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97、纳征完成——法律承认了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晴雯考虑一下原着里对李纨的判词还有效,估计李纨应该是和后人推测的那样,对贾家人比较绝情吧。所以断了和贾家的来往是正常的,这里没有巧姐要救,所以李纨也只是和贾家生分,不来往了,还看不出太过分的绝情。

  不过晴雯回来还是把贾兰中了秀才的事告诉了黛玉,黛玉听了李纨对贾府这边,都没有通知,只是叹口气说:“估计,珠大嫂子对贾家早就积着怨念呢。毕竟当年,二舅母连给兰哥儿单请个先生都不肯,完全不顾虑兰哥儿的前途。如今,公婆不在京城,能冷淡点,当然不放过机会表示一下不愤吧。”

  雪雁见黛玉这么说,就笑:“姑娘这么说,就是说贾家珠大奶奶怨的是贾家二太太,四姑娘和珍大奶奶她们不过是迁怒。可是难得她家兰哥儿,中了进士,也不告诉她们家二老爷、二太太?”

  清歌正好从楚盈那里取东西回来,就说:“也许,贾大奶奶就是要等她们家兰哥儿中了进士才让贾家这边知道的,之前都是想瞒着的。”

  黛玉放下手里针线,分析说:“清歌你认为,珠大嫂子是怕二舅母再挡了兰哥儿的进举的路?原来,二舅母应该是怕兰哥儿比宝玉表哥先考中,是老爷不喜欢宝玉表哥,何况宝玉表哥的面子上也真的不好看,才不匡助兰哥儿的。现在宝玉表哥这样子那是科举的样子,外祖家又如此局面,也应该指望兰哥儿了才是。”

  晴雯也支持清歌的看法,说:“大概,珍大奶奶不管有丝毫冒险的,毕竟她现在只能指望兰哥儿了。没准她想得是兰哥儿明年春闱一举登科,扬眉吐气了告诉贾家二老爷和二太太,兰哥儿这么光宗耀祖了。”

  雪雁有些不理解,说:“可是现在贾家不是知道了,而且反而显得不好。”

  晴雯笑着解释说:“人都是存着侥幸的,如果珠大奶奶的嫂子不和尤大奶奶说,不是就不知道么。”

  雪雁还是懵懂着:“那珠大奶奶怎么不提前告诉她嫂子不要和贾家的人说啊?”

  晴雯冷笑:“没准就是因为说了,她嫂子才要告诉尤大奶奶的。”

  雪雁睁大眼睛:“什么?”

  黛玉当然听的懂,叹口气说:“珠大嫂子寄人篱下日子是难过,只希望兰哥儿这回一举蟾宫折桂吧。”

  这事就这么过去。

  虽然和惜春、入画说好了,但是晴雯还是没想到怎么见蒋玉菡,难道要到忠顺王府找人,这恐怕行不通。

  何澈初家开始腾出手来,继续何澈初和林黛玉的婚事,现在进行到了纳征这一仪节。

  何家虽然不是百年大族,找到四个富贵的全福之人还是不难,关键是做这大媒的是何夫人,所以请去插戴的不能是一般妇人了,何澈初家也真不含糊,请的是皇上的长姐宣城长公主。这面子是真的不小了,宣城长公主曾经是先帝最爱的女儿,嫁入河西大族,素有贤良恭让的美名,为人低调,与世无争,深得今上的尊敬,何家居然能请动她,看来对这婚事很是尽心了。

  因为媒人是女眷,所以媒人家特意派了自己家的男丁来,当然来的是何呈,而不是何雁,这让林府的丫鬟们暗自里有些失望。晴雯她们就听兰舟去前头回来以后,跟她们笑话这些小丫鬟呢。

