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25章 圣经课程(25)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旧约篇第四十四课以斯拉记之三题示:重读本书一次,特别注意二至六章之大事。有人说,假如圣经完全是启示的话,对圣经个别的作者就十分不公平。说这些话的人,对圣经的认识可以说是到了无知地步。你看,圣经的风格、文笔,以至于气质,是何等多姿多彩:马可福音的纯朴、保罗书信的华美、希伯来书的技巧、旧约叙述文的气势,以至先知书和诗篇中超然的诗韵;说其文采是目不暇给又岂算是过份其词!假如说圣经全是以一种形式写成,这不是无知又是什么?我们不单承认圣经完全是启示,而且是至死坚持的。圣经之启示论并不是说圣经每一部分都是一样,一样的美丽,甚或是一样的有价值,乃是说它每一部分均是诚信可靠,因此每一部分都有其地位。——马曹我们本来无意用三课的篇幅来讨论以斯拉记的,但本书的重要性叫我们不得不如此;它是以色列历史中关系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对我们来说,不单要了解它在历史上的角色,也要从其中得到教训。本书在属灵上的意义,不单愈久弥新,对一国一族以至个人,如何重新得到祝福,它的启示也是彪炳而实用的。不过我们只就全书之主题而讨论其中心信息,其他方面读者可以求圣灵引导光照。中心信息我们上面说过,本书是论到以色列人在古列谕旨下重回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在这一意义下,我们可以说以斯拉记是一本「重建之书」,要紧的是,这个历史上重建圣殿的事实,具体地把属灵上重建的原则显明出来了,这是对我们这一代信徒重要的信息,我们分别提出讨论。首先,犹太人的回归与重建对一些「走迷」的基督徒是一个安慰。有时我们会因着「现今的世界」而受「迷惑」,又或许因着我们的「私欲」,「撒但的诡计」,以至冷淡退后,就如被掳前的以色列人一样,神就会容许痛苦与羞辱包围他们,甚至把他们掳去。作为神子民的若犯了罪,他们的地位,甚至立的约对罪罚可没有免疫的能力,相反地,一切的特权只会增加责任,他们既背道,硬着颈项不听神的声音,他就只有用责打来叫他们明白。但即或是在他震怒之下,他们仍是他的儿女,他把他们赶出去,可没把他们赶绝;现今神又把他们招聚回来,再回蒙福之地。这个重建的真理,对昔日整个以色列人是如此,对今日个别在基督里的人,也没有改变。我们可能远离蒙福之地,失去起初的爱心而落得如底马的收场;这时神会毫不顾惜地责打我们,甚至在某程度上容让邪恶的势力把我们掳去,神忧伤的灵会转脸不看我们。神当然不愿意这样,但他的爱从来就不容许我们在罪中耽溺而至灭亡,所以才会责打他所爱的。不过,只要我们真是他的儿女,是重生得救的,又是为加略山立约的血所洒的,他就不会长久抛弃我们不顾,使我们永久地从「恩典中堕落」。不管我们堕落到什么地步,灵性冰冷僵硬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有一条回归之路,重新返到「应许之地」去建造自己的圣殿。神在他的启示中清楚地说明这真理,他在对犹太人的历史中,也显出它的效用。在犹太人一方面来说,神不单为他们预备了回归之路,他也「激动」人心,叫人想起并立志回去(一5),今天圣灵岂不也在每一个倒退冷淡的人心中作同样的工吗?我们要恢复起初的爱心,这个念头就是圣灵的工作,亦是我们蒙拣选,作他儿女的明证。噢,他为着基督的缘故而向我们显出的忍耐与温柔,又岂能用言词以表万一?唯愿我们永不轻视他,忽略他。在以斯拉记前半部中(1~6节),一个说到回归与重建的步骤,都是极其宝贵与重要的,我们一一提出讨论。(1)重回旧地昔日以色列人重建圣殿之先,就是重回旧地(一3);对以色列国来说,迦南地并不只是地球上的一小块土地,那是他们的应许地,是神按着亚伯拉罕之约而赐给他们的,离开迦南,他们无幸福可言,在历史上已够清楚显明了。什么时候他们离开圣城、圣殿,他们只能唱哀歌,一日留在迦南地,尽或有困难的时刻,却是满怀希望与快乐去奋斗。耶和华可以在异邦中保存以色列人,但不能在异邦中完成他为他们定下的计划,因此重建之先,恢复之前,必先要重回旧地,那是他们蒙福之地。要恢复或重建一个人的属灵生命,重回旧地永远是第一步的。我们是否因为贪恋这个世界,而失去了起初的喜乐、异象?我们也渴望重建神的殿吗?那就要牢记:回归的路是敞开的,主一直等在那里要施恩给我们,所以我们得先回到他那里,亦即是说要转离那曾经掳掠我们的巴比伦,斩断昔日叫我们堕落的罪网,重新回到得悦纳蒙恩福的地步——神在福音许下的应许。迦南美地一切美物怎样成为以色列人的福地,照样福音中一切的应许也是基督徒的美地。