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40章 圣经课程(40)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有人说得好:「五十三章只能是指到一个人——加利利的耶稣。」下面十二点会叫我们更确定此说:(1)他出身低微——「像根出于干地的」。(2)他是「被藐视,被人厌弃」。(3)他为别人担当罪罚——「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4)是神使他成为代罪羔羊——「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5)他甘愿代刑——「他被欺压时不开口」。(6)像罪犯而死——「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7)他被剪除——「从活人之地被剪除」。(8)他无罪受死——「他虽然未行**,口中也没有诡诈」。(9)他受苦后必复活——「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10)耶和华的喜乐遍满大地——「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11)他受苦后必进入荣耀——「他与位大的同份」。(12)众人因他的义得生——「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这章提示之证据是那么充份,难道我们还不能看出它所指的就是拿撒勒人耶稣?我们岂能不赞叹那在主降生七百年前就感动先知写此章的圣灵?再多看一点。本章圣经最中间一节是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而在此节之前后则是论到基督代我们受苦之真理,前部分就人之观点看,后部分则就神之观点看。自第四节起——「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全部共有七点真理,试自己找找看。无怪乎此章一直成为信徒的无价宝!其他伟大的章节我们预定之篇幅差不多完了,但在结束之前,且多看一章圣经之纲要,以提起读者自己研究的兴趣。它就是第是四十二章,它跟下面两章合起来,便成为一篇非常重要之讲章,主题也是论到「仆人」——是耶和华在救赎中显出之奇异恩典。一至四节是形容仆人的:五至九节是对仆人说的话:十至二十节是神宣告要藉他仆人成就的事;二十一节到尾是以赛亚向他自己人民的呼吁。二十一节说:「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人为尊」,本节中之自己当然是指「仆人」说的,即基督「使律法为大为尊」。再看三与四节之间的联系:「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然后到第四节便接着说:「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有关译本的问题我们现有之和合本,翻译之准确性奇高,间中或有地方因用词略为古雅,使现今读者一时间不明所以。但不要灰心,若懂英文的,不妨参考别的英文译本。钦定本在这方面大概帮不了忙,因为连外国人亦觉其古雅难明。可试看修订本,就准确与忠实两标准而言,修订本水准仍是高于现今之新译本。好些新译本不是把行外之小字搬进内文,就是把内文之大字搬至行外,又或因译者之神学立场而把它译得像小说一样,把所有神圣之因素减至最低(像对基督之神性一类经文)。这是遗憾的。新英文译本(NewEnglishBible)之译笔十分流畅,就是犯了上述之毛病。读者若能细加分辨,亦不妨自购一本作参考。但话得说回来,读圣经千万别贪新厌旧,也别学时髦,以为中文和合本是老古董。作过译本比较功夫的人都承认,和合本质素之高,比世界上任何一级译本绝不差,我们有理由为此译本而大大感谢神。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新译本了吗?