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61章 第八十一篇到第九十篇(5)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第八十八篇长期重压八十八长期重压谢迦勒这篇诗在整卷诗篇里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整篇诗充满了痛苦。诗篇中受苦的诗占了绝大多数,但是,那些受苦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半部分是痛苦,下半部分是盼望。可是这篇诗从痛苦中开始,在痛苦中结束,所以,也被称为绝望之诗。并且从第九节的“天天求告”和第十五节的“自幼受苦”里可以看出,诗人是长期受苦。所以,我为此篇诗取得标题就是《长期重压》。这篇诗的作者是希幔。照理说,这位希幔最有可能应该是大卫诗班里三位伶长之一的希幔。【代上25:1】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诗班的班长与诗篇本是珠联璧合、顺理成章的。但是,诗篇88篇清楚交代了这位诗篇作者希幔是以斯拉人,以斯拉人是犹大支派的(代上4:17),以斯拉的意思就是谢拉的后裔。而那位伶长希幔的父亲是约珥,是属利未支派的(代上6:33),这样,这个希幔只能是另有他人了。所以,答案几乎是直接指向了另一个人——犹大的孙子、谢拉的儿子希幔,【代上2:6】谢拉的儿子是心利,以探,希幔,甲各,大拉(大拉即达大),共五人。而这五人中,有四人与王上的一个名单重合。【王上4:31】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并且又都是以斯拉人,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所以,王上4:31节里这位玛曷的儿子希幔更有可能就是该诗篇的作者。但是,有的人又会注意到这篇诗的背景介绍中的另一个线索,“可拉后裔的诗歌”,而那位伶长希幔刚好是可拉的后裔,这样,作者似乎是伶长希幔的可能性又有所提升了。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希幔的可能是难分伯仲的。认为是哪一个希幔,我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二者只可能是其中一人,若是可拉的后裔就不会是以斯拉人,若是以斯拉人就不会是可拉的后裔。反复权衡之后,我还是略略倾向于以斯拉人希幔。理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希幔与“可拉后裔的诗歌”中间是有分界的,既然有分界,就有可能加入一些其他的解释,使矛盾化解掉。所以,对这篇诗的背景介绍,经过反复整理之后,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理解应该是:是可拉的后裔带领众人传唱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王上4:31】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这几圣经给我们透露了一个关于希幔的重要信息,那就是这个人智慧非常高超。虽然这几圣经直接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所罗门的智慧如何之高,但是,用希幔来衬托所罗门的智慧。显然可见希幔的智慧必定也是极其之高,超过世间其他的人,只是与所罗门相比,略逊一筹。智慧给人带来的益处无可比拟,【传7: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箴8:11】因为智慧比珍珠(或作红宝石)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智慧看似很抽象,不能吃、不能喝,但是,得到智慧的人处处可以获益。比如,我们的主耶稣很有智慧,多少次有人要陷害他,抛给他令人左右为难的问题,若是没有智慧,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惹祸上身了。而且那些问题非常刁钻,很难回答。他们本以为用这些难题可以成功的陷害耶稣,没想到,每一次都被主耶稣很简单地就化解掉了,这是智慧的益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智慧,另一种是从上头来的智慧。我们怎样可以成为智慧人呢?圣经里告诉我们有三个途径:1.神赐:所罗门过人的智慧,很明显就是神赐的。所罗门刚上台的时候,在基遍献过祭,那天夜里在梦中,神向所罗门显现,问他说:“你希望我赐给你什么,现在,你尽管求吧,我都会给你的”。所罗门没有向神求“发财”、“健康”、“长寿”、“胜敌”……这些人们最喜欢的这些地上的好处,而是单单向神求智慧。而且求智慧也不是为了传扬自己的名声。所罗门对神说:“我是年幼的,就怕管理不好以色列国,求你赐我智慧,我好能判断这众多的民”。