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4章 圣经课程(4)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摩西的出埃及,对以色列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生命,新的自由,新的交通,和新的确据,照样,一切相信基督的人,他也要把那些赐给他们。出埃及——与埃及以色列人的出埃及,对埃及起码有三方面的关系:(1)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揭露偶像的虚假。起初神向以色列人启示他自己的真理,随着时光流转,和败坏的人心,慢慢消失遗忘,敬拜偶像的制度代之而兴起(书廿四2、14、15),人为自己铸造各样的偶像。在当时,埃及是最伟大的国家,而其偶像敬拜的风气亦最盛行。神要以色列人重新开始一个新生命,重建一神的真理,就先要揭露一切人为的偶像的虚伪,因此神说:「我……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十二12;另参民三十三4)埃及诸神之被破坏,不单使埃及的术士承认「这是神的手段」;也叫列国(因为埃及十灾是当时的国际大新闻)学到功课(十五14~15,十八11;参书九9)。对以色列人来说,这印象殊深刻,以至他们在红海的彼岸唱道:「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像你!」(十五11)(2)出埃及这件事,也说明了人要抗拒真神是枉费心机,罪大恶极,和十分愚蠢的;起初,法老立心与神为敌的时候,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神要藉出埃及来回答这句话,不单是回答法老,也叫每一个世代的人都知道:「其实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显我的大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九16)(3)我们要特别注意,整个出埃及的事件都有其预表的性质在内。埃及,就是这个世界的代表,特指其道德败坏那一方面,亦即是代表了:(a)这世界的财富和权力(来十一26);(b)属世的智慧和假宗教(出八7等;王上四30);(c)法老本身则代表着撒但;(d)从其组织上看,则代表了人的野心和快乐;(e)对属神的人的逼害(申四20);(f)也代表了神要审判的王权(十29,十五4~7)。在瘟疫、杀首生的,和淹没埃及军队等事看,只表明神要在最后审判中,完全摧毁现今世界的组织。出埃及——与神神要藉出埃及这件事,极其厉害地显示出他的能力,是这一点叫希伯来人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使他们知道,神会用这个标准来拯救他们。旧约圣经中曾多次提及这件事,而弥迦书七章十五节可作个典型:「耶和华说,我要把奇事显给他们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好像」一词,就表明神要用同一的标准来行事。想想下面的几点,就会知道出埃及一事的大作为乃是神在旧约中行事的尺度,是一点也不出奇的:(1)奇特的审判——瘟疫、杀首生的,与及淹没埃及全军。(2)奇特的恩典——有血涂于门楣的可免灾害,以色列人的被拯救。(3)奇特的能力——在红海开路。(4)奇特的带领——云柱火柱。(5)奇特的供给——用神迹给他们水和食物。(6)奇特的信实——重提亚伯拉罕之约,并在西乃立另一约。(7)奇特的降卑——居于会幕,这位无限的、圣洁的神,甘愿与他救赎的人同住。用比较法来把旧约与新约并排而读,就会发觉那标准的改变,实足以叫我们全心去敬拜他。新约的标准可在以弗所书第一章十九至廿一节看到:「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坐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旧约衡量的制度,就因着基督所显出更大的能力被超越了。我们要看新的标准是怎样超越旧的,为了明了起见,我们再用出埃及那七个特点来与新的标准比较,分条列出来:(1)奇特的审判——在加略山上,神在律法上解决了人的罪的问题,同时亦把撒但和一切邪恶的势力**了。