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1章 圣经课程(1)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旧约篇第一课创世记之一题示:先把整部创世记由头至尾读一遍至两遍,才开始读本课。五经的作者我们会提纲挈领地研究圣经各部分的作者问题。在神学界,新派与基要派最大的争论(也是最早的争论),就是五经的作者问题,到底是摩西呢?还是别的人?全部是摩西的手笔?或只是别人记载摩西的事迹?当然,我们不能太深入去研究这问题,那不单是超越了我们的范畴,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时至今日,这问题的发展已变得相当明朗化,我们可以很公平地指出,以摩西为五经作者的说法,仍未受到动摇,相反地,持不同观点的论调却一一瓦解了,我们可从马士顿爵士(SirCharlesMarston)下面的一段话,可窥其概略:「虽然旧约某部分的书卷,可能取材于较早期的文件,但若以为用这种『断章取义』的方法(况且这方法根本不能应用在任何近代文学的研究上),就能孤立它们来为所欲为,结果对任何人的认知能力上所引起的问题就很严重了;譬如说,旧约圣经所根据的文件是怎样写成的呢?又是什么时候写的?还有的是,从摩西以后,以色列是用什么方法,又用什么文字来书写?那些批评家为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以为希伯来人事实上是文盲的,这说法太靠不住了。考古学的发现可以说明此点……考古学的发现告诉我们,从摩西的时候起,以色列起码有三种文字:第一种就是西乃希伯来文;第二是腓尼基希伯来文,而最后的,就是他们被掳至巴比伦之后的亚述希伯来文;这些事实把整个文字的问题改观了。所谓「口传」这个理论就站不住脚;而就我们对摩西时代所把握到的资料,也使那些以为五经内的律例规条是摩西之后几百年才孕育成的说法,变得不攻自破。故此,以J、E、D或P来看作是五经作者的理论,都是『想当然』而已,完全经不起考验;它们只有使五经的研究变得枯燥无味,浪费我们的时间,亦使我们对外证的判断力变得混乱无章,歪曲失常。曾经有人以为这些理论具有比圣经更高的权威,更深的判断力,但这些曾一度叫我们的研究和灵修黯然无光的理论,现在又慢慢地消失了。」虽然透过启示,圣经能带领我们的思想回溯到族长的、原始的,甚至是亚当未被造前的时代,但圣经可不是就在那时期写的。圣经之被写成书,是始于摩西的时代。从历史的立场看,整个启示是始于出埃及记第三章所记载的史实开始;在摩西八十岁那年,神藉着何烈山烧着的荆棘,开始对人类传递他的启示。而那一章之前发生的事实,在写圣经的时候都已经成为过去,这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刻,神奇妙的启示就是这样开始的。创世记与整部圣经圣经并不是神最早的启示。创世记告诉我们,人类第一对夫妇,以至洪水前的族长,神均能向他们说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曾作了某种记录,创世记就是把这些启示,作一个综合性的记录,这些简单却是清楚的记录,已足够作神对人类整个启示──圣经──的引言了。创世记对整部圣经来说,除了具有上述那种导论式(Introductory)的作用外,它也具有解释性的(Explanatory),它不单成了圣经其他书卷的导论,也是它们主题环绕的中心。我们可以把圣经的主题比作一道河流,河流愈往前伸延,河水则愈深,也愈广;我们可以说,创世记就是其他书卷的源头;或用另一个比方说,无论橡树的干多巨大,树枝多繁茂,一切都是源于那棵橡果;同样的,圣经一切书卷,都蕴藏于创世记里面了。它具有其他书卷一切论题的基因,无怪乎有人说:「其它一切启示的根,均深植于创世记之内,凡欲深究神之启示者,都当自此书始。」良有以也。