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41章 第六十一篇到第七十篇(1)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第六十一篇求主保佑六十一求主保佑谢迦勒一.我的祷告:1.呼求:1【诗61:1】神阿,求你听我的呼求,侧耳听我的祷告。呼求表示是恳切的祷告,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弟兄姊妹的祷告是有气无力的、半死不活的祷告。好像只是履行一个程序,走走过场,又像是不爱学习的孩子硬着头皮写作业。然后,可以对自己的良心说‘反正我已经祷告过了’。问题是这种祷告能产生什么功效?恳切的祷告,新约还用了一个另外的名词——情词迫切的直求。这是在主耶稣讲得一个比喻中的用词,那个比喻就是讲到情词迫切的求是重要性。在路加福音11章里,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人睡到半夜,非常讨厌别人打扰自己,这个人刚好就是半夜来借饼,是很令人讨厌的事。但是,经文说,就算是他不是你的朋友,只因为他这样『情词迫切』的直求,屋里的人都必定会起床拿给他的。这说明情词迫切比良好的关系还重要。换句话说,一个人是屋里那人的朋友,但是求饼的时候不情词迫切,而另一个人不是屋里那人的朋友,但是他情词迫切的求。如果屋里的那人只给其中一个人饼的话,他会给那个不是朋友但情词迫切的人。我们的祷告是否也都是这样『情词迫切』的直求呢?情词迫切的求,体现了对神那种‘要’的态度,也能体现信心程度。一个有气无力祷告的人,我们很难说他是一个大有信心的人。情词迫切不在乎祷告音量的高低,声音再低都可以迫切祷告,情词迫切是态度的问题。2.不停:2上【诗61:2】我心里发昏的时候,我要从地极求告你。大卫此时是心里发昏的时候,他还仍然在祷告,这篇诗是大卫逃避儿子押沙龙追杀的时候写的,以前是扫罗逼迫大卫,大卫虽然很痛苦,但是,和现在比还稍微好一点,因为毕竟扫罗是外人。但是,现在大卫是被自己疼爱的儿子追杀,这种痛苦,别人真的难以体会。我们今天许多做父母的,可能经历过自己的孩子只是悖逆、惹祸等,就已经觉得苦不堪言了,那么,大卫的苦呢,更是到了极点。所以,大卫形容现在的情形是心里发昏。我们知道,当我们因着某件事非常痛苦的时候,就会有这种心里发昏的感觉,痛苦、烦躁、思维好像被挤住了。往往人在心里发昏的时候,也就是最不愿意祷告的时候,坐也不是,卧也不是,躺在那里啥也不想想,但是,又不受控制的瞎想,没有了祷告的话语,也没有了祷告的心情。但是,我们看到大卫现在在心里痛苦到极点的时候,他仍然在求告神,他说‘我从地极求告你’,他现在并不是远在地极,而是就在以色列边儿上,约旦河东。他说我从地极求告你,也是体现了大卫心里的感觉太痛苦,仿佛是孤单被丢弃的浪子。大卫是在这种情形下,心里发昏,仍然祷告呼求神,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平安稳妥的时候,让我们祷告或许还不难。如果是刚刚得到神给的恩典,让我们祷告就更容易了。但是,如果是在极大的痛苦中,让我们祷告,我们就往往祷告不出来了,可见大卫是一个不停止祷告的人。我们从大卫身上,应该学习这个祷告的习惯。谁都会经历痛苦,经历痛苦的时候,也更是我们需要祷告的时候,这样才能让环境改变,或者环境暂时未变,但是,我们的心境得到了改变,领受了安慰,坚固了信心。有的基督徒在遇到痛苦时,因不想祷告干脆就不祷告了,结果很多后面更加痛苦,甚至被痛苦打倒。大卫是这样,主耶稣也是这样。逾越节的晚上,主耶稣知道摆在前面的痛苦,他当时心里非常痛苦难过,几乎难过到了要死的地步。“【太26:38】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很多人若是痛苦到这个地步,就怕只是躺在那里动也不想动了,或是长吁短叹、抱头痛哭了。但是,我们看到主耶稣选择了祷告,一次不行,就祷告两次,两次不行,就祷告三次。直到他里面刚强起来,能勇敢的面对十字架了,我们看到,主耶稣祷告的时候,就有天使来给他加添力量。主耶稣在这种痛苦的心情中仍然不停止祷告,平时主耶稣也是这样,在福音书里,常常看到主耶稣祷告的经文,有时去旷野祷告,有时一个人上山去祷告,主耶稣再忙,也不会忙到没时间祷告,不祷告就不做事。我们血肉的身躯,根本扛不起多重的担子,难处小了,靠自己的意志力还勉强能撑一下,难出一大,就把人压垮了。但是,祷告可以支取天上的能力,祷告也能把担子卸给神,祷告不可停止。3.内容:2下-3【诗61:2下-3】求你领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因为你作过我的避难所,作过我的坚固台,脱离仇敌。大卫求神领他到那比他更高的磐石,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其实,这句话里是讲到了两个磐石,一个是我这个磐石,一个是比我更高的磐石。