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2章 圣经课程(2)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在第三章,我们看见人的堕落,而第四章是记载一族系该隐和他的后裔——人之子;到第五章,我们看见另一族系——塞特和他的后裔——神之子;到第六章,这两族系因着道德上的败坏而联合起来;第七章审判就临到——那就是洪水。这个像戏剧一幕紧接一幕的次序,看过了,真是一生都忘不了:他们那两族系彼此分隔是十分重要的,混在一起就悲惨了,道德更破落,生活的败坏就更彻底,神的干预就变得无可避免——终于招来洪水。一方面那是人堕落败坏的审判,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挽救道德狂澜之既倒!这是圣经第一次教导我们那绝不能忽视的分隔,和不能妥协的功课,整部圣经所坚持的,就是神儿女要「分别出来」。很多人相信第六章「神的儿子们」就是那些堕落的天使,也是犹大书第六节所说的那些「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布林革博士(Dr.E.W.Bullinger)一般说来可算是一个不错的解经家,但不少时候他是太富于幻想和不可靠,像这一处他就认为这些「神的儿子们」是天使,因见人间女子貌美,就下到凡间,娶之为妻。我们只要多想一下,就知道是全无可能,因为天使是一个灵体,是无性别的,自然就无可能动这淫念;既无此经验,何来看见女子貌美,就发此奇想?至于说这些天使是寓于人的身体,故有性的作用,那就更荒谬怪诞,因为无论从心理或生理的立场看,这些都是不可想像的。我们人人都经历过、一个人的身体和魂或是灵之间那种精细微妙的关系,是极其敏感,也是互相牵发的,那是因为人的魂跟他的身体是并存的,而且亦奇妙地联为一体,构成一个人的性格,是基于此,身体器官的感觉,才做成魂或思想上的经历。假如说天使只是取了人的身体,暂时寄住在那里,这个天使的灵和人的身体虽然是在一起了,却不能构成一个人的性格,那个灵体就绝无半点可能经历一个身体的感受。再说,那个天使要寄寓的人的身体,也不可能是一个血肉之躯,因为人的灵魂离开了他的身体,他的血肉之躯就会死亡,不可能再有任何属于身体的感觉。我们的主耶稣来到地上,道成了肉身,取了人的形状,他可不是暂时寄寓在某个人的身躯之内,那样不会叫他变成人,那也不会是真正的道成肉身。耶稣基督不单取了人的身体,他也取了我们人类的性格、天性等;为此,他要藉一个人而生。如果创世记第六章的「神的儿子们」原是天使,那么他要做又能结婚又能生子的人的唯一途径,就是经历耶稣基督所经历的诞生——那也是说他们只能有人类的母亲,而不能有父亲的生产!这些思想真是再荒谬也没有的了。布林革认为「神的儿子们」本来只是指着那由神直接创造之活物而言——亦即是天使,第一个人亚当(路三38),和新约时代在基督里「新造」的人而言(林后五17;罗八14等)。他大概是忘记了以赛亚书四十三章六节「我的众子」亦即是「神的儿子们」吧(参赛四十五11)!无论怎样,我们不能相信创世记所说的「神的儿子们」为要娶人间的女子,就是「不守本位,离开了自己住处」的天使,我们要从脑子里把这荒诞的念头连根都要拔去。除了上述的理由外,我们也不要忘记天使的堕落——像撒但一样——是连亚当未被造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了。现在来到第二个问题了,挪亚时代的洪水是不是世界性的呢?按着各国都有洪水的传统,和二十世纪考古学的发现来说,洪水是毫无疑问地发生过的了,问题只是到底这一次的洪水是否淹没了整个世界,或是只淹没了当时的部分世界?要认真地讨论这问题,一定要花上好大的篇幅才行,那又越过我们这一本书的范围了;不过有两三点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不能不提的:第一、挪亚时代的洪水是否淹没了全世界,对圣经要启示的重要真理没有必要的关系。「天下」一词在圣经里常常出现,很多时候这都不是指全世界而言的,因为希伯来文「天下」一词(eretz)常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而言;举例说,神呼召亚伯兰的时候,叫他离开「本地,本族……」那「本地」就是eretz了,圣经很多其他地方都只是译作「地」的;同样,希伯来文(har)字,我们在七章廿节中译作「山」,而在别的地方就有各种不同的译法,那可能是指小岗,或高地,也可能是指普通的山,就如「锡安山」的山,就是用这个字了。很明显的,我们不需要以为当时的洪水,是高过阿尔卑斯山,或是喜玛拉雅山的,不然的话,当时的水会跑到那里去呢?这些水留在地上,就都会变成永不溶解的冰雪,挪亚的方舟亦会被埋在几千尺冰雪之下了。