创世记与五经的关系圣经一起头,就是五经(Pentateuch),或称摩西五经,「五经」一词,本源自希腊文(Pente即五,teuchos即书,或经)此词先见于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主要以希伯来文写成,主前三百年左右,由七十二位亚历山大的犹太学者译成希腊文,后人误把七十二位称为七十位,即以拉丁文之七十Septuaginta当其书名,称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Version),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早于七十士译本前,摩西的五本著作已被人当一整体看待,犹太人称它们为「律法」,或「五份之五的律法」,甚至有简称之为「五部份」,因此很可能这五卷书原本是属于一卷内的五部分,每一部分有它们独立的题目,和它们起首的第一个字,或第一组字。在属灵方面,五经也有它们的完整性。这五部分不单提供了我们历史的事实及次序,也显示出属灵上渐进式的完备,亦即是「历代神的子民在属灵经历上的五种程序」。从创世记,我们看到人因犯罪而败坏;出埃及记告诉我们有羔羊的血,和圣灵的能力作救赎;利未记告诉我们人在代赎的基础下,得与神有交通;民数记晓谕我们人在神的旨意统管上奔走灵程的方向;而申命记则摆明两方面的真理:一个奔走灵程的完备指南,和神为他的子民所预定的目的地。这岂不是「历代神的子民在属灵经历上的五种程序」吗?除此之外,旧约起头的五卷书,也清楚地告诉我们神跟他的子民的关系。在创世记中,神从他的创造和拣选中,显示出他绝对的主权(他拣选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他们的后裔,又藉立约,把迦南地赐给他们为预定的产业);在出埃及记,我们看见神藉着他「大能的手」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引导出来,从而显示他救赎的能力;在利未记,我们可从神坚持他的百姓要分别为圣,看出他的圣洁;在民数记,我们知道神是「恩慈和严厉」的神,对那些从埃及之地上来,却又不肯进入应许之地的不信者,他是严厉的,但对他们的下一代,他又是各方面加以保护、供给,与保守,务使他们承受迦南美地为业,从这一点,他又是恩慈的;在申命记,我们则可看到神的信实──对他自己的目的,应许,子民,他都是贯彻始终,使那些凡被他救赎的,都可以取得应许地为业。我们可从下面两个表来了解摩西五经的属灵意义:从人方面看创世记败坏——因着人的罪。出埃及记救赎——藉着「血」与「能力」。利未记交通——基于代赎。民数记引导——本于神的旨意。申命记终点——出于神的信实。从神方面看创世记神的主权——创造与拣选。出埃及记神的能力——救赎与释放。利未记神的圣洁——分别与成圣。民数记神的恩慈与严厉——审判与看顾。申命记神的信实——操练与引导。创世记与启示录我们要十分留意圣经中第一卷书和最后一卷书的关系,它们的彼此呼应正好说明(亦是证明)圣经是神全备的启示。二者忽略其一,必叫我们如堕五里雾中,不得要领;但二者参照来读,却正好互相辉映,互为解说。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会在创世记之前,或在启示录之后的了。创世记广泛地,亦是华美地解答了「万物是怎样开始的」这个问题;同样地,启示录也是回答了「万物要怎样完结」。其上一切会发生的事,都是由创世记一直伸展至启示录的。我们留意一下创世记和启示录相同的地方。在二书,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秩序;二书都有生命树,有河流,有新妇,神与人同行;二书所记述的天堂,都有相同的道德和属灵的模范;神从没有收回伊甸园的理想,虽然最后圣城是取代了伊甸园,但伊甸园圣洁的理想,却是更完美地实现了。我们也来比较一下二者不同的地方:在创世记,我们看见伊甸园关闭了(三23),在启示录,天国却重新开放(廿一26)。在创世记,我们看见人因罪而失落(三24),启示录则说人因着神的恩典重新被神得着(廿一24)。创世记人被咒诅(三17),在启示录,咒诅却被除去(廿二3)。在创世记,我们看见人因亚当而失去生命树(三24),在启示录,则看见人因基督重得生命树(廿二14)。在创世记,我们看见悲哀与死亡的降临(三16~19),但在启示录,则是「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廿一4)。在创世记,我们看见罪恶沾污了伊甸园(三6~7),但在启示录却这样写着:「凡不洁净的,并那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总不得进城。」