全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近代人对「新」之无条件接受,和对旧的无条件扬弃,实在到了愚蠢的地步。另一个近代的危机也不得不提一下,好多人以为能读得明白的译本才是好译本,要动一下脑根才明白的就不是好译本。这真是叫人叹息的一个现象。每一门学科均有它独特之含义及字汇的,硬要普罗化只会牺牲了它独特之含义。也许有人能用浅白之文字来解释爱因斯坦之「相对论」,但这就等于你明白了相对论吗?还差好一大段路程呢!拿上述之修订本和新英文圣经来说,后者为近代译成,译笔自然较合近代人之胃口;但就是因为译者太重视达意,不少地方是「意译」的,且其程度是相当自由的呢!拿二者跟原文比较,你就发现修订本的译法在表达原文之准确程度比新英文圣经的大。那我们就要选择了,你要的是需要略加思想而准确度大的译本呢,还是一看就明而准确度只是平平的译本?无论怎样,多备几本译本总是有益的。它会难倒你吗?(1)以赛亚作先知是在什么时候?试把当时犹大国之王列出来,并试说出他作先知的时期。(2)我们怎知以赛亚先知的社会地位很高?而他又是一个很有教育的人?且是已婚,和为人父?(3)以赛亚年约五十至六十岁时,北国以色列有何大事情发生?(4)近代学者认为本书是由几个作者合写而成,他们持的是那三个理由?(5)你能用自己的说话,简略地驳斥上面三个理由吗?(6)试用一、二句话指出高等批评家看本书不单是以赛亚一人所写的理由。(7)试就四十到六十六章,举例说明这部分之地理背景是巴勒斯坦,而不是巴比伦。(8)试就以赛亚书之外,举出四个理由说明本书是一人之作。(9)又试就本书来证明它为一人之作。(10)西番雅书及拿鸿书均可证明本书是以赛亚写的,试说明之。(11)试列出本书之大纲,并指出全书之中心思想是怎样推广开去。(12)试就五十三章内举出九点,说明本章是指基督而言,而不是指以色列国。 旧约篇第七十五课耶利米书之一题示:请读耶利米书一遍,但不要一口气读,试按下列分段读:一至二十章:预言无指定之时间。二十一至四十章:预言有指定之时间。四十一章至尾:四十四章是一小分界线,之后是对外邦之预言。「神对各时代均有他独特之管理方法,但他方法尽管不同,目的则一,它们都是要人知道:人离开神是永无办法保守自己的一统性而免于败亡;人唯一的希望是在永在的神那里。只有圣灵能使人改变、重生。」——培姆伯:「历代伟大的预言」Pember,"TheGreatPropheciesoftheCenturies"耶利米是历史上最勇敢、最温柔,也是最悲惨的一个人物。他的书是人人都应该读的。不错,没有一个时代比我们这一时代的人更应仔细地读他所写的,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的太相似了。我们已经说过,预言应该与他那时代的历史一起读,在耶利米书来说就更应如此。这个人跟他的信息和时代是不可分开的,也要一并的来解释。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列王纪下是「历史上最悲惨的记录」,而其中尤以后面一部分为然——那就是耶利米的时代。他是在以赛亚死后八十到一百五十年才开始工作,此后凡经犹大最后五个王约四十年的时间(耶一1~3)。我们只要看看是那五个王,就不难明白当时黑暗的情形——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和西底家。摩尔克博士(Dr,Moorehead)的话很有道理:「正当犹大国一切的秩序都在崩溃,耶利米工作的时间便开始。当时政治局面之混乱达到顶点,最坏之私欲支配着各政党,又以最无能而又有害的一派当权……他就是这样的以一个像妇人温柔的心灵来眼看自己同胞日渐堕落在万劫不复的境地。」耶利米真可以说是犹大国深夜的先知。耶利米其人耶利米的生平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他性格揉合着的是一种极细致的平衡:女性的温柔和男性的刚毅,敏感的洞见和透明的单纯;以至他对外界之反应就像平静的湖面反映天上变幻多端的浮云一样。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比他更能体贴主耶稣的心肠。