我们听道听习惯了,都知道只有一个磐石,那就是耶稣基督,除了他以外没有别的磐石。那么,我们自己怎么能称为磐石呢?磐石的意思就是最稳固的、最可靠的意思。虽然我们嘴上说,耶稣基督是唯一的磐石,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天然的生命还都是喜欢依靠自己,不喜欢依靠神,觉得靠自己比靠神更放心。有勇力的,就喜欢靠自己的勇力;有钱财的,就喜欢靠自己的钱财;有人脉的,就喜欢靠自己的人脉。靠自己的话,主动权是在我们的手里,如果靠神的话,主动权就在神的手里,他帮不帮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感觉在没有信心的人来看,是很难受的。但是,对于有信心的人来说,虽然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但是我们相信,神爱我们胜过一切,他必定会给我们成就最好的结果,他必定不误事。人总是习惯性的靠自己,只有当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去靠神。所以,有句俗语这样说“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才肯老老实实的服下来依靠神。我们应该长进,不要等到每次都走投无路了,被撞的满身伤痕的时候才想到靠神。而是每件做事情时,第一想到的就是依靠神,按着他规定的真理的原则。即使难处再大,我们也不通过犯罪的方法解决难题,宁可等候神,神若是不帮助就不帮助吧,死就死吧,也不犯罪,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才行。当我们真有了这样的心志,真的这样依靠神的时候,就发现神真的是又真又活的神,真的想帮助大卫一样帮助我们。4.心愿:4【诗61:4】我要永远住在你的帐幕里。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隐密处。(细拉)旧约的时候,以色列人认为神就住在帐幕里,帐幕是神与人相会的地方。所以,这节圣经的意思是表示大卫的一种心愿,就是渴慕要亲近神,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隐密处,也是同样的意思。旧约是到帐幕中亲近神,新约就更加方便了,真是恩典啊!不用再跋山涉水的去耶路撒冷登锡安山进圣殿里亲近神了,而是神主动来到我们中间,让我们与他亲近。【太18:20】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我们借着聚会可以亲近神,我们借着读经、祷告也可以亲近神,但是,我们到底渴慕亲近神吗?聚会、读经、祷告不是像工人上班,点个卯、报个到,完成一项宗教活动,最重要的是与神之间情感的投入与交流,否则,再多的宗教活动也是枉然,就像当初的犹太人一样。同样都来聚会,神知道谁是为了来亲近他,谁是来参加一个宗教活动,结果可大不一样了。大卫现在被押沙龙追杀,只能在外流浪,不能去殿里亲近神,他的心里非常渴慕能永远住在神的帐幕里亲近神。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可以公开聚会也没有谁来逼迫,但是,一些基督徒却不渴慕聚会,其实也就是不渴慕亲近神,他们心里对神是冰冷的。就算打电话叫他们来聚会,他们也是给人面子才来的,来一两次,不叫就又不来了。这样的人,即使来聚会,神也不会赐福给他们,因为他们还是不认识神的人。人往往在恩典中就不珍惜恩典,犹大被掳到巴比伦七十年,在外邦他们就特别思念当初可以自由在殿里敬拜的光景多好啊,一追想到锡安就哭了。回归之后,下着雨也愿意在殿里聚集,【拉10:1】以斯拉祷告,认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的时候,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里,成了大会,众民无不痛哭。中国过去圣经严重缺乏,很多人都没有圣经,但是,却都很渴慕圣经,不少人当时都是手抄圣经。但是现在,圣经这么丰富了,各种版本的圣经都有,许多基督徒却不读经了,让圣经在家里睡大觉。有则喻道故事说,有一位基督徒平时不爱读经,整天让圣经睡大觉。结果有一天他遇到难题了,需要查一节圣经,他才从阁楼里取下落满了灰尘的圣经。打开一看,他吓坏了,圣经里面全是一张张白纸了。他连忙又去其他的基督徒家里查看,发现所有的圣经也都全部变成白纸了。神将他的话语收回了,所有的基督徒都大哭啊,后悔当初圣经有字的时候没有好好读经。正当他最痛苦的时候,他被吓醒了,原来是一场梦。他赶紧打开自己的圣经看看还有字吗,一看,字都还在,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才开始爱不释手的读圣经了。