(廿一27)在创世记,我们看见因亚当而失去管治的能力(三19),但在启示录,人则因基督而重新作王(廿二5)。创世记说罪恶因着蛇而得胜(三13),但在启示录,则看见羔羊最后的胜利(二十10)。创世记说神不再与人同行(三8~19),启示录则说神要与人同住,天上且有大声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廿一3)我们再注意创世记和启示录二书是怎样相辅相成。在创世记的伊甸园,为启示录的圣城所取代,一人成了一族类。在创世记,我们看见罪的起头,启示录则说明它藉着**,假先知,兽,并龙,而达到最高和最后的发展。在创世记我们看见地上由罪而引至肉身的死亡,但启示录则告诉我们由罪而引至第二次在黑暗中的死亡;创世记宣告了撒但的刑罚,启示录则执行那刑罚。创世记显示了神应许要来的救赎主和救恩,而启示录则说明它最后的,也是极荣耀的完成。创世记给人希望,启示录完成那希望。创世记是圣经的基石,而启示录则是那块房角石。创世记的结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一切在出埃及记第三章之前所发生的事,在写圣经的时候已经成为历史了,那么就让我们以出埃及记第三章作站脚点,来回溯记在创世记的事情,好叫我们对其骨干有鲜明的透视。明显地,创世记是分开两大部分的。读过创世记的人都会同意,亚伯兰之蒙召跟前面十一章的叙述是截然不同的,它清楚地划分了第二部分的起头——第一部分是一章到十一章,第二部分是由十二章到五十章。从书的内容来看,把创世记分成两部分也是十分贴切的。原来每一部分都是记载着四个重要的史实。第一部分是四件划时代的事情——创造、堕落、洪水,和巴别危机。第二部分则记着四个重要的人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整部创世记就是绕着这四件划时代的事情,和四个重要人物来延展开去。这四个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不单构成了创世记的骨干,亦可看见贯穿全书的统一观念;全书的特性实在是一览无遗。站在全圣经六十六卷书首席的创世记,足以叫我们立刻满怀敬畏顺服之心,下跪于神的面前。因为陈示于我们眼前的,耳提面命的真理,也是百学之母,是解释历史的关键,与神相交的门径,也是研读圣经的要诀,简言之,那真理就是神的绝对主权。我们且留意第一部分的四件大事情,和第二部分的四个重要人物,不是随处都可以看见神的主权在运行吗?四件重要大事之第一件(创造),我们看见神创造自然界的主权;第二(堕落),可以看见神试验人类的主权;第三(洪水),可以看见神在历史上审判人类的主权;第四(巴别),可以看见神在人种分布上的主权。神这个主权,是显在他永恒的自决上、道德的权威上、审判的严厉上,和他统治的超越上。翻到创世记的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见神在重生上显示出的主权。而这个重生跟前面的堕落,刚成强烈的对比。从亚当到亚伯拉罕,我们看见人堕落的过程:起先是个人的——亚当;然后是家庭的——该隐和他的后裔;再后是国家的——洪水前文化;最后,则是整个人类了——巴别塔事件。圣经写到这里,突然来个新的转机,我们看见人的重生开始了,人不再只往下堕,也因着神的拣选而一步步超升。首先是个人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然后是家庭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再后是国家的——以色列;至最后亦是延伸至整个人类。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身上,我们看见神拣选的主权。虽然亚伯拉罕在他兄弟中是最小的一个,神却拣选了他。以撒是以实玛利的弟弟,亚伯拉罕的儿子,神却拣选了他。雅各比以扫年轻,神却拣选了他。神拣选的原则,随处可见——他只是按着完全的恩典,拣选他要拣选的人。跟着的,就是约瑟动人的故事,我们可在约瑟一生中,看见神引导的主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亦无论表面看来是多么荒谬矛盾,神的管理与引导是不会错的,至终都要引导我们去到他预定的目的地。