就算是这些冰雪的问题解决了,方舟内若没有某些神奇的「中央暖气系统」,动物根本就无法生存!像任何语言一样,旧约圣经的希伯来文也一样有夸张的语法,这不单是合理,也是当时惯用语的一种用法,就像我们今天收听足球广播一样,评述员说球员射门不准时,会说他把球踢得「半天高」,我们不会以为他真个把球送到几千哩高一样。同样的,摩西在申命记九章一节说那些城邑「高得顶天」,我们知道摩西这样说法乃是对的,因为这是任何语文都有它的一种夸张手法。因此,他说当时的洪水「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创七19),这就跟他在申命记二章廿五节所说「天下万民」同样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同样是指局部而言的。并实上,创世记七章二十节是暗示了当时洪水的深度(请参阅本课未引述史特朗经文汇编中论洪水一段的注解),圣经中用夸张法记述的经文,一定要跟它上文下理所透露的实际情况和数字连起来读,才不会因文害义。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这个洪水的问题,不过我相信讨论过的,已经足够叫我们相信当时的洪水,并不是全世界性的。第二方面,这里所记载挪亚时代的洪水,跟地质学家发现的史前时代的洪水,也不可混为一谈。因为尽管挪亚时代的洪水是普世性的,今天在各处地层中发现的冲积土层,也不可能在挪亚那么短的时候便可以积成的,今天地质学家所说的洪水,其实是指创世记第一章二节那洪水而言,也是彼得后书三章五节所说的那件事。最后,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在亚当整个族类被摧毁之后,有一个人和他的家庭在神的眼中是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这个人和他的一家就得以幸免。我们要留意这个人,他是十分重要的,撒但对人类自然无所不用其极,以至叫人万劫不复,使审判临到全人类;但耶和华的计划不可能失败,按弥赛亚的族系来说,挪亚是亚当后第十代,「直到时候满足」,神就要从那族系生出世界的救赎主来。一代一代的过去,直到有一天,新天新地来到了,神就要完全得胜,他的公义和荣耀也要永远在地上。巴别的分散我们不要以为洪水前的世代是原始落后,相反地,我们从创世记的记载中,知道当时的文化,实在辉煌得无与伦比;在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很长,言语统一,与神原有的启示最接近,人与神、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通比我们任何一代都更自由——想一想那光景,从创世记四章二十至廿四节,我们知道当时的艺术与工业的一般情况,都是绝不会差到那里去。但那第一代的文化,随着他们累积的知识,艺术与文学的宝藏、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都一并过去了,亚当的族系又要从挪亚和他的一家再开始。从那时候起,人类有更多显著的限制——人的寿命减短了,人在大地上的劳苦加增,收获却减少;人的身体开始需要肉类的营养来维持,人的恐惧也增加,无论对人或是对野兽都一样,结果死刑亦临到人间,来刑罚那些谋杀犯(在洪水前,地上已经有了**:创六11、13),在这一切不幸的事情中,神的信实却藉着彩虹表现出来。人实在需要神的应许,使人对将来有一个坚定的盼望。在一切不幸的事件中,言语的混乱是很重要的一件(十一1~9)。人类言语繁化的悲剧是慢慢累积的;当时人想藉着一个塔顶通天的建筑物,来建立一个庞大的种族中心;我们不要以为当时的人蠢到一步,以为人可以建一座「高与天齐」的塔,因为在十一章第四节里,塔顶「通天」一词,原是没有的,是后加的,故此那一节所描述的,不是塔的高度,它所说的,是「塔顶与天一样」,上面绘有太空的星座图,太阳图,与及天上各星体的形像——就如我们在埃及爱斯那和丹特拿(EsnehahdDenderah)古庙所发现的一样。也许我们要在这里介绍一下查斯理(Lieut,-Gen.Chesney)的看法;他描述过巴比伦的废墟之后,就说:「大约离希拿(Hillalh)西南五哩之处,有一个最特出的废墟,那就是亚拉伯的伯斯尼禄(BirsNimroud)。坐落在平原之处,约有一百五十三英尺高,占四百平方尺广,几近四英亩之谱,是用在窖中烧干的砖建成的。全座共分七层,跟他们所供奉的天体相吻合:最低一层色,那是土星的颜色;第二层是橙色,是献给木星的;第三层是红色,献与火星的,如此类推。凌驾这座建筑物的,是一座极高的塔,据说塔顶上绘有十二宫之黄道带,和其他星体等,是用来『代表诸天的』(这是正确的翻译),而不是『塔顶通天』。」我们不是企图要去证明伯斯尼禄就是巴别塔,但无可怀疑,伯斯尼禄可以说明巴别塔的性质和大小的。