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77、望穿秋水人不见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因为楚盈是难得到场的嘉宾,所以得到了西宁王妃的欢迎。所以楚盈带着惜春和晴雯得以靠近新娘。探春凤冠霞帔倒是打扮的富丽非常。不过晴雯认为这嫁衣虽然豪华,但是并不适合探春,想必是西宁王府或者朝廷准备的,不是探春自己挑选的。

  亲人见面,却只能隔着西宁王府的人,远远的看。

  惜春一看见探春就哭的梨花带雨的,失态的让西宁王府的人很生疑。

  楚盈本来看见探春也是很伤感的,当年顾盼飞扬的贾家三姑娘,如今打扮的和个绢人似的,也不知道是被一头一身的珠翠压住了光彩,还是这个新娘妆太夸张的端庄了,总之,探春像个瓷人似的,灵性全无。当然楚盈也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衣饰,更不是妆粉,而是探春这个人真的失去了曾经的神采。本来楚盈也湿润了眼睛,但是发现人家西宁王府的人在看惜春,惜春也真的控制不住的失态了,只好解释说:“这是贾府的旧人了。”旧人这话说得妙,这里好像是说是贾府的旧仆人,到了事发,可以说是贾府出嫁的女儿也是旧人啊。就是擦边球。不管西宁王府怎么理解,反正她们就不在乎了。

  探春就表现好的多了,虽然一直望着楚盈这边,而且泪眼汪汪的,不过西宁王府也知道楚盈也算她亲戚了,小姑娘要别乡离土了,看见家中旧识,所以有些伤感也正常。所以无论是西宁王府的人还是礼部的人,并没有想到惜春身上去。

  然后看着探春的大红描金花轿在番邦人的簇拥之下走远了,晴雯也落下了眼泪,贾家的底气阴盛阳衰,女儿个个都是人尖,可惜男人都不成器,所以贾家就在这个男权社会里被淘汰了,贾家的女儿们也就只能成为别人为之惋惜的一声叹息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虽然不知道三春到底指的是什么,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现在都是三春已去,贾府的故事是不是应该正式落幕,个人从此开始个人的新生活?

  不管贾府怎么样,反正林家黛玉和她的侍女们的新生活似乎要开始了。北方大捷的消息传来,就意味着出征的将士们有希望回家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可能平安回家的将士里面就有黛玉的未婚夫何澈初,这让林家每个人都舒了一口气。不过虽然九九拜拜了,最后的结果还不敢说。黛玉的嫁妆基本做好了,可是她似乎做针线的时间更长了,但是却不怎么出活,就是做出来的东西,针线也明显的乱,恐怕现在更乱的是她的心。

  楚盈的香火钱出的更多了,对黛玉嫁妆的准备的进度加强了。连林栖在功课之余也开始天天抄经书到深夜,抄了佛经抄道经,抄了道经抄佛经。

  晴雯听说这次大捷的主帅是何允,而战将就是何雁,虽然也有不少说法说什么何雁是捡了大便宜的,但是胜利就是胜利。这次胜利加上在西海的战役,何雁终于摆脱了完全依靠家族势力的二世祖的印象了。

  按铁老太太的说法,何雁不是没有才华,如果何家像培养他哥哥们一样步步为营的来,他也能想何允一样,虽然他在军事的的才能不一定能比的上何允,但是他其他方面比何允出色;可惜何家操之过急了,反而让他留下了纨绔子的印象。虽然谁都知道背靠树大好乘凉,不过何雁升得太快了,不得不让人侧目了。

  不过这样的话,何家在军中的威望就稳压夔家了。可是在朝堂之上的情况何家还是不容乐观。晴雯想今年年节,照例给柳宅送年礼,柳湘莲都不在家,晴雯不会傻的以为何雁这次把柳湘莲留下是让他在家休息。

  不过晴雯这阵子没去见柳湘莲,但是经常见到李之璧,原因是楚盈加紧了准备黛玉的嫁妆,其实应该说备齐了,不过只要娘家舍得,嫁妆没有嫌多的。所以李之璧就来往林家的机会多了,这针线上用的都是晴雯自己过目的,所以当然见面就多了,所以这天,晴雯就问:“李老板,看贵号有从海州来的料子,是不是贵号也去海州进货啊?”