在亚伯拉罕身上,神藉着超自然的呼召,来显示他的主权。因为他是非常明显地介入了亚伯拉罕的生命中(参创十二1~3)。在以撒身上,神却是藉着超自然的诞生,而表明他的主权。亚伯拉罕曾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但不!虽然亚伯拉罕已经一百岁,撒拉亦九十岁,但神仍把以撒赐给他们。在雅各身上,则是藉着超自然的看顾,来显明神的主权。首先神救他脱离以扫的刀,在伯特利与他相遇,使他在奸狡的拉班家里强大,然后再救他脱离那大发烈怒,带着四百人要追杀他的以扫,这类的事情在雅各一生中,真是多不胜数,以至他临终的时候,他给玛拿西和以法莲的祝福是:「愿……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赐福与这两个童子。」这是他经验之谈。最后,我们可以从约瑟的身上,看出藉着超自然的管理而显明神的主权,他使一切发生的事,对他为人定的旨意都是有益的,没有无谓的损失或浪费,也没有突变或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个人的四种经历,也是四重互有联系的发展:(1)超自然的呼召;(2)超自然的诞生;(3)超自然的看顾;(4)超自然的管理。从圣经的第一卷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窥见整部圣经的轮廓,因为上述那四个经验,也正是神对他的子民的四种步骤,他呼召我们,他重生我们,他看顾我们,他也管理我们。为了方便研读,我们可从下列一表来认识创世记的中心教训:创世记神的主权——创造历史与救赎Ⅰ太古的历史(一~十一)四件重要的事实创造—神藉自然界的创造显其主权:神永恒的先决权堕落—神藉对人类的试验显其主权:神道德的权柄洪水—神藉着历史的审判显其主权:神执法的严厉巴别—神藉着种族的分布显其主权:神统管的至尊Ⅱ族长的历史(十二~五十)四个重要的人物亚伯拉罕—神拣选的主权;超自然的呼召以撒—神拣选的主权:超自然的诞生雅各—神拣选的主权:超自然的看顾约瑟—神拣选的主权:超自然的管理 旧约篇第二课创世记之二题示:重新仔细详读创世记一章到十一章,遇上重要的地方,作点札记。在研究昔日洪水发生的地点前,我们有些地方要留意。现今我们所用的中文圣经,正如众所周知,并不是当初神启示给圣经作者写成的那本。无论中文圣经或是英文圣经,都只是其中之一种译本,在翻译过程,圣经学者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使译文忠于原意;但从一文字转到另一文字,既要越过二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及其必然存在的差异,又要顾及行文的顺达,有时译文与原文略有出入是避免不了的事。因此若能真正懂得原来文字的意义及用法,肯定会对我们解释圣经大有裨益。认识这点并不就等于叫不认识希伯来文或希腊文的人泄气;时至今日,见解精辟而极有价值的工具书多的是,其中尤以史特朗的圣经汇编(Strong’sExhaustiveConcordance),更是研究圣经的人必备的工具书。它不单检阅的方法简单快捷,使你立刻知道那一节圣经在什么地方,其特出的地方是:他把希伯来文与希腊文的字和词,都翻成英文,附上英文的发音符号,他亦把基于同一的希伯来文或希腊文的字,而翻成不同的英文字并列出来,使我们对该原文有更深阔的了解——其他优点也不必一一详说了。我们认为研究圣经的人必须自己拥有一部史特朗的经文汇编。遇上不明白的地方,翻查一下,了解本来文字是什么意思,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第一课我们已经看到,创世记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神的主权。我们也谈过,创世记是分成两大部分,前部是一到十一章,记载四件重要的事情——创造、堕落、洪水,与巴别的分散。第二部则由十二章到五十章,是记载四个重要人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现今我们先对第一部分四件重要大事作一探讨。