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313、做小姐的训练课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不知道,也许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能预料呢?”宝钗真的是冰雪美人了,说什么都淡淡的,没什么生气。

  黛玉想起一件现实的事:“这二姐姐的庄子虽然不大,但是也有个收益的,不过在孙家这几年,估计也没个可靠的人了。宝姐姐的料理一下才是。”

  宝钗听此一说,早有准备:“我打算卖了那庄子,要不回了南边,还的麻烦别人照看。而且虽然有菊哥儿,但是巧姐的嫁妆总是要出的,也只能落在这上头了。偏二姐姐的庄子就这么多,要都给了巧姐,菊哥儿这里也不合适。所以我想了,这些摆设家具虽然是好的,但是巧姐现在怕也用不到的,索性卖了,给银子给巧姐做嫁妆,在她们庄子上置上几亩地,盖上几间房,不是比这些好用。”

  黛玉听了有理,不过迎春的嫁妆有限,就说:“宝姐姐想的周全。巧姐那边,真到时候,我也送巧姐一份子嫁妆,宝姐姐给菊哥儿多留些吧。”

  “我说句话,妹妹别生气,巧姐的嫁妆,你给的是你给的。贾家的姑娘出嫁,怎么贾家也的出份子嫁妆吧。”宝钗说。

  黛玉也知道这些没落世家还是有人家的骨气和讲究的,就说:“那宝姐姐,可开始寻觅买家了么?要是买的急,怕是上不去价钱。”

  宝钗叹息说:“可不是,我兄弟倒是肯帮我张罗,但是琴儿这事急,他如何顾的过来。琴儿的事才是大事,一辈子的事啊,一丝马虎不得,万万不能耽误的。”宝钗姑娘,你的悲剧,不是你家张罗不够,嫁妆,婚礼上亏了你,是你们母女眼神不好,选错了人家,真的和婚礼筹备关系不大。

  晴雯想着巧姐,就想帮忙,就说:“要不我去问问我大山叔吧,看他能帮忙么。”

  黛玉点头说:“你去帮忙问问吧。沈老板是做生意的,应该比一般人有路子。”

  “那就麻烦晴雯费心了。”宝钗还是淡淡的。

  晴雯就说:“希望能帮忙吧。”

  回去之后,晴雯就去找了大山叔,大山书当然一口答应,说帮着问问,然后想起来:“你家那个邻居李家的姑娘要出嫁,没准要买个庄子呢。”

  “李之璧家?那我去问问。”晴雯想正好该买衣料了,去李家的绸缎庄吧,就是不知道李之璧会不会在就是了。

  沈山却发现问题了:“丫头,你认识李之璧?”

  晴雯自然的说:“林家姑娘的嫁妆衣料多数都是从李老板那里定的,怎么能不认识啊。”

  “这样啊。”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沈山的口气了有些遗憾呢。晴雯装没听出来。

  李之璧的妹妹结婚,是不是应该备份礼物啊?

  结果晴雯到了李家绸缎庄,买了需要的料子,看似顺口的问了一句:“你们东家没在呢?”

  这才知道他们东家去南边办货去了,前日刚走的。晴雯想,不是说他妹妹要出嫁了么,他怎么这个时候走了?又想,之前他说他身份的原主人有事未完,才把阳寿已尽的他穿越过来的,所以李家的事恐怕有什么深层问题,之前也听说过李家很复杂麻烦的。所以也许李之璧和他那个妹妹关系不好吧,所以故意避开也说不定。李之璧能借尸还魂,也不是白得的,好像很辛苦的样子啊。

  李之璧不在,而且掌柜说怎么也得三四个月才能回来。所以晴雯就省了给李家姑娘的礼物了。

  李家姑娘的婚礼还真的很近了,这天晴雯有些伤风,在床上休息,就被隔壁的鞭炮,喧哗,礼乐声吵了起来。晴雯就想看来大山叔没能把迎春留下的庄子卖给李家姑娘做嫁妆啊。

  不过不卖给李家姑娘,还有其他人家呢,不过几日,大山叔那边有了信,庄子卖给一个张家,本来是商人,做生意挣了些钱,想做个地主了,看了庄子还满意,出的价钱,宝钗也满意,就签了约,银契两清。而且薛蝌也给迎春陪嫁的家具找到了买家,一个为了明春春闱进京的富家公子,在京里买了处宅子,现定做家具来不及,就买了现成的,迎春的陪嫁是当年贾琏母亲的嫁妆,虽然年代旧,但是东西都是好东西。富家公子识货,宝钗要的价也公道——这个是晴雯请沈山估算的价钱。所以也很容易成交了。其他的摆件首饰什么的,都零散卖了。