我们若冷淡退后,甚至灰心丧志,欲振无力,只要心不死,首要的是紧抓着神在福音中清楚明确的应许,那是神唯一能使我们复元之地。我们一定要回到那里,就像第一次认识自己是罪人那样,向他痛切认罪,悔改归神,信靠基督,亦顺服神命。像我们得救一样,全是靠恩典,「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弗二8)重回旧地,我们就能够拥有神的应许,开始尝到重建之乐。是那些应许?最基本的是约翰一书一章九节:「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抓不紧这个应许,我们还未得到释放,一旦能把自己全然投靠在这应许上,心内一切宿疑就消散,圣灵亦开始藉着神的话语对我们工作,就这样,重建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2)重修祭坛剩下归国的犹太人第二步工作就是重建祭坛(三1~6),是在昔日旧坛的遗址上建造。从今日的亮光我们得知,这个坛是预表日后加略山上的十字架而言的。这对回归的犹太人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往后看,就发现他们献上各种各样的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甘愿献的祭(参本书利未记一至五章之注译),这都是表明分别归神而说的。献祭的意义,乃是献者认同于祭牲,而祭牲亦代表着献者来献给神。要灵性复兴的话,这正是我们需要作的——在心中重建祭坛,把自己献给基督,重新效忠于他,把自己生命的主权再度摆上,任他调派差遣,训练使用。昔日以色列人重建祭坛之后,百姓的崇拜生活就得以恢复,亦即是说他们与神之交通再得以建立。同样地我们祭坛重立的一天,就是与神恢复交通的一日。(3)重建圣殿重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是身负艰任的,他们要按着神的命令在圣殿的旧址上,为他建造一个新的圣殿(一2~3)。到圣殿落成了,百姓的敬拜就会全面恢复——这是指到他们的事奉与见证而言的。这才是重建圣殿的要旨:向列国为耶和华作见证。「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我们第三步要作的,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家庭里,以至在教会和社会为主耶稣作见证,从而完成那向万邦作见证的大使命。不错,在我们的生活言行中,一定要重新坚立基督的见证。(4)勇抗仇敌那时,回归的以色列人以为圣殿立基,成功在望,与神又恢复了甜美的交通,这个局面真叫他们欣喜若狂;就如今天不少重新与神和好之人的心情一样,以为一切的困难都不复存在,前面是光明一片的大道。我们若这样想就错了,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件为神建立的事工不遭遇仇敌攻击陷害的。这些攻击通常都是暗暗地进行,我们不察,任让它得势,它们就会坐大,进而发展成为公开的拦阻,那时才应付就十分麻烦。昔日在巴勒斯坦地重建圣殿就是这样。四章一节说有「敌人」谋阻建殿之工,他们分三方面进行:(a)假意与犹太人联盟——「请容我们与你们一同建造。」(四2)(b)公开与犹太人对抗——「那地的民就在犹太人建造的时候,使他们的手发软。」(四4)(c)长期与犹太人作难——「从波斯王古列年间,直到波斯王大利乌登基的时候,贿买谋士要败坏他们的谋算。」(四5)上述三项阴谋中,以第一项最为险恶;但他们失败了。但在建殿这个工作上有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值得留心,那就是尽管犹太人是站稳了,神让「敌人」有一个短时间的胜利——他们使建殿工作停顿了达十五年之久(参上课注释),在这期间,犹太人心灰意冷了。这就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雄心万丈要为神工作,千万别兴奋得连仇敌撒但都视若无睹,那是顶危险的。我们的口号是「绝不妥协」,在我们思想上,也要好好武装起来:「永不灰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神要我们的属灵生命成熟,他就会让许多试炼临到我们(参雅各书第一章)。(5)兴起先知就在犹太人都忙于自己「天花板的房屋」时,神兴起他的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来,以色列人再一次听到神的鼓励和安慰,他们的说话就像在山壑间回荡的木铎一样,叫他们知道神仍在他们中间,他们立刻就恢复建殿的工作。