很多人就是这样,在恩典中,不知道珍惜恩典,到失去的时候,追悔莫及。二.为王代求:5-81.许愿与还愿:5,8【诗61:5】神阿,你原是听了我所许的愿。你将产业赐给敬畏你名的人。【诗61:8】这样,我要歌颂你的名直到永远,好天天还我所许的愿。许愿与还愿的事都在旧约,新约几乎就没有许愿与还愿了,新约仅有的一点点许愿与还愿的记载,也是教会初期的犹太人仍延续了旧约的传统。虽然新约圣经没有吩咐许愿与还愿,但是,在实际的基督徒中,直到今天,许愿与还愿的事还是会有不少。这并不是因他们听从圣经吩咐才这样做的,而是当人有了极大的难处的时候,或者有迫切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的举动。比如有的人,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于是自己祷告中就向神许愿说:“神啊,如果你让我孩子考上好大学,我就奉献给教会2000元钱”。如果孩子真的考上了,他就要还愿兑现。有的人许愿说:“神啊,我家里想生个男孩,你要是给我家一个男孩,我就奉献多少钱”等等。旧约许愿祷告的例子很多,并且不少还都是我们应该效法的那些榜样人物,为什么到了新约就不提倡了呢?因为许愿与还愿这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也就是说,要求神必须先给我什么什么好处,然后我才能给神什么什么好处。如果神不先给我,拿我自然也就不给他了。比如,雅各在离开家的时候,在旷野向神许愿。【创28:20-22】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如果神先给我我要的那些好处了,我就给他献十分之一,如果神不先给我,我也就不给他。这时的雅各还是靠自己抓的雅各、是属肉体的雅各。但是,经过二十年塑造之后,有了一定生命的雅各就不再做这种许愿的祷告了,当他回来的时候,到了约旦河边,他非常怕哥哥以扫杀他,但他此时没有向神许愿说:“神啊,如果你让我哥哥以扫不杀我,我就给你什么什么”,而是凭信心向神感恩,然后抓住神的应许祷告,【创32:9-12】雅各说:“耶和华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父亲以撒的神阿,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求你救我脱离我哥哥以扫的手。因为我怕他来杀我,连妻子带儿女一同杀了。你曾说,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后裔如同海边的沙,多得不可胜数”。旧约是律法时代,强调公义的一面,这种许愿还愿的祷告还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即使是在旧约,很多在属灵的人在遇到极大难处的时候,也不都是用许愿祷告,而是用信心仰望等候。到了新约,我们所提倡的服事也好、遵行神的旨意也好,付各种的代价也好,都是出于神给我们的救恩,因这救恩,我们在爱里服事,在爱里遵行神的话,在爱里付代价。因为我们无论付什么样的代价,都不能与这救恩相比。不再是要求神你先给我什么好处,我才给你什么付出。我们是神的奴仆,我们是义的器具,我们本应该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去爱神。犹太人许愿,他们有旧约圣经的基础,懂得该怎么许愿,懂得一些许愿、还愿、废愿的规矩。但是,今天很多基督徒的许愿,是在还不了解圣经如何许愿的前提下,凭自己情绪很随意的许愿。有些基督徒的许愿就像是病急乱投医,当初有难处的时候,为了能尽快摆脱难处,再加上对神的认识也不是那么清楚,也缺乏敬畏神的心,什么愿都敢许,只要能解决,什么都敢说,也没认真想过许了愿可是要负责的。后来难处真的解决了,他却因考虑到要付的代价太大,却又反悔了,说“不是上帝帮助我的,是我自己碰巧解决了”。还有的人得了绝症,医院已经不治了,一般这时候就会有一些‘热心’的基督徒站出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教他许愿说,“你向神许愿呀,就说‘神啊,你只要让我病好了,我这辈子就不上班了,今后为你当传道人去’”。好像为神去传道是让他吃了多大的亏似的,这种随意的许愿有可能令自己骑虎难下。今天,有很多基督徒甚至传道人都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上完神学,有了知识,有了口才,就能当传道人。现在也确实有很多的传道人,一直就是这样在做的,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导致末世的真理如此混乱不堪,搅得处处教会不得安宁,教会里藏污纳垢,结党纷争,这样的人凑到一起就能成为一窝贼。