巴别危机约发生于洪水后三百年左右,在第十章廿五节说,人是在法勒的时代「就分地居住」(那是因为人的言语开始变乱了;十一9)从十一章十到十九节,很容易就看出洪水后三百九十年,法勒就离世。他们建巴别塔的目的,就是想保存洪水前的文化传统,这个跟神要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全地的命令有冲突了,巴别塔第一个错误就在这里。「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他们说:「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爱德生博士(Dr.AlfredEdersheim)说:「这些说话是典型的巴比伦精神,世世代代都会听到,它们的意思就是说,『让我们来反抗吧!』——这样一来,不单神要人遍满全地的目的达不到,人也可以建立一个世界的王国,来跟神和神的国度对抗。尽管他们的动机只是骄傲和野心,但其结果却是极端凶险的、敌对神的。」我们不能停在这里讨论巴别塔——宁录王国的京城——的伟大,从那个时候起,巴别或巴比伦,就成了「现今邪恶的世代」的代表,也是撒但在地上的据点。以赛亚书十三章十九到廿二节,曾预言巴比伦要完全倾倒,历史告诉我们,他也真的倾倒了,这是圣经奇妙的预言之一;但巴比伦仍以一「神秘」的形式存在,直到如今,启示录对此点说得很清楚,历史上巴比伦的败亡,是预表到有一天这以神秘形式存在的巴比伦和现今世界的政体,都要完全的粉碎。(注:想研究「神的儿子们」这个问题的,请参阅本书作者巴斯德的《经难研究》《StudiesinProblemTexts》。)第二课附录创世记一章二节和六「日」很多人认为「地是空虚混沌」那一句话,是指地球被造之后的最先情况,然后第一章六「日」的创造,则是六个创造的过程。我们对这个理论愈加研究,就愈发觉它靠不住,错误百出。第一方面,它使圣经与科学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根据圣经的记载,自亚当起,人类历史大约只有六、七千年。(编者按:尽管我们相信圣经族谱的记载不是把每一代都放进去,但遗漏的不能多过记载的,因此也不能因为有略去的,而把整个圣经记载的人类族谱弃之不顾,硬把亚当推至几百万年前,以符合某派学术的理论。)但接近代地质学的发现,大都肯定地证明地球的存在,是远超过六、七千年的,那么我们怎样解释从地球开始存在起,到亚当被造之时前那一段时间呢?假如我们说创世记前两节中间是没有间断的,而「地是空虚混沌」是指神创造这地球的时候的原样,那么为要解释地质学家所发现的事实——生物在极其远古的年代便生存于这个地球上——他们就只能说:从地球被造成那个时候起,到亚当之被造止,中间经过了创世记第一章那六「日」的创造,而这六日不是二十四小时一日的「日」,只是代表六个非常长的阶段,亚当则是在第六阶段中之某一日被造成。那六个阶段,它要有多长就多长了。这样讲法若是对的话,问题就来了,假如六「日」真是六个很长阶段,那么我们相信每一个阶段非要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年不可,亦即是说,假如亚当是在第六个阶段中某一个时间被造,那么他在伊甸园中起码必有几千岁大了,但根据创世记五章三节记载,就是迟至他后来生塞特,才只是一百三十岁!单就这一点,我们就不能接受六日是六个阶段的说法。我们若要接受圣经简单又直接的记述,同时又避免跟近代地质学家客观又确实的发现不冲突,就不得不怀疑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是不是真的连在一起,没有间断。我们若相信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是分开的,而后来六日的创造,并不是地球上第一次被造的记录,而是再造使适合人类居住的话,整个问题就解决了。后面我们还要详细解释这个看法的理由。由化石提供有关生物存在的年龄,对那些认为第一,二节之间是连接一起的看法,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在地层里掘到不少亚当前期的植物和有眼睛的动物化石;我们要留意,在六日创造过程中,是直到第四日,太阳光才开始普照大地,有眼睛的生物才开始被造。我们又怎样解释这些植物和有眼睛的动物呢?假如我们坚持创世记头两节是没有间断的,「地是空虚混沌」亦即是神初造地球的原样,那么我们只有下面三个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会说那六日只是六个普通的日,亦即是二十四小时一日的算法,地球在第一日(第一个二十四小时)被造之后(是空虚混沌),跟着就是其他五日(每日仍是廿四小时)的创造,那么就逼使创世记认为地球只有六七千年的年龄(因为在第六日被造的人类,亦只有六七千年之族谱),这样一来,地质学就要跟圣经永远分家了。