他能与神和人同哀,他不屈的忍耐,无私的动机,为同胞哀哭的心灵,谦卑敦厚,甘愿舍己,就是被人完全离弃也至死尽忠。这一代被人误会,被人苦待,不得接纳的传道人均要好好读这个时代先知的耶利米书。不错,我们若要真明白耶利米书,就一定先要明白耶利米这个人,他的书和他的人是不能分开的,很少人能像耶利米这样不慕虚荣,隐藏自己的:但他的书又叫我们对他的性格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原因就是他的书和他的人是那么一致,他是坐言起行的一个人。他不是一个传音器,他的爱与同情是这样的大,以致他真的是活在他的信息里面。他也因着不得已的责备而深感痛苦;他的心弦随着时代的悲剧而震动。这个人与他的信息实在是分不开的。神兴起耶利米在那个时代作他的代表,我们相信是有神的计划在里面。第一章五节就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耶利米就是特为这个悲剧性却是极之尊贵的职份而诞生;圣灵要我们认识这个人,也要明白他的信息。读耶利米书时,我们对这个人有什么认识呢?就是叫他备受痛苦的同情心。他内心被两种感情所撕裂一方面,是他与神同感的焦急,另一方面,是他为同胞那份硬心背逆而发出的呼唤和怜悯。在一切感情的后面;他的内心被撕裂了。在他与神的关系来说,他是先知,但在他向自己人民认同一角度说,他是爱国者。他是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神和自己同胞的关系中。他不单是为神发言,更体贴神的心肠,而不得不发言;另一方面,他也不是单向同胞发言,他也与人在同苦共哀。在开头几章,我们发觉他在这两种极端的感情下似乎不知所措。他有时爱同胞的心叫我们感到他好像是埋怨神的刑杖太重了、管教太严了(四10、19、20,十23~25,十四7~13、19~22)。但慢慢的,我们发现他改变了,他似乎见神施管教是对的,因为他自己的人民是那么的残酷、滥害无辜、无亲情、无怜悯,也无感恩的心,以至他不得不呼召神施行公义的审判(十一19、20,十八18~23,二十10~12,三十二16~23,四十二20~22)。耶利米被这两种对立的感情折磨的情形,可参下列经文:四19,八21,九1,十五10、18,二十14~18,二十三9等。还有,耶利米那不屈不挠的坚毅是很突出的。只有至爱至善能叫一个人在那样职位上坚守岗位。大多数的先知似乎都能使他们的时代引起一些改革,以赛亚虽然说:「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赛五十三1),但他的工作对希西家的影响却是有目共睹的。只有耶利米经历了四十年流泪的工作仍一点果效都没有见过。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地间只有神知道他所作是对的。在人间他只有被藐视、被忽略、受*,但他仍勇敢地坚持着。只有爱能使人在这样彻底叫人失望的工作下坚持下去;「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要忘记了,神坚毅的爱就是努力地要透过这个孤单的人物显露出来,因为他与神是如此相近,以至他自己的生命就成了一篇信息。他对每个将要临到的刑罚的警告都是浸透在眼泪内,每个请求均是由啜泣而串成。耶利米确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要好好学习的一个榜样。摩根博士论及神坚毅的爱十分精辟:「透过耶利米痛苦和眼泪的事迹,我们看见神怎样使用一个与他相近的人来表达神在罪人身上坚毅不变的爱。」我们再提及他另一个特性,就是他的至死尽忠。神差遣他的工作是如此艰巨,按他敏感的性格来说他是能感到畏怯的。但当他要宣告即要来临的刑罚时,却真是把自己完全倾倒出来。每当他想到同胞要受的刑罚,他内心是绞痛的,他觉得好像不能向同胞宣告如此厉害的刑罚。但多年与神相交之经验叫他不得不说,正如他过去从没有不忠于所托一样。不错,这个「便雅悯地亚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儿子耶利米」(一1)确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被召时的单纯。