(2)奇特的恩典——一切接受基督的约,用他宝血洁净的,都可以免去审判和刑罚。(3)奇特的能力——使基督从死里复活,超过一切执政的和掌权的,他亦成了我们的救赎主。(4)奇特的引导——赐下圣灵,像云柱火柱一样引导信徒。(5)奇特的供给——神在基督里把一切天上属灵的福气都赐给我们,亦应许要照他之丰盛及荣耀,供给我们所有的需要。(6)奇特的信实——亚伯拉罕之约藉着基督而更完满地实现在信徒身上,又与他们另立新约。(7)奇特的降卑——藉着圣灵居住在信徒的心内,又把他们的身子改变成为神的殿。出埃及——与福音正如我们曾说过,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是预表基督在新约的拯救,因此我们要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来叫我们对后者有更深切的认识:相同之处(1)出埃及使以色列人离开为奴之家;福音叫人脱离罪与刑罚的捆绑。(2)出埃及之前以色列人要杀一只羊羔:福音完成之前,神的羊羔亦在加略山被杀。(3)出埃及便须世世代代藉逾越节来记念;福音亦「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林前五7)相异之处(1)媒介:出埃及流的是动物的血;福音所流的,却是神儿子的宝血。出埃及有许多羔羊被杀,福音却只是一个,便永远成全。(2)范围:出埃及只发生于以色列一国,故是有限度的:福音却是为全人类的,故是没界限的。(3)效果:出埃及只是脱离了肉身的奴役,而福音却是脱离心灵的捆绑。前者的救赎是短暂的,后者是永远的。前者是去到属地的迦南,后者是引到属天的安息。 旧约篇第六课出埃及记之二提示:把十九章到二十四章,重读三次。Ⅱ律法(十九~廿四)诫命——道德生活(十九~二十)传递西乃之约(十九3~6)接受西乃之约(十九7~8)约之两造相遇——(1)以色列(十九9~17)约之两造相遇——(2)神(十九18~26)十诫——约之属灵基础(廿1~17)土造的祭坛——约之表记(廿18~26)律例——社会生活(廿一~廿三)有关主仆的(廿一1~11)有关刑事的(廿一12~36)有关财物的(廿二1~15)有关不同之恶风坏俗的(廿二16~廿三9)有关安息日与节期的(廿三10~19)有关国际问题的(廿三20~23)典章——宗教生活(廿四)注意:此部分是记在造会幕的法则之内,本是在二十五章;我们把它归入这里,目的是让我们对律法之三方面,有一全面性的认识。再说,此部分亦是摩西四十昼夜在西乃山所领受的,记在本段最后的地方(廿四12~18)。注意:此部分是记在造会幕的法则之内,本是在二十五章;我们把它归入这里,目的是让我们对律法之三方面,有一全面性的认识。再说,此部分亦是摩西四十昼夜在西乃山所领受的,记在本段最后的地方(廿四12~18)。律法(十九至二十四章)出埃及记第二部分是从十九章第一节,到二十四章尾,是论及律法和摩西之约。律法可分三部分:即诫命、律例,和典章。(参前表)论到律法,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这会帮助我们认识为何需要律法。神与以色列人已进到一个新的关系——亦即是我们说的「摩西之约」——律法使这关系变得明朗化。律法是怎样介入的第一、是藉着摩西之约。严格来说,那不算是新的约,它只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延伸而已。在西乃山,神把约的中心向以色列人说得清清楚楚:「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们要告诉以色列人。」(十九4~6)这里说「我的约」是什么意思?无可怀疑,那是指某些以色列人早已知道的事:只要我们翻翻前面提及「约」一字就会知道,那个字只用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二章二十四节:「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就记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第二次在六章四至五节:「我与他们坚定所立的约,要把他们寄居的迦南地赐给他们。