这与今天基督徒生命成长的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先要明白,昔日先知们就是代表着神向立约之民而说话的(参卷四论先知一章),要注意的乃是:神怎样在危难之时而兴起他的仆人扶危解困。旧约时代的先知与新约时代的使徒们,都随着时代而消逝了,我们有了全部的新约圣经,神要对我们讲的说话,全都在里面。我们属灵生命以至于事奉的一切历程,都记在里面,它负有的使命,就像昔日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一样,当我们为神工作而遇到了「敌人」,当我们爱心开始冷淡,甚至预备放弃,这就是我们要紧紧抓着神的说话的时候,这是胜过仇敌之不二法门,也是达至最后成功之法,求神帮助我们学会了!(6)全部竣工真为神而作的工是永不会失败的,这是神对我们事奉的启示,也是重建圣殿所要显明的真理。就在大利乌王第六年,亚达月初三日,「这殿修成了」(六15)。献殿之时,他们的喜乐是无以复加的(六16、22)。他们守逾越节和除酵节,在利未记我们已经说过,这是预表救恩与交通的。因此,仇敌虽然凶猛,圣殿到底要完成,神的子民仍然一样的胜利。在我们救主的名下,信心的工作永远都会得到最后胜利的。不错,顺服的结果就是胜利,信心的结果就是仇敌蒙羞,重建圣殿的史实要显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事奉神的人,岂能不永记心头?让我们再把上述六点重温一次:(1)重回旧地(一~二)——返回立约之基础。(2)重修祭坛(三1~6)——再度效忠。(3)重建圣殿(三8~13)——事奉与见证。(4)勇抗仇敌(四)——信心的试炼。(5)兴起先知(五1~六14)——需要神的话语。(6)全部竣工(六15~22)——信心的凯旋。第二部分:以斯拉(七至十章)我们已经讨论过以斯拉这个人,第二部分(七至十章)主要都是论及他的,不需要重述。但这一段的属灵教训实在太丰富,我们不能忽视,就让我们以大纲式把它分列出来,自己可加研究。这四章圣经,均可表明一个模范的事奉与领袖该是怎样的——(1)以斯拉之准备工夫(七章)真正的准备:「以斯拉定志」(a)考究神的话。(b)遵行神的话。(c)教训百姓。(2)以斯拉之宣告禁食(八章)真正的信靠神,参二十一至二十三节「求他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正直的道路」(中译本作平坦的路)。并留意以斯拉巨细弗遗的筹备工作。(3)以斯拉之绝不妥协(九章)注意二和四节:「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九2)以斯拉便「向耶和华我的神举手。」(第5节)(4)以斯拉要民再分别为圣(十章)纠正错误(参6、7、10节):(a)认罪(第1节)(b)离绝(第3节)属神一方面的直至目前为止,我们只是讨论了以斯拉记对人一方面的属灵训勉,现在且让我们看看本书怎样启示神一方面的真理,都是满有安慰的。先看本书第一节:「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犹太人的回归,其实就是要应验先知耶利米在七十年前所说的预言,那是记在耶利米书二十五至二十九章,下面抽一小段看:「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廿五11~12)。「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廿九10~14)。这些预言都在耶京沦陷前说的,耶利米就是因为说巴比伦一定胜利,而在国内吃尽苦头。但我们读这个预言时,一定要留意另外两个事实,一就是上面讨论过的古列谕旨,另一个则是耶和华的权能,那是记在耶利米书十八章一至六节的:「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起来,下到窖匠的家里去,我在那里要使你听我的话,我就下窖匠的家里去,正遇他转轮作器皿,窖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坏了,他又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窖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窖匠弄泥么?