——「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一6)——到他临终时仍没改变:耶利米的预言明显地,耶利米书不是按时间的次序来编排的;举例说,三十五至三十六章内所记之事,就比二十一章的早;而全书之编排也不看重历史的先后次序。那么本书又是不是按主题来排列?看来也不像,本书之作者似乎也不看重逻辑的分析。当然,我们也可以选那些属于同类的经文,或对同一王而发之预言放在一起,而说某一组是属于约西亚王的,某一组是属于约雅敬王的,但作者对这些似乎不看重。那么本书是不是全无次序的呢?若单看本书之编排,我们能否找出个头绪来?能够的,而且其分段相当简单易记,下面我们尝试把它列出来。首先,第一到三十九章是属于耶路撒冷被毁前的,我们就先看这三十九章圣经吧。第一章是先知的被召和差遣,也是全书之导言部分。第二部分是由第二章至二十章,是一连串普通而没有言明日期的预言。这段唯一提及的时间也是相当含糊的——「约西亚王在位的时候」(三6)。这节告诉我们的,顶多就是说前六章圣经是耶利米最早期的预言而已。事实上很可能本书前十二章圣经是在约西亚期内的,而这些全是在耶利米作先知的初期。本段也是以耶利米早期遇到的逼害和反对而结束。留意第二十章,第一节的「巴施户珥」跟二十一章之「巴施户珥」不是同一人,后者是「玛基雅的儿子」,前者是「祭司音麦的儿子」。第二,我们要看二十一到三十九章的预言。这段话是特别而时间上又是明言的。它们均指明这个预言跟某个历史事件有关,或某个时间有关(参每章开头的几节)。有人认为二十二、二十三章是例外,但我们认为它们都是连接二十一章的话而发展下去的。细看这两章经文,看能否找出理由支持上说。二十二章论犹大最后之四王——十一节之约哈斯(沙龙);十八节之约雅敬:二十四节之约雅斤(哥尼雅),以及西底家(预言主要是针对他而发:参二十一3,和二十二1)。这些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的王,是假牧人,引导百姓走迷。二十三章就是针对这个事实而发:「耶和华说,那些残害赶散**场之羊的牧人有祸了。」(1节)。现再参作者如何论到假先知(9节),和假祭司(11节)。本书余下来各章也是清楚易记的。四十到四十四章是耶京被毁后耶利米对犹太人的工作,先是在犹大(四十至四十二),然后在埃及(四十三至四十四章)。四十五至五十一章是自成一组,主要是耶利米对邻近九个国家而发的预言(四十五章,参下一课内文)。最后五十二章是一历史补篇,也是全书之总结。我们看见犹大国最后一个王被废,双目被刺瞎,饱受羞辱,被掳为奴,耶京沦陷,而圣殿被焚——耶利米先知的话彻底应验了。本书之中心信息可以说是「神的刑罚和以色列的复兴」。现今人在罪中是完全失败了,但将来神要在恩典和慈爱中夸胜。他要亲自复兴以色列国。对罪,神的愤怒是满盈的,但对罪人,他的爱却坚持到底的。耶利米的信息在二十六章十二、十三节有一个最好的综合:「耶和华差遣我预言,攻击这殿和这城说,你们所听见的这一切话,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他就必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你们。」这深夜的劝告是何等殷切,也是何等清楚慈爱,只可惜没有人肯听从。本书之钥节是在三十和三十一章内,尤其是三十15一18:「我因你的罪孽甚大,罪恶众多,曾将这些加在你身上,故此,凡吞吃你的,必被吞吃……我必使你痊愈,医好你的伤痕。」耶利米书导言——耶利米被差遣一般的预言(二~二十)二1~三5以不婚之先知为喻(十六1~十七18)三6~六30在圣殿前(七1~十25)在城门口(十七19~27)约被破坏(十一1~十二17)陶匠之皿(十八1~23)以麻带为喻(十三1~27)以瓶毁为喻(十九)旱灾(十四1~十五21)结果(廿1~18)特别的预言(廿一~卅九)对西底家(廿一~廿三)西底家十年(卅二~卅三)首批被掳后(廿四)巴比伦围城之时(卅四)约雅敬第四年,巴比伦约雅敬在位期(卅五)兵临城下(廿五)约雅敬在位四年(卅六)于约雅敬在位前期(廿六)城被困(卅七)于约雅敬在位前期(廿七~廿八)结果(卅八~卅九)对首批被掳的人(廿九