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26章 圣经课程(26)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然而我们祷告我们的神,又因他们的缘故!就派人看守,昼夜防备。」「修造城墙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难道单祷告不够吗?为何要守卫和争战?这就叫信靠神吗?我们若这样想,就不了解信心的意义,亦是以信心来逃避责任的藉口了。尼希米当然知道信心与责任之分别,这是成就大事的智慧。祷告、儆醒、工作、争战,这是多和谐的一幅图画,它对我们这一代的意义又有多大!当然它不是叫我们拿起真刀真枪去砍我们的敌人,我们有更坚固的营垒,更顽强的属灵仇敌要去对抗。阴谋(六1~19)讥讽与攻击都失败了,参巴拉和多比雅仍不罢休,便开始了他们的「阴谋四部曲」:(1)伪装(六1~4):「请你来,我们在阿挪平原的一个庄村相会。」他们的用意大概是:看哪,你城墙修完了,我们有偌大的联盟,你们也有一阵线,我们不如联起来,不是更有利吗?尼希米看出他们的诡计来,每次他给予的回答都是一样——「我现在办理大工,不能下去」(第三节),这是最稳妥的答覆——绝不妥协的分别为圣。这是我们教会最需要的功课。(2)造谣(5~9):他们散布谣言,说:「你和犹太人谋反」云云,尼希米的反应就是一面差人去指出其荒谬,另一面仍不断的祷告、工作,仍然不与他们同流合污。(3)威胁(10~14):这是最悲惨的了,他们用伪先知惊吓尼希米,又收买了犹太人中的先知示玛雅、挪亚底等,为要「叫我(尼希米)惧怕,依从他犯罪,他们好传扬恶言毁谤我。」尼希米当然不会懦弱得要逃命,但这些不肖之犹太人,却大大的伤了尼希米的心。说来令人伤心,我们教会内像示玛雅和挪亚底的人,屡见不鲜。他说是重生得救了,表面上跟你亲亲热热的,但在背后却以数算弟兄姊妹的罪过为乐。能叫他们乐从心发的不是神的工作被建立,而是神的工人被**,有人跌倒了,他们就忙过不停,他们是撒但雇用的记者,负责向全城报导,又是撒但特派的专栏作家,专门评论教会事工及人员的丑闻。我们作神工人的,要像保罗一样,不管「恶名美名」(林后六8),都要专一作神的工,其他留给主去对付,他绝不会袖手旁观的。(4)姻亲(17~19):到这时,仇敌仍未死心,他们与部分犹太人暗自来往,结为一气,并且诡计多端的多比雅现在作了犹太人示迦尼的女婿,而他的儿子约哈难又娶了一个犹太女子为妻,结果他就作了犹太人的老爷和女婿了,而那些犹太人看见多比雅的气势,毫不犹疑就妥协了,我们可看见,一妥协,局面就会变得困难异常。当尼希米发现他们当中许多贵胄与多比雅常有书信往还,他的心一定非常难过,这就无怪他们时常在尼希米面前「说多比雅的善行」了。在我们今日的会友中不也如此吗?多少类似的事使神的工人双手被捆,而心被刺伤?有人就会一步一步地妥协,不再持守自己的原则,他再不能作尼希米了。要保持尼希米那种忠贞不挠绝不是容易的事,但至终得冠冕的也就是这样的人啊!里面的压力尼希米怎样应付外面的逼迫,已经说过了。现在且看他怎样对付里面的压力吧,那也是三方面的:(1)泄气(四10):(2)惧怕(四11~14);(3)贪婪(五1~13)。泄气(四10)「犹大人说:灰土尚多,扛抬的人力气已经衰败,所以我们不能建造城墙。」我们是不难了解他们灰心的原因的。参巴拉等人一早就指出当时瓦砾颓垣十分巨大(四2),要建城墙就一定先清理了这些土堆,昔日没有什么机器的帮助,全部是人力搬运的,再加上现在要派一部分人作守卫(四9),作工的人自然容易灰心的了。今天有心为神作工的人,同样遇到不少这类「土堆」,叫他们心灰意冷。我收到一同工的信,他是在一间新派人仕打理过的礼拜堂工作,他说那地的人受害太深,无论他引用什么圣经,总是认为不可信,他说他不能清理前人留下的「垃圾」,所以问我好不好离开。另一友人在伦敦一教会工作,那处的人早已把礼拜堂变成一社交场所,晚上聚会就是吃喝跳舞,属灵工作根本无法展开等等。不错,教会内「垃圾」及「土堆」实在太多了,叫人寸步难行!