创造圣经开头两章,就记载着最超卓的一件事实,那就是创造。一开始,圣经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注意:这不是人的理论,这是神的见证,在诗篇九十三篇第五节里说:「你的法度,(钦定本译『见证』)最的确。」神的话语所见证的真理,远超过人无助的智慧所能探测或研究的。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就是这样的真理,我们要留意,理论与见证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其差别不啻天壤。理论涉及的,是事实的解释,而见证所涉及的,却是事实本身。圣经第一章所宣告的真理,不单是人类哲学的公准,亦是神启示的第一个见证,是神极欲人类知道的第一个伟大的真理:人没有神的见证,就无法知道这个真理。我们相信它,接纳它,也愿与诗人同说:「耶和华的见证(中译作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十九7)造物者的第一个见证,是多么精简而崇高;没有企图给神下定义,没有创造过程的描写,也没有创造日期的记述,只是正面地,又全备地宣告:「神创造天地。」这宣告的本身虽是完全的,却没有限制后来高度发展的科学,或与圣经后面六十五卷有任何冲突;这宣告本身是一个公理,正如几何是要建立在某些公理上,圣经的第一节第一句,就把整本圣经赖为基础的公理立稳了。今天,人公开否认神迹存在的可能,蔚成风尚,我们若接纳了圣经第一句说话的公准,接受圣经里面记载的神迹就没有什么困难。再者,这一句宣告也同时否定了人类自古以来一切虚假的哲学体系。「起初神……」——它否定了无神论。「起初神……」——它否定了多神论。「起初神创造……」——它否定了以机缘为思想中心的宿命论。「起初神创造……」——它否定了以永恒的改变为思想中心的进化论。「神创造天地……」——它否定了以宇宙和神为同享的泛神论。「神创造天地……」——它否定以物质为永恒的唯物论。因此,耶和华这一个见证,它不单是真理的宣告,亦是人类一切谬论的否定。第二节又怎样?「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它是什么意思?是指地球被造之后的原样吗?其他六「日」的创造呢?也是被造成的原样,然后慢慢演变成今天的样子?这些问题都要弄清楚,不然积压下来的误解只会加深,问题仍没得解决。圣经既是神的启示,那么还有比认真地了解它对原始的事的启示更重要的吗?但事实上,整本圣经也没有比创世记首两章招来更多的误解。不错,我们可以说,这两章圣经是「创造」的记录——第一章第一节记载宇宙的创造,廿一节记载动物的创造,廿七节记载人的创造——但这记录却实在需要稍加描述与解释。我们一定要区别(事实圣经本身就加以区别)第一次被造与第二次再造的大地,而人类现今所居住的地球,亦即是第二次再造的地球。我们不能太强调地说创世记第一章的六「日」,并不是二十四小时一日的「日」,因此「六日」也就不能看为地球被造的时间与过程;凡持这观点的,他一定看六「日」是一段极慢的时间,好叫圣经的宣告,与今天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有极古远的历史的理论吻合;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帮了圣经一忙,不必与科学的发现有太尴尬的距离。事实上这些努力是徒劳无功的,不单如此,这理论还会使圣经陷于难解的自我矛盾中。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太详细地讨论这一问题。本课程的附录会特别讨论它,我们且就其要点提出研究。本章第二节说「地是空虚混沌」,可不如一般人以为神造的地球原本就是这样,后来再加上「修茸」才成现今的样子。不,神创造地球不像人做一只碗那样,先做个碗的模样,然后加工,才成一只美丽的碗,这些过程在神的创造里都是不需要的。那么,这句到底是指着什么来说的呢?其实这是暗指神在第一节创造了地球之后,神因着某种原因,就用洪水毁灭了它,才引至第二节「地是空虚混沌」的情形,第一节与第二节中间,逻辑上并没有什么关连,其间相距的年代,人无从知道。