  紫鹃、晴雯她们四个可是没心思考虑这个,她们和她们姑娘一样紧张。其实作为当事人的黛玉并不太多在人前应酬,可是不等于黛玉不紧张。待嫁的姑娘的哪个不是心思百转的,何况黛玉虽然不好意思承认,但是对这个婚事还是期待良久的。不过真要嫁了,又有些惆怅,舍不得家了。总之,少女情怀总是诗,已经最后的未嫁时了,这思绪当然更是百转千回,分不清是喜是愁,期待里夹着甜蜜的忧伤。

  因为晴雯现在的身份,楚盈不让她在到前头去了,因为晴雯已经脱籍了,林莘已经来接她了,不过晴雯总归放不下,坚持要再等等,所以虽然晴雯还住在林府,但是身份上已经不是林家的丫鬟,而是前锋校家的小姐了。当然不能以林黛玉丫鬟的状况出现了,不过做宾客也一时不好说清,不如不露面。

  不过这阻挡不了晴雯的关注之情,晴雯不时通过小丫鬟、婆子打探前面的情况。

  楚盈的亲戚和朋友的夫人太太们来了不少,特别是她弟弟的岳家韦夫人也带来媳妇来,黛玉的闺蜜们也大多做了夫人奶奶,或者跟着婆婆,或者自己也来了。

  何家的态度也很让林府长脸。何家的聘礼是八十八担,一般民间富户十六担就可以了,大富大贵的人家自然要增加,不过六十六担已经是高品级了,紫鹃之前有说过,记得当年荣国府和王家都是兴盛的时候,贾琏给王熙凤下聘也只有六十六担。不过这何家的聘礼是考虑到黛玉的嫁妆的。因为黛玉的嫁妆丰厚,所以对方的聘礼也是要相配的。这聘礼之前当然也是男女双方有个沟通的。

  晴雯打算宾客都散了,就直接去参观了一下何澈初的聘礼。

  这不晴雯正逮住了林栖的丫鬟凌风,让她去看看到没到插戴这个环节,凌风笑她说:“看把晴雯姐姐你急得,到了姑娘回来,你不就看见了。”

  晴雯也笑着说:“这个等不得过眼瘾,先听听么。”

  正说着,太湖石背面过来两个人,看起来是谁家少奶奶和她的丫鬟,晴雯和凌风以为她们是内急,找里面院子的厕间方便,就停住不说,等她们过来,如果她们询问给她们指路。

  凌风还推了晴雯一下,指了指后面,意思是让晴雯先避开,晴雯看了一走就看见了,反而不好,就摇摇头。

  结果那主仆在山石后头站定不动,说起话来,虽然她们压低了声音,但是晴雯她们就在假山后头,自然听的清楚。

  一个说:“什么啊?不过是个孤女,就八十八担的聘礼。那时候给我才三十二担!”

  另一个说:“奶奶别气,就是再多的聘礼也是二房自己出的,和我们也没有关系啊。”

  那奶奶说:“什么没有关系?我不是说聘礼多少的,怎么说呢,就是说二房愿意出多少聘礼也罢了,只是这林家姑娘是八十八担聘进来的,我是三十二担聘进来的,不是我低了她一头么?”这是何家的人?哪房的少奶奶,不太值钱的某个。所以羡慕嫉妒恨了。

  再听那丫鬟说:“奶奶,人家二房嫡子,聘的林家的嫡女,本来就压奶奶您一头的。您就认命吧。气也没有,气坏了自己,就不值得了。”晴雯和凌风对视一眼,这是劝呢,还是挑拨呢?

  果然那奶奶跺脚说:“二房有什麽了不起?难道能比过大房去。”

  那丫鬟又说:“奶奶看开了才是。再说大房的那嫡出少爷下的聘礼听说也是八十八担的,奶奶您哪里气的过来?二房和咱们也没有关系啊,奶奶何必计较啊,林家姑娘进门,都是分家另过的,不过一年见不了几次的,有什麽谁压谁一头啊。”这话还是话,这奶奶也太小肚鸡肠了。

  那奶奶冷哼一声说:“这样罢了,咱们那个风流爷看丢了魂的丫鬟是她的哪一个丫鬟啊?我挨个看了,也不过平头正脸罢了。”晴雯在山石后头听的……

  就听那丫鬟说:“奶奶,您也说的过了,姑爷不过提了一句。再说人家兄弟媳妇的陪嫁丫鬟,爷他还能有什么想法不成?”