我也听见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声,我也记念我的约。」这两处神都是用「记念」一词,显然是指以前与亚伯拉罕立的那约了,这都记载在创世记十五和十七章里面的。那两处地方,有约的印证(烟与火——十五17~18),和约的记号(割礼——十七10)。从创世记十七章到出埃及记二章四节之间,再没有提到神与人立约这回事了,因此神在西乃山对以色列人说「守我的约」,必是指亚伯拉罕之约无疑。我们常常把西乃山宣布的律法和摩西之约混为一谈,因为它与亚伯拉罕之约的关系,没有交待清楚。在亚伯拉罕之约中有两点是很重要的:(1)亚伯拉罕是凭信心接受约的(创十五6)。(2)在亚伯拉罕一方面而言,他守约的方法只是继续保守信心及行为正直——「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创十七1~2)神要以色列人守约,又赐下律法,这并不等于是把以信心为本的亚伯拉罕之约,改变成另以善行为本。神知道人心,败坏又无能,他不是以守律法作为一种新的蒙悦纳的标准;不,一切诫命与约都是为后来的「典章」预备的,而典章又是指向基督的救赎的,这才是真正「本于信以至于信」的蒙悦纳的标准。他们一定会得占迦南地,他们的国亦一定会蒙福,但这一切都是以应许和信心作基础。那么为什么摩西之约反叫以色列人处在「律法的咒诅」底下,而不是更完满的祝福?问题就是在以色列人对约的反应出了岔子,我们从当时的记载,以及他们后来的历史,都可以看出他们从开头就以为蒙悦纳是要靠行为,不能单凭信心,以至后来保罗说:「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我们再看看他们当时的反应,是多么的信心十足!「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出十九8);「凡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顺服(中译仍是『遵行』)。」(出二十四7)他们这种自以为是又自满的态度,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要赐下律法律法既不是要取代信心的地位,为什么又要赐下律法呢?原因有三:(1)指出义的标准:神与亚伯拉罕和希伯来的祖先交往时,口头的晓谕是足够的,但当神的子民多起来,变成一个国家,而这国又是实行神权统治的时候,道德的标准就要明文的写下来,使神对人的行为的理想和要求变得清楚易明。(申四8;诗十九7~9;一一九142)。(2)揭露罪的本相:把一件实物放在背境强烈光线的面前,就会变得墨黑,罪也是如此。人堕落后,连他的良知都会变得迟钝,甚至是有所偏歪,但在律法的光照下,一切都会显现出来,因此保罗说:「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或作显明)」(罗五20);「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罗七7);「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原是为过犯添上的」(加三l9),意思就是说,有了律法,人就知道什么是违背神了。(3)启示神的圣洁:神既把非常的权利赐给以色列人,就一定要他们认识神的圣洁是不容侵犯的。有人说得好,圣经整个的启示,首先是关于神的能力(从创造、洪水、巴别的分散,与及对所多玛,蛾摩拉的审判可以看到);然后就是神的圣洁(从摩西的律法及以色列人的历史可以看出来),跟着就是神的爱(基督的福音就是)。而在神启示他的爱之前,要对他的能力和圣洁有所认识,才不至有所偏差。耶稣论及神的时候,他是用「父」一名词来称呼的;但我们不要忘记,直到耶稣来了,才开始称神为父的,理由就是人若不认识神的权能和圣洁,而单认识神的爱是不够的,也是危险的。近代神学的错谬,就是企图把神的爱和神的权能、圣洁分家,那是绝对自我中心的。圣洁的表记就是火,当神在西乃山降临,传布律法时,就有火和烟出现(十九18,二十四17),亦有严令下准其他人上去(十九10~13、21~25)。由此,以色列人就知道神可畏的圣洁是与律法分不开的(申二十八58;三十三2;诗六十八17;来十二18、29)。律法既是表明神的圣洁,它就不容冒犯的。我们要留意律法,三方面代表的意义:(1)诫命:给我们看见神的圣洁是威严的——特别当主耶稣基督,按灵意一方面来解释时(太五21~28)。