所以第二节「地是空虚混沌」,应该译成「地就成了(不单是「是」)空虚混沌」,因为二章七节中「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在希伯来文用的是同一个字(很多地方这个字都是这样译法)。近代地质学发现地球的年龄十分古远,在这一方面,创世记跟地质学的发现是没有冲突的。创世记首二节相距的年代,足以容纳任何地质学划分的世纪,因为无人能说出这两节相隔了多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只是说神创造了天地,然后就停住了,过了不知多少年,第二节就告诉我们地变成了空虚混沌。于是神再经过六日的重造,就成了今天人居住的世界。到底为什么地球会变得「空虚混沌」呢?我们没有太确切的资料可以说过明白;但在别的地方,暗示着似乎跟亚当之前的一次叛逆有关系(参赛十四9~17;耶四23~27;结廿八12~18;明显地,这些经文所提及发生叛逆的时间与地点,都不是上文下理所指的王或是国家的的)。我们也不打算在这里用大多篇幅去讨论它,我们只是想再强调一点:那六日的创造并不是指第一节原造的地球。其他圣经也没有说那是原先的创造。在首四日中,并没有记录任何创造的行动,直到第五日起,论及动物与人类时,希伯来文「创造」一词才开始使用(21、27节);换句话说,那六日的记录,是一「重新开始」的记录,而不是「第一次开始」的记录。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圣经与地质学中间的冲突,就不再存在了。最后,我们要指出这六「日」所陈示的过程、发展,与目的。在第二节我们读到「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然后每一过程中,我们都看到「神说……」,由此,我们知道整个过程都显示出由神的话来表达,藉神的灵来执行他的旨意,这个过程包含了六个彼此相关的发展阶段,整个过程是引到人的身上,这就是六「日」创造的目的——神把人放在最尊贵的地位和目的上。至尊的人在第二章,记载了人的被造及亚当最初的情形。那包括四个过程——创造、预备、试验、与及发展。在第七节是人被造的记录,人虽是「用地上的尘土」所造,神却将「生气吹到鼻孔里」,我们要留意人的微小——泥土所造,人的高贵——有神的生气在其中;他虽是属地的,也同时是属天的!第二、留意到八至十四节——神为人所预备的,这供给是那样的完备,那样的奢侈!第三、十五到十七节我们看见人被神试验了,人的自由要受一种限制——对神忠诚。神为人预备了各样的美物,却也预备了一项可藉此向神表示顺服的禁令。最后,留意十八节到廿五节的发展,一点一滴的向前推进——就如人与动物的关系,人说话的智能,与及最重要的——神为亚当至深处的需要而创造了夏娃,使亚当有一个最完全的,也是最蒙福的婚姻。概括来说,按神的形象的「被造」、身体的「预备」、思想上的「试验」,与及引至完全满足的「发展」,按其次序,人就同时有了四种身份,人、君王、仆人,与丈夫。人的堕落今天,人因着罪而吃尽苦头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得很清楚,到底是怎样开始的?圣经在创世记第三章说得很明白。世上的小学怎样说,我们不去理会,圣经说的,我们便接受。圣经是向我们宣告事实,不是辩论,要明白真理,就要接受圣经的解释。这个堕落的记载包括了三方面:一、试探;二、接纳;三、结果。关于试探(三章一至六节),我们注意,这是神准许的,我们也看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教导一个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人。但不幸的是有一个试探人的撒但在那里。而二章十七节的禁令,就说明人有被试探的可能。但不要忽略了,试探者只能试探吧了,人仍是不需要犯罪的,更加没有理由要接受这个试探。再者,夏娃是在独处一人的时候被试探,这是撒但惯用的技俩。这个试探跟外表美丽是有关系:其真正的目的是掩盖起来。还有,这个试探的力量是慢慢积聚起来的;首先,是怀疑神的话语(第1节),然后是直接地窜改神的话(第4节),被试探的人若仍然愚蠢地听那试探者的话,神的命令的动机就完全被歪曲了(第5节)。