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二百三十四章 西北西南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从1936年四月份看起,最先竣工的,是三座水电站,在德国专家的大力帮助下,在五月之前,完成了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目前早已正式投产,成为川西电网的主力军,嗯,刘老爷子的心气比较高,已下令再建三座。

  反正刘郧很早就作好了准备,茂州市的七八座水电站图纸,早已存在了川西县的刘家别墅中,老爷子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反正电力与能源是越多越好,等全面抗战一爆发,沿海工业内迁时,电力缺口就大了。

  1936年五月,是个丰收的时节,首先是涪城铁路延伸到城都,随后本·艾瑞克斯的工程队,受刘湘与尹昌衡之请,即时参与到城都铁路的修建。该月底涪城铁路已修到了广元,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六月份的形势,更是一片大好。广元铁路正式开通,马兴驰及其铁路工程队,受刘湘与邓锡侯的委托,开始着手修建广元到陇南县的铁路,由于缺少专业的施工图纸,目前的进度非常缓慢,已向川西总部求助好几次了。

  这个好办,智脑储存了大量的地形图,需要的话,可以立马设计出来,大约几天之后,就可以将图纸空投到广元去。另外刘司令还想修建大西北铁路网,争取贯通兰州、西安和延安等中心城市,这些都是大西北路网的重要支撑点,自然是有求必应、精益求精,甚至以前参与修路的二十只蚂蚁机器人,也会继续参与下一阶段的修路。

  除了大西北路网之外,刘郧还准备修筑大西南路网,重点是从城都、乐山、经渡口镇(攀枝花),直抵昆明。此事早已征得老蒋与刘湘同意,而且在庐山“绥靖大会”时,又取得了云南王龙云等人的同意。

  至于从城都到重庆的铁路工程,刘湘的意思是由川军独立完成,请老将尹昌衡亲自挂帅,倒也省了刘司令不少的功夫,正好腾出本·艾瑞克斯的修路队,负责修建城都到昆明的铁路工程,嗯,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刘主席提到了一点,希望今后与铁路相关的一应设备,包括铁轨、路钉、十字镐在内的修路设备,将由川西钢铁厂全责提供。刘三爷也是一愣,若非有上百只蚂蚁在全天候挖矿,连川西自己都缺钢铁好不好?对了,不是还有涪城钢铁厂么?

  川西小王国的丞相,尹沁兰秘书还是很胜任的,即刻拿出了一堆资料,全部是关于涪城钢铁厂及其兵工厂的近况记录。嗯,早在五月初厂房的主体就竣工了,五月底就开始运作了,每日产铁五十吨,刘郧在心中默默的算了下,一年也有近二万吨,不错不错,就是不知钢产量怎么样。

  然而,这厮在一大堆的资料中找了大半天,愣是没找到产钢量的记录。正在纳闷的时候,尹沁兰即时的递给他了两张公函,刘司令连忙拿过来一看,顿时苦笑不已。一是德国专家送交刘湘的报告,只有了了几句,大意是说川内的几处铁矿,杂质多、品位低,不适合炼钢,嗯,只适合炼铁芸芸。

  另一张是刘湘以四川国民省委的名义,发给刘郧的任命书,从即日起刘亦诚同志(没看错,民国政府也流行同志之说)任涪城钢铁厂厂长,全权负责涪城的军工事宜,嗯,股权问题是四六开,当然是刘司令占四成,而刘主席占六成,任命时间正是六月七日。

  今天是几月几号,刘司令悄悄的偏过头来,咨询了下尹沁兰。尹丞相很贴心的告诉他,今天正是民国二十五年,公历六月二十九日,明后天就是空军学员正式毕业的时间,正等着他这个川西校长签发毕业证。

  还好还好,刘郧摸了一把冷汗,心里直说“幸好还来得及”,还没等他开口,尹丞相又送来一大堆资料,搞得刘司令两眼发花,真想问一句,“小尹姑娘,你这是要谋杀亲夫么,这么急促的送资料”。

  尹沁兰可能是真有意见了,于是绷着脸的解释道,“经德国教官的筛选,本届符合毕业的空军学员,只有四百九十七人,资料全都在这里了”。

  刘郧也有些晕了,这怎么得了,他分明记得空军学员的总数,是一千二百三十三人,怎么才毕业了三分之一,真是天理何在,一时也顾不上尹丞相的脸色了,拿着资料略略翻阅了一下,其中王牌毕业生三十九人,精英毕业生一百八十二人,普通毕业生二百七十六人。

  刘司令的脸色也丰富多彩起来,这也太吊了,空军学员毕业还分什么王牌、精英和普通,搞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榜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二榜进士及第若干,三榜同进士出身若干。

  嗯,先看看王牌学员,理论考试不算突出,飞行考核只算良好,但在实战模拟时就牛叉了,基本都是五战五胜,而且与教官们放对时,教官基本都在被击落的范围之内,其中最厉害的还是“川西七侠”。

  这七个人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被击落记录基本为零,甚至受伤都是一发或二发,其他三十二人,虽然也是王牌毕业生,也达到了五战五胜,然而在很多时候,都是与教官同归于尽,战果虽然突出,却只能算是勇气可嘉。

