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316、几家欢乐几家愁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没想到蒋玉菡的母亲到的比她们还早,晴雯她们到的时候,于婶子真站在拐角处,想进去又不敢进去的样子,后头是紧赶慢赶追过来的烟柳。

  近乡情怯,何况被迫分离多年不见的亲生儿子在房里呢。晴雯理解于婶子的想法,她娘家姓韩,后来改嫁的丈夫姓王,她早就不是于娘子了,海州那边熟人都叫她王婶子,但是因为儿子姓于,所以她在林家还用了于姓,虽然她在于家的生活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一个从没离家百里的妇女抛家舍业千里寻子,还是在明知可能没有希望的情况的下,可见她对儿子的深情了。

  晴雯上前拉住她,拉着她进了外客厅,这么不合严嬷嬷教育的举动,严嬷嬷却没有说话。

  她们一进去,于婶子一看见蒋玉菡,扶着她的晴雯就感觉到她身体一震。蒋玉菡的目光只在晴雯身上停了数秒,就转到了于婶子身上,母子对视。晴雯想说什么介绍的话,这情况下完全说不出来。

  还是蒋玉菡先转回目光,想问什么,嘴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而于婶子看着儿子,生怕一眨眼儿子就不见了。

  见这情景,柳湘莲和晴雯同时开口:“这位是……”两人又同时住声,相互对视一眼,柳湘莲用眼神对晴雯说:你说吧。

  晴雯就说:“于婶子,这就是玉菡;玉菡这位是海州来的于婶子,本姓韩。”

  两人听了却都转头看着晴雯,想要确定什么一样,晴雯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看看柳湘莲,人家事不关己的表情,晴雯狠狠白他一眼,转头对于家母子点点头,还没想出怎么说呢,蒋玉菡先叫了一声:“娘!”

  这一声,于婶子就痛哭出来,蒋玉菡也泪流满面,人家母子抱头痛哭,晴雯就知趣的出来,还用手势招呼在一边不动地的柳湘莲一起出来。

  晴雯出来以后,低声问柳湘莲:“蒋玉菡算真正离开忠顺王府了?”根据上次晴雯去忠顺王府探视中毒的蒋玉菡时看的情况推断,忠顺王应该挺重视蒋玉菡的,就这么放了他?

  “恩。”柳湘莲的回话真是精简到了极限,不过晴雯得到想要的答案,不会在意柳湘莲的话是长还是短。

  “这位于公子,将来打算怎么安置啊?”说话的严嬷嬷,这位受聘过多个大户人家,精通人情世故的老人,想的比晴雯、柳湘莲她们长远也现实,首先想到的是蒋玉菡离开忠顺王府以后在那里落脚,以后怎么办的事。而且把人们对蒋玉菡常用的称呼蒋老板,改成了于公子,这个细节,十分重要。

  以至于,柳湘莲都注意到这个老太太,目光里有些探究,也有些尊敬。柳湘莲想了一想说:“先让她们母子去我那里吧。毕竟留在这里,不方便的。等会儿,我和她们说说吧。”

  晴雯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别说她叔叔不在家,就是在家,留个戏子在家影响名声的。所以晴雯也知道就点点头,对烟柳说:“烟柳去准备些茶水来,哭过了,总要补充些水分的。再让厨房准备安神汤。”

  蒋玉菡的母子哭过之后,虽然样子凄惨了些,但是精神上去好的多了。晴雯花枝她们打了水,让她们洗洗脸,喝热茶,安神汤也备好。晴雯注意到烟柳把毛巾拧好递给蒋玉菡。也不知道是晴雯自己太勤快,有些事自己就做了,还是这烟柳过去在陈家是鸳鸯那个位置的原因,这些细致的服侍的活,烟柳真还不如花枝和芽儿。没想到烟柳也能这么细致。

  后来,柳湘莲就把蒋玉菡母子带走了。

  回去之后,晴雯发现齐小姐也在等结果,听说最后母子相认,而且蒋玉菡已经获得自由,也为这两个素不相识的苦命人高兴。

  晴雯为蒋玉菡的事没高兴过劲,就听清歌来说贾兰死了。晴雯吓了一跳,虽然知道按原则的判词,贾兰是凶多吉少的,可是没想这么快就死了。说起来按判词的说法,王夫人也没冤枉李纨,她确实克夫又克子的,当然命运这东西不是李纨自己能选择的,所以也是个可怜人。

  晴雯问清歌:“姑娘去珠大奶奶那里了?”