做传道人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是神呼召、神差遣,这样他才能知道自己事奉的方向与工作的内容,神才付他一切的责任。如果不是神呼召的,这些人走上讲台之后,要么因为得不到神赐给他的新鲜的话语,他的事奉会很苦,常常为预备信息而头痛。要么讲道时只能讲人的话,用新闻、故事、见证硬凑时间,要么偷窃邻舍的言语,也不知道对错就倒卖过来,毒害信徒。马丁路德说,如果没有神的呼召,就应该逃避做传道人像逃避地狱的火。如果许愿说:“神要是让我病好了,我就再也不上班了,给神做传道人去”。神到底是该让他好呢,还是该让他不好呢?因为如果神的旨意是让他病好了继续上班,然后在单位上为神作见证。可他非要许愿不上班了,去做传道人。这样既不能在单位上见证神,又去把某些教会搞砸了,神怎么医治他啊。如果他许愿说:“如我病好了,只要神要丢下工作去做传道,我就丢下工作去做传道”,这样就没太大问题了。或者许愿说:“只要我病好了,我就把自己当做活祭,完全献给神”,这样也没问题,因为人人都该如此当做活祭献上。不过,在新约时期,即使那些没有得绝症的每一位基督徒,即使不用借着许愿祷告,不是也都应该如此献上自己吗?得着耶稣基督救恩的同时,就意味着神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主权。这篇诗虽是发生在旧约,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里的愿,就发觉已经是新约的思想了。大卫说:“……好天天还我所许的愿”。旧约很多的愿都是一下子就还掉了,或者还一段时间就还掉了。什么愿是需要天天还的啊?那就是献上自己。像哈拿献上撒母耳,像耶弗他献上他女儿。二.加添王的寿数:6-7【诗61:6】你要加添王的寿数。他的年岁必存到世世。【诗61:7】他必永远坐在神面前。愿你预备慈爱和诚实保佑他。这两节圣经有一个细节上的变化,整篇诗都是在讲‘神和我’的关系,但是,唯独这两节,突然变成了‘神和他’的关系。这个他是谁啊?怎么会突然插进来呢?好像大卫在替这位‘他’代求,并且这个他是一位王,大卫求神加添王的寿数。这个王一定不是现在靠篡位坐在王位上的押沙龙,而是大卫自己。押沙龙非要杀死大卫,大卫的性命危在旦夕,大卫是在求神加添自己的寿命。既然这样,大卫为什么不延续前面的称呼,直接说求神说‘加添我的寿数’、‘保佑我’呢?这种称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大卫虽然好像是在为自己求好处,但是,却不是在为一己私利求好处,而是在为国家民族求,是一个‘公对公’的祷告。其他人也可能求长寿、求保佑,若是在为自己私利求,他在祷告中自然而然就会说:“求神加增我的寿数,求神保佑我”。但是,若是为神的工作求,尽管也是为自己求,他就可以坦然的祷告说:“求神加增他的寿数,求神保佑他”。比如,讲道的人讲道之前的祷告,有时候也会自然的如此祷告,明明是求神站在我的右边,赐给我话语,但是祷告中却说:“神啊,求你站在他的右边,赐给他话语”。这就说明,这样的祷告是一个公对公的祷告,表明不是为自己私利求,而是为神的工作求。当然,这两节圣经中的他,也可以应用在耶稣基督身上,旧约的预言常常都有两次的应验,一次是当时的,一次是将来的。在大卫身上,是应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也只有在耶稣基督身上才可以准确的应验,因为只有耶稣基督的年岁才真正的可以存到世世,只有耶稣基督的宝座才可以存到永远。第六十二篇专等候神六十二专等候神谢迦勒一.救恩从他而来:1-41.大卫的环境:3-4【诗62:3】你们大家攻击一人,把他毁坏。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要到几时呢?【诗62:4】他们彼此商议,专要从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他们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细拉)大卫现在的情况如同是‘歪斜的墙,将倒的壁’,如果我们见过农村里,那些多年无人居住的老院就知道是什么样子啦,院里杂草丛生,屋顶四处露天,墙壁布满深深的裂痕,有的墙已经严重倾斜,似乎只要一个孩子轻轻一推就能倒塌。大卫此时就像是这样的墙,这句经文和新约一句经文的意思是类似的。【太12:20】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苇子是很脆弱的,一折就断,油灯还有一点点微弱的火苗,一个人从旁边经过产生的风都能将它刮灭。大卫现在性命危在旦夕,就如同是歪斜的墙壁,快灭的灯光,但是,大卫常常经历这样的情形,很多人推他,就是推不倒,吹它,就是吹不灭,他总能重新站立起来。这篇诗在大卫在被押沙龙追杀的背景下写作的,我们知道,最后押沙龙也没有成功,反倒是自己被枪刺死了。大卫不是又重新回来做王,直到年老寿终正寝吗?