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76、千里东风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年后,天朝的运气终于转回来了,不知道是这次的援军真的太有战斗力,还是敌军已经气数已尽,总之从年后,就捷报频传。

  一封封的捷报,使得京城的氛围在年后比年节里更有喜庆气氛。对于有家人在前线的人家更是无以伦比的好消息。

  林家的楚盈和黛玉给京城的各大寺院都又贡献了相当多的香火钱。其他人家也可想而知的。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实在的好消息,就是惜春在二月中旬生下一个儿子,母子平安。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当然能带来很多的喜悦。

  晴雯记得前世有人分析红楼原著上的情况,整本书里贾家一个家族居然没有新生命出现,可见这个家族的末日——对于很多红楼读者来说,后面高鹗的续书是不能做为红楼梦考虑的,所以里面的内容不算数。

  现在晴雯才发现在经历了一系列悲剧之后,一个新生命的出现,是多么的让人惊喜。那娇小的婴儿真的让人感觉一种无限可能的希望。连尤氏这些天也露出了长久不见了的笑容。

  不光林家和薛家,就是周家的族人们也都上门道贺,虽然亲戚关系已经远了,但是这应该就是中国的宗族观念,添丁是整个家族的喜事。

  看着抱着婴儿的惜春,晴雯想,贾家终于还是有一个女儿,摆脱了“原应叹息”的命运了。

  不过,这天楚盈从铁老太太家回来,就要求,黛玉姐弟这些天不要出门了。

  林栖不知道是因为正月里放假,有些玩疯了,还没有完全收心;还是进入倦怠期了,反正这阵子有些喜欢出门玩,不过也是男孩子没人喜欢老关在家里。这不正在兴头上想去看小弟弟玩,其实是想逃避写文章,出去透透气。现在见母亲不让出门了,就问:“母亲,为什么不能出去了?我都是做完功课才出去的,不耽误功课的。”

  楚盈说:“不是耽误功课的事。是因为这阵子,京城里怕有什么事发生。像上次我和你姐姐去绸缎庄不就赶上火灾了么?你姐姐的脚养了多久才好啊。所以这阵子我们都不出门,在家呆着,过了阵子在出去。”

  林栖是个懂事的孩子,听了这话就不说要出去了。

  晴雯在一边听了,感觉惊心,这北边战场看来大局已定,所以京城的斗争也要件分晓了么?晴雯没有打听过北边战场的情况,何况她来往的这些丫鬟、婆子虽然都是名门官宦家的下人,但是毕竟都是女人,听不懂也不注意这些战事政治,就是知道战场输赢罢了,打听也没人说的明白。所以晴雯不知道这北方战场的何家和夔家的权利分布,名义上是何家长子何允是大元帅,但是夔家在北方边境也是几代经营,实力不可小觑。京城里当然是何家的实力更强,但是夔家因为姻亲关系也不少助力,不过夔家最强大的两门姻亲都让何家解决了,东平王府覆灭了,何太尉夫人则是死了。但是这样一来,两个家族的斗争就上了明面了,连晴雯这样的朝堂之外的人家的丫鬟都知道了。不是势如水火,而是不共戴天了。

  晴雯衷心希望,他们的斗争能在战争完全胜利以后再来个大决战,不要牵扯到无辜的将士和边民。但是只是晴雯的愿望,虽然晴雯每次跟着黛玉去寺院都是这么祷告的,不知道何家和夔家能否这么以大局为重。听说何家长子何允是个宽厚高尚的人,就算真的如此,可是他弟弟何雁已经开赴到北方战局里了。说实话,虽然何雁对林家有恩情,但是晴雯也得说,这可是个不择手段的人,如果说何允是个天才的军事家,那么何雁是个受过严格培训的政治家。他们兄弟虽然是一个母亲教育出来的,但是显然何太师夫人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完全不同,估计早期何允小时候,何韦氏也是个热血的女子,所以教育出了何允这样的完美军人,可是情势比人强,到了何雁的时候,就换成了对更现实的权臣教育了。不知道在北方战局上,何雁的理念能对他兄长影响多少呢?

