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穷婿 第三百七十六章 明朝的事儿
作者:慕风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我说王天是个汉子,在受到感情伤害后,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让背叛过自己的前妻获取不该得到的钱,但在看到前妻与别人所生的‘女’孩患有脑瘫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愿意出钱给孩子看病,人‘性’陡然升华,斗气就显得没必要,对孩的怜惜占了上风,终于使他愿意抛开前仇,伸出援助之手。,。

  黑皮旦说,当初他听到这个故事时,也确实‘挺’感动的,不过这种好心人又有多少哟,这个世界上好像勾心斗角的更多嘛,为了一把财,拼死拼活的有木有?算斤算两的有木有?机关用尽反误卿卿‘性’命的有木有?

  我说有有有,为了财,可以说看近人世,从古至今各类脚本演出不穷,有些读来至今叫人掩卷沉思,嘘唏不已啊。

  “那你还有没有这方面的故事?”黑皮旦问。

  “当然有,比如那个赈灾引出来的祸,连伤三位官,都是宝珠惹的祸呀。”

  “怎么,又跟宝珠有关系?”

  “对,就跟宝珠有关。”

  “那你说说看。”

  我们碰杯喝酒,然后我说起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

  有一年,苏南发生涝灾。灾情过后,朝庭决定赈济灾民,除了开仓放粮,还要拨下白银五十万两,分发给灾民购买生活用具。为了监督这些钱的正常使用,皇帝还派出了钦差,进行巡察。

  且说这天,钦差倪镇赶赴苏南。他决定先去平县走一走。平县是这次涝灾的重灾区。倪镇一路走去,看到一片污浊,水漫过后,遗淤累累,田里庄稼倒伏在泥浆中,已经沤‘乱’发臭。许多人家的房子水浸倒塌,成了一片废墟,没塌的也成了危房,摇摇‘欲’坠。到处是灾民苦恼无望的脸。倪镇感慨着,对随行的助手吴升说:“天降重灾,百姓遭此无妄,真是可怜啊。幸有我皇体恤民苦,不仅开仓放粮,还下拨白银,分发给灾民以解燃眉之急。”吴升感动地说:“皇上英明无比,又委派大人前来巡查。大人一来就如此奔‘波’,真是灾民之福啊。”倪镇摆摆手说:“为国出力,为民分忧,是我们为官者的天职。我一定得勤勉行事,不负皇命。”

  巡视过后,倪镇即去平县县衙,找县令周百贵。倪镇并非穿官服,而是身着便服,也没向守‘门’的衙役亮明身份,只说要马上见县官。衙役见他妆束平常,瞪着眼睛问是什么人?倪镇说他们是外来人,因为本地灾情,想跟老爷说点事。衙役哼了一声:“我们老爷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倪镇问道:“为什么不能见?”衙役就做了一个手势。吴升看了恼火,正想上前说话,被倪镇拦住。倪镇向吴升挥挥手,吴升只好拿出一点碎银递过去。

  衙役马上进内通报了。一会儿叫倪镇他们进去。倪镇他们进了大院,就听得客厅里传来阵阵谈笑声。但衙役叫他们站在这里等。倪镇问,我们啥时候能见县官?衙役回答:“老爷今天有稀客,刚用过午餐,正在客厅里喝茶聊天。你们就等吧。”说着就到外面去了。吴升低声说:“如此衙风,好像不对啊。”倪镇微微一笑说:“且等等吧,莫急。”

  一等等了一个时辰。县官送客人出来了。看得出那是几个商人,个个‘肥’头大耳。只听县官说:“诸位如此慷慨,赠了这么贵重之礼,裕昌却是怠慢各位了。请慢走。”一直把客人送出大‘门’外。回过头来,才发现了院墙角落里的两人。“你们是谁?”县官睁睁细小的眼睛问道。

  倪镇咳嗽一声说:“我们也是客人。周县令,就不请我们进去坐坐?”一边说一边就朝客厅里走。进了客厅,倪镇一眼看见,桌子上摆着几样东西,有字画,有古玩。他指着这些东西说道:“这就是刚才那些客人送的吧?看来很值钱啊。”周百贵上前来喝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敢到这里指手画脚。”倪镇这才亮出身份。

  一听是钦差大人,周百贵脑袋里轰地一下。赶紧跪倒磕头。“大人在上,卑职冒犯了。死罪死罪。”倪镇严肃地问:“周县令,你刚才是陪客人用宴又用茶吧?外面一片疮痍,大灾刚过,你怎么有这么好胃口吃酒喝茶,还有这么好闲心,赏字画,品古玩啊。”周百贵趴着不敢抬头,嘴里只说请钦差大人饶恕。还有啥好狡辩的,让人家抓了个正着了。都怪那个该死的衙役,怎么钦差来了也不直接通报,却又把他们放进院子里等着呢?周百贵预感到,自己这下完蛋了,钦差代表皇帝,掌生杀之权啊。