惧怕(四11~14)住在靠近敌人的犹太人常来禀告,说参巴拉等人随时会来攻击,这使得作工的人手都发软了,泄气之余再加上惧怕,还可以作下去吗?在历史上我们常见整个国家来对抗神的教会,苏联时代的放逐西伯利亚,共产国家的劳工营等。神的见证就被消灭了吗?且看尼希米怎样应付。(1)「当记念主是大而可畏的」(十四节),转眼不看环境,仰望神,那永远都是胜过惧怕的第一步。(2)「你们要为弟兄、儿女、妻子、家产争战」(十四节),勇敢地面对仇敌,惧怕是逃避的影子,当你能面对困难时,它就要消失。仇敌不会施恩的。唯一之法就是准备一切迎上去。(3)武装起来(16~23),自此之后,他们一边作工,一边拿兵器。这是何等的智慧、工具与兵器连合起来。城墙本身就是一个强大之防御工事,不能停下来。一边建造,一边争战。这就是我们的功课:(1)记念主:没有比他更大的。(2)紧守目标:为同胞,为未信主的人争战。这是我们永恒的目标。(3)预备争战:兵器是:(a)圣经:是圣灵的宝剑。(b)祷告:使我们得能力。(c)常被圣灵充满。贪婪(五1~13)没有比这个危机更有可能瘫痪尼希米的工作,因为它使内部的人力分化。当时的人为换口粮,有典当田地的,有卖儿为奴的(3~5),而富人却坐食其肥,这图画叫人多痛心和呕心。撒但不能用「垃圾」、「恐惧」来败坏神的工作,他就会发动人心内的邪情私欲:贪婪。结果许多最有恩赐的人就此失去他们的能力,昔日尼希米为此难过,今日教会中神的仆人不也遭到同样的痛苦?看尼希米怎样应付这危机:(1)招聚大会攻击他们(五7)。(2)以身作则严责他们(五8~11)。(3)贵胄们悔改而悉反其质(五12、13)。这就是属灵权柄!当机立断的、诚恳的,却是勇敢无私的!尼希米性格上的光芒,以此为最。无怪乎会众说:「阿们,又赞美耶和华。」(第13节)就这样,尼希米一一把内外的困难解决了,我们值得再看他的困难,好增加我们的信心:外在的有:(1)讥讽(四1~6);(2)攻击(四7~23);(3)阴谋(六1~19)。内在的有:(1)泄气(四10);(2)惧怕(四11一14);(3)贪婪(五1~13)。看来困难一个比一个大,但尼希米手下的城墙却一天比一天高,多奇妙的见证!今天,时候不多了,城墙要加工建造;守夜者更要加倍儆醒,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一起的争战、工作、儆醒、等候、建造。困难不是停工的藉口,因为神也在我们一边,参予建造的。直到一天,我们看见耶路撒冷的新城落成,百姓可以在「光明中行走」那一天! 旧约篇第四十七课尼希米记之三题示:重读七至十三章,再注意有关尼希米这个人性格的描写。今天进化论的影响深入那些所谓批评家的脑子里,以至他们完全不理会历史的事实。不管这理论怎样解释这个物质的世界,对于人这一方面,它就完全哑口无言。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进步的,但也是退化的。当道德与属灵这两个因素衰落时,文化本身就趋于崩溃以至消灭,但按进化论的观念来说,人类是自野蛮一直进化至现今的地步,这是忽略了旧约时代的知识与文化,以为那时代完全是原始和落后的,就如以为昔日以色列人是文盲的之类。现在考古学的发现告诉我们,自摩西时代起,希伯来人就有了许多文字表达的意念记录,而其程度远比他们那一代的民族还要高呢!——马士顿爵士作省长的尼希米(七至十三章)最后,我们要看作省长的尼希米是怎个样子的了。他是在波斯王之下,管理重建之耶路撒冷城和犹大地;其事迹记载在七至十三章里面,很多人应付危机时,沉着冷静,但要他作善后栽培或牧养,可能就耐不着性子了。尼希米不是这样的人,尤其如此,这一部分的圣经就更要小心看。整本尼希米记,你可以看见一个刚毅正直、坦诚无私的巨人,勇然站在每一个仇敌,每一危机面前。不管你赞不赞成他的做法,那不是最重要,要紧的是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现他待人处事之动机,都是一样光明磊落,这是其伟大光芒之处。现在请特别留意他性格中四个特点:(1)洞察秋毫(2)坦言无讳(3)刚毅果断(4)归荣给神现在看这几章圣经怎样描写他的为人。