  然后宝钗接了刘姥姥一家和巧姐来,又请了尤氏去,同时请黛玉,楚盈,晴雯去做个公道,给巧姐嫁妆。听宝琴说还专门去请了李纨,李纨说现在是贾兰的关键时期,走不开,就没来。

  宝钗对刘姥姥她们说了自己怎么在黛玉帮助下要回了迎春的嫁妆,现在贾家就这份产业了,如何变卖了,得了多少银钱,有晴雯、崔太太——宝钗卖家具的请做中人的崔老板的太太,作证。然后说明给了巧姐多少做嫁妆,嫁妆单子已经写好,双方画押。

  晴雯也叹息,要是宝钗的精明管个把王府都来的,结果只能处理这么点小产业。不过她为巧姐的打算安排已经是尽心尽意了。比起连面都懒得露的李纨,宝钗可不算凉薄了。

  安排好了巧姐的嫁妆,宝钗又给了翡翠二十两银子和她的卖身契,让她自己自主嫁人。

  之后宝钗把自己一房在京里残留的一点产业托付给薛蝌照管,就想接了母亲和贾菊去了金陵。宝琴她们都劝宝钗等上一时,一来是宝琴的婚事就定在明年二月,二来冬天路上不好走,再说薛姨妈和贾菊,老的老,小的小,这大冬天的要是路上在冻病了如何。

  宝钗则说:“我现在的身份,如何能参加琴儿的婚事,就是那时候还在也得回避出去才是。而且冬天虽然难走,但是这会子走,路上赶一赶,还是在年上到家,要不今年的祭祀怎么办?”

  晴雯忍不住说:“珠大奶奶还是长媳呢,不也在京城里,没回去的意思。”

  宝钗只说:“个人有个人的安心。再说大嫂子不是有兰哥儿的事可以说么。”

  “那菊哥儿呢?有宝姑娘教养着,以后也可能高中啊,所以现在也冻不得。”大家都被晴雯这强词夺理的话,逗笑了。

  还是薛姨妈说身上不好,想年后再走。也不知道是真的不好,还是不想冬天赶路,或者就是实在气了宝玉,宝玉又不知所踪,就迁怒上王夫人,想法晾她一个年节。

  宝钗有了薛姨妈的话,就等年后再上路了。宝钗又不是剩母,自然知道比起婆婆兼姨妈,还是自己妈重要,本来这个社会是婆婆重要的,可是谁叫贾宝玉弃家出走了,也怪不得别人。

  到了年节底下,做主母的都忙,楚盈是,现在黛玉也是,所以贾家的事见证完了,就回去了。

  楚盈见晴雯还是优哉游哉的样子,就叫她一起过去林府一趟。两人同车,楚盈说:“你们家的过年的准备的如何了?”

  晴雯想了想:“家里的事,我买了料子给大家都准备新衣,也准备了年节的红包。过几日就开始打扫一下,办些年货。也买了些贵重食材,准备过年的时候请请叔叔的同僚。”

  楚盈点点头:“大面上的事是这样的,不过细节上就繁琐多了。你家现在靠你张罗,而且以后你自己当家,也是一样的事。关键就在这些细节上呢。

  这请客的顺序,席面的安排,请客的时候家人的调度;请不请戏,找什么样的戏班子,都是要考虑好的。

  这戏班子来了的控制也很重要,我是个寡妇,所以咱们没请过戏,可是你叔叔是做武职的,他那些同僚恐怕喜欢热闹的,你要和你叔叔商议好请什么戏,怎么安排,是早上来,晚上走,还是留他们一晚。要是留的话,小丫鬟们得分隔好了,大年下就怕出事,偏大年下乱最爱出事。

  还有人要是不够用,可以雇短工,这短工雇佣也是有门道的。用的好,以后能年年用,就省事了,问题第一年就要小心了。

  还是和邻居的来往礼物什么的,这邻居远不得,但是也不要太近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事,不过主人们走的太近,这下人们就来往起来,这离得却近,容易生事端,反不好见面。俗话说邻居垒高墙,不是没道理的。可是又不能不来往,还有好好来往,这个度就是要女主人掌握。男人们反而怎么都行,这家里人看的是内宅里的情况。

  以前我给黛姐儿说的时候,你都不注意,现在可是得上心。”

  这说的实话,晴雯以前虽然一直生活在高门大宅里,可是因为个人身份,根本没注意过这些,以为和自己无关。晴雯很现实,以为就是出去过个小门小户的日子了,哪有想到有一天处理这些。

  还好楚盈愿意教她,晴雯自然诚心受教。所以晴雯就跟着楚盈现学现卖的安排自己家,处理不来,就问问楚盈或者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