  但倪镇并没有过多责备,叫周百贵起身。倪镇说:“现在正是救灾时节,本差也先不搞追究,当务之急是如何救济灾民。”

  周百贵听了,转忧为喜,心想暂时脑袋没危险。他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裕昌身为县令,当然没忘了救灾。昨天水势刚退,我就亲自去察看过了。”倪镇知道他开始表功了,就微微一笑问:“那么,周县令打算,怎么来救灾?”“自然是先放粮,让灾民不饿肚子。”“然后呢?”“然后,将朝庭划拨下来的银子发放到灾民手中。”

  倪镇赞赏地点点头:“这很好,周县令还是‘挺’有计划的。那你打算,怎么发放这些银子?”“禀大人,当然遵照朝庭所定,每位灾民一两。”

  “好,很好。看来周县令还是把救灾之事放在心中的。”倪镇夸奖了几句。随后又对周百贵说,他要到其他几个县看看,这里的事就由周县令办吧。

  倪镇和吴升匆匆走了。周百贵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望着桌子上的书画古玩,觉得好险。看来这个钦差还是温和的,一心只关注救灾,对其他的事不是那么在意。周百贵收起桌上的东西,开始考虑发放银子的计划……

  再说倪镇和吴升出了县衙。吴升问道:“大人,您觉得这个县令可靠吗?”倪镇反问:“你说呢?”“我有点怀疑,这样的县官,有可能要搞些手脚。”“你是说,他可能‘私’自截留这些赈灾银子?”“有可能。”“不会吧,虽然他敢于收受商人礼物,看起来有点贪财,不过这救灾之银,谅他是不敢动的。”

  两个‘交’谈着,到了邻县。倪镇发现邻县的情况好一些,而且县衙也分外卖力,已经将银两发下去了。倪镇检查了一下,感到满意。他和吴升又去了另一县,这个县的灾情也比平县轻得多。

  一晃就是十天。倪镇和吴升重返平县。这一次,他们先去了官驿,换上公服。但倪镇仍只带了吴升一人,让吴升捧着尚方宝剑,骑马直奔平县县衙。

  衙外的守‘门’早就瞧见了,连忙进去禀报。县令周百贵率众在大‘门’外迎接。倪镇进了县衙,没有进客堂,反而进了正堂,端坐在案桌后。吴升一声吆喝:“钦差大人开堂审案。三班衙役各就各位。”衙役们都莫名其妙,纷纷望着他们的县官。而周百贵更‘摸’不着头脑,怎么钦差二话不说就占了正堂之位,还要审案,没有原告也不知被告是谁,审什么?可是既然是钦差之意,不能怠慢,连忙挥手叫衙役站好。倪镇开口叫道:“周县令,本差有话问你,你在下面回答。”周百贵吓了一跳,难道是审我吗?他上前跪倒,结结巴巴问:“大人有何指教,下官洗耳恭听。”“我来问你,救灾银两发放完了吗?”“发放完了。”“共发放多少?”“回大人,我县共划拨下来十万两,已经全部发放出去。”

  倪镇盯着周百贵,缓缓地说:“那按你的说法,你县共有十万灾民?”“十万还多了几百。那几百个人,我准备搞个蓦捐,让富商们捐助。”“哈哈,你倒是真有好心呀,每个灾民都系在心头。”倪镇笑着,命主簿呈上灾民名单。这些名单有几大本。倪镇翻了一翻,突然一拍桌子,站起来吼道:“周百贵,你真是胆大包天,竟公然造假,这个名单是真的吗?”

  周百贵吓得连忙辩解:“大人明鉴,这个名单就是本县的平民人口啊。”“没错,这是本县的人口簿。但你好像忘了,这次大灾,死了不少人吧。你知道死了多少?”

  这话一出,周百贵张口结舌,脸如死灰。还是主簿看出端倪,在一旁禀道:“死了整整两万。”

  “听到了吗?是两万。主簿都知道,你县令不知道吗?你隐瞒死人的事实,将死人算在领取救灾银子的数字内,无非是将这些银子截留下来。你以为我作为钦差,是不会细查人口的吗?但我告诉你,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各地统计,早就‘摸’清详细人数。”说着一拍惊堂木,“说,你到底截留了多少银子?”

  “回大人,是……两万两。”“救灾银,本就十万两,你一个县令竟敢独吞两万两,这是什么罪?”倪镇一挥手,吴升将尚方宝剑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