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矢飞蝗 第42章 待漏院
作者:黄鹂传书的小说      更新:2018-07-01

  天刚蒙蒙亮,待漏院中黑压压地挤满了临时接到上朝通知的文武百官。文武百官早已习惯了不上朝,突然要上朝真不习惯。有的是半夜接到的鸿胪寺的通知,有的到天亮才接到通知。百官之中,许多官员从未见过皇上真身,接到通知热血沸腾,有的连忙绞尽脑汁,准备了议案,期待博得皇上的青睐,加官晋级,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博个封妻荫子,图个光宗耀祖。此番上朝究竟是什么议题?大家心里都没底,所以不免窃窃私语。

  顺天府知府倪焕之昨晚一宵未眠。倪焕之虽然只是个知府,但京师知府的级别比一般知府高一格,相当于巡抚。督抚们不在北京,朝廷中缺少代言人,于是占地利的倪焕之就被督抚们推举为了秦党舵主。昨天二十八名太学生到午门请愿,起因就是贵州巡抚李泽西战死在征剿播州杨应龙叛乱的阵中。李泽西之子李瑞中在太学生中人缘极好,一帮同学得知朝廷迟迟不肯出兵,李巡抚战死沙场,激于一腔爱国热情,游行至午门,拉着横幅,呼喊口号,请求朝廷出兵播州,平定叛乱。二十八名学生被锦衣卫抓了关进北镇抚司监狱之后,倪焕之的家里就成了这被抓太学生家属的接待中心。

  这些被抓太学生大多是督抚之子,而在任上的督抚尚不知情,所以其家属只得求助于秦党舵主倪焕之。

  倪焕之一面接待安抚学生家长,一面寻思营救太学生之策。锦衣卫以擅闯宫禁抓人,如果上折硬告锦衣卫,那是一点胜算都没有。要救学生,只能打感情牌。于是倪焕之连夜起草了一个传单,题目叫做《岂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准备上班时到六部散发,争取其他党派支持,上折皇上救人。因为按照大明法律规定,涉案当事人都得回避,所以自己作为秦党舵主,倪焕之自己不便上折向皇上陈情。

  倪焕之是后半夜接到鸿胪寺的通知的。皇上临朝,这太出乎他意料之外了。皇上多年不上朝,此番突然临朝,朝廷有什么重要事要开会?倪焕之一想也就明白,无非是播州平叛的事,他心里有了数。此刻,倪焕之见同僚们议论纷纷,猜测皇上临朝所议何事?掐准这是自己扩散太学生被捕的消息,博得同情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一边散发传单,一边像是个小喇叭广播说:“千古奇闻,英雄李泽西为国战死沙场,儿子李瑞中为国请愿被下锦衣卫大狱。”

  恰在此时,天下纷纷扬扬下起雨来。这待漏院本是百官等待上朝的休息场所,因为多年不用,房屋失修,如今雨一下,真的成了一个漏院,倪焕之借题发挥说:“诸位请看,老天都在为李泽西洒泪,锦衣卫他的人心就不是肉长的……”

  当此之时,有接过倪焕之的传单看了的,这才明白皇上今日临朝,无非是播州平叛之事。论及李瑞中的被捕,不少人对锦衣卫面带怒色,但敢怒不敢言。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接过倪焕之散发的传单,一看是攻击锦衣卫的,绣春刀一扬,望倪焕之奔来,大喝一声:“倪焕之,太学生擅闯宫禁,这是触犯国法的事,锦衣卫抓他们又怎么错了?你这是污蔑锦衣卫,煽动大臣的情绪,还不快收了你的传单,停止胡言乱语,否则我先将你下狱!”

  倪焕之一看骆思恭扬刀而来,一把扬了手中的传单,拔出松纹古定剑在手,冷笑道:“骆思恭,你休得猖狂,倪某为正义代言,为公理执言,便是朝堂之上,皇上面前,我不怕你。我陈述事实,何来煽动一说?你血口喷人,还想逞强不成?倪某今天就是丢官杀头,也要为死难的英雄向你讨个公道!”

  众官见两人动了真火,操起家伙,都让出一块地方来。

  骆思恭在锦衣卫中算是顶尖高手之一,形意八卦拳出神入化,闻名江湖。他虽然知道倪焕之江湖上号称秦川剑仙,还著书立说,其实并不怎么瞧得上眼,当下仗着一身武功另加这削铁如泥的绣春刀,有心要在百官面前搞倪焕之一个下马威。

  倪焕之知道骆思恭瞧自己的武功不上眼,也有意在百官面前显摆一下,杀一杀骆思恭的威风。

  骆思恭绣春刀呼呼生风,上三路,下三路,中三路,招招夺命。倪焕之长剑如蛇,刚柔相济,变化多端。

  两人刀来剑往,纵腾翻滚。

  锦衣卫与百官向来面和心不和,是个对头。百官见骆思恭口口声声要拿倪焕之,结果久战还是拿不下,难免讥笑起来。

  锦衣卫此时在场的三个将军一看老板骆思恭拿倪焕之不下,感觉有损锦衣卫的形象,于是嗖地一声,各自拔刀助阵。

  百官这边,虽然有几个武林高手,但有的惧怕锦衣卫,怕惹火上身,有的因为党派不同,不愿淌这趟浑水,无人出手。谁知倪焕之以一敌四,一柄松纹古定剑指东打西,毫无惧色,反而越战越勇。

  百官见四个锦衣卫的大佬战秦舵主倪焕之一人都战不下来,纷纷给锦衣卫喝起倒彩来。

  南门乔生和高攀龙站在一起,正好杨左走了过来。三人碰巧都是快天亮时才得到鸿胪寺的通知,所以此刻从倪焕之口才知道今天皇上临朝所议何事。

  南门乔生无心观战,也无心给谁助战,而是小声对两人说:“今天上朝应该是议出兵播州的事。可惜我们事前一点信息也没有,如果有一点信息,至少要开个会布置一下,避免乱兵上阵,有损我们东林党人的形象。”