  那奶奶说:“呸!什么一句,说了都不止一次的。你是不懂这么龌龊事啊。”

  那丫鬟又劝:“只是特殊情况,见到了。要按规矩,就是林氏嫁过来,爷也没机会能接触人家丫鬟啊。奶奶别乱想了,咱们还是回去吧,一会儿让人发现就不好了。”

  等她们走了,晴雯和凌风也兴趣索然了,凌风说:“晴雯姐姐,这不知道什么个奶奶,你就当她抽风。一定是因为嫉妒咱们姑娘才胡说的。”

  晴雯和凌风分手之后,又找到个婆子问:“何家来了都是哪房的太太、奶奶们啊?有没有一个年轻的,刚才我遇上一个说是何家的少奶奶,怎么也来了?”

  那婆子想想说:“晴雯姑娘说的是何家五房那个少奶奶吧,她来接她婆婆过来的,她婆婆身体不好还是怎么的,她过来接了。”

  晴雯点头说:“原来是这样。”

  晴雯想,黛玉的丫鬟,不就是紫鹃、清歌、雪雁和自己么,怎么就见到何家五房的什么爷了?这何家五房是什么个身份?没印象啊?难道是紫鹃、清歌、雪雁谁自己出去见到了?好像就自己老往外跑,最多加一个清歌。紫鹃和雪雁基本没有自己出过门,都是跟着黛玉的,怎么也不应该见到什么外男。自己么,除了何澈初和他那个叫何澈易的堂兄,剩下姓何的就是何雁家兄弟了,没记得什么时候还见过其他姓何的。什么时候何也成了大姓了?

  晴雯实在想不出,估计是什么时候见过清歌吧,清歌和晴雯不同,就是和已经有了去向的紫鹃也不一样,她适应也喜欢这豪门里的生活,也许会一生都在何府生活了,虽然因为内外分明的社会规矩,应该无碍,但是有这事总是不好。不过也许没什么事,这个嫉妒别人的聘礼比自己多的女人说的话,也不靠谱。

  终于等到宾客散了,黛玉她们都回房了。

  黛玉低着头,但是能看成喜悦之情的,要是黛玉当然是个淡薄名利的人,但是这聘礼,也代表了男方的态度,如此隆重丰厚的聘礼,当然说明何澈初是多么重视和黛玉的婚事,林黛玉怎么能不欣喜。其实女人不一定都在乎钱,但是没有一个女人不在乎她爱的男人对她的态度。晴雯看着黛玉头上多了一支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再看腕上是一对崭新的金镶宝石碧玺牡丹双扣镯,看来是今天插戴的首饰。

  清歌、雪雁她们叽叽喳喳的说起何家来了什么人,多少聘礼,什么样的之类。晴雯笑骂:“你们两个,知道我没看见,还来眼馋我。”

  紫鹃一边服侍黛玉脱下正装,一边说:“现在没人了,东西还没收呢,你现在去,还能看见呢。”

  晴雯就不和她们聊了,去看给黛玉的聘礼。

  八十八担啊,摆了一院子,各个管事都在指挥丫鬟、仆妇们正收拾,晴雯去转了一圈。

  何家也不是光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那什盒都是京城最有名的喜店定制的,里面也丰富,把时下下聘用到的聘礼之物应有尽有。东西品级也高。

  晴雯眼力好的很,这些绸缎尺头都是上等的料子,而且全部是新式的样子,和贾府常年用祖先压箱底的料子可不一样,那是由祖上的富贵更显出日渐的没落,而这些时兴的丝绸炫耀着一个家族现在的荣华。

