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传之东海争锋 第五章 初下山门
作者:玄月长明的小说      更新:2017-11-03

  第二日一早,三位高僧令人唤智源、明远前来大雄宝殿,将要派遣二人远赴东南平妖之事尽数告之,智源、明远闻言皆是又惊又喜。

  空性大师道:“你二人此次下山伏魔,机缘难得,务必救济百姓,光我山门,不可让修真同门小觑了。”说罢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白色瓷瓶,又道:“这瓶内盛着三颗丸药,红、黄两丸可分治内外伤,黑丸可解世间万毒,可仔细收好了。”

  这一番话,又让智源惊喜不已。他早就知晓空性大师善于炼制各类灵药,尤其解毒之用的无觉丹最为灵验,须上天入地集齐九十九种珍稀药材,佐以南极冰心、东海水精和九天凤凰之泪,挑选一个风调雨顺之年的良辰吉时,以院塔寺的镇寺之宝罗汉鼎盛起,再由空性大师以大梵妙觉佛火炼制九九八十一日,天时地利人和,须得样样齐备,极难炼成,在修真界真是万金难求。他躬身接过瓷瓶,打开瓶塞,一股芬芳之气扑面而来,说不出的沁人心脾,将那瓷瓶口往掌中一倾,只见滴溜溜滚出三颗丸药,红的殷红,黄的嫩黄,黑的乌亮,都各自放出三色毫光,旋转片刻,竟又纷纷漂浮于手掌之上,再定睛一看,那黑色丸药晶莹浑圆,冷香扑鼻,却不正是无觉丹?

  空见大师道:“你等明日下山之后,诸事务必警醒小心。智源,如今昆仑派汇聚各路英才集聚东南,其中却也难免鱼龙混杂,心中谨记出家人慈悲为怀,宽大为本,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忍让处便忍让。”他这番话中却是大有深意。空见心知昆仑立派千年,根基深厚,英才济济,还不知晓将来会怎样与他们难堪。此去路途遥远,师门难以庇护,二人毕竟势单力薄,何况如若一味争执门户之见,意气用事,只怕二人要吃大亏。

  空明大师手持清凉珠,温言道:“二位师弟所言你们务必牢记于心。明远,你阅历尚浅,此去或许危难重重,这颗清凉珠也算与你有缘,你把它带在身上,危急之时或许能够逢凶化吉。”

  智源、明远心中感动,连声称是,一一俯首礼别。

  明远走出殿来,心想明天便要下山,转身又去藏经阁拜别空月师伯祖。

  空月大师听完明远所说,亦是惊喜无限,转身步入居室,再回来时,手中已多了一书。

  空月微笑道:“明远,你上次来此处还在感叹不知何时下山,不想明日便可以成行,可见机缘巧合,绝非人力所及。你初次下山,老衲无可奉送,仅有残书一部,供你借阅,或许有所助益。”

  明远向那书看去,只见封皮泛黄,书皮之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四个大字——“真门会典”,字迹力透纸背,知道此书本是空月大师珍藏良久之物,决非寻常之物,连忙叩谢,神色郑重地收藏起来。临别之际,两人自有一番话说,老少二人叙话至近三更时分,明远方才拜别回房歇息。

  这日一早,智源、明远两人再去别过空明等三僧以及诸位师长,用过早膳,背上行囊,一步步往山下走去。

  明远行至山脚,回首向山门望去,只见五峰巍峨,奇花遍野,漫山苍翠之间掩映着无数庙宇楼台,在艳阳下灼灼闪耀,当真是春光独秀,风景旖旎。几缕山风吹过,想到自己今日便要离去,远赴异乡,前方吉凶莫测,心中一酸,竟然飘落下几滴清泪……