~卅一)耶京被毁后之预言(四十~四十四)巴比伦善待耶利米(四十1~6)耶利米被带证埃及(四十三1~7)犹大地之罪行(四十7~四十一18)在埃及第一个信息(四十三8~13)耶利米对留耶京之人的信息在埃及第三个信息(四十四1~30)(四十二1~22)结果——犹太人拒绝耶利米耶利米对外邦之预言(四十五~五十一)巴录之导言(四十五)对大马色(四十九23~27)对埃及(四十六1~28)对基达和夏琐(四十九28~33)对非利士(四十七1~7)对以拦(四十九34~39)对摩押(四十八1~47)对巴比伦和迦勒底(五十1~五十一64)对亚扪人(四十九1~6)对以东(四十九7~22)结语:耶京被毁(五十二) 旧约篇第七十六课耶利米书之二题示:请按上课之分段,重读本书一遍,特别注意下列各点:1有关耶和华之经文。2有关弥赛亚及将临灭国之刑罚。3二十五章论耶利米之工作。「圣经告诉我们公义是根植于宗教的。人与神的关系若破坏了,人若不再把神放在心内,他与别人的关系也不保。这就是今天世界出的毛病。也许在今天的血泪与悲哀当中,人终会明白圣经所教导的。」——摩根博士我们愈读耶利米书,里面的信息在我们心内就愈有份量。现在我们试简单地分析本书重要的信息。基本的真理人类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真理就在这本书内,作者极力强调它,历史也悲惨地证实了它,那就是:一国之败亡原因多是她不顺服神,逆天行事。我们且看耶利米控告他国家的说话——「祭司都不说,耶和华在那里呢?传讲律法的都不认识我,先知藉巴力说预告,随从无益的神。」(二8)「你自己的恶必惩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责备你。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这是主万军之耶和华说的。」(二19)「你还说:我无辜,耶和华的怒气必向我消了,看哪,我必审问你。」(二35)上述第一节是说到犹大国首领之属灵生命破产了;第二节就是无法避免的命运——罪恶与苦毒;第三节是心眼完全盲了,黑白颠倒,以苦为甜,什么标准都丧失殆尽。国家一走上这条下堕的陡坡,就没有什么可以挽回的了。上既不仁,下效法之,行恶成了风尚,行善被视为怪诞;哀哉,耶利米的声音又是何其孤单——「先知说假预言,祭司藉他们把持权柄,我的百姓也喜爱这些事,到了结局你们怎样行呢?」国家及人民一开始不尊敬神,他们必继而羞辱他。耶利米清楚地记述了此点!在位的君王焚烧神的书卷(三十六27),牧伯复陷耶利米于牢狱(三十八4);整国上下没有人要听神的话语(三十七2)。这国的命运还不清楚吗?首领既败坏,上下就都跟从,内心既全然黑暗,外表也开始腐烂。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败亡。我们若硬把神从历史挤出来,历史就都满了叫人费解的谜团。犹大的政治家可能忙于解释说他们国家的命运端系于地理上微妙的地位——北面有亚述,南面有埃及。耶利米却指出,国家面临悲惨的命运,全是因为神刑罚他们的罪恶。犹大国之领袖以为救国之道是如何与南北二强弄好外交关系,要不然则与二强之一结盟。那利米力斥该政策是无用的(二18、19、36,三十七7),并宣告国家之所以沦亡,全是因为人离弃了真神。今天罪仍在世上,神仍然是神,因此历史就不断地重演它愚蠢的戏剧。今天政治家仍然只为次因而努力,而全看不见国家败亡之主因——神被遗忘了,人不尊敬神,恣意犯罪。我们起劲地讨论政治,却对罪的问题避而不谈。我们现今之状况与耶利米时代又何其相似,但什么时候我们才学晓一国之败亡是因为人离弃神,而不是其他原因?我们真要好好向耶利米学习。有一点我们不要忽略了耶利米书告诉我们神审判的方法。摩根博士说:「当我们读耶利米书时,不难听到人说:这些执政者真不幸,局势混乱而又不能栽培出好的政治家。他们均不能应付当时之局势!但这个孤单的先知眼看国家走上败亡之境,他却说原因不在乎政客能否应付局势,因为神的手正审判他们,是他使在位的失势,是他叫他们与埃及之联盟落空,并把他们交给亚述的手。」不错,我们现今就知道,耶利米是对的;神的手正藉着异邦之势力来施行审判。