第三、我们可能会说那六日是地球被造之后,六个极其久远的阶段,这样,就把我们现今动物和人类的起源,推到几百万年前了,表面看来是解决了地质学带来的问题,却是把圣经牺牲了,因为不单圣经记载的族谱不容许我们这样作,就是圣经别处的记载也绝不同意亚当是活在几百万年前的。无论如何,我们要逃避上述三种可能的陷阱,相信创世记首两节之间是隔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亦即是说第一节是指到地球原先的创造,而第二节是后来才发生的倾败与荒弃,一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不单要承认今天地质学的发现的可靠性,也不能不顾及圣经的叙述的准确性啊!尤有进者,我们若坚持第三节是指到地球被造时的原样,亦即是说神当初是创造(第一节)一个空虚混沌(第二节)的地球,那么第一章第三第四日记述创造的文字,就很有问题。我们读到,在第三日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编者按:作者巴斯德在十二节的译法有两点跟中文和合本不同:其一、中译的「果子都包着核」,英译是「是那些种子都在自己里面」,故不单指「结果子的树」,也可以指地上的「青草和结种子的蔬菜」的种子而言。其二、中译的「果子都包着核」,那句后面,英译有「在地面上」,意思是指那些植物的种子原本就在地上的。该段英译是:“Lettheearthbringforthgrass,theherbyieldingseed,thefruittreeyieldingfruitafteritskindwhoseseedisinitselfupontheearth.”)本段的字句并没有暗示任何创造的行动在内;希伯来文创造一词也没有出现,只是用「发生」——英文是bringforth,有「出」「使显现」之意——一词吧了,而植物的种子原本就存在地上的。假如说地球被造时,是空虚混沌的,亦即是说首二节之间没有间断的,又怎样解释这里隐伏着的植物种子呢?除非我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进化论者,相信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的那一类的谬论,这个生命的起源就永远是一个谜,无论你看六日是普通的日,或是六个阶段,问题仍没有解决。我们若看第一节是指地球第一次的被造,里面有植物和动物的,后来因某些原因(很可能由于罪恶而招来的审判),地球上一切动植物都被毁灭了,就造成第二节的「地是空虚混沌」,然后才开始下面六日的再造,整个问题就解决了。「史可福」圣经(ScofieldReferenceBible)说得好:「我们不能以为在那一次把原有秩序**的审判,是连植物的种子也一并毁灭的,就如创世记第一章所说,当旱地再露出水面,光与暗再度分开,地就可以「发生」青草,和各种植物,在那一次审判中,只有动物是完全被毁灭,它们的遗骸就留在我们今天发现的动物化石上,而创世记的宇宙创造论与科学的发现也没有冲突的必要了。」第四日也是一样,创世记说:「神造了两个大光」,这里也没有创造的暗示的,因为在原文上用的并不是「创造」一词,而希伯来文之「造」,并不是指「创造」而言,其中是没有「起头」或「始首」之意。太阳,月亮与及众星是原本就在那里的。假如说第二节是指到地球被造的原样,我们又怎样解释呢?困难不是仍然存在吗?因为我们不能说那六日只是普通二十四小时的日,不然的话,我们就是以为太阳系或甚至整个天体也只有六、七千年的光景(因为第六日就造人了),那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但我们也不能说六日就是六个大阶段,不然的话,那发生在第三阶段——亦即是无热又无光,而太阳还未出现的第三阶段——的植物又是靠什么生存?那不是一个谜吗?但我们若承认第一、二节之间是有一段的时间存在的,第一节是指地球第一次被造,里面有各种生物,然后遭受毁灭,成了第二节的「空虚混沌」;这样,创世记与地质学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就消失,同时我们也不必牺牲圣经的记述,而迁就科学的理论了。现在暂且撇开地质学的问题不谈,单就圣经本身的记载,也可知道「空虚混沌」不可能是地球被造之初的样子。(编者按:中译的空虚,英译是「没有形状」withoutform),我们看看以赛亚书四十五章十八节:「创造诸天的耶和华,制造成全大地的神,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这里译作「荒凉」一词,亦即是创世记一章二节译作「空虚」的那一个;以赛亚先知说神并没有把地球创造成空虚的样子,他这句话当然是肯定的,也是包括了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而言的。