所罗门单求智慧的这个祷告,令主非常喜悦。于是,神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在你以前、以后都没有人象你这样有智慧。你没有求的那些地上的好处,我也一并赐给你了”。那么,所罗门是否真的得到了过人的智慧呢?没多几日,有两个妓女为争夺孩子而发生了争讼。两个妓女都说活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是对方的。孩子刚出生才没几天,从长相上看不出来遗传了谁的特征更多一点;婴孩还太小,又不会自己说话;她们是妓女,没有丈夫或亲人来证实一下这是谁的孩子;邻居还没见过,压死时房间里也没有第三人在场。在没有DNA甚至是血型的年代,这下子可难坏了所有的文武百官。没想到所罗门听后,不用苦思冥想个几天。直接就很轻松的说:“这还不容易吗?拿刀来,把这个孩子砍两半,一人一半不就解决了嘛”。活孩子的真母亲听后,立刻说:“我不争了,把这个孩子给她吧”?所罗门说:“这就是孩子真正的母亲”。这下子在场围观的人,无不佩服所罗门的智慧。所罗门之所以能拥有如此非同寻常的智慧,圣经说这是神赐给他的。【王上4:29-34】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他讲论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示巴女王先前不相信世间会有如此智慧之人,她以为是别人在传言过程中,添油加醋的将所罗门夸张了。但是,当她带着难解的问题来到以色列,亲自问过所罗门之后,所罗门把她所有的问题都给出了令她服气的答案,她才发现,当初别人向她传说的所罗门的智慧,还不及所罗门真正的智慧的一半呢。雅各书也有这方面的应许,向神求智慧是神喜悦的,主也必定赐给他们。【雅1:5】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我们有这么宝贵的应许,若不知道向神求就太可惜了。我们求智慧,是希望能在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智慧能使我们不受罪恶的苦害,平静安稳的度在世寄居的日子。智慧能改变人的面貌,【传8:1】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2.真理:得智慧的第二个途径是从认识真理而来。因为真理是从神而来,神是智慧的本体。世上再无第二本书的智慧能与圣经相比,圣经是神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神的话是放之四海皆准,永远都不会过时,天地废去,神的话一点一划都不会废去。可惜的是,近代随着整个世界道德的急剧堕落,好像挪亚的日子一样,人只顾自己想‘自由’的犯罪,因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便越发的恨恶光。现在,连一些传统的、有着广泛基督教基础的欧美国家,也不再爱慕圣经、爱慕上帝,越远离神的话,罪恶就会越发泛滥,恶性循环。真智慧是从认识上帝开始,真智慧是从神的话语里面得到。神的话语越多,并且是真正相信这些话语的人,他们的智慧就越高。世人要想得到一点点智慧,他们只能从杂乱无章、是是非非的道理中学到一点,或是靠长年经验的积累。而神的儿女不必走这些弯路,也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直接就可以从神的话语的得到。所以,一个在主日学里或青年会里聚会的孩子,他的智慧完全是有可能超过世界上的老人的。诗篇上说“【诗119:98-100】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使我比仇敌有智慧。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因我思想你的法度。我比年老的更明白,因我守了你的训词”。3.受苦:得智慧的第三个途径是受苦。历史上很多最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在苦难的成长环境里造就出来到。因为苦难可以促使一个人思考他人不会去思想的问题。我们在电视里也常常会看到,一些不幸家庭里的孩子更加懂事、善良,当很多优越家庭里的孩子还在玩着ipad,吃着肯德基的时候,这些不幸家庭的孩子却在思考着生命的问题、人生的问题。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身处乱世,母亲带着他在贫寒的家境中成长起来的。圣经说,少年负轭原是好的,主耶稣也是在苦难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他生在拿撒勒的一个穷木匠家里,父亲早亡,生活的重担早早的落在了长子的耶稣的肩上。我们想,主耶稣成长的那个家庭,天父还不得格外照顾点,不说赐给他们大富大贵,总也得赐给他们个小康生活吧,让耶稣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呀?