安全措施(七1~3)尼希米制定了城门的保安规则,然后派利未人看守,这个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我们要知道,当时利未的人数差不多占了居民之一半,这个安排就非常有力(参十一章,并代上九10~19)。然后他派了他的弟兄哈拿尼和宰官哈拿尼亚作他们的长官,管理城门一切之安全事宜。人口问题(七4~73,并十一章)跟着尼希米要处理地广人稀的人口分配问题(第4节),他先来一次人口登记(第5节),他「找着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那是九十年前的记录了),第七章就是记载上一次的人口登记记录,可参以斯拉记第二章注释,这里不再述了。人口稀少的情形可在十一章看到(十一章是指着第七章的),他用抽签的方法,渴鲎≡谝啡隼涑峭獾娜耍幸桓鲆峤悄诰幼br>请注意,第五节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这样小心保存出生之记录,完全是出于神的心意的,为要叫大卫的后裔不至失落。犹太人心中有数,自这家族中,一定有许多伟人出来为他们的民族国家作大事的。他们没有落空,自大卫而出的有:所罗巴伯——把他们带回耶路撒冷;以斯拉——整理律法书;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赛五十四11、12;亚六12、13;耶卅一33;诗四十八12、13;赛六十等)「重归圣经」运动(八至十章)八、九、十章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重归圣经」运动的记载,这是最感人的培灵大会了。民众要求以斯拉读律法书(八1)。以斯拉便把律法书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他们又守住棚节,以色列众人均禁食认罪,那时他们才看出神怎样一直忍耐着他们的硬心(九章),他们便甘愿与神立约,誓守摩西所传之律法(十章)。新的人口登记(十一章)十一章告诉我们尼希米新的人口登记之结果是怎样。三至十九节是住在耶路撒冷城之人,二十至三十六节是住在其他犹大城邑的人。换句话说,第一次人口登记只是告诉我们返国之犹大人;之后九十年,城墙落成了,尼希米用抽签之法,每十人中有一人要入城居住,分配之后,就要再作人口登记,好知人口之分布情形。注意第二节,「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为他们祝福」,这节圣经显示他们是乐意如此的。当时迁入城内居住,便表明要放弃城外已有基础之生计,那可能是职位、田地、舒服的生活等,而回到一个什么都待开发的地方,重新建立其家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乐意」去作的事。(我们得在这里提一笔,重新安排人口之分布,在古代十分普遍,因为当时一个城是否具有实力,常是看人口之多寡而定的。)奉献城墙(十二27~47)十二章之前其实不大须要解释,但到十二章始,我们就得稍为注意一下。很多人以为十二章二十七至四十七节这一段,是紧接而来的,其实不是,前二十六节之人口登记,与二十七节之后的奉献城墙,中间相隔了十二年的时间。我们可从下面三点看出:(1)倘若城墙之竣工与奉献是连接的话,圣经作者不会把它们分开记述(中间插入五章半的圣经)。(2)十一章末和十二章二十七节之间(一般学者均承认此段不是出于尼希米之手笔),加插了大祭司之族谱,是自耶书亚(早于尼希米九十年)到押杜亚(后于尼希米九十年),显明第六章之竣工与十二章之献城墙,中间是有分隔的。(3)这是最重要的:尼希米对时间之清楚记录,就把问题解决了:十三章六节说当狡猾之祭司以利亚实在圣殿中为多比雅预备一房间时,「那时,我(尼希米)不在耶路撒冷」,因为波斯王召了他回去。那么以利亚实是在什么时候为多比雅在圣殿中预备房子的呢?十三章第四节说:「在此之前(中译作「先是」,其意不明)……」,在什么之前,当然是在十三章一至三节那件事——即他们从律法书上得知亚扪、摩押人等不得入神的殿。