短视的人会说「不幸」,但如耶利米一样有属灵洞见的人则知道,那是神的手,是神容许这一切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过去如此,今日也没有改变。历史给耶利米作见证,说明他是对的。本书对各朝各代,不论是古是今同样有效。当罪叫人属灵的眼睛瞎了,人就以为这一切之悲剧是说明神不再理他们了,他放弃了。但当我们属灵的眼睛清晰,我们就看见神在刑罚中仍然没有离开他的宝座,他并没有放弃我们。本书另一信息也极为突出,需要说明一下:神不以人之成功来衡量他工人的价值。我们也不要如此啊!我们很容易以神表面的祝福(如声誉、物质之类)来衡量自己的成败。若这标准是对的话,耶利米的地位又如何呢?我们一定要学习忠心。尽管像耶利米一样,看来是在全无果效的岗位上工作,也不要放弃。这个对今天事奉神的人来说更为重要,我们今天所处之环境,跟耶利米的时代没什么不同。黑夜已深,白昼将近了,神最后之审判快要临到这个地上。我们也会发觉人非常不喜欢这个真理、他们要用各种办法来堵住我们的口。就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时代,并且从耶利米身上学习。他坚守岗位几达半世纪之久,一点不见果效,却是至死尽忠。弥赛亚复兴之经文耶利米的使命是要向那班灵性上是耳聋目瞎的人说话。他们的罪使他们无法回头,他们无法再听见神的声音,也无法再看见神的作为。在丰盛的时候他们不肯听(二十二21),现今在患难中更是不能听(六10)。从某一角度来说,再为他们祷告也是没用处的了;圣经上就有三处说「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七16,十一14,十四11)。神还有更可怕的话:「耶和华对我说:虽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顾惜这百姓。你将他们从我眼前赶出,叫他们去罢。」意思就是说:审判是无可避免地必要临到,昔日在旷野是这样(民十四),今天在耶路撒冷也如此!正因如此,耶利米的信息主要就是审判了。但耶利米的信息不全是灰暗的,透过密云有应许的金光射出来。神永远的爱在人落至最深的深坑中仍然显露出来,就是以赛亚最光明璀灿的应许中也不够耶利米的来得叫人雀跃。我们可以细看下列之经文二十三3~8,三十1~10、17~22,三十一1~14、31~40,三十二37~44,三十三14~26,三16~18,十二14~15,十六14~15。因此本书里面也有福音的信息——宣告大喜日子将要来临!「日子将到,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犹大被掳的人归回,我也要使他们回到我所赐给他们列祖之地,他们就得这地为业……我要为你们兴起大卫。」(三十章)这是千禧年的恩福:人民再被招聚;土地再重得,弥赛亚王要掌权;而他国度的荣耀永不再断绝!上述应许不是诗人的卖弄,它们都要一一应验,且是应验在主耶稣第二次再来身上,那时他就要在地上设立他的国度。这些圣经多宝贵,我们都要用心研读它们。在这些复兴的应许中,神宣告了一件令人惊喜的事——他要与犹大和以色列另立新约。自三十一章三十一节起,是旧约中最特出的预言之一;耶利米了解到若然他的人民有什么得救的希望,那不能单靠摩西的约,他也知道神要与以色列另立新约,不是一个建立在律法的约,而是建立在恩典上的约;律法之约要求外面的顺服,历代以来证明人是守不来;一定要圣灵在人心内更新和重生,使人之欲望与动机完全改变过来,这个约才会有效,因为新的约是深深根植在神的宽恕内,人才能从根子改变过来:这个新约是以大卫的苗裔,神的儿子为中心的。他确然出现了,并且用自己的血来作这个新约的印记。耶利米看到一个新国度的荣耀,他看到那天神的国降临,天下万国「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耶利米的预言何等宝贵!巴比伦哀歌耶利米的预言敲响了巴比伦的丧钟。全篇共一百一十节,也是圣经中最详尽的一篇预言,而且也是一字一句地应验了。这个预言和应验无可置疑的,也足以证明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同时也可以想像这篇预言必会引起新派学者的攻击,且硬要把它写作的日期推至最后期,好除去超自然启示的因素。