  在晴雯看来,这何家的政治手腕比夔家要高,要不夔家这么好的两门姻亲的助力都能让何家砍了去,而且先连根拔掉和夔家更亲近无法拉拢的东平王穆家,同时震慑了何太尉,使得何太尉暂时像何家靠拢,然后釜底抽薪,斩断了墙头草的何太尉的退路,逼的他只能和自己一条战线。而看夔家,草草就就匆忙杀掉了何家没什么重要性的女儿,是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对何家没什么直接影响。按晴雯看有这功夫,还不如想法子买了杀手刺杀了何雁呢,这才是何家的生力军。

  可是夔贵妃生了个儿子,皇宫里母以子为贵,这点就压过了多年无出的何皇后。何皇后生不出皇子,这是何家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的硬伤。

  这都是大人物们应该想的东西,晴雯一个小丫鬟,想也没有用,最多就是向神佛祷告一下。不过比起这个来,晴雯总忍不住想那安娘子,即使被岁月摧残,但是还是能看出当年风华绝代的影子,而且真的,真的有些像何雁的容颜,难道……,算了,何雁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傻的生母啊?敲诈当朝太师家,这一定是要有必死的觉悟。何况要是真的,她能拿到的把柄只有何雁的出身了,其他的,晴雯不认为何家的韦氏夫人能让她活着带走,但是拿自己亲生儿子的身世要挟他的嫡母,这是得什么样的人才做的出来的变态事情。当然不能说这个把柄脑残,因为到了现在,何家韦氏夫人是不可能放弃已经培养到现在程度的何雁的,也不会让人威胁到何雁的前程的。不过这个行为很脑残,难道除了被要挟,人家就没有其他方法解决了,什么样的协议也不如死人嘴紧。

  时间按照红楼原著的安排发生着应有的故事,比如二月底的时候,皇帝下了诏书,要把西宁王的义女嫁给来求亲半年了的西海藩王了。晴雯一算日程安排,探春果然是清明前后出发开始自己的异国和亲王妃的生涯。

  送亲的场面并不宏大,想也是的,要不和亲的人就封公主了,不是一个异姓王家的郡主了。毕竟西海小国,还是战败的,天朝肯和亲就不错了。不过中国似乎有礼遇外族的传统,好像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大国气度,所以和亲也是必要的,反正是罪臣的女儿,去就去吧。

  不过规格低,不等于谁都能去凑一脚,又不是上元节的花灯会。所以只能是楚盈以二品诰命的身份去送送还是行的。惜春哀求让她化妆成林家的丫鬟去看看三姐姐,宝钗听了没说话,当然更不会提类似的要求了。

  于是楚盈就先上书给礼部,申请去送探春。礼部当然批复同意,人太少也不好看不是,有二品诰命自愿去也不错。

  清明前后官员和家眷们都想着祭祀活动,有人说中国的最大的信仰其实是自己祖先。所以谁有心思分在一个去战败小国和亲的什么便宜郡主和的身上啊。所以除了负责这事的和礼部的对着藩王和探春郡主都没什么热情关注。

  当日是清明后的第二天,楚盈带来惜春和晴雯去的。黛玉也按规矩不能去的,何况贾家其他人。楚盈可能是想晴雯机灵又是贾家出来的,所以就带着她一起去的。

  和晴雯前世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的是,探春不是直接上船的,因为京城没有出海口,只有运河做航运,所以探春的和亲路线图是从京城走陆路,到海边港口再坐船,去那西海翻国,然后在那里举行婚礼。之后送亲的礼部官员回来复命,就算完成了。

  这和亲的婚姻虽然悲催,不过楚盈打听了,探春过去是做正妃的。上头外派的果然级别高些。也算给贾家人一个安慰了。惜春已经写信给贾政禀明探春的事了,不过正守孝的贾政是不可能来送女儿的,何况就算想也来不及,惜春的信到金陵的时候,估计就到了清明了。再说现在探春不是贾家的女儿了,而贾政不能在给母亲守孝期的清明离开祖坟来送女儿啊。比起原著判词说的“清明涕送江边望”更加悲惨些,连送都没有了。不过这江是指什么江啊?北方京师附近哪有叫江的河流啊?对了,如果贾政夫妻有心,在长江边上望着滔滔逝水,当做送女儿了,也算应了判词。原著上不是说了天下水归一元,不拘哪里,有水就可以么。晴雯心里乱解了一阵红楼原著,就跟着楚盈去京郊外送探春了。

  好在,西宁王府比较要面子,因为算她们家嫁女,所以几乎倾巢而出,就是没什么其他人,加上朝庭礼部出的人员,两方面一凑,也是浩浩荡荡的,所以探春的和亲仪式还是挺气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