  再进一步查看七侠资料时,刘司令才发现有点意思,这七人刚好囊括了四方势力,中央军、川军和红军各二人,以及川西一人,下意识的重点看了看这位川西状元,竟然姓尹名顺平,字一航,真是有点点巧了。

  刘郧不由自主的看了尹沁兰一眼,只见尹大小姐面无表情,若无其事的解释道,“你没猜错,他就是我的远房堂兄,算是老尹家的族人”。

  刘三爷只好一声苦笑,这年月就是这样,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才刚刚结束,华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宗族,彼此之间盘根错节、分布甚广,在川西附近出现尹家人,一点都不足为奇,尹家毕竟算川中望族,可能是自己多心了。

  刘司令正欲向尹沁兰道歉时,尹秘书却悄悄的离开了,嗯,还是算了,任何女人都不希望,有一大堆女人与她争男人,自己这次也是遇巧了,除了孔玉玲没到场外,其他的都上场了,尹大小姐闹闹心也很正常。

  剩余几个王牌学员,刘郧也大略的浏览了一下,川军送来的俩人都姓刘,更是巧了,分别叫刘仕磊与刘健龄,是刘湘的家乡大邑县人,如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老刘家的后起之秀,算是老刘家的后备人才。

  中央军送来的俩人,就更离谱了,一个叫孔颜青,一个叫蒋志林,刘郧在心中直嘀咕,这年头的人才,怎么尽是与大家族、大名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啊,哎呀,真是当官难啊,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再看看红军学员,一个叫罗奎鳞,看不出来历,也不认识,另一个叫唐学飞,这样多好,全是没家势的好青年。刘司令突然一凛,万事不能看表面,这年月能达到飞行员素质的人选不多,其家世多半是非富则贵,何况这年月当红军,可是有杀头的危险,这些人用的多半是些假名字吧。

  也罢,就与这些人结个善缘吧。刘郧的大笔一挥,三十九个王牌学员,每人奖励歼教战机一架,而且保证送到指定位置,当然诸如天津山东等地,就请学员自己运走好了,好在本时空的国内机场多,可分站转场。

  这些优秀的空军学员一旦进入四大势力,都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中央军就能增加几个飞行大队,所驻扎的地方,应该是武汉三镇居多,那么原来的南京空军,就可以全神贯注的关注南京、上海和杭州等沿海城市了。

  至于红军,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红色空军,甚至会间接导致马家军、阎锡山和张杨联军等各方势力,也不得不加快自身的空军建设,从而带动整个大西北局势的改变,同理当四川空军一旦成形,也会导致大西南等地的大变革。

  那时,川西所出产的歼教机,就会遍布大西北与大西南,没准连远在新疆的盛世才,也不得不购买几架,这样一来,刘郧的大空军计划,就算初步成功了,嗯,看来在下一届招生时,应该略略偏重于大西北和大西南。

  不过就现在而言,还略略有些言之过早,刘司令也想好了,妥善处理这些毕业生的问题,才是当前顶顶重要的大事。这些合格的学员固然重要,但是那些没合格的学员也很重要,他们可都是未来的地勤人员,或者维修人员,紧急时甚至可以客串轰炸机组员,不过这些种种设想,还得等他了解清楚以后再说。

  还没等刘司令完全想好,尹沁兰又将一大堆账本扔给了他,刘郧在讪笑之余,只好略略翻了下账本,尽是这些年来的亏空账本。不说别的,光是空军学院与学员们的生活开销,每天就得亏上万的大洋,一年就得亏损四百多万大洋,另外川西专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又是一个吓人的大坑。

  即将弹尽粮绝,才是尹秘书真正黑脸的原因。刘郧也是一惊,他记得川军刘主席,不是定了十多个师的装备么,折合大洋的话,也有数千万之多,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难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川军耍赖没给钱。

  尹沁兰眼睛一翻,就一五一十的算了一下账,这些年来在刘司令名下,光军队就高达五六万人,而且还大搞各类基础建设,尤其是近千公里的铁路网,基本上是全靠川西地区一家掏钱,居然还能撑到今天,真是不容易啊。

  刘司令却越听越头痛,真是花钱如流水,以前搞一个川西县时,还是很容易的,只要蚂蚁机器人一出动,什么大事小事都能搞定,甚至还可以福利分房,嗯,分的还是别墅之类的高档住宅,动辄还能提供免费电力,变起花样的鼓励各个行业用电,尤其是耗电大户水泥厂等等。现在想来还真是太天真了,难道要取消福利政策?

  取消福利,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算了,还是交给孔财神父女去劳神。刘郧直接问尹沁兰,庞太师的“川西铁路投资银行”进度如何?结果大出他意料之外,银行至今还在筹备之中,据说是因为许多大户人家想加入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刘司令这个川西王不在,导致庞太师说破了嘴也没人理睬他,连汉口的孔氏财团也有些暧昧,一说到钱就打哈哈。庞学忠在无奈之下,只好在茂州市政府旁边,成立了“川西铁路银行办事处”,他自己干起了老本行,继续修筑他的高速公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