  李之璧点头说:“是的。海州不止有这特殊的丝绸,还有许多特产,都是很有利润的东西,所以年年去海州进货的,就是去年战乱的时候停了一段,不过现在又太平,这不把那段日子的货都补上了。晴雯姑娘喜欢海州的料子?”

  晴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还是说了:“是这样的,李老板。我弟弟,蒋玉菡,他其实是我认得弟弟,我们这些飘零之人,常有的事,就当是亲人了,当然虽然认下了,大部分也是和真的亲人一样再无相见之日了。我们还能见面也是不容易的,我是想就当他是我亲弟弟,但是……如果他能找到真的亲人,那么更好不是。”

  李之璧就明白了:“晴雯姑娘打听到他的亲人在海州是么?”

  晴雯叹气说:“他都不记得了,还打听什么啊?不过一次,有个妇人见了他说,他很像她家旧邻居丢失的一个孩子,我问了问年龄也对的上,可是这么多年了,那妇人也不能确定的,何况那妇人的话,我也不是能全信的。再说,再说他现在做的这一行……”

  李之璧是个精明的,听懂了,第一晴雯对消息来源不确定,二来也担心就算是真的,蒋玉菡的家人还认不认他也是个问题,就问:“晴雯姑娘是不是还没告诉蒋老板?”

  晴雯点头说:“是啊。我怕他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孩子虽然性子好,但是什么事都自己受着,这么些年着实不容易,所以我就不好说。如果李老板的人方便的话,去海州进货的时候能不能问一下有没有这么回事?”

  李之璧一口答应说:“这个容易,下个月我就带着商队去海州了。不过可有什么线索啊?”

  晴雯赶紧说:“李老板亲自去海州,一定是有什么大生意吧。不敢耽误李老板了。我们不用急的,等以后也一样的,都这么多年了,也不是等不得,李老板的商队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派个小伙计,帮着打听一下,我们就感激不尽了。李老板的大生意,哪里能用这样的小事耽误李老板的时间啊。”

  李之璧一笑说:“晴雯姑娘不用介意。李某这次去西海岸,是因为这次朝庭赐婚了郡主,所以和海上的交易会增加的,所以下个月就应该去了,而且要多转转,也好多有收益。盘踞时间会长的,所以没什么不方便。”

  晴雯听了不解问:“生意和赐婚郡主还有关系?就是不赐婚郡主他们应该也不敢打了吧?”

  李之璧解释说:“晴雯姑娘有所不知。这些西海番国们和我们天朝不一定有往来,但是相互间却有联系。这回赐婚的郡主的嫁妆,一定能吸引这些地方的贵族的兴趣,就会和我们中土交易。所以下月正好是他们大婚之后,大婚是他们本国和邻国的贵族富人都会去,这样一来,下个月正好送货物过去,然后就能收他们海上的稀罕物品。所以正是交易的好时机。所以我那时候带着商队过去,一旦能搭上这条线,以后的生意有的是。所以海州一代是都要走的,不用特意去什么地方的。所以晴雯姑娘要打听什么,李某自能尽力的。”

  晴雯想这李老板确实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啊,预测生意的前景,不放过可能的生意机会,怨不得薛家要没落,差距太大了。晴雯想既然如此就托付李之璧吧,反正都欠人情了,欠大欠小都一样,于是晴雯说:“说是海州的宁涛县东北有个赵家村,十四、五年前村里有个于家娘子,是个寡妇。她有个独生子,三、四岁的时候被人拐去了。据说我弟弟和这个余家娘子年轻的时候长的很像。她邻居好像姓安,这于家娘子因为婆家不容,丢了小孩以后会塘北县娘家去。”

  李之璧记下来,然后说:“这么详细的信息,应该能打听出来的。晴雯姑娘放心好了,李某一定尽力,就是这一趟去时间会长些,所以回话也就晚些了。”

  晴雯说:“这事本来也不急的。李老板什么时候方便就替我们打听一下。我们姐弟感激不尽。”

  拜托了李之璧打听蒋玉菡的身世,晴雯就放心来。说起了这李老板是个做事认真到痴迷的人,在商场上信誉很好,所以晴雯想既然李之璧答应了,估计会认真办吧,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天下事都尽人事,听天命。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不谋,天也没法成就不是,所以晴雯能做的一定要做的。剩下的,只能希望蒋玉菡这孩子有运气能找到亲人吧。

  然后晴雯就投入到黛玉的嫁妆事业中去了,希望黛玉不久就能做一个美丽幸福的新娘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情总不是她们希望的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