  杨左神秘地一笑:“前面成立剿总指挥部,围剿后金,不是没出过兵,也没见皇上临朝。今天皇上临朝,应该是想御驾亲征。”

  高攀龙说:“如果不是议出兵的事,我们可以提立太子的事,此番议出兵,怕是不便提议立太子的事了。”

  三人商量一会,南门乔生说:“能否提立太子的事,杨大人你自己把握。如果你提了,我们再策应。如果你不提,那就下次再说。此番如议皇上亲征,百官必然反对,皇上定然恼火,所以我们提议立太子,时机不对,不宜飞蛾扑火,白白牺牲。”

  倪焕之正与锦衣卫四个大佬较技,正好太极殿中钟鸣三声,鸿胪寺卿余甫国和大内侍卫长柳成炳开了宫门。

  余甫国问明五人何以刀剑相向之后说:“你们都给我住手,太学生请愿的事,是非对错,罪与非罪,朝堂之上,自有皇上决断!在待漏院大打出手,成何体统?”

  骆思恭与倪焕之一看要进宫了,各自只得住手。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在太极殿中站定,余甫国领队向皇上行了朝拜之礼后立即宣布:“今天皇上临朝,只议出兵播州之事。其他有议案的,仍按原来的渠道办理。”众官一听,才知道这次朝堂之上的议题。有政治城府深的猜到皇上想御驾亲征,一般官员还是一头雾水。

  朝会一开始,内阁道辅王锡爵代云贵总督张成宏宣读八百里加急奏折。

  众臣听得杨应龙冲州撞府,打破十五座州县,贵州巡抚李泽西战死,都是义愤填膺,群情激昂。

  兵部侍郎熊梃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皇上仁爱,念杨家祖上于大明有功,所以一直等杨应龙幡然醒悟,悬崖勒马,但以今天之情势,杨贼胆贼胆已经养肥,冲州撞府,杀我命官。臣虽不才,愿领兵平叛,以报效国家。”

  熊梃一奏,接着有不少战纷纷请战出师贵州。

  万历见众臣的爱国主义激情被激发起来,请战官员跪了一片,叫他们平身之后这才发话说:“众卿,你们的爱国之心朕非常感动,我替列祖列宗谢谢你们。正如熊梃所分析的,你们对杨应龙叛乱看得很准。播州杨应龙自恃祖上对我大明的功,屡次向朝廷提出非分要求。在其非法要求被拒后,杨应龙欺我大明朝中无人,悍然起兵造反。朕怀仁慈之心,顾及这几年天灾连连,百姓生活不易,不想轻启刀兵,所以一直责令贵州督抚以抚为主,希望以和平手段解决叛乱。现杨应龙以为我大明软弱可欺,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杀我巡抚,占我州县,众卿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出兵贵州,剿灭杨应龙。”

  不知是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朝廷之上,顿时口号声声,杀气腾腾。

  万历见众臣的爱国激情已经被彻底激发起来,这才说:“朕今日临朝,是想与众卿商量一事,凡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朕想效我朝英明神武之太祖皇帝,御驾亲征。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万历满怀期望地望着众臣,谁知他一提出亲征,满朝大臣不分派系,黑压压地跪成一片,杨左率先奏道:“启禀皇上,一百多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前车之鉴,朝中战将如云,不缺挂帅的将帅,皇上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冒此风险。皇上若有闪失,臣等百身莫赎。”

  杨左话音刚落,满堂文武百官长跪不起,众口一词,都是反对万历亲征。

  见大臣们搬出明英宗土木堡的故事,讲得慷慨激昂,众口一词,万历一看形势不利,只得改口说:“朕不过试一下众卿的忠诚,罢了,朕亲征之事不用再议,我们现在议谁挂帅出征的事。”

  以御前太监身份出席朝会的魏忠一听万历此言,凉了半截腰,一腔建功立业火焰被浇了个透心凉。

  最终兵部侍郎熊梃任剿总指挥,挂帅出征,以平定白莲教成名的兵部作战科长夹谷胜为先锋,调动贵阳王朱良平的三万兵马作为国军主力出征播州。

  魏忠这是第一次见以黑虎拳称雄军中的河南将领夹谷胜,夹谷胜长得头齐尾齐,虎气十足。

  经次一役,魏忠才知万历这皇上当得确实有些窝囊,有皇帝之名,实无皇帝之实权。而万历面对强大的太监集团与文官集团,根本无能为力。其实万历本身的能力也驾驭不了这两大权力集团。只是万历虽然无能为力,但他还是能不忘抢占一个道德的制高点,通过改口挽回面子,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其实只要他多一分决断与霸气,在朝中再多几个支持者,情况一定会大为改观。可惜的是万历不懂培植势力,玩成了个孤家寡人。君王用臣,必须拉一派打一派,于中制衡,若任由大臣成为铁板一块,皇权焉得不被架空?万历呀万历,我到底是说你精明好还是迂腐好呢?

  经过了这件事,魏忠也才理解万历这个皇上难当,以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当?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万历人不糊涂,缺的是君王的霸气与手腕。王安的忠诚没说的,但道行并不高明,属于愚忠。但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万历绝对不可能用自己取代王安。

  想到这一层,魏忠心情又抑郁起来。自己纵有满腔辅佐万历之志,机会之神总是眷顾不到自己头上。

  南门乔生因为夹谷胜当了先锋,为东林党争了面子,对这次朝会的结果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