  “去过了。贾大奶奶虽然人是冷漠了些,但是也真的可怜!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看她面相也不是克夫克子的啊,难道八字不好?”清歌说。

  “那我是不是也应该去看看啊?”晴雯考虑。

  清歌说:“看你和贾大奶奶关系如何了。不是非去的话,不去也罢了。去了心情也不好的,再说贾少爷年纪轻轻就横死,也不是很吉利的。少奶奶都没让我们进灵堂,因为之前家里的张嬷嬷就说,女孩子阴气重,受不了这横死的怨气。而那贾大奶奶在灵堂不出来,你也见不到啊。”

  晴雯胆子是有,不太怕什么冤鬼的,说不好听的,她自己都是借尸还魂的,也属于做过鬼魂的,虽然自己的鬼魂状态,自己没有意识,但是正是这魂魄旅行的穿越了时空,借尸还魂成了现在的自己。

  可是,清歌这话也是一片好心的,晴雯就说:“既然这样,我就不去了。不过贾家兰哥儿是横死的?怎么死的?”

  清歌有些同情的说:“这贾少爷中了进士,正春风得意呢。马上买了宅子从舅舅家搬出来,这个也过分了点吧,好歹等授了官职再搬,也给外祖家面子啊。总之搬出来了,这地方靠近路边,结果那天去同年家喝了酒回来,小厮说他再车里说头晕,非要下车走走,就被一辆飞速过来的马车撞死了。不是我说话难听,要不我觉得贾大奶奶克夫克子啊,这不是该着要死么?这么一来,倒是幸亏搬出来了,要不不能在人家家设灵堂吧。可是……”

  这么一说,贾兰这倒霉孩子是有些命当该绝的感觉。晴雯于是就想不去了,让婆子去送份奠礼就好了。

  清歌和晴雯低声说:“不说那个了,齐姑娘在你这里怎么样?”

  晴雯对清歌说自己的看法:“齐姑娘看着人还好,也是命不好。”

  “是啊。少奶奶也这么说的。不过咱们林家夫人的意思,给她寻觅个良人,就不要回何家了。这样的话,她也有个归属,毕竟是姑爷的表妹么。要不是当年闹过定亲一处,也能帮帮她的,可是现在姑爷和少奶奶都不能出面了,什么都得从你这里过道手的。”清歌说了楚盈的打算。

  晴雯低头说:“齐姑娘是个可怜人,人也不坏,能帮一把当然是要的。再说她也回不去何家了啊。不说何三老爷和太太的态度就是要把她推出去,就是自己的面子也过不去啊。”

  “也是。”清歌也认同。

  清歌走后,晴雯备了奠礼让人送去李纨处。结果那婆子不好意思的回来请罪,她没找到清歌说的那个地址。

  晴雯有些无语,李纨搬到什么偏僻地方了?怎么找不到呢。

  找不到就算了,反正过两天去何府,到时候问问黛玉地址吧。晴雯就把这事撂到一边去了。

  第二天,沈山来了,原来他有一笔大买卖需要自己亲自去处理,所以要出关一趟,走之前有些担心晴雯。晴雯笑着劝他放心:“我就在这宅子里不出去,有什麽事啊。再说真的有事我去找何府,林府都能求助的。楚家舅爷要回京了,又有大树可以靠的了。您就放心吧。”

  沈山还担心,晴雯的婚事,林莘不在别耽误了,年纪也不小了。晴雯又劝说:“这婚事都说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虽然年纪大了,不好找的,但是至少不好找,不是不能找到亲事的。要是找错了,可是没后悔药的,所以急不得啊。什么壶配什么盖,都是定好的,是你的终归是你的啊,怕什么。”

  沈山还是不放心,但是也是这个理,急也没用,就又说:“我这一趟怎么也得好几个月,你的嫁妆,我都准备好了,先抬过来吧,万一我没回来,你找到合适的,就嫁了呢。”

  “大山叔!我可是把您当我亲叔,怎么能您不在我就嫁了啊?怎么也得等您回来啊!”晴雯说。

  “等什么等,有好的,赶紧给我嫁了,等不得啊!手快有,手慢无。”大山叔教导晴雯。

  晴雯无语:“……您做买卖呢?手快有,手慢无的。嫁人可赶不得啊,上杆子人家,以后到人家家不被瞧不起啊?就是条件低的,我也不受那个气去。”

  大山叔很铁不成钢啊:“你这孩子还是请先生教读书呢,都读到哪里去了?没看见人家宋朝大官人家都抢女婿,贴嫁妆的,就是要找个好的,也没听说人家姑娘受了气的。难道人家做大官的,不比你懂的多,人家都不在乎,有个好的,就抓来做女婿的。”榜下捉婿,虽然道理是这样,可是多少有几分风雅的,让大山叔一说和土匪小姐强抢民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