊哥也在薛家养着呢。巧姐儿是琏二奶奶生前许给了刘姥姥家的外孙子板儿的,就跟着刘姥姥去了。琏二爷也同样这婚事。”

  探春听了有些消化不了:“二哥哥找不到了?附近就这么多寺庙,怎么会找不到呢?”

  晴雯解释说:“所有寺庙都找过了,没有的。听说是被过去宝二爷、琏二奶奶中邪的时候来的那个癞头和尚和坡脚道人拐了去的,也报了官,也没找到。”

  探春着急:“他们拐了二哥哥去做什么?”

  晴雯只好说:“只是听说。”

  探春听了很沮丧,又问:“巧姐是琏二嫂子生前许配给刘姥姥的孙子的?那么琏二嫂子已经去了?”

  晴雯点头。

  探春流着泪苦笑说:“我们贾家就这么七零八落了。”

  晴雯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安慰她。

  正在这时外头跟着探春的西宁王府的侍女说:“郡主可好了。”

  探春才回到现在,因为她刚哭了,晴雯怕她声音沙哑,被听出来了,就回答:“郡主就好,姐姐稍等。”

  晴雯赶紧给探春擦泪,好像厕间有水,晴雯给探春洗了把脸,探春也不顾计较了。晴雯还是不忍,就泄露说:“我去求过签,说兰哥儿以后必能高中的。所以三姑娘您不要太伤心。”

  探春却说:“我还能到林府来,晴雯你替我求林姐姐帮忙,让我见见大嫂子,二嫂子和兰哥儿她们吧。”

  晴雯为难:“可是您什么时候来啊?”

  探春想了想说:“我争取五日后再来吧。”

  晴雯就回答:“我和姑娘说,到时候接了她们在林家,应该让见上一面的。不过兰哥儿恐怕不行,年纪已经不一定能再见三姑娘了。”

  外头又催了。探春就点点头说:“就拜托林姐姐了。”

  晴雯扶着探春出去了。一到外面,探春恢复了郡主气派,所以那侍女看出探春的样子哭过,想问终于没有敢问。

  探春走了,晴雯就把在厕间的事一五一十的说给了黛玉。黛玉也流泪了。

  就派了晴雯去薛家找宝钗商议。

  宝钗见了晴雯还奇怪,因为之前,岫烟带着贾菊去林府拜过年了,楚盈、黛玉、林栖还都给了贾菊大红包。

  宝钗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寡妇了,深入简出的度日。不过年节里,终于听了薛姨妈和宝琴的劝,换了鲜艳的衣服,起码外表不像寡妇了。

  宝钗听了晴雯说起的探春,也哭起来。就打算接受黛玉的邀请那天带了贾菊去林府。不过李纨那边,年下黛玉也给李纨母子送来年礼,当然刘姥姥那边的巧姐儿也送了。巧姐和刘姥姥那边虽然不方便进城,也有巧姐写的亲笔信和刘姥姥的年礼——虽然是乡下东西,也是一片心意。李纨母子那边却全无动静。

  果然晚上晴雯回来,去李家的紫鹃也回来了,李纨说她是寡妇不适合见郡主,而贾兰,人家王府估计不让见了,所以为了探春好,还是不来了。

  黛玉有些沮丧,不过也没说什么,也不好说什么啊。晴雯想起前世里看的那些对李纨的推测,摇摇头。关于李纨,原著上写的分明:“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性格决定命运。

  林黛玉虽然这个年节不大出门,也见了亲戚、闺密等人。林府的亲戚朋友里,贾府一系的亲戚败落了,其他都还是官宦人家,所以有很多消息的。

  这不晴雯就听说了齐国公府陈家的消息,陈老太太果然是个人物,居然上书给陈瑞文过继了一个儿子,这当然没什么稀奇的,不过这嗣子已经十九岁了,这样就可以直接顶门立户了,就隔绝了其他房争夺陈家嫡系的可能。这样做当然有弊有利,不过陈老太太那么精明的人的决断应该是利大于弊了。不过晴雯好奇:“十九岁?比陈大奶奶还大吧?”

  说这个消息的沉璧——曲醉的丫鬟,所以和晴雯很熟——说:“是比陈大奶奶大,不过没关系了。因为陈大奶奶出家为她丈夫祈福去了,所以这个新陈大少爷不用介意这个比自己年纪小的娘了。”

  晴雯听了不敢相信:“陈大奶奶出家给她丈夫祈福?不会吧?那个女人……我是说不像吧?”

  沉璧看看四周,低声说:“这话也是说给你。我的家老太太的侄女就嫁到了陈家四房,所以听说了,那陈大奶奶自然不愿意的,她好不容易嫁到陈家就是要享福的,当然不肯青灯古佛的过苦日子。她出家是陈老太太逼的,陈老太太许了她娘家好处,娘家就不计较了。计较也没有用,陈家过继嗣子的事,他们管不了,过继了现在这个,他家女儿就肯定做不得主儿了,不如现在捞些好处。”

  晴雯不由同情起陈大奶奶了,虽然这个女人找过她麻烦,不过毕竟晴雯并没有受到伤害,现在听到她如此凄惨也有些不忍:“这陈大奶奶也可怜,这么个娘家,为了好处连女儿都不顾了。”

  沉璧说:“陈老太太说了,这做母亲的年纪这么轻,又是寡妇,做了母子又不能不见面,见面多了,又难免闲话的。如果陈大奶奶出家礼佛,就不用母子见面了,省了后患,有得了好名。以后那家的姑娘也好嫁得好人家,要不她姐姐坏了名声,伤害的不只是陈家。她们家后头还有要紧的得宠姑娘待字闺中呢,能不听么?陈家大不了换一个嗣子再过继一次,她们家姑娘的名声坏了,以后的姑娘们还嫁不嫁啊?!”

  晴雯听了也无言,只是感谢上苍,让陈老太太不把自己当敌人,放过了自己,要不自己一定不是对手,这老太太可是一般宅斗方法,而是政客的手段,又狠毒又无赖啊。

  过了五天,宝钗带着贾菊来了林府。可是探春却始终没有来。

  天色渐渐暗下来,探春绝对不可能来了。宝钗和黛玉相视无语,最好面子的探春自然不会主动毁约,何况这可能是她最后见自己亲人的机会,她也许想亲自问问祖母去世的情况,叮嘱一下嫂子和侄子什么话,可是她却没有来。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身不由己啊。

  于是宝钗拒绝了黛玉的挽留,带着贾菊离开了。晴雯跟着黛玉送到二门,那走向暮色里的苍凉背影让黛玉又落下了眼泪,但是晴雯看着宝钗的背影——她的背始终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