先知在那里辩论的层次是这样:以色列人的神,亦即是创造主的耶和华,他既没有把大地创造成空虚荒凉的样子,他也不是定意要叫以色列人落在空虚荒凉的境地,一切都是因为罪的原故,他们才落在荒凉的境地;正如大地怎样得以重建,只要以色列人愿意离开罪恶,他们也一样可以得到重建。神既不是把大地造成空虚混沌的样子,而它之所以会如此,明显地必是后来才发生的,也因此第一、二节中间是有一段时间相隔,其理由是非常明显的了。再者,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所用的字,也很可以说明那不是神创造地球时的原样,正如我们在第二课指出,我们译作「是」(英译was)的那个字,是应该译为「成了」(became)才对;无可怀疑的,那一句应该读作:「地就成了空虚混沌」,在旧约中,那同一个字常常都是译作「成了」,就是在第二章七节——「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用的也是那个字。第一章二节就应该译作「地就成了空虚混沌」,意思是指到在时间上,地球变成了空虚混沌是在它被造之后才发生的改变,而后面那六日的创造,并不是指到原先的创造,只是后来的再造的过程吧了!我们也可以从译作「空虚」和「混沌」的两个希伯来字,找到对这看法的支持,那两个字是tohu和bohu。很奇怪的,圣经只有两个地方是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用,而两处经文都是指到神极其厉害的审判而言;第一处是在以赛亚书三十四章十一节,中译也是「空虚」和「混沌」,英译作(confusion和emptiness);另一处是在耶利米书四章廿三节,中译也是「空虚混沌」,仔细研究上述两段经文,就可以发现两处都是泛指遍及全地的。灾害,是神刑罚罪恶的结果。先知们用这个字(tohu和bohu)的时候,当然完全了解创世记开头两节用的时候的意思,他们既用来形容那极其可怖的审判,还不够清楚地说明创世记前两节是指到一种审判后的结果,而不是指到地球被造时的原样吗?我们还要注意,圣经从没有说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是指到第一次的,或是原有的创造而言;相反地,我们找到不少反面的证据,说明那不是原有的创造。在六日的前四日里,没有任何创造行动的记载,在创世记第一章里,并不是说神「创造」了光;什么是光呢?那不是一种物质,那只是一种由光子(photons)放射出来的能的结果;近代科学家证明创世记的记载是极其准确的,创世记也没有说神「创造」水,它只说「分开」;圣经没有说神「创造」了陆地,神只是把水聚集在一处,而让陆地「露出来」;圣经没有说神「创造」了菜蔬,神只是说:「地要发生……」;希伯来文「创造」一词,是直到第五和第六日,论及动物和人类时才第一次出现,希伯来文「创造」一词,是bara,在第一章只用了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节,说及神第一次创造了天地:第二次在廿一节,那是指到创造各样有生命的动物;第三次是在廿七节,就是创造人类。简单来说,在六日创造中,一切关乎地球本身原有的物质,用的都不是创造一词的。这一切的证据,都可以说明那六「日」是普通的日,而不是指到六段长的时间而言。我们若相信创世记前二节之间,是有一段时间相隔,我们就不必硬说那六日是指六个地质学的时期了。很可惜,不少基要派的解经家都以为那六日是指六个时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可怀疑,他们的动机都是纯正的——目的就是想逃避某些地质学的问题。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把那普通二十四小时一日的六日,看做六个时期的,起码圣经本身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暗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看呢?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第一、他们说圣经常把那「日」,当作一段时间来看。要解答这问题是很简单的:当圣经把日当作时期来用的时候,它那代表性的意义是很明显的,叫人无法会作别的想法。再者,当日是用作时期来看时,是从来没有跟日的数目连起来用的——就如洪水的时间是一百五十日(创八3);摩西在西乃山与神相会的时间是四十日(出廿四18);约拿在鱼肚的时间是三日(拿一17);或是神造天地是在「六日之内」(出二十11);当日与另一数目字连起来用,那就是指普通廿四小时一日的日,而不是一段时间。