保罗一生中也经历过无数次极大的危险,有时甚至自己都觉得自己必定会死,不过,神都把他一次次救出来了,直到最后神的时间到了,他才在罗马为主殉道。大卫现在面临的敌人是“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这样的敌人更可怕,我们读圣经知道他们是恶人,但是,因为这些恶人惯用谎言,会耍诡诈的手段,所以,当时的众人可不觉得他们是恶人。这样,大卫就会苦上加苦,不但环境苦,内心更苦。明明那些人是恶人,可是,谁都看不出来,还以为他们是好人,是忠仆。明明大卫非常好,可是,他们听信那些‘好人’的话,认为大卫就是坏人,因此也就没有人帮助大卫。押沙龙就是这种会耍诡诈的恶人,押沙龙在反叛大卫之前是经过长期周密计划的。我们知道押沙龙是坏人,但是,当时的人却都不知道,否则,怎么会都帮助他呢?押沙龙用了什么方法,让众民都帮助他呢?经文记载于撒下15章。【撒下15:1-12】此后,押沙龙为自己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押沙龙又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满了四十年(有作四年的),押沙龙对王说,求你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因为仆人住在亚兰的基述,曾许愿说,耶和华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王说,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龙就起身,往希伯仑去了。押沙龙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说,你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诚诚实实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从他本城请了来。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通过上面的经文,我们看到押沙龙有一个五十人的包装团队,帮他造势、帮他宣传,很多所谓的属灵人也都是这么被包装出来的。他们与押沙龙是一个鼻孔里出气,是押沙龙的坚定支持者与跟随者,当然押沙龙也不会亏待他们。他们到处宣传押沙龙怎么怎么辛苦,怎么怎么爱神,怎么怎么大公无私。这样,就为押沙龙赢得了舆论上的优势,当然,押沙龙自己也得有好的表现,不然的话,仅靠别人帮他宣传就很困难。但是,我们知道,押沙龙的好全都是假的,是假冒伪善。我们能明白,那是因为圣经把暗中的隐情、把事情的结局都告诉了我们,可是当时的人可不知道。下面我们看看押沙龙是怎么善于表现的。a.假殷勤:“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押沙龙多么的殷勤啊,常常早晨起来,在城门口辛苦的帮人调解纠纷,老百姓进进出出经过城门,他们不一定能看见大卫,倒是一直能看到押沙龙在那里忙活,这会给百姓心里留下多么美好的印象啊。有时候很早从那里经过,发现押沙龙起得更早,已经在那里开始忙开了,有这样的王子,真是百姓之福啊,如果这样的人将来做王,老百姓打心眼里是喜欢的。谁能想到押沙龙是假殷勤,是有着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城门口又是人最多的地方,每天人来人往,你想想多少看见他辛苦忙碌的人,不但这些人对他有好感,他们一定还会到处去说,关于押沙龙的美言在街头巷尾彼此激荡,你就可想而知押沙龙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是多么光辉伟大了。这还不够,押沙龙还有一高招,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口两舌,很会讨人喜欢。“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押沙龙无论见到谁,他总是表示支持谁有理的,反正,他现在说了又不算,不会真的有什么后果,还能为自己赢得所有人的心。人人都喜欢被人肯定支持,押沙龙这么说,既可以为自己赢得支持,又可以离间百姓与大卫的关系,是一石二鸟之计。百姓会想,要是让押沙龙做士师就好了,我就能胜诉了,这个大卫真是糊涂,真不会用人,对俺们老百姓也是不关心啊。甚至可能也有人会想,啥时候大卫下台换个贤明的君主上台就好了。如果在城门口被押沙龙说‘你有理’的那个人,等会到了大卫王面前真的审判的时候,大卫却判他个败诉,那人一比较就更会恨恶大卫。押沙龙真是狡猾,他的目的是要把大卫从尊位上推下来,但是,从他的话里,还让人听不出他是小人,是背后论断,挑拨离间。b.