好了,那件事(十三1~3)又是发生于什么时候?是「当日」(十三1),亦即是十三章之前(十二44~47),而十二章四十四节显示出那「当日」即是献城墙之日(比较十二27~30、44~47)。好了,现在我们知道,献城墙之礼是在尼希米重回耶路撒冷和对付以利亚实事件之后的,只要找出尼希米离开耶路撒冷多久,便知城墙从峻工到奉献一共相隔了多少时间。比较二章一节和十三章六节,我们就知道他一共离开了十二年,那就说明城墙完成后十二年,他们才行奉献之礼。十二年之久没有叫尼希米忘记祖国的城墙,他真有资格带领这些「专心工作」的百姓(四6),同时,当他看见百姓在献城墙时所得之复兴,他心中该有多大的感动,这是早期代价的报偿,是十字架后之荣耀。奉献典礼共分三大程序:(1)两大队歌诗班赞美神。(2)宣读律法。(3)把外邦女子(混婚者)分别出来。那日的情况怎样?「那日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甚至耶路撒冷的欢声听到远处。」(十二43)总括尼希米这个人(十三)我们再看当尼希米不在耶路撒冷之时,妥协之罪怎样为害神的殿,而尼希米又怎样对付罪恶。尼希米对神之热诚是始终如一的,他一回到耶路撒冷,眼见罪恶之渗入圣殿,他就不能容忍了。他不能容忍多比雅之家具占了圣器皿之位置(4~9);他不能容忍人利用神之金钱来遂私人之欲望(10~14);他不能容忍安息日被沾污(15~22):他更不能容忍以色列人与异族通婚(23~28)。何等的刚毅果断,很多时候勇敢与坚决这比外交途径来得有效的,他不会计较「恶名美名」,他在神面前无愧的良心,及为圣殿心里的火热,使他有无比的自信与力量,对付罪恶的就是这等人。当我们看见尼希米把多比雅所有的家具全飞掷出门外(第8节),或拔那些与外邦人混婚的人之头发,刮他们的耳光(第25节),或把参巴拉的女婿驱逐出境时,我们想到这些场面就会忍不住发笑,但之后,我们都会知道:他曾为此付上巨大的代价的。尼希米政迹之撮要重温他一生的成就,会叫我们大得鼓舞。(1)分配耶京之人口(十一1)(2)释放犹太人之奴隶(五8)(3)严禁高利贷(五章)(4)重颁安息日及安息年之命令(十31,十三15~22)(5)规定为圣殿输献之例(十32)(6)定献祭坛之柴的例(十34)(7)洁净圣殿(十三4~9)(8)严订十一奉献(十37,十三10~13)(9)离弃异族之夫或妻(十三1~3、23~28)(10)其他如城门开关之例等(十三19~22)从一方面说,尼希米之洞察秋毫、坦言无讳、刚毅果断,与及归荣于神等性格与动机,是他成功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略他无论作什么事,都多数遭到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所反对,然而他还是胜过了,这对我们今天作神儿女的,特别是那些作神工人的,不是一个顶大的榜样和挑战吗?我们当然不能尽录这一代伟人的事迹,但有一点却不能不提,即是他祷告的生活。全书一共有八次记录(二4,四4、5、9,五19,六14,十三14、22、29),这是使他成为伟大的主因,这八次记录均显出他所认识的神,是:(1)每时每刻皆管理万物。(2)他存在于任何地方。(3)垂听一切突发又危急之呼求。这种随时随地的祷告习惯是奇妙的,它会叫我们经历到神不断的同在,他知道我们每一点向神之心,引导我们,帮助我们,赐力量给我们。我们又岂能使这条「热线」空置呢!随时随地祷告能使我们永远保持冷静与平安,忍耐与喜乐,它使我们永远怀抱着这一代人认为是奢侈的理想,叫我们渐渐更似他,亦会使我们成为千万人蒙恩之媒介。我们曾说过,本书是分成两部分的:重建城墙(一至六章)重建百姓(七至十三章)每部分均有它约*,第一部分是城墙之完工,第二部分是城墙之奉献。求神兴起这一代的尼希米,更求神使「我」成为尼希米,在最后的时间(亦是最需要的时间)来加入建造的行列,直到新耶路撒冷城降在地上的那日。 旧约篇第四十八课以斯贴记之一题示:读本书二至三次。在我们一生的历程中,鲜有如以斯帖记那样,完全没有神的名字的痕迹。