(2)律例:显示出神的圣洁是严厉的——他不能容忍罪恶,亦不会受妥协。(3)典章:说明神的圣洁是不容侵犯的——它把以色列人应如何敬拜神,都不遗细巨地写清楚了。西乃山的神是圣洁的神,无怪乎诗人说:「我们的神是烈火。」律法与亚伯拉罕之约另一问题来了,到底摩西的律法和亚伯拉罕之约有什么关系呢?(1)律法是加在亚伯拉罕之约上的:「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原是为过犯添上的,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加三19)这节圣经,便足以说明律法不是要取代信心的地位了,它只是「外加」的,不是「取代」的,是在原有之上再加上去,不是减去原有的。(2)律法不是取消亚伯拉罕之约:「我是这么说: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加三17~19)(3)以色列人既不认识律法,律法就藉着人的罪而带来死的刑罚,使亚伯拉罕之约的祝福止住,咒诅反而来到。但基督来到,咒诅除去了,人又再能藉着信心承受亚伯拉罕的福。「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三13~14)律法与以色列人的历史以色列人上至君王,下至小民,都破坏了律法,违背了摩西之约(参王上十九10;王下十七15;十八12;诗七十八37;耶十一10,三十一32;结十六59;何八1;来八9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只因为构成整个以色列国的个人都犯了错,够不上十诫和律法的要求,以至招来国破家亡,被掳被逐?不,并不如此!我们岂没有看到,神赐下十诫时,也赐下指向基督的典章?里面不同的祭礼不都是说明蒙悦纳不靠行为,乃靠信心?首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旧约「律法」一词是何所指,才会了解律法与信心的关系:(1)旧约用律法一词,只有一两次是指十诫说的(出二十四12)。(2)常用在「律例」和「典章」上面——「燔祭的条例(英文是law,亦中文之译律法)」等等,参利六9、14、25,廿四22等。(3)最多用的,是泛指摩西传递的诫命、律例、典章等三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申四8、44~45;书八34;王上二3,但九11~13;玛四4)。因此当我们说以色列人,无论多或少,破坏了律法,违背了约,那不单是指他们犯了十条诫命,乃是说他们整个国家对「律例」和「典章」的要求感到厌恶,这问题才真的严重;我们且注意下面几件事:(1)以色列人每七年就应守一个安息年,满了四十九年就开始守一禧年(亦即是每五十年一禧年),他们要释放奴隶,取消债项(其中细节及应许之福,可参利未记廿五章),这个安息年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记号(出三十一13)。他们要使地土休息,承认一切均是出于耶和华的,能守住这些,他们便有大赏。只可惜他们从起头就没有守,整部圣经我们都找不到有关他们守安息年的记录(参耶三十四8~12)。就是因为他们不守安息年,才招来七十年的被掳,作为一审判式的长安息年。(请比较耶二十五11和代下三十六21,再读利二十六32~35,就会了解二者之关系。)(2)以色列不应与别国立约的,因为他们本应与他们分别出来(参出二十三24~33;十四12~17;申七1~6等),但他老早就置这禁例于脑后(参书九14~16;士二2,三5~6;及其他同类的经文)。(3)神禁止以色列拜偶像,或建立任何宗教的图像(出二十2~5;申四12~20,十七2~7),但他们一样不管,从起头就犯了(参士二11~23;耶二28,十一10;与及最严重的是王下十七17~23)。以色列人藐视神的律例和典章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其他的如不守逾越节(代下三十5),不守安息日(结二十13),不十份一奉献等(玛三8)。以色列是在这些方面,才真正破坏了律法,违背了神与他们所立的约,藐视了神对他们的呼召。律法与福音最后,我们要略述律法与基督福音的关系。