假谦卑:“……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押沙龙的心里难道真的是只想做士师吗?他真实的目的不久就暴露了,耐性伺机等了四年之后,时机一成熟,他立刻差人宣布押沙龙做王了。做士师可以有很多人,做士师还要在王的管理之下,押沙龙本身就已经是王子了,还会在乎做士师这个辛苦的工作吗?押沙龙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要的是做王,他说他只希望做士师,这是一种假谦卑的策略。让人觉得他似乎并不在乎地位,只希望为百姓做些实事,他自己标榜自己必会秉公审判。人人都容易骄傲,但是,谦卑的人无论在哪里,总是最受人欢迎,最受人尊敬的,总是能够赢得众人佩服的。有的人骨子里狂妄自大,一心做王,但是,表面上却能够表现的很谦卑。既是假谦卑,就与真谦卑肯定会有不同,假谦卑的谦卑总是给人以‘绵里藏针’之感,而且最后还是会暴露。c.假爱人:“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亲嘴是表示爱。虽然我们在小标题上都加了一个‘假’字,但是,那些被他亲过嘴的百姓可一点都不觉得假,会非常激动,心想,一个王子竟能这样的爱我,真是让人受宠若惊。押沙龙的爱真是与新约卖主的犹大如出一辙,犹大连卖主这么心狠的毒计竟能用亲嘴做暗号。谁不希望被别人爱啊,爱是最能赢得人心的举动,押沙龙这种存有不良动机的爱,其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是非常多的。利用爱心拉羊,利用爱心建立小圈圈搞纷争。甚至各种异端的爱心真是大啊,给孩子买酸奶,给老人送鸡蛋,帮着你干农活、做家务,他们都是利用先爱你,让你也不好意思不爱他。d.假爱神:“满了四十年(或作四年的),押沙龙对王说,求你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因为仆人住在亚兰的基述,曾许愿说,耶和华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押沙龙如此这般的筹备了四年,在大卫的眼皮子底下实施他的离间加谋反计划,竟然没有被任何人识破,可以说他的计谋确实非常成功。到了四年的时候,他详查大局,审时度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他要离开大卫然后宣布自己做王了。他找的理由竟然是“向神还愿”,而且这个愿许得也是非常属灵,是要“事奉耶和华”。这样的愿,大卫听后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大卫自己就非常爱神,他一听见这个儿子又是这么懂得爱神,真是心里太得安慰了。他哪里知道,押沙龙是假爱神,要是真爱神哪敢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押沙龙嘴上说去献祭,其实是要去造反。大卫听后支持他说“你平平安安的去吧”。押沙龙非常狡猾,他这次去宣布做王,不但是自己与那五十个他的随从,并且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还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这二百人不是随便找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是大卫身边担当一些责任的大小官员。这二百人去的时候,并不知道押沙龙要造反,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帮押沙龙造反的。如果押沙龙请他们的时候说清楚我请你们是来帮我反叛大卫的,他们就不会去了。押沙龙请他们的时候一定是编了其他的理由,比如说,我去献祭还愿,请你们过来大家吃顿便饭,或说请你们做我还愿的见证人等这样的理由。圣经说这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诚诚实实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押沙龙会突然宣布做王了,这等于是把他们绑架在了押沙龙的战车上。古代也没有手机可以拍照留证,也没有无线电通信可以迅速消除误会,所以,他们是说不清楚的,老百姓和大卫都会认为他们是明知押沙龙要做王他们还去帮助他。押沙龙更高明之处在于,他请的人都是与大卫关系普通的,他不请那些与大卫关系特别密切的大卫的勇士,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与大卫好到可以同生共死,大卫会不凭眼见的信任他们,而且他们会极力破坏自己的计谋。所以,他就请那些一般化的。押沙龙的是利用了这二百个人,但是,这招却很凑效,弄得这二百个人不得不帮助他。