不管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是对整个世界,这种情形均是少见的。但对于人类的将来,本书却绝不缄默了。本书之所以隐没神的名字,理由当然很多;无论如何,我们若想为将来稍作准备,就非要留意细读本书不可。——摩根博士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是论到犹太人被掳后的历史。前二书是论归回耶路撒冷的历史,而以斯帖记则是论留在外地之犹太人——远比归回者多——的历史。以斯帖记是一本满了戏剧冲突的书——当然不是小说,而是历史事实。我们试把它分列出来:时间:约主前五三六至四四四年这一段时间。人物:共五个,均可在历史文献中发现其名字:亚哈随鲁:波斯王瓦实提:被废之王后哈曼:憎恨犹太人之宰相末底改:犹太人之领袖以斯帖:犹太人女子,后为王后背境:波斯王宫,管辖几百万犹太人之中枢地地点:书珊,波斯王之冬宫全书情节发生的时间,共约十二年。每一情节均是绕着以斯帖而发生,因以为名。剧名:天道(或神佑)本书之目的,乃申述「天道」之权能,是神对他的子民所显出之看顾、保守、存留、供应等之事实,而书之价值即在于此。天道——Providence——一词,其英文乃译自拉丁文Provideo,这字由两部分构成,Pro——即「在前」,或「事先」,video即「我见」,故其原义乃是「先见之明」,或「预知」,或「事发前之知识」,是对任何行动在未发生前,即清楚了解其动机、手段、目的,及一切的影响。严格来说,只有神能具备此种能力,他既是预先知道万事万物转易变化,又有能力来按他心意所想的去行,他就有绝对的条件及力量来管理、安排,及控制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本书之要点。我们说是「天道」,是其恒常作事之原则,即表明本书不是神偶然之介入,也与一般之所谓「奇迹」有别。天道之说明本书表明人类历史上,不管遭遇任何不测巨变,或危机重重,他仍在天上掌管著绝对的控制权,就像平日我们看四平八稳的日子一样。本书不是要说明一个神迹——神偶然之介入,乃表明神怎样在一切非神迹的事件上掌权管理,由此而引到一个更巨大之神迹上——这就是历史,这也是以斯帖记之经纬。为何没提及神的名字了解上述「天道」之义,就不难明白以斯帖记为何不题神之名字。我们反之会这样想,作者若特别提到神的名字,又大加解释,本书之感力与及其道德之力量,必大为减弱,因为有两个观念对本书是极其重要的:(1)人在一般日常事件所感受之自由——是当时的,也是非神迹性的。(2)神在人类历史上所独有之掌管权——是历史的,人回顾时才发现,其性质也是神迹性的。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与神的管理权能奇妙地吻合之处。正因神的名字没有提及,本书更是为犹太人和当时之波斯人而写,而人对神那不可见的工作及权能,更易产生敬畏之心。事实上,「耶和华Jehovah」这名字是以一种非常奇特之方法出现过的,那就是一种称为「离合体」之方法,所谓离合体者,即每行或每字之首字母或末字母把它合来,就成一个字。这种情形,全书共有五次,四次是「耶和华Jehovah」,一次是「自有永有Ehyeh」。在好些古抄本中,有几个地方的哑音字母——代表名字的——特别巨大,那就成了一JeHoVaH,而除了这几处地方是作如此写外,全书找不到别的离合体。作者之用意应该很清楚的了。有离合体形式出现之五处经文如下:一20,五4,五13,七7,七5。上述用JHVH作离合体之四处经文,均是接连出现的,而不是七拼八凑的。而四次均由不同之人说出。前两个离合体是由该字之第一个字母合成,后两个则由字之最后一个字母合成。在第一和第三个离合体,字母是倒转来拼,即HVJH,说那些话的是外邦人;其他两个则顺序而拼,那JHVH,其发言人是希伯来人。这五个离合体好像就是对我们说:「别以为本书没有神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像他的工作一样,是贯串全书的。」我们读以斯帖记时,难道可以否认此事?谁是亚哈随鲁亚哈随鲁是不是真的历史人物,曾引起过不少争辩,圣经说他是统管一百二十七省之王,但历史文献中好像没有他的名字。