以色列家啊,泥在窖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我们要好好记着这个事实,神是陶匠,以色列人是泥土,历史则是那个轮子。「器皿在他手中作坏了」——那就是说,以色列人自从出埃及至被掳的这一段时间,神「用泥作的器皿」——这就是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故事,求神在这一代作一些器皿出来。「又用这泥作别的器皿」——紧记别忘呀!这就是神的权能,要紧的不是「作」器皿,乃是「又……作」器皿,这是神权能的重要启示,按人的权能来说,他给你机会,失败了,他就有权和能把你抛弃。但神的权能就是:他能叫我们「又作」别的器皿!这是奇妙的,也是值得感谢的。这是何等的安慰——「他又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对我们个人来说,岂不也是一样!我是一只「作坏」了的器皿,我连自己的目标理想都达不到,不用说神为我立下的计划了。那本来是一个华美夺目、价值连城的器皿,但「作坏」了,成了一堆丑恶难看、一无是处的小废墟,神却说:「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再来一次。也许有人会说:「噢!太迟了,我已经六十岁啦,还能再活一次吗?」我们若以为坟墓就是终点,是目的地,那就真的完了;但不是呀!基督徒的终点不在地上,我们不管年轻年老,有一天都要走完这客旅路程,要紧的不是今生在地上有多少成就,乃在仍活着的时候是否愿意顺服在神的手中。一团难看的泥在陶匠手中,是可以变成一个美丽的器皿,这是神权能的甜美一面。「他又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这也是以色列人最后的事实?(1)自亚伯拉罕,神拣选一个新器皿——一个新的家庭。但他们碎了,跑到埃及去。(2)神再在西乃山,重造这器皿——一个国度。他们又碎了,被掳至亚述及巴比伦。(3)回归后,神再造这器皿——剩下的人。他们又在主后七○年在提多将军下碎了,被掳至外邦。要紧的乃是,神仍要再造他们,直到他们成为一个华美尊贵的器皿,好见证神的忍耐、权能,与荣耀。愿我们也成为那一个器皿。 旧约篇第四十五课尼希米记之一题示:把尼希米记读两遍。被掳巴比伦是希伯来文的丧钟。当代之学者不是被逐巴比伦,就是逃到埃及,剩下之民又很快地采用了他们征服者的言语,结果古希伯来文就成了一种只能书写的,或神圣的文字。而市井所用之文字,大概就是亚兰文。不管尼希米记八章八节的意义是怎样,它至少可以证明当日以色列人是不明白古希伯来文的。但为着宗教的缘故,那古老的语文仍被使用了好几个世纪之久。——威尔(T.H.Weir)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尼希米记在属灵真理的启示上,叫我们一生受用不尽。它记载剩下之犹太人怎样在尼希米的领导之下,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以及百姓怎样重新领受神藉摩西传下来的诫命律例。重建城墙的史实会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参予天国的建设——属灵的事奉。就像其他圣经书卷一样,我们不得不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限制,不然的话,篇幅就过于钜大了。尽管如此,我们仍要讨论本书的作者、成书时间,以及书之背景等问题,因为这对经文之了解有莫大之关系。谁写的?关于尼希米记的作者问题,我们只简略地提出下列三点:(1)本书凡以第一身说话的,均是尼希米本人无疑;那就是一至七章,并那十二章二十七节至十三章尾。(2)中间一部分,即八章至十二章二十六节,圣经学者多同意为以斯拉。此点上面已讨论过。(3)第七章回犹大地的名字及数目,明显地是引自较早期正式公布之名单。而十二章之名单可能是后来尼希米自己调查的结果,特别十一节及二十二节之押杜亚,更是属于亚历山大帝时代的人物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本书大部分是尼希米所编写的。何时写?尼希米大约是在主前四三○年左右完成本书的,那是他自巴比伦述职后返回耶路撒冷不久的时候(十三6、7)。按二章一节尼希米得王之准许,第一次返耶路撒冷的时间是「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而罗拔·安德逊爵士在他的「要来的王」(ComingPrince)一书——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所核准——则算出那是主前四四五年三月十四日。