基督在三方面把律法的要求完成了:(1)对诫命的履行,把个人称义的条件明显地,又完全地了结。因为「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十4)虽然十诫中除了第四诫(守安息日,全都包在新约的伦理体系内,但它只是个别立的原则,而不是在摩西的体系的。它们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只是得救后应有的结果。(2)对律例的履行,把神悦纳人的方法超越了,摩西时代的宗教律例只是个影儿,其真体是基督,基督来了,他就完全满足了律例的要求(歌二17;来九22~十18等)。(3)律法,只是神在一个时代用来对人的方法,基督来了,福音就把一个新纪元带进来,无论对外邦人或犹太人都是一样。旧约时代是按「字义」——外在的命令的,新约时代是按着「精意」——内在的能力的(参林后三到五章),前者是客观的律例,后者是主观的改变;前者是定罪的伦理,后者是改变的能力。「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八3~4) 旧约篇第七课出埃及记之三提示:读二十五到三十四章,阅读本课文时,要常翻查圣经,了解每一细节。会幕比例图……50……至圣所圣所外院会幕(二十五至四十章)出埃及记第三部分是由二十五章至四十章,即出埃及记最后一章。整部分都是关于会幕的法则,及对负责营建会幕的人的指示。我们先在这里列出这一部分的分段,在本课程最后一部分,则把其详细分析以表列出来:(1)摩西在山上四十昼夜所得的会幕图则(二十五至三十一章)。(2)金牛犊的事件,使会幕的工作停顿下来(三十二至三十四章),因为以色列人陷在偶像的罪恶中;这期间,一个「离营却远」的帐棚,暂时代替会幕(三十三7)。(3)会幕建成了(刚离开埃及一年;参四十2),神的荣耀降在其上(三十五至四十章)。这部分分为二段:会幕的设计(二十五至三十一章)会幕的延宕(三十二至三十四章)会幕的完成(三十五至四十章)从没有一件事比会幕及其附属品占圣经那么大篇幅的,会幕中无论多细微的一件事,圣经都不厌其烦地交待得清清楚楚。神起码有七次严肃地告诉摩西,无论什么事,都一定要按着他在「山上」指示他的「样式」去制造(出二十五9、40,二十六30,二十七8;民八4;徒七44;来八5)。其中没有深意吗!不会,一定不会。会幕的样式,不单是为着建筑上的美丽堂皇而设计的,它的样式本身,就是一个表记,里面蕴藏着极丰富的属灵教训,这才是它特出的地方。当然,按着我们本书的篇幅,是不可能把每一个表记,每一项教训都写出来,那要一本专书才成,再次,现在就有根多关于会幕的专书出版(编者按:纯以会幕之结构一方面来说,一九六九年一个利未人的后裔出版专书)极堪注意,其资料如下:MosheLerine,“TheTabernacle”,Publishedby“MelechetHamishkan",76EmekYezreelSt,TelAviv,Israel,5729/1969)我在这里就从容了。在这里,我们只把其纲要提出来,相信已足够照亮部分的宝藏,让读者慢慢发掘。会幕有什么特点呢?那可分四方面来说:其结构其内容其祭司其献祭最后一项——献祭的条例——会在利未记详细讨论。因此我们先讨论前面三项:结构、内容,和祭司。结构整个结构可分三部分:外院、圣所、至圣所。院子有一度「门」(二十七16),是进入院子的通道。进入圣所则要经过「门帘」(廿六36);进到至圣所则要经过「幔子」(二十六31)。外院整个外院呈长方形,较长的两边分别朝向北面和南,较短的则朝向东和西,院门是朝向东的。长的一边为一百肘,短的则为五十肘,一肘约为十八英寸长,因此外院是一百五十尺乘七十五尺。其结构相当简单;四边都是用柱子竖起来,每条柱子的距离是均等的,上面挂上帷子。长的一面各有二十根柱子,短的一面各有十根,全部共有六十根柱子。柱子与柱子相隔五肘,而每根柱子均为五肘高,约等于七尺半。每根柱顶都用银包的,柱子上的钩子和杆子都是用银打的,可以挂帷子。柱子下面是带卯的铜座,而柱的撅子和绳是为稳固幕院的。四围的帷子是用「捻的细麻」织成的。整个外院的外围是(100+100+50+50=300)三百肘,或四百五十尺长。圣所内院共分两部分,即圣所与至圣所。它与外院一样,呈长方形,三十肘长,十肘宽。长的一面朝北和南,短的则朝东和西。中间有一幔子隔开:圣所长二十肘,或是占了全会幕三份之二长,而至圣所则占十肘。圣所和至圣所都是十肘长。