  智源想到明远虽得三位大师父亲授神功,但毕竟时日太短,况且他从未有过临敌对阵之经验,此去东南不免凶险重重,不禁暗自为他担忧。

  这一日,两人行至僻静山野之处,智源命明远坐在离自己十余丈开外之地,向他传授自己平生最为得意的一套金刚伏魔掌法。

  明远见智源施展开这套掌法之时,浑身上下泛出金色光晕,掌风所及之处,无不断石裂金,不由看得目眩神迷,待到他虎吼一声“收!”右掌过顶,作托天之姿,左手握拳置于右肋,左足单立,右足屈于左膝之上,仰首挺立,威风凛凛,真如金刚临凡一般!明远尚要喝彩,猛听“轰隆”一声响,劈头盖脸的尘土向他袭来,待到他看清周边情形,只见智源周身方圆十丈之内土石全部塌陷沉降三尺有余,从外至内,由深至浅,居然形成一个极大的圆环。

  到了这时,明远方才猛醒,大声喝彩起来。

  明远惊叹道:“智源师叔,你究竟花了多少时日,练就了这般惊天动地的神功?”

  智源摆手道:“我这点微末道行,算甚么惊天动地?山门同辈中比我高明的师兄弟何止十数位?不过这套掌法是空明师父亲自传授,我自拜在他的门下,便开始修习,越学到后来越是觉得其中诸般奥妙,难于领会。虽然我练功还不算懈怠,可是天资欠佳,如今只修习到这第七层境界,屈指算来,已有十年未能更上一层楼了。”说罢,他“唉!”地长叹一声,显然是在这十年里,为这套掌法耗费了无数心力。

  明远听得暗自心惊,这样说来,智源师叔竟已浸淫其中近三十年之久,难怪他使将出来,威力如此骇人!可也还未到最高境界,如若是空明师祖施展这套掌法,那又会是怎样惊世骇俗的光景?

  智源道:“时间紧迫,现下我就将掌法要诀传授与你,你可听仔细了。”于是便将心诀一一诵出,明远连忙在心中默记。

  两人一路行一路授,待到第七日,所有掌法大致已经授完。智源便和明远拆解这套掌法。明远此时丹田元气之盛,其实是大大胜过他这位师叔,况且其中内息调度之法远不如般若莲花功艰涩繁杂,修习起这套掌法自然挥洒自如,只是临敌对阵、随机应变实在太差,应对智源之时,不免左支右绌,连连中掌,颇为狼狈。

  他们两人行到月余,仗着元气深厚,明远已将金刚伏魔掌法修习到第六层境界,令智源叹为观止,不由不钦佩师父慧眼独具,竟然从万余僧众中发掘出这般旷世奇才。

  再说这一日,智源对明远道:“明远,这套掌法你已尽得精髓,余下奥妙须靠自己慢慢领悟,着急不得。即日便要到得闽地,今日我传你御器追行之法,学成之时,便可大大提升脚力。”

  明远闻言喜不自胜,道:“我早就听闻御器而行,一日可达万里之遥,师叔可是传我这套法门?”

  智源面色一红,摇头道:“非也非也。御器飞升,若非金刚罗汉,怕也快成正果。我这点道行却哪里能够?御器追行之术,离地不过三五丈,返复不过三里远近,连‘爬云’也不算,怎能是御器飞升这般高深的法门。”

  明远略觉失望,但转念一想,若非佛祖菩萨垂青,自己何德何能,能在这月余之间,窥得寻常弟子数十年也未能到达之境地,想起空明师伯祖常常说起“月盈则亏”的道理,自己怎能如此贪得无厌?想到此节,不觉羞愧道:“明远狂妄无知,胡乱言语,师叔还请恕罪。”

  智源却喜他心思单纯、胸无城府,温言道:“想学高深法门,本是好事,但修行本须循序渐进,来不得半分投机取巧,否则必入魔道。将来若有缘法,师侄自然能得偿所愿。话不多说,且听仔细了。”

  明远心中稍安,连忙凝神听他传授。两人一旦行到无人处,智源便把禅杖祭起,明远足踏禅杖施展御器之法,智源不时从旁指点,明远倒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且说明远等两人远赴千里,一个授,一个学,一路上免不了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好在智源也曾经多次下山,早已习惯远行之苦。明远初下山门,每天看着迥异于五台山的青山绿水、村落田陌乃至牲畜家禽,无一不倍感新奇,兴奋不已,一路上所受的饥渴之苦,相比而言倒是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