尼希米第二次返耶路撒冷是在「亚达薛西王三十二年」(十三6),亦即是距第一次十二至十三年左右,那就是主前四三二年了。再加上十三章后半部分所发生的事(是一返回耶路撒冷便发生的),我们就可以确定本书不会过主前四三二年完成,但亦不会太迟于那一年,因为作者写十三章所发生的事时,印象犹非常新鲜也。背景怎样?我们已说过,尼希米大约是在主前四四五年返回耶路撒冷的。那时离开犹太人第一次回国已足有九十年了,所罗巴伯及与他同时期的人,均相继离世,新一代起而代之。那九十年发生了什么事呢?第一件大事当然是圣殿落成了,新殿远比旧殿逊色。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圣殿是在犹太人回国后二十一年才落成,而建殿实际需要的时间,只不过是四年五个月零十日吧了!(哈一15;拉六15)圣殿落成后约六十年,以斯拉带着二千到三千人自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记第二章说是二千人,但那只是男丁之数目)。当时国内之属灵及道德生活,非常不符理想,上至省长祭司,下及布衣小民,大都跟拜偶像的外邦人混婚。他们虽无参予其事,却容让这祸害存在他们中间,以至危及这个萌芽期的新一代。犹太人不察,以至当时外邦人的数目竟然超过了犹太人的数目,那就意味着这个独特的民族有被吞没或同化之危险了,无怪乎以斯拉发现这个情况后,有如斯强烈的反应(拉九3~15)。那情势之萌芽以至坐大可能是在所罗巴伯离世后,到以斯拉兴起前这一段时间内,以斯拉立刻采取斧底抽薪的方法,要他们与异族的妻子或丈夫离婚,在一个时间内,全国上下都悔改归神了(拉十章)。十二年后,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国内的情况又陷在悲痛混乱之中;当时:(1)犹大省遭大难,百姓受*(一3)。(2)城墙被拆毁(一3)。(3)城门被火焚(一3)。(4)民生极穷困(五3)。(5)卖儿为生(五5)。(5)官长及贵胃搜刮民脂民膏(五7)。(6)再度与外邦人联婚(十三23)。这就是当时之背景!主题及结构尼希米记最主要的课题,就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我们已经说过,以斯拉记是分成两部的,前半部是论重建圣殿,后半部是恢复崇拜。尼希米记也是按着这脉胳而发展,前半部为重建城墙(一至六章),后半部为重申神命(七至十三章)。把二书合起来,我们就有四方面的恢复与重建:(1)圣殿(2)崇拜(3)城墙(4)选民以斯拉记是论到重建的书,而尼希米记是论到再造的书,到以斯帖记则是论到保存的书了,这就是圣经中最后三部历史书之主旨,其布局是十分美丽而安慰的:以斯拉记:重建尼希米记:再造以斯帖记:保存下面是尼希米记的大纲:尼希米记再造的书Ⅰ城墙之再造(一~六)尼希米之代求(一1~11)尼希米之巡视(二1~16)尼希米之吁请(二17~20)重建之开始(三1~32)重建之拦阴(四~六14)重建之完成(六15~19)Ⅱ选民之重建(七~十三)百姓之重新登记(七)律法之再度宣读(八)选民之分别为圣(九~十)城内之再度分配(十一)城墙之重新奉献(十二)罪恶之彻底对付(十三)属灵信息当我们看见这个坚强、勇敢、热诚而又敬虔的英雄怎样不畏万难的重建城墙,又怎样不惧强权地对付罪恶,本书之属灵教训对我们的生命就会产生强力的改变作用,让我们好好记着:没有争战与苦干就没有胜利,没有反对的势力就没有成功的机会,没有仇敌当道就没有敞开的门(林前十六9),当我们说:「来罢,我们重建。」(二17)仇敌就说:「趁他们不知、不见,我们进入他们中间杀他们,使工作止住。」(四11)是的,没有眼泪,也就没有欢笑,没有代价,也就没有凯旋,引往冠冕之路就是十字架的路。尼希米记告诉我们,今天人心中神的圣城需要我们去建造,国家的「圣城」需要我们付代价,我们若愿意参予其事工的,本书就会把其原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物传记来研究,尼希米便是一个典型的好例子,我们可特别留意尼希米这几方面之特质:祷告的人——求神参与信心的人——不畏仇敌勇敢的人——对付罪恶行动的人——终告完成为众人所爱戴的查域克牧师(Rev.SamuelChadwick)曾就尼希米记之教训而作这样的祷告:「神啊,求你使我绝对的属灵,但保守我完全的自然,和真正的实际。」尼希米就是这样,查域克牧师的一生是这样,而任何为神参予建造的也要这样:「绝对的属灵、完全的自然、及真正的实际。」教会能成功与否,端在乎有多少人是肯这样学习和付代价。