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6章 圣经课程(6)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3)百姓(十一至十六章)外国有句谚语:「洁净庶近神」,用这句话来形容利未记十一至十六章,真是贴切不过,这段圣经告诉我们神的百姓一定要是洁净的百姓,无论是内心或是外身都一样。神要求于他们的,不单身体要整齐清洁,内心也要藉各种洁净之礼,来使他们在神面前蒙悦纳,手洁心清是神对他的子民不变的要求,新约旧约都没有分别。这段经文的要义,是使他们「把洁净的与不洁净的……都分别出来」(十一47),并要「使以色列人与他们的污秽隔绝」(十五31)。我们再参看十六章30节——「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在本段里,是记载着「分类式和强制性」的洁净礼仪。这个「洁净」的主题所讨论的分题,计有:肉食的(十一章);分娩的(十二章);检验身体,麻疯之衣物及房子的(十三至十四章);性卫生的(十五章);及整个国家的(十六章)。也许下面所列的较易记忆:洁净的食物:十一章洁净的身体:十二1~十三46洁净的衣服:十三47~59洁净的房子:十四33~57洁净的接触:十五章洁净的国度:十六章我若逐章讨论,时间就不够了,这需要长书才成。读者应另行找一本注释书(我们特别推荐开洛博士的「利未记注释」一Dr.S.H.Kellogg-sbookonLeviticus),一章一章的自行研究。第十六章是论赎罪日的,这章极重要,稍后会分别加以研究。(4)祭坛(十七章)第一部分之前两段,就以这「祭坛」一段作结束(十七章),仔细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本段很强调一个地方——唯一献祭的地方。它用的语气,严肃又沉重,同一句说话共出现五次,而每次都附上严厉的警告的,因为这献祭的地方是神所立的,就不容人更改:「凡以色列家中的人,宰公牛,或是绵羊羔,或是山羊,不拘宰于营内营外,若未曾牵到会幕门口,耶和华的帐幕前,献给耶和华为供物,流血的罪必归到那人身上,他流了血,要从民中剪除。这是为要使以色列人,把他们在田野里所献的祭,带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交给祭司,献与耶和华为平安祭。祭司要把血洒在会幕门口,耶和华的坛上,把脂油焚烧,献与耶和华为平安祭。祭司要把血洒在会幕门口,耶和华的坛上,把脂油焚烧,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祭。他们不可再献祭给他们行邪淫所随从的鬼魔,这要作他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你要晓谕他们说:『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献燔祭或是平安祭,若不带到会幕门口献给耶和华,那人必从民中剪除。』」(十七3~9)这段经文对我们的教训是明朗不过的,有一个地方——也永远只有一个地方——在神的恩典下,是他选来与罪人相会的,那就是十字架——会幕门口的祭坛是其表记。没有别的祭牲!没有别的祭司,也没有别的祭坛:「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有人说:「有而且只有一个地方,是人的生命唯一能得到神的承认的,越过这个地方,人只会招至审判——因为他把神公义的要求践于脚下,又僭夺那早已丧失的生命的主权。」随着对这唯一可以献祭的地方的强调,十七章十一节告诉我们这个「血祭」为什么是如此重要:「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为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我们也要留意,尽管血里有生命,若不是献在祭坛上,就没有赎罪的功效。神说:「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一定要血,也一定要是坛上的血,才可以赎罪。史可福解释这一节说:「一切的祭物在这里都得到解释。任何祭牲都是为要代替犯罪的人承担律法的刑罚,因此所有的祭牲,都是预表基督,唯有他的代死,神的公义才得到满足,人的罪才得以洁净」(罗三24~25)。他又说:「生命的价值是以血的价值来衡量的,这就叫基督的宝血,具有人参不透的价值。当他的血流出,这个无罪的神人也同时把他的生命舍去。」流血是一切的基础,都是因为加略山的羔羊把血倾倒——绝不是别的——我们才能与神复和,我们才能得救。这就是利未记第一部分所讨论的题目:(1)献祭(2)祭司(3)百姓(4)祭坛让我们的心不要忘记这几章重要的教训。「生命在血里头」,而罪一定要得洁净;只有一祭牲,也是只有一献祭,那是基督,只有基督!噢,请看罪,需要的是什么代价;也请看那奇妙的爱,竟甘愿作那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