这是因为我们思考问题,都已经习惯了只从肉身的角度去想,都以为让肉身舒适就是好,受苦就是不好。其实,受苦也是有很大益处的,不但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限制人私欲的膨胀,还可以使人有智慧。受苦可以帮助基督徒认识神的话、遵行神的话,从而得到属天的智慧。【诗119:71】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67】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现在却遵守你的话。这篇诗的内容,我们可以分为两大段:一.临近死亡:1-71.唯一亮光:1-2,13。【诗88:1-2】耶和华拯救我的神阿,我昼夜在你面前呼吁。愿我的祷告达到你面前。求你侧耳听我的呼求。【诗88:13】耶和华阿,我呼求你。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你面前。这是全篇诗唯一的亮光,是作者信心的呼求。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久的苦难、多重的苦难,神的儿女们都不要灰心绝望,仍要相信神是听祷告的。你祷告了十年,神没有垂听,说不定你再坚持一下,下一秒钟神就垂听你祷告了。其实,前面没有成全,并不是神没有垂听你的祷告,只是神的时间还没有到,神垂听我们每一句的祷告。无论你看到的环境如何,要相信我的救赎主活着,我们有什么不满意,等到离世之后再去问神,不要活着的时候就对神埋怨。2.你的恩典遗忘了我:3-6【诗88:3-6】因为我心里满了患难,我的性命临近阴间。我算和下坑的人同列,如同无力的人一样。我被丢在死人中,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他们是你不再记念的,与你隔绝了。你把我放在极深的坑里,在黑暗地方,在深处。在这几节圣经里,密集提到了‘阴间’、‘下坑’、‘被杀’、‘不记念’、‘隔绝’、‘死人’、‘坟墓’、‘黑暗’等表达与死有关的名词。死亡之地是被人遗忘之地,诗人是说,神仿佛把他丢进坟墓,使他一点也看不见神的恩典。3.你的愤怒总找到我:7【诗88:7】你的忿怒重压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细拉)如果神的恩典遗忘了我,愤怒也遗忘了我,那还好过一点。但是现在,却是恩典遗忘了我,愤怒找到了我,神的忿怒重压我身。诗人将他的患难,用波浪来比喻是非常形象的。大家都知道,波浪有的特点,那就是一浪接一浪,永不停息,并且前面的浪头还没有完全褪去呢,后面的浪头又推过来了,不给你喘息之机。大家在海边游玩的时候,经历海浪一浪接一浪拍打着你的身体,是很浪漫惬意的。但是,如果拍打过来的,不是海浪。而是在你生活中,苦难一浪接一浪拍打过来,这就是不是浪漫了。像约伯那样,这个报噩耗的人还没走,又一个报噩耗的人前来,一个接一个,这种打击让人难以承受。二.孤单无望:8-181.孤单:8,18。【诗88:8】你把我所认识的隔在远处,使我为他们所憎恶。我被拘困,不得出来。【诗88:18】你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远处,使我所认识的人,进入黑暗里。如果一个人在受苦的时候,有亲朋好友来安慰自己,还稍微好受一点。如果受苦时,又很孤独,会加重这个人苦难的程度。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就很孤单,他帮助过的人喊着钉死他,他最亲密的门徒也都四散逃走了,最痛苦的,莫过于连天父也离弃了他。所以,有人把这几句圣经理解为是弥赛亚诗,是描述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时的情形。2.痛苦:9,15-17。【诗88:9】我的眼睛,因困苦而干瘪。耶和华阿,我天天求告你,向你举手。【诗88:15-17】我自幼受苦,几乎死亡。我受你的惊恐,甚至慌张。你的烈怒漫过我身。你的惊吓,把我剪除。这些终日如水环绕我,一齐都来围困我。一个人痛苦太大,眼泪都流干了,这是一种大到无法形容的痛苦。有的人孩子突然失踪了,父母痛苦的不行,一想到孩子就天天流泪,可是还得活下去呀。虽然活着,备受煎熬折磨。3.死亡:【诗88:10-12】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吗?你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吗?你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吗?旧约的人,对人死后的情形还不了解,他们以为人死后就没有知觉、没有活动的沉睡在坟墓里,等候末日的复活。诗人当时的情形近乎死亡,他不希望死亡,他认为一旦死了,神啊,你奇妙的作为我也看不到了,我也没法赞美你,没法述说你的慈爱了。第八十九篇苦难中的诗歌八十九苦难中的诗歌谢迦勒一.因信歌颂神:89:1-181.歌颂神的慈爱与信实:1-4【诗89:1-4】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慈爱,直到永远。