英雄与时势在尼希米记,此二因素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试想想,假如建城之重责是落在一个没有尼希米那种质素的人身上,历史又该怎样写法,同样地,要是像尼希米这样的人,终老只是作过亚达薛西王的酒政,又会成为怎样的局面?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尼希米记是英雄造时势,同时也是时势造英雄。很多时我们会埋怨教会内的工作太麻烦、太困人,而生放弃之念,却从不想这一切的难处就是为要磨练我们的。尼希米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切像要置我们于死地的危难,完全都是要「再生」我们的,叫我们成为更坚强,更能为它的国度负责任。我们亦可就尼希米之三个阶段来研究他的生平:(1)酒政:一1至二10(2)建城者:二11至六19(3)省长:七至十三章作酒政的尼希米(一1~二10)尼希米是「哈迦利亚的儿子」(一1),是属犹大支派的(二3)明显地,他是生于异邦,亦长于异邦。早年便出任波斯王朝,晋官至亚达薛西王及达玛士披亚皇后(QueenDamaspia)之酒政,那是一个极崇高之地位,安加斯博士说:「那是宫廷内最亲信及尊贵之官」,泰莱博士亦说:「古代作者显明这官阶是极具影响力的。」我们只要回想起埃及之酒政一事,心中便了然。一天,尼希米从他兄弟哈拿尼得知,耶路撒冷的光景非常不好,百姓受苦,常受欺凌,城门被焚,城墙被毁(一1~3),尼希米听见这光景,心如刀割,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一4)尼希米不是光在发泄他的愁思悲绪,他立下心志,要负起重建城墙之大任。但谈何容易呢?要挤身波斯王宫固然不易,而引退就更难了。如是者,尼希米悲苦地度过了四个月,他的健康退步了,面带愁容而让亚达薛西王发觉了,便询问他发生了何事,这时,就如杰多博士说,尼希米是有理由「甚惧怕」的(二2);原来昔日凡在王面前侍候的,面若带愁容就犯了「欺君之罪」(参斯四2)。尼希米这时不敢造次,他只恳求天上的神管理,便向王道明原由,结果出乎他意料之外,王不单只答应,还大大的协助他达成建城墙之宏愿,于是便完结了第一幕:作酒政的尼希米。这一幕告诉我们:真正的敬虔与属地的成就二者之间是没有冲突的。我们常听人说,在作生意上是不可能同时作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这些话叫人恶心,我们可以举出一百零一个例子来说明事实刚刚相反,当然,作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是要付代价的,那不单只在生意上如此,在任何一个行业无不一样。但我们若持守基督徒的原则来在商场上奋斗,成功更可期了。若尼希米在波斯王宫可以保持他基督徒的良心,我们在今日的商场上就不能吗?就算是不能,宁可丢了职位总比出卖良心化算得多吧!今日的尼希米才是商场上的盐,保守自己的立场吧,你的成功会更有保障,而面临成功时,我们才会站立得稳! 旧约篇第四十六课尼希米记之二题示:重读二至六章,特别注意关乎尼希米本人之美德及性格等之描述。神应允的祷告,不像数学:它有多少;不像诗词:它有多美;不像几何:它有多长;不像音乐:它多动听;不像逻辑:它多有系统;神也不计较我们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场所祷告;他要看的,是在我们祷告时心里是不是逼切火热,为着他的国和他的义而哀求。——罗威廉编按:读者要进一步研究尼希米这个人,请参巴斯德之「看这些人」(MarkTheseMenbyJ.SidlowBaxter)。英雄与时势——续建城墙之尼希米(二11~六19)一方面带着王之谕令,心中怀着耶和华管理万事的兴奋,另一方面亦看到建造城墙的责任巨大,尼希米回国了。在波斯王军队陪同下,尼希米经历了三个月的旅程,经过大河西(即幼发拉底河)之波斯省长(二7~8),约瑟弗告诉我们,在这些路经的省长中,有两个是顶麻烦的,一个为撒玛利亚的省长参巴拉,另一个是称作「为奴的多比雅」,后者不是省长,大约是撒巴勒的秘书之类,「听见有人来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就甚恼怒」的,就是他们。尼希米出师未捷,就碰上仇敌。在小心谨慎之下,尼希米安全抵达耶路撒冷。三天之后,他就夜里起来,秘密巡视城墙倒塌之情况,他这样做,相信是免为撒玛利亚的探子所发觉。他进行得十分隐密,连亲信都没有告知;几星期后,巡察之工作完成了(二12~18)。