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工匠大师 第233章 潮州虾蟹篓
作者:九个栗子的小说      更新:2020-05-02

  沈曼歌点了连接后,发现对面的直播没有露脸。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有人将一个篓子放到了桌上,占满了整个屏幕。

  沈曼歌看得直乐,她最喜欢看弹幕互怼了!

  终于,一阵沉寂过后,对面主播总算是说话了:“陆大师,你……好,我姓谭,是潮州手艺人。我看过你的作品,非常有灵气,刚才有人跟我说,你不介意……更多的人展示,那个……”

  听得出,这人挺紧张的。

  声音很僵硬,整个没什么音调起伏,干巴巴的,说到最后声音都有些打飘。

  陆子安微微一笑,温和地道:“我确实不介意,这是潮州虾蟹篓吧?很漂亮。”

  闻弦音而知雅意。

  陆子安甚至都不需要猜,就知道他所为何来。

  潮州木雕与冬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历史极为悠久。

  潮州木雕作品在制作完成后大多髹漆贴金,所以又称“金漆木雕”。

  平常一般用于建筑装饰、亭、神轿、进盒、宣炉罩、烛台、果碟等神器装饰,非常有名。

  只是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条件,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

  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这导致潮州木雕陷入后继乏人的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位谭木匠的想法就很明显了。

  果然,谭木匠沉默了一下,激动地探出头凑到了摄像头前,顿时整张脸就占满了屏幕:“谢谢!这的确就是我们潮州最有名的虾蟹篓,非常精致的……”

  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弹幕,想回复又不知道怎么回,谭木匠有点被吓到,又卡壳了。

  陆子安弯了弯唇,直接接过了话头:“大家请看,这个虾蟹篓采用的是通雕技艺,整体都是立体镂空通雕,虾蟹栩栩如生,真正的360度无死角,从任何侧面都能够欣赏到虾蟹的活泼姿态,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上佳之作。”

  “哎,对的对的。”有陆子安做缓冲,谭木匠也慢慢放松下来:“嘿嘿,那个,我不是打渔的,我是个手艺人,之所以拿这个虾蟹篓出来,是因为我们潮州靠海,鱼虾蟹篓代表丰收时的景色。”

  他大概也明白了自己不该靠摄像头太近,退后一些坐到了椅子上,坐得端正笔直,像是上课的学生一样。

  这个姿势又逗笑不了不少人,有人觉得这人看着还挺搞笑的,索性也过去给他打赏了鱼丸。

  “那个,我是不是该感谢你们啊?”谭木匠长得比较普通,肤色偏黑,显得比较憨厚,挠着头很是困惑:“我该说什么?请问是有什么模版还是直接说谢谢就行?”

  不仅是直播间笑成了一片,连陆子安都忍不住笑了。

  “你直接说谢谢就行,如果以后有人打赏得很多,你看到了的话可以直接说谢谢谁谁的打赏。”陆子安索性搬了盆子过来,一边调一边道:“潮州人拜神时,会用工艺品堆满一张桌子,鱼虾蟹篓就是用来拜神的道具。”

  有了他的解说,众人也终于开始正视这个看上去很是精美的木雕。

  虽然说是篓子,但其实和篓子搭不上边,整体像是扭曲盘旋着的鱼虾蟹缠在了一起。

  仔细分辨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些虾蟹缠着的里面竟然是一个篓子。

  确确实实的分了好几层,最难得的是,有些龙虾只有爪子抓在了篓子上,却也非常稳固,视觉感极为惊艳。

  “……对的对的。”谭木匠笑得一脸傻气,乐滋滋地道:“谢谢谁谁的打赏,还有这个谁谁……”

  谭木匠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之间又有很多人给他打赏,索性不管了,正事要紧,这种机会很难得的:“我们潮州通常是在庙堂、祠堂、寺庙和一些雕梁前面雕一个鱼虾蟹篓。不管进哪一个祠堂里面,都有四个烫金花烫银的螃蟹。一般都是拜完神以后就来标价,一块钱可以标几万块,一个香可以标到30万,在神前排的东西很值钱。”

  他们闹得欢腾,谭木匠还在认真地打广告:“在古代的时候,鱼虾蟹篓的造型以小巧为主,清朝之前的鱼虾蟹篓,一个顶多在30厘米左右,主要是挂在水梁的龙头下面。现在就没这么多限制了,有大的也有小的。我们以前都是把这些虾篓移到下面做个小小的摆着,嘿嘿,可以卖得多一点。”

  毕竟越前排的越值钱,下边摆满比摆一件要划算得多。

  陆子安也看得挺好笑的,刚调好粘合剂,还没开口,就有人直接推开门走了进来。

  他回头一看,却是好久不见的刘子宁,身后跟着欲言又止的陆爸,显然是没能拦住。

  “刘会长,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陆子安笑了,抬了抬手:“我这手上全是东西,曼曼,去泡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