我要用口将你的信实传与万代。因我曾说,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远。你的信实,必坚立在天上。我与我所拣选的人立了约,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要建立你的宝座,直到万代。亨通中能赞美不稀奇,那是条件反射的本能,没有灵性的宠物也能做到。在苦难中能发出歌颂与赞美,这才是信心的体现。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神最喜欢人有信心,神一切的工作也都是围绕着信心做的,神的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在旷野倒毙的那两百万以色列人,就是因为没有信心而倒毙的。你说他们没有信心吧,他们不是也多次赞美神了吗。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的每一次赞美都是在得到眼前的好处之后。如果是眼前有苦难就不赞美了,要是苦难再大点,他们就发怨言了。比如,刚刚离开埃及时,上帝在埃及地降十灾,救他们脱离了法老的残害,重新获得了自由,这个时候赞美神不难。但是,不久就到了红海边上,前面被滔滔的红海拦住了去路,后面法老气势汹汹的率领全军追杀了过来。此时,以色列人就开始埋怨神和摩西了,“难道埃及没有坟地吗”,“为什么摩西搅扰我们,把我们带出来,弄得我们死无葬身之地”。他们这么快就忘记了神降十灾的大能了,只看到眼前的难处。后来,神叫摩西祷告,红海的水立起成垒,百姓走干地过了红海。法老和法老全军也试着想过去,继续追杀以色列人,红海的水又合起来了,将埃及军兵全部淹死在海底,为以色列人报了仇。百姓经历这样其妙的事,又都欢呼赞美神了。但是,这个时候的赞美,不是信心的表现,所以也不能得神的喜悦。要是在过红海之前,面对法老追兵时,他们赞美就能令神喜悦了。现在,过了红海,大家看到神奇妙的作为了,应该对神有信心了吧?神要再试试他们,没多久,他们没有水喝,头顶骄阳似火烤着他们,他们就又开始埋怨神了,再次惹神发怒。后来神让磐石中涌出水来,下流成河。这时候咱们很容易,但是没有价值。后面,每一次遇到苦难,道路崎岖、遭遇敌人、没有肉吃、厌恶吗哪……他们都是发怨言。所以,神也厌恶他们,令他们都倒毙在旷野。今天,一些基督徒也常是这样。一祷告,孩子考了全班第一,愿意感谢主、赞美主都能做到的。如果祷告之后,孩子没考好,心里就想发怨言了。祷告后家人病好了,赞美神,聚会很积极。如果最后还是病死了,那就不聚会了。赚钱了,赞美神,也愿意奉献,要是赔钱了,就埋怨神,也不奉献了。这就和当初旷野的那些以色列人是一样的。信心只有经过火炼,才会变得宝贵,就如同金子必须经过火炼才宝贵一样。神是慈爱的神,这是神的属性,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那么,什么是慈爱呢?慈爱就是仁慈的爱护、怜爱,见不得别人受苦,别人受苦时,他心里也会酸楚难受。主耶稣看到别人受苦时,他心里会难受,主动怜悯帮助受苦的人。比如,有一次主耶稣去耶路撒冷过节,在毕士大池旁,耶稣遇到了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毕士大池有个奇妙的特点,每年会有天使搅动池水,一旦看见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都必定就会痊愈。于是,在池子附近,整天聚集了各种各样的病人。这病病人因为是瘫痪躺卧着,所以,他已经等了三十八年了,也没有机会第一个下去,因为总有别人腿脚好的,会抢在他前面先下水。虽然已经等三十八年了,机会再小,也是个盼望啊。如果不在这等,就一丁点机会也没有了。所以,直到遇到耶稣的那天,他还在等着呢。主耶稣知道他等了很久,知道他内心的痛苦和可怜。主耶稣主动问他:“你要痊愈吗”?那位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还有,拿因城寡妇的独生儿子死了,那天正准备下葬,在城门口送葬的队伍遇到了主耶稣一行。这位寡妇没有求主,而是主耶稣主动的让他儿子复活了,交给这位母亲。还有,五饼二鱼,耶稣知道其中有路远的,怕他们路上困乏,于是动了慈心,给他们行了那个神迹,让它们吃饱肚子再回去。有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神见不得我们受苦,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神的儿女在受苦,甚至是受很大的苦,漫长的苦。圣经中有很多,像是大卫呀、摩西呀、约伯呀、但以理呀、保罗呀等等,现实中,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弟兄姊妹在受苦。天生就没有人喜欢受苦,都喜欢甜的,所以,人们自然都以为受苦是件不好的事情。其实,受苦的益处是很多的,我在这里只列举两个方面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