至于接纳(第6节),我们看见撒但首先俘掳了人的耳朵,然后是眼睛,然后是内心的欲念,最后则是人的意志。夏娃容让她的耳朵聆听试探者的声音,跟着她让自己的眼睛注视试探的主体,终于她就任凭自己的欲念脱离了意志的管束了。我们试把这件事(第6节)跟约翰一书二章十六节作一个比较:「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肉体的情欲:「也悦人的眼目」——眼目的情欲;「能使人有智慧」——今生的骄傲。夏娃的第一个试探,跟千古以来人类所受的,基本上说都是一样,而其结果都是陷人于罪中。试探者最大的目标,就是叫人的意志愈来愈离开神。我们要留意,其实神把拒绝试探的方法弄得再简单也没有的了,神老早就警告过亚当夏娃,说撒但会要他们怎样怎样作,参照二章十七节和三章三节,就会知道那命令是直截了当的,那警告也是特意强调的。顺服神也是很简单的一回事,因为神为他们预备的,是足够使他们觉得满足的,又把他们放在最尊贵的地位上,但他们竟然完全忘记了神,和神为他们所预备的,只听试探者的说话,那是悲剧的主因。最后,让我们看看提摩太前书二章十四节:「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这样看来,引至堕落的,是夏娃,而不是亚当了。至于结果(第7~24节),我们须要留意下面几点:撒但说他们若吃了,眼睛就会明亮,能分辨善恶,结果真是应验了,但又应验得多么具讽刺性!他们的眼睛果然「明亮」了!——他们也「知道」了!——但怎样的明亮呢?又知道了什么呢?「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从此以后,再没有纯真了,那是第一个结果。跟着,第一个羞耻感就出现——「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感谢神,他把羞耻感赐给一个败坏了的人类,不然我们更作孽了,那是第二个结果。随着人的堕落,人的身体也起了显著的变化;罗马书八章三节告诉我们,基督是「成了罪身的形状」,这可不是说基督的人性曾被罪沾污过;那么这个「罪身的形状」是指什么呢?那是说基督虽然是完全无罪的,他取的身体却不是像亚当未犯罪前那样带着荣光。夏娃的堕落,就叫本来是遮盖他们身体的荣光失落了。摩西在西乃山与神面对面四十昼夜,他的面上就带有荣光,伊甸园第一对夫妇若不犯罪,他们身上带着的荣光会是多华美呢!与神相交的时候,他们沐在神的荣光中,叫他们整个身子都发光闪耀;他们一犯罪,荣光就失去,他们就「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这就是第三个结果。那还不止呢!最悲惨的,莫如内心的改变。亚当夏娃二人本是相亲相爱,乳水交融的,犯罪后,他们二人立刻意识到彼此是站在相对的战争状态里,一种从未有过的功能使他们陷在恐惧里——良知的功能。随着第一个罪恶来的,是第一个惧怕——亚当与夏娃开始逃避神,企图要躲起来。那是第四个结果。尽管神揭露了他们的罪恶,我们看不出他们有半丝谦卑的痛悔,于是人与神在灵性上就隔绝了,属灵的死就临到人类,人也被驱逐离开伊甸园——生命树的所在。大地被咒诅,蛇被咒诅,男人开始辖管女人,神也为亚当和夏娃预备了衣服。神虽然是行审判,却也没有忘记怜悯;第一个关于救主的应许就记在第十五节里,整篇救恩的乐章还有根长的时间才谱成,但在三章十五节,几个重要的音符却先出现——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洪水假如有一段历史我们盼望有更多的资料,那就是人的堕落后,和洪水前这一段。创世记对那一个时代的记载,是异常含蓄的,理由很简单,约一千六百年的事情全挤在两页之内,我们能知道的就不多了。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不能疏忽轻心,一定要留意堕落后和洪水前的关系。摩西受圣灵的感动和引导,把一切跟主题没有必要关系的事情都略过不提;圣经向来就不是历史教科书,把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的事情都详细地记下来,它只是把属灵的或是道德的重要教训记下来,所以我们要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