第二、他们说那不可能是指普通的一日,原因是直到第四日,太阳才与地球有现今的关系,亦即是管地球的昼夜,一日才有标准。理由很简单,原来不单只在第四日之前就有了光,如果我们看看第一日的情形——「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一5)——那不就是有了衡量一日的标准吗?就是那支持时期论的罗拔·安德逊爵士(SirRobertAnderson),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段清楚地表明是我们普通一日的日」。而且,今天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太阳并不是唯一的光源。第三、他们说第七日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因为前面六日都是「有晚上,有早晨」等字句,唯独第七日没有,那就表明第七日还没有完;第七日既是指一段时间,其他六日何尝不然呢?实际的情形是这样,「有晚上,有早晨」的意思并不是说一日的完结,假如是的话,其次序应该倒转过来「有早晨,有晚上」,它是指到一日的开始。(因为犹太人至今仍是由黄昏六时开始算一日之始的。)圣经作者记述了每天的程序之后,就回到头一天说:「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等等。那些认为第七日仍然继续至今的,会引用希伯来书四章九节来作理由——「这样看来,必另有(编者按:英译是『仍有』remaineth)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这个「仍有」就是指第七日的绵续。但看上文下理,就知道它指的全不是这回事,因为它根本就不是说(或甚至是暗示)创世记第七日的安息仍然继续的。相反地,它只是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那是过去时式(didrest),不是现在时式(doesrest)。我们的主耶稣怎样说呢?他说:「我父作事直至如今,我也作事。」(约五17)那段希伯来书的信息,是指到三种的安息:(1)创世记中神在第七日的安息:参四4。(2)神为以色列人在迦南美地预备的安息:参三11;四8。(3)神为我们在基督里预备的安息,这也是前面两种安息的预表:参四9~11。这里所说「另有」一安息,指的就是这个第三种的安息。第八、九节已经清楚地指明不是神在创世记第七日的安息了。纵观上述,一切企图把创世记的六日看作六个时期的理由都站不住脚的。科薛尼先生(Mr.SidneyCollett)说得好:「圣经论到这六日的时候,提及四件事是顶重要的,那就是光与暗,昼与夜。因为圣经没有提及旁的反面的事实,我们就很有理由相信这些自然的,又是众所周知的现象,是指到普通的二十四小时一日的日而言;每一日是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光明的,另一部分是黑暗的。我们真恐怕那些坚持时期论解经家,是否知道他们这个理论会产生什么后果。理由很简单,他们若说一日是代表一段时期,那么我们采取一个较保守的估计,每一段时期是代表一千万年吧,好,我们小心看一看,圣经说到每一日只是分开两部分,就是光明与黑暗,由昼和夜来划分,意思就是说,那称为昼的是完全光亮的,而称为夜的就是完全黑暗,没有别的可能了。根据最近科学的发现,每一时期起码有一千万年,换句话说,每一『日』就有五百万年是完全黑暗,而另外五百万年就是完全的光明。我们知到一切植物是在第三日被造的,而一切动物——飞禽和走兽与及海中的鱼类——则是第五日造成,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它们被造之后会怎样过活呢?什么植物或动物能在五百万年完全的光明中生存,同样地,也没有生物能在五百万年完全的黑暗中可以存活。我们若接受时期论的话,这些就变成无可避免的了。还有很多关于时期论的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没时间说下去了。总之,我们要记着,创世记前两节之间,是有一段时间相隔的——长得足以包括任何地质学发现的时期在内。而后面六日的创造只是地球的再造,为适合人的居住。每一日就是我们现今廿四小时的一日,这样一来,圣经与科学之间就没有冲突了。创世记的六日是指到一个新的开始,却不是第一个开始。而宇宙的开始就都精简地,又浓缩地记在第一节圣经之内——「起初神创造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