他们努力要证明本书不是耶利米写的,因为书内之「立场」是远在耶利米的时代后好多年出现之类。所谓立场也者,就是说「圣殿被毁,犹大人被掳等等」。有三个事实叫高等批评学者无以应对的,第一、就是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耶利米全书的文笔风格是典型耶利米的。格拉发(Gra)说:「全书的风格都是典型耶利米的风格。」第二、本段所写的方式也是十二分慎重的。它的开始是「耶和华藉先知耶利米论巴比伦……」(五十1),而结尾则是「耶利米的话到此为止。」(五十一64)这个双重的保证还加上一个时间的说明呢,即西底家第四年,或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七年。这样清楚说明总比批评家之猜度可信吧。第三、这部分之预言论及的事,有些是远超过巴比伦被掳末期的呢。看五十章十四至十六节,耶利米预言巴比伦之城墙和根基要完全被拆毁,而这件事是发生在古列王攻陷巴比伦后约五百年。批评家能否又因这「立场」而再把这部分往后推五百年?按这些「立场论」的看法,他们大概非如此不可了!批评家之立场论真是荒谬。我们知道有些经文是论千禧年的;我们能否又要把这些经文往后推,说那些作者是活在千禧年的,因此仍未出生?一个作者说得好:「预言的『立场』就是神无所不知的立场」,因此也就是神自己。换句话说,耶利米论到巴比伦的预言,也像圣经上所有的预言一样,是神启示的预言。耶利米书的表记价值结束之前,我们要看耶利米在旧约中所代表的是个什么样的真理。从他的温柔、谦卑、勇敢的忠心、受苦等特质(参九1,十一19,十三17,十五16~21,二十10,二十六11~15,三十七15、16三十八6;哀三1~14),无可怀疑的,他最足以代表基督为他所爱的人而受苦这方面。我们读他的书时,内心岂不受责备,我们离他的标准太远了。摩根博士论及耶利米时说:「读耶利米书时,若只看见这位流泪的先知,我们读圣经就太马虎了。『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水的泉源,我好为百姓中被杀的昼夜哭泣。』圣经中有谁可比拟吗?有的,我们经过好多世纪之后,终于来到橄榄山坡;我看见一个比耶利米更孤单的人,我们发现他凝视着耶路撒冷,听见他宣告这城的命运,他的泪不自觉地流下来。这就是耶利米预言的应验呀!……要解释耶利米之痛苦历程,就一定要从耶稣的一生去找,而耶稣的痛苦又要在神的痛苦去找。」让我们都从耶利米学习,又愿下面一首小诗成为我们的祷告:主啊,教导我,使我配事奉你:舍去,却不计较代价;争战,却不理会伤亡;辛劳,却不寻找归宿;服役,永不要求报偿;只要不忘,我行尔旨。 旧约篇第七十七课耶利米哀歌题示:细读本书两遍,特别注意每章均是二十二节,而中间一篇则是三个二十二节,因此它是按字母排列的离合诗。试能否分别何为耶和华的话,何为耶路撒冷和耶利米的话。「神的恩慈和严厉……」——罗十一22「整个世界的痛苦都聚在一个人的心内。」——迈尔士FrederickMyersin"St.Paul"「子夜里黎明的蓓蕾。」——济慈「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在痛苦中学来的。」——佚名「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太二十三37~38)忧患之子眼看着这个黑云已密集在她头上的城市,眼泪不觉流下。在他六百年前,不也是有个先知曾为这城伤心流泪?不错,这就是写耶利米哀歌的耶利米。著作问题我们不怀疑这本称作耶利米哀歌的书是耶利米所写的,但我们要指出,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没有「耶利米」这名字作书题的。我们的信念乃建于本书与耶利米书的风格和词藻是十分相近的事实,下面我们还要去补充一下,一些反对本书为耶利米所写的意见。彻尼教授是一位饱学之士,他是反对者之一,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说:「我们若单看第三章的文体,它的特色是属于耶利米的,多过属于任何一个我们认识的人。」