直到近代,感谢那些古物发掘者和研究古代语文的专家,他们把真相揭露了。原来波斯碑文中的薛西斯(Xerxes),即是这里的亚哈随鲁王,薛西斯是亚哈随鲁(波斯的名字)之希腊文拼法,他是由主前四八五至四六五作王的。发现这秘密的,是古代语文专家葛亭法(GeorgeFriedrichGrotefend)。他从波薛博尼斯(Persepolis)魇墟中,掘出了波斯的王宫,从其碑文中,发现大利乌王的儿子名叫迦撒哈亚薛(khshayarsha),译成希腊文,即薛西斯(Xerxes),若再把Xerxes译成希伯来文,刚是亚哈随鲁的希伯来文英译法(Akhashverosh,英名作Ahasuerus)。这一切的发现,均应归功于葛亭法之辛勤研究。我们从其他之历史文献及波斯碑文中,搜集到有关他之如下事迹:(1)第一章之大筵席是他出征前之准备。(2)主前四八○年与希腊作战,即为著名之撒摩丕利战役(Thermopalyae及撒拉密斯战役(Salamis)。(3)废除瓦实提王后的,似是出征前之事。自希腊失败后,回来娶以斯帖。(4)曾下令建桥横跨哈勒斯波海(Hellespont),建成后因风浪而倒塌,他令人鞭海三百下,并掷一脚链于海中,又把建桥之人斩头。(5)吕底亚人派非亚斯(Pythius)曾送为约五百五十万磅给他,为要他出兵相助,他一时豪兴大发,不特不收,反而另加送大礼回敬。(6)该次出兵令他之长子阵亡,他极为愤怒,令人拿他儿子尸体来,斩为两半,让大军驰过。(7)他曾羞辱余下之斯巴达人。(8)为满足其淫欲,曾下重赏,给能发明新玩意之人。(9)曾开凿亚浮斯(Athos)之依斯玛斯(Isthmus)运河,给他之海上浮宫经过。(10)他凭波斯之财富及兵力,把波斯王朝带上当代超级强国之峰,令其他各国瞠目结舌。(11)他对犹太人之故事,则记在以斯帖记。结构本书共短短的十章,读过一两遍就会发现前五章是自成一组,论犹太人面临之危机,到第五章时,眼看犹太人是厄运难逃而仇敌得逞的。到第六至十章之第二段时,事情急激变化,我们看见天道的彰显,神的子民不单逃过厄运,整个故事都开朗起来,太阳再一次照耀大地,青草又生发出来——仇敌被挂在十架上,而犹太人则高唱凯歌,普天同庆普珥日。第二部分是本书之主题及中心所在:天道。这就是本书之结构:一至五章、危机之突降;六至十章、危机之渡过。这就显出天道是由神之预知及权能而构成的,它告诉我们,神是存在于我们一生任何的危机中,保守我们,看顾我们。我们可能看不见他,他却绝不会看不见我们,那「保护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他是永不出错,也永不误事的,有人说得好!「他常常延迟,却永不太迟」,在危难中我们巴不得他立刻出现,救危扶困,但他总是按着自己的时候来行事的——我们便以为他在「延迟」了。就在我们快要消灭了,他就出现——永不太迟的出现,这时我们又会经历他的能力及信实,我们的信心就大大的长进。邪恶的势力可能一时得逞,却永不会是最后胜利的,我们要用信心来仰望他。下面是本书之分析表。以斯帖记:天道之施行及神之保守危机之突降(一~五)危机之渡过(六~十)瓦实提被废(一)以斯贴为后(二)哈曼施阴谋(三)末底改请命(四)以斯贴晋王(五)末底改得荣(六)哈曼被己害(七)犹太人复仇(八)首定普珥日(九)末底改为相(十)一至五章满了都是神隐藏的工作,我们若忽视了,就算得不着前半部分之精华。请仔细思想下面二事件:(1)亚哈随鲁王摆设之御宴。(2)他非份之要求及瓦实提之反应。此二项事情之发生,看似与日后犹太人之命运无关,因当时哈曼还未得势,犹太人之仇敌根本不存在,但事实上这是神的伏笔,为日后犹太人得救作准备。再往远一点看,在亚哈随鲁之御宴前,神就已经预备了极美丽的以斯帖在波斯的王宫,到瓦实提被废后,以斯帖就补上了。我们一生中有许多时刻,都会陷于毫无准备的危机中,认识神的人就不会惊惶,他知道神(虽不明他怎样作)早已作了一切的准备,我们只要不越过他,「让神为神」地信靠他,到了时候就会经历他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