圣所的外围跟外院不同,全是用木造的,称为幕板,中间没有外院的柱子。幕板与幕板之间有卯和榫连接起来。整个圣所是用四幅巨大而美丽的帘盖起来,成为一个可供停居的地方。其中细节,我们可参考一些标准的圣经词典之类的书,上列之图样可够本课程使用。不用冗述,这会幕的设计材料等,均是满了预表的教训的,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细说,让我们只提其中一部分——至圣所——相信已足够叫我们赞叹神的智慧和能力(请参本课前面的图)。至圣所至圣所有三方面立刻就能吸引我们注意的,那就是它的尺寸、目的,和「圣洁」:第一、它的尺寸是十肘乘十肘乘十肘,换句话说,它的长、宽、高都是正正十肘,亦即是说,至圣所是正方形的。到后来所罗门建圣殿的时候,则把至圣所的尺寸加倍,亦即是二十肘,乘二十肘乘二十肘,仍是正四方形的。假如我们翻到圣经最后的两张,就会发觉圣城也是正四方形的——「城是四方的……长宽高都是一样」(启廿一16)。皮雅逊博士(Dr.A.T.Pierson)告诉我们,在古时候,正方形是代表完全的,因为它是绝对对称的。正方形的任何一面,都是完完全全四方的;而六面都是彼此相等的。无论你把一个正方形的物体怎样转动法,它的样子仍然没有改变——其长、宽、高仍然是一样。因此这是完全的一个代表。至圣所必须是正方形的,表明以色列的神是无限完全的;圣城也必须是正方的,表明将来的城是毫无瑕疵的,因为建造它的就是神。当保罗提及基督的爱是何等「长、宽、高、深」,他指的不也是其完全的一方面吗!这完全的爱是多奇妙!而更奇妙的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第二、留意至圣所的目的。这是神要住在人中间的地方,我们明白其中的奥秘和价值吗?旷野中的会幕,就是第一次神要与人同住的地方。他曾在伊甸园与亚当同行,对希伯来的族长说过话,曾以可见之体采访过亚伯拉罕,但他从未住在人中间。现在,他要与被救赎的子民同住,直到如今,他仍住在我们中间:会幕之后是圣殿,圣殿之后,就藉着他怀里的独生子——「道成了肉身住在(会幕)我们中间」(约一14)。道成肉身之后,就是教会——属灵的家,「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这就是神今天居住的会幕了,直到有一天,天上响起声音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启廿一3)第三、留意这个至圣所所表现特别的圣洁。当以色列人带着他们的祭物要献上时,他们可以进到外院,却不能入圣所,只有祭司才可以进去,祭司可以进入圣所,却不能进到至圣所,那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去;就是大祭司也不能随便进去,他每年只能进入一次,在进去之前,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行。同样,在后期的圣殿也是如此——神居住的地方是无比圣洁的。我们每一个人要好好记住这功课,我们的敬拜若不圣洁,不认识所敬拜的对象是全然圣洁的话,就永不蒙悦纳。有两个用来形容圣殿的希腊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是指到建造圣殿的地基,另一个单是用在圣所本身的——就是至圣所。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在新约中,「神的殿」竟是指到个别的或全体的信徒;这个字本来是单用在至圣所的!这是何等神圣的权利和责任——责任是为基督所属、权利是有神居衷!旧约的圣殿共分三层,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分开三部分:外院——身体圣所——精神至圣所——心灵神就是要住在我们最内里的心灵那里,改变我们,使我们为他的灵宫。从前有一个雕刻家,在他的工作室摆放了许多件精美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是一座美丽非凡的教堂,可惜它美丽就美丽了,却不大引人注意。来参观的人一个一个的从它面前走过,却没有人停下来欣赏一下。随着日子的过去,它披上一层又一层的灰尘。后来一个年老的参观者把一枝小小腊烛放进模型里去,燃起它,烛光透过玫瑰窗照耀出来使得整个模型改观不少,吸引了来参观的人驻足欣赏。