就是关于其它四章,他也说:「其表达方式和意念与耶利米书十分相近。」他反对意见的薄弱点正是我们坚信的地方。近代圣经学者研究的程序似乎是这样,他们先有了一个观念,就如某卷某部分不是某人写的,然后便在该处找些枝节小事来支持。释经学称这种方法是「把自己的观念读进圣经去」。正统方法应是「从圣经本身读出意思来」。其分别可以是极大的。哀歌共有五篇,我们愈读就愈感到它们是耶利米之作,因为语气太像耶利米书了。按犹太人的传统,最古远的也是把本书列入耶利米著作之内:约瑟弗、马所拉本的编者(MassoreticEdition),以及早期犹太和基督徒学者,均承认它是耶利米写的,我们也是如此。本书所写的毫无怀疑地是属于耶利米时代的,艾利葛说:「与耶利米同时代的人,绝没有一个人能写得出像耶利米所写的耶利米哀歌这样的书来」。耶利米书和耶利米哀歌相似的地方极多,此处不能一一列举。艾利葛之释经书有一段十分清楚的说明,读者可自行参考(Ellicott’sCommentary)。因此我们就在这里下个结论:写耶利米哀歌的,就是耶利米本人。特点这五篇哀歌,有人说是「在墓园写的挽歌」。它是痛苦的并发,眼泪的江河,赓续的饮泣。在犹太人的旧约圣经,它是称作「书卷」(Megilloth),与雅歌、路得记、传道书,和以斯帖记共列为「五卷」。在五卷中它位于中央。它们被称作「书卷」,是因为它们均是写在羊皮卷上,每当节期便拿出来颂读——雅歌在逾越节,路得记在五旬节,传道书在住棚节,以斯帖记在普珥日,而耶利米哀歌则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周年纪念日。这五首哀歌均是以字母排列之离合体写成的,每篇二十二节。中间第三首则是三倍二十二节,那是六十六节。离合诗是按希伯来文二十二个字母排列的。第一节开头用第一个字母,第二节开头用第二个字母,如此类推:二十二个字母便有二十二节了。第三篇哀歌之所以有六十六节,是因为它每三节自成一小组,均以同一字母作首,因此前三节是用第一个字母,跟着三节又用第二个字母等,二十二个字母便有六十六节了。至于离合诗之特殊意义和功用,唐佑之博士于一九七六年七月在「抉择」发表的文章:「时代的哭泣」,有非常清楚之说明,我认为有引述之必要:「为什么哀歌要用离合诗的形式写出呢?当人在极端痛苦的状况之中,心绪一定十分纷乱,又怎样在表达上顾到文学的意味呢?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细察本书之内容。这些哀歌并不因拘泥于形式而失去它们的活力。形式与活力同样能够保持,不是圣经中的离合诗都具有的(诗篇第九、十、廿五、卅四篇就不够活泼;智慧诗如箴言卅一章十至卅一节『才德的妇女』,是以平和的口吻教诲,没有激烈的情绪)。可见这些哀歌确为罕有的文学杰作,有血有泪,充满生命的气息。先知文学的造诣是与他灵命程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在希伯来人心理中,话语本身是蕴藏着力量,字母、单字、成语都有各别的功用。先知更意识语言的能力,因为神的启示是需要话语表达的。那些表达的语句有神的灵吹气在其中,必有感人的力量。在先知的信念中,最伟大的真理,必须用最隽永与秀美的语句来传讲。所以文学的造诣是必要的,而心灵的感动,更能促使才能的发挥,本书就是具体的例证。本书的文学形式另一个用意,是为达到教诲的目的。这些哀歌当然不是一己一时痛苦的发泄,因为其中有信息、有教训。作者以非常严正的态度,研究历史的功课,教导人们怎样将信仰应用于现实的生活经验之中;再从目前的情况,预测将来可能的发展,就及时作适当的准备,以盼望前瞻。这种教学材料,易于诵读歌唱,易于记忆,必可收预期的功效。这种完美的诗歌形式也有助于敬拜的礼仪。犹太人每逢亚笔月(即俗年的正月,圣年的七月),在赎罪日前夕,唱这些哀歌,纪念以色列的国难,举国哀痛悔罪,仰望神赦免的恩典。在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城再陷,民族逃难散居列邦,会堂更为历史的浩劫哀念。而日后教会每在受难周纪念救主,咏唱哀歌,就更有属灵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