  各色头面,整齐贵重,有时下流行的样子,都有京城最好的银楼的标记;还有一些旧样式的,应该是所谓祖传的,祖母、母亲的嫁妆之类,表示祖上的根基。

  金银器,也个个真工实料。

  酒,晴雯不懂,看包装就知道价钱很贵的东西吧。

  海味,果糖,茶叶等物这些,晴雯还是能分辨的,自然品质上佳;不过林黛玉丧父,所以三畜之类都有删减。

  聘礼的金银更是成色极好的。

  尤其那帖盒,紫檀八宝镶,富丽非常。

  “晴雯姑娘今天没出来啊?”一个管事娘子和晴雯随便搭话。

  晴雯说:“可不是,所以这会儿赶紧出来饱饱眼福。”

  那媳妇夸耀说:“那晴雯姑娘可惜了。那给咱们姑娘插戴的长公主,还有做咱们姑娘大媒的何夫人,就是皇后娘娘的母亲,哎呀呀,那体面,那风度,就是不一样,把何家来的那几个太太比没了。”

  晴雯趁机问:“我听说何家那些太太们,还有一个带着儿媳妇的?”

  那媳妇摇头说:“是传给晴雯姑娘的,都传变形了。那有这事带着媳妇的?不过是何家五房那个太太偏昨晚病了,又不好说让换人来,就来了,结果忘了带药,她媳妇就送过来了。就算宾客了,反正这个媳妇也是全福之人。”

  晴雯继续问:“何家五房啊?没见过她们家的人呢。”

  那媳妇因为等着登记完了才能收东西,所以没事,正好和晴雯八卦:“不是很近的了,所以自然也平时不见的,不过这不是要全福之人么:公婆、父母皆在,丈夫自然不用说,还要儿女双全的。这样的不就找到她家了么。”

  晴雯听了这话,知道林家对那家估计知之甚少了,就不再问,反正何澈初给林黛玉下地聘礼已经参观过了,就告辞回去了。

  当然听紫鹃、清歌她们说,林家的回礼也匹配何家给的聘礼。

  这样何澈初和林黛玉就完成了纳征。从法律意义讲,纳征的完成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就是说,经此仪礼之后,婚约完全成立了。

  好吧,按古礼上讲,纳征重在形式,而不在于数量,不过现在社会倾向奢靡,各家难免有攀比之心啊。

  这过完了大礼,下面就是该“请期”了。然后就到了“亲迎”黛玉成亲了。晴雯想这样就算功成身退了吧。

  不过林莘来接晴雯,说房舍已经安置好了,让晴雯回去看看,看有什麽要添置的。晴雯想想在林家现在是不太方便,早晚也要走了,既然来接,就先去,然后回来在收拾东西。

  林莘的新宅,不是是购买的,还是配发的,这个晴雯没问,不过晴雯观察周围环境应该是自己购置的,因为邻居的身份比较混杂——这个年头的好处,你可以从一户人家的大门上看出这家的基本情况:出身、职业、级别什么的都一清二楚。

  晴雯到了林莘的新宅,也是晴雯以后的新家——当然也不知道能住多久就该出嫁了。这是个田字型的宅院,简单说就是四个四合院连在一起,两纵两进的宅院,青砖灰瓦的建筑。晴雯自己一个院落,虽然是秋末了,但是可以看出院里本来花木茂盛,恩,好像太茂盛了点。以至于,林莘问晴雯:“这里也不知道都是什么花木,不过太多了些吧,还是有这不是草么,还是什么花,反正我不认得。你喜欢么?不喜欢就拔掉一部分吧。”

  晴雯不至于到信仰万物有灵,但是人家活的好好的花木,就是草也一样,你为个个人爱好就剥夺人家生命的事,晴雯还是不愿意做的,没准以后就是什么树精草妖了呢。所以晴雯摇头说:“挺好的,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