后来证明他秘密之巡视极为成功;他暗地里把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部分,又把壮丁分成许多的工作小组,每组负责一段工程(第三章),同时动工。这计划之周密及效率之高,尽管有强敌当前,他们在七星期之内就全部竣工了(六15)。门扇安妥后(七1),尼希米就指派守门的班次,并制定规矩:一到晚上,城门就关闭,翌日再开(七3)。尼希米的目标达到了——离亚达薛西王之谕令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好了,我们就在这里看看尼希米那实际的组织工作和绝对的属灵意念,是怎样和谐地行使出来。他把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再有系统地把它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共有四十二组),务叫每组均修筑他们住所附近之城墙(三10、23、29、30),这样工作起来,自然更有劲。我们第一个责任,总是自邻居起的。这就是他实际工作组织带来之成绩。再看他绝对的属灵意念。尼希米永远不会用组织与工作能力去代替神的,举例说,四章九节说:「然而我们祷告我们的神,又因他们(仇敌)的缘故,就派人看守,昼夜防备。」好一个不用组织能力代替祷告,又不以祷告代替实际工作的例子!现在看看我们的教会及教会机构,组织繁密,开会频频,看来俨然一个联合国,但做了什么工作吗?工作都没做出来,就是有什么工作议案提出了,还要经过千部百门,结果开会就人人有分,工作起来就关人何事。这是叫人痛心疾首的。当然,组织并没有错,错者是太相信「人力胜天」,以为「心中仰望」就成,祷告会什么的都是孩子气:这种机构就是再多一百零一个,撒但都不必操心。看尼希米之一生,就会使我们想起克伦威尔将军的话来「信靠神,然后预备好你们的枪械。」按理说,今天教会的人材应该比任何一代都好,但我们就是太忙去跟所谓社会问题来搏斗,而没有时间在膝盖上跟属灵的恶魔搏斗,撒但真要嗤笑。难道它还会怕我们计划多多?废话!它怕的只有一样,我们在祷告上及属灵争战上的负担!单有实际而没有属灵,那根本就是不实际!要了解尼希米这人的伟大,就要知道他怎样应付意外的问题:外面的逼迫:(1)讥讽——四1~6(2)攻击——四7~23(3)阴谋——六1~19里面的压力:(1)泄气——四10(2)惧怕——四11~14(3)贪婪——五1~13它们对今日之属灵工作,有着无比的启迪作用。外面的逼迫讥讽(四1~6)再没有比参巴拉的问题更目空一切的了:「这些软弱的犹太人要作什么呢?」(四2)这些正是「组织专家」对教会内小部分以属灵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人发的典型问题:「你们这些软弱的家伙想作什么?」要对抗整个共产世界吗?起得成礼拜堂吗?募得巨款吗?你们提倡个人工作,一个一个的,那比得上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或是用法律、经济、教育、社会改革等途径有效!哀哉,教会什么时候才学会:「我们本不是凭血气来争战」?尼希米怎样应付参巴拉和多比雅的讥讽?四章四、五、六节告诉我们,他只是继续的建造,继续的祷告:「我们的神啊,求你垂听,因为我们被藐视。」之后,他加上一句:「这样我们修造城墙,城墙就都联络,高至一半,因为百姓专心工作。」这就是应付讥讽之良方——不是反唇相稽,是工作和祷告。当城墙联络,高出人头时,参巴拉和多比雅的讥讽就成了滑稽可笑。我们要叫他们相顾失色,就要不断祷告那五旬节的圣灵,并努力带人信主,神最喜悦的祷告就是为他的国、他的义而尽心竭力的人。撒但最喜悦之技俩,就是利用讥讽来转移我们的目标。我们最好小心记着啊!攻击(四7~23)讥讽不奏效,敌人就变本加厉,他们决定诉诸武力了。像参巴拉和多比雅这等仇人是绝不甘心的。当时的情况相当严重,他们与昔日的仇敌联盟,一起对付神的子民——参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亚扪人和亚实突人忽然间成了盟友,那真是够强硬的(真的吗)?,我们又多一个例子说明仇敌怎样可以化成「好友」,为要对付神的百姓。彼拉多与希律「化干戈为玉帛」,为要对付耶稣基督(路廿三12);罗马天主教与异**联手对付基要派的教会,苏联与纳粹亦曾一度携手来对付基督教,此事必层出不穷的。今日就算遇上这些事,也不必惊讶。那时怎办?我们只要想:「尼希米与他的朋友会怎办?」答案就来了,他们,就如平日一样——继续祷告,继续工作。唯一分别者,他们现在是联在一起的守卫、祷告、争战,与工作,参看九与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