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更明白这二百人当时的心态与处境了。比如,甲与乙的关系和甲与丙的关系原本都是挺好的。但是,乙与丙关系不好。乙为了孤立丙,就想拉近与甲的关系,怎么做呢?他肯定不能对乙说‘你别理甲了’,因为这样只会让人家轻看你。他也不能总是在甲面前说丙的坏话,因为这样做也会让别人厌恶你。乙可能会今天对甲说:“你来帮我套床被子吧”,明天对甲说:“你教教我织毛衣的花针吧”,为了表示答谢,乙还可以给甲送去点蒸窝窝头、腌咸菜,有来有往,这样几次一来,不用乙拉着甲不理丙,丙自然就会疏远甲了。我自己都觉得说得有些复杂,但是,押沙龙请的这二百个人,用的就是这样的计谋。这二百个人都是诚诚实实去的,被押沙龙绑架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他们并不知情。在现实教会中,像押沙龙这样的人也并不少见。甚至以安排各种事奉的名义,把人都拉到自己身边,壮大自己的王国,帮助他们的人,很多并不知情,只是被那些狡猾的人用计谋利用了。押沙龙成功了,圣经说‘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但是,这种成功只是一时的,最后,押沙龙被约押刺死在橡树上,之前那些帮助他的人也死伤很多。2.默默无声:1-2【诗62:1-2】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大卫当时的情形万分紧急,可是大卫却能够说“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我们知道,人在紧急的时候,总是容易心里翻江倒海,甚至口中发怨言。可是大卫却能默默无声,这是信心的体现。他相信惟独神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是我的高台。大卫相信难处再大也是暂时的,有神就不怕,果然大卫的结局非常好,押沙龙再怎么诡计多端也没能害成大卫,如果大卫现在就发了怨言,那结果还真不好说了。我们很多的不利结果,都不是神原本要给我们的结果,而是我们自己发怨言导致的。旷野的路上,那两百万以色列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常发怨言,尤其是探子事件,众民不信迦勒和约书亚的话,却相信那十个报恶信的探子的话,都大大的向神发怨言。神原本带领他们进迦南地一点儿都不成问题,他们早就可以进去享受那地的安息了。但是,因着他们发怨言,对神没有信心,神就在怒中起誓让他们断不可进入他的安息,让他们返回旷野,又走了三十八年,直到当时二十岁以上发怨言的人全部都倒毙在旷野,神领他们的下一代进入迦南地。默默无声是信心的体现,所以能讨神的喜悦。默默无声,神就作工。比如,以色列人打耶利哥那一战,耶利哥城墙坚固,要想靠实力攻打,以色列人根本是不行的,他们没有固定的国家,整天在旷野绕行,没有像样的武器装备。神教他们一个方法,围绕耶利哥城转圈子,每一天一圈,第七天七圈,一呼喊,城就会自己坍塌。我们觉得这个方法多简单啊。但是,其实很难,难就难在绕圈子的时候,必须默默无声,任何人不能发出一句话。“【书6:10】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不可呼喊,不可出声,连一句话也不可出你们的口,等到我吩咐你们呼喊的日子,那时才可以呼喊”。我们试试就知道有多难了,这么多人,你不说话,别人要说话。这么奇怪的举动,谁心里都好奇想问问别人乍回事、能行吗。第一、二天不说话,第三四天呢?第五第六天呢?要是耶利哥人在城墙上向下骂人呢?队伍中若有几个受不了这份气的,或受不了敌人讥诮的,抬头回了他几句,就会破坏了神的工作。以色列人信神的话,他们默默无声,最后带来神的工作显出来。【来11:30】以色列人因着信,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过红海时,到了红海边上,前有红海挡路,后有埃及追兵,以色列人一开始又发怨言,但是因为他们刚出埃及不久,这次神没有惩罚他们。摩西劝导百姓要信靠神,默默无声,观看神的作为。“【出14:14】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百姓相信了神的话,神为他们分开红海,却淹死埃及的追兵。【来11:29】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还有,希西家的时候,亚述王派人来骂阵,敌人还故意用犹太话骂,让城里的人都能听懂。希西家吩咐城里的百姓不要做声,“【王下18:36】百姓静默不言,并不回答一句,因为王曾吩咐说,不要回答他”。神就为以色列人施行拯救,派了一位天使出去,一夜之间消灭了亚述全军十八万五千人。【来11:33】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