所有这些分别,只在一点点光芒而已。但愿我们心灵都是分别为圣的,有神居衷的,我们整个人就会改观了。何等喜乐,何等恩典;神竟降卑,居于我灵;作我良友,导我前程。Ⅲ会幕(廿五~四十)设计(廿五~卅一)柜——桌——灯台(廿五)幕幔——幕板——幔子(廿六)铜祭坛——钩子——灯油(廿七)圣衣及立祭司之礼——(廿八~廿九)香坛——洗濯盆——圣膏(卅)工人——安息日之证据(卅一)延宕(卅二~卅四)以色列人陷在偶像的罪(卅二1~14)审判拜偶像之罪(卅二15~29)摩西代求(卅二30~35)以色列人被拒与被试(卅二1~11)摩西再恳求神(卅三12~23)再在山上四十日(卅四)完成(卅五~四十)关于选用之材料(卅四)外型与钩子(卅六)会幕之圣物(卅七~卅八)祭司之圣衣(卅八1~31)工成;会幕竖起(卅九32~四十33)神居于会幕中(四十34~38) 旧约篇第八课出埃及记之四题示:再仔细读二十五到三十一章,和三十五到四十章。阅读课文时,遇有经节要翻查的,立刻翻查,这样才会得较清楚的印象的。会幕中的圣物研究会幕中的圣物,实在奇趣横生,而又大有益处。里面有七件描写得非常仔细的圣物,无可怀疑的,它们都是具有非常丰富的灵意在里面。它们的数目——正如很多别的地方一样——是七,那是一个完全的数目。现在让我们正确地运用想像力,并满怀敬畏之情来「神游会幕」。我们先从外院的「门」进入会幕去,留连于每一件圣物面前,注意它们陈列的次序。前面的会幕图会帮助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画像。首先,穿过院门,我们来到了宽大的外院,正中我们看见一座铜祭坛,是用来献祭的(廿七1~8;卅八1~7),它告诉我们罪人要亲近神的唯一道路,就是透过献祭。从罪人一方面来说,那是承认自己的罪,从神一方面说,那是满足神的要求。然后就来到一个铜造的洗濯盆(卅17~21,卅八8)里面盛着圣水,专为在里面事奉的人洁净用的;它告诉我们灵性更新的需要(开始事奉前,先要洗净手和脚,表示生活与行为的圣洁)。跟着,我们来到圣所的「院门」了,进去后,在我们右手边(朝北),有一个陈设饼桌(廿五23~30;卅七10~16),上面有盘子(食物)和爵(饮),表示属灵生命的粮食。左手边(朝南)是一盏金灯台,共有七盏灯(廿五31~40;卅七17~24),表明圣灵的光照。在我们面前的(它后面就是至圣所的幔子),是一座金香炉,表明蒙悦的祷告(卅1~10;卅七25~28)。最后,通过了「幔子」,我们进到「至圣所」,我们看见了最神圣的,用皂英木造的柜,外面包着精金,表明神与他的子民是在约的关系中。在约柜上面,是施恩座,上面有两个基路伯,是脸对脸的朝着施恩座,施恩座上有荣光照耀。酒的血和施恩座上的荣光是表明在神面前的代求,神赐给人的生命。我们可以看见了吧,这七件圣物就构成了一幅最完整的教训:赎罪——祭坛重生——洗濯盆灵粮——陈设饼光照——灯台祈求——香炉进入新约的关系——约柜神的生命——施恩座及荣光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把七件圣物和它们代表的灵意、预表等,开列成一张表作参考。圣物灵意表记1铜祭坛2铜洗濯盆3陈设饼桌4金灯台5金香炉6约柜7施恩座及荣光藉献祭赎罪灵性重生属灵粮食属灵光照蒙悦纳的祷告进入新约的关系神的显现及神的生命基督的救赎圣灵的重生基督是生命的粮,圣灵是生命的水基督是世界的光,尤其是对他的女儿奉耶稣的名祷告藉基督进到父神面前基督是施恩座,圣灵赐下属神的生命会幕内圣物陈设的次序,跟约翰福音陈述的真理的次序,是彼此呼应的。情形就好像是约翰带我们漫游会幕一样,叫我们看见圣物所代表的属灵实体。他先带我们去到铜祭坛的面前,在第一章里,有两次提到「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第三章,他带我们去到铜洗濯盆,告诉我们「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然后第四到第六章,他领我们去到陈设饼桌前,上面有吃的和喝的——记载主耶稣在井旁跟撒玛利亚妇人论及「活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跟着就论到「生命的粮」,人吃了就必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