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方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吴秀才的想法
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说      更新:2019-03-23

    第一卷第四十五章吴秀才的想法

    接到父亲发来的要他回太原的电报,赵天一不敢怠慢,连忙在二十五日告别郭守圣、历汝燕以及一干外国佬,坐上轿车先回包头。临行前还不忘提醒汉堡饭店的老板汉斯,记着昨晚两人的商议,在太原开一家德国饭店和帮助自己在德国的一些事情,这才上车扬长而去。车子到包头以后,没有直奔归化城,而是开进了郑好的坦克研究所;有些事情赵天一要给姐夫说一声,那就是有关装甲汽车的事情。赵天一考虑到,如果在后年和日本人的战争中过早使用先进的战-1型坦克,绝对会刺激小日本军方,为他们提早研制坦克打了提醒针,这个是非常不划算的。让小鬼子提前这么多年重视坦克的生产制造,对将来的战争可是大大的不利。赵天一的想法是,我们自己制造大量的汽车装甲车,就是那种装有机枪或者11式步兵炮的双发发动机的卡车装甲车。以现阶段的战争场面来看,只要不是在山区作战,这种汽车装甲车足够应付所有的战争场面了;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坦克这种真正的战场杀器,又可以误导小日本军方,让他们以为这种带有装甲防护的四个轮子的汽车,就是最好的陆军进攻武器。如果真的让日本人上当了,不但可以延缓鬼子坦克的研发时间,说不定还会对欧洲列强坦克的生产制造造成一定影响;呵呵!想起来就是一件损人又利己的大好事情。

    交代完六姐夫之后,赵天一一脸坏笑的离开坦克研究所,继续坐车东去。当天下午三点多登上了丰镇火车站前往太原的火车,第二日下午一点三十六分,火车抵达太原车站;没有顾得上换衣服,坐上老爷子安排好的汽车直奔省政府而去。火车到大同,他又接到了父亲发来的催促电报,所以不敢耽搁,生怕真的发生什么大事。

    赵老爷子发电报给儿子,确实是有大事,但也不算什么坏事,算计好了还应该是一件好事。事情共有两件,一件是北京袁世凯政府发来电报,鉴于山西省在发展地方经济和控制乱党(革命党)过程中表现优异,要调省长赵怀桑进京述职,而且是以简任官身份进京述职的。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以后,官员(文官)任命上北洋政府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但仍实行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将行政官分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四级。特任官由大总统以特令任命,简任官由大总统直接选任,荐任官由各主管长官推荐呈请大总统任命,委任官由主管长官直接任命。前三种文官被称为高等文官,委任官被称为普通文官。除特任官外,简任、荐任与委任官共分为九等。其中第1-2等为简任官,第3-5等为荐任官,第6-9等为委任官。赵天一的父亲赵怀桑就是袁世凯亲自点名的二等简任官,虽然没有说明到京以后任什么官职,但一个二等简任官就已经是让众人抬眼高望羡慕不已。这是袁世凯对赵家父子一心忠于政府,忠于他袁世凯,反对革命党的褒奖,他要告诉世人,只要你们听我袁世凯的话,什么都好说!

    北京政府给赵怀桑的电报要求他在明年、也就是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前到位,准备参加四月八日国会成立的大会;看来,袁世凯是准备把这位没有野心忠于政府的大员安排进国会了。全国各省这一段时间正在进行国会议员的选举,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和袁世凯支持的公民党都找乱哄哄的四处拉票,看来袁世凯是看是赵怀桑治理地方的大成绩了,之所以将赵怀桑在明年四月之前继续留任山西,就是想利用他的名声,为他的公民党争取选民。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就是吴佩孚在年底回去的事情,中央陆军第三师(曹锟)第六旅(张鸿逵)他的老上司曹锟因为从德国购进了一批新式火炮,要他回去教授士兵使用。吴佩孚想在回去之前和赵天一谈一些事情。赵天一在通过北洋政府请求将吴佩孚调来做自己军官学校炮兵教官的时候,其用意是借机会结交这位后直系军阀第一战将和智囊,看看能否将其拉到自己麾下。但赵天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吴家的关系。

    吴佩孚十六岁那年父亲吴可成因病去世,吴佩孚与母相依为命,家境渐寒。后多得其做生意的堂兄吴亮孚资助,生活才得以继续;包括后来吴佩孚投天津武卫左军聂士诚部做了一个高级戈什哈(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也是吴亮孚掏钱支助的。所以,对待堂兄一家,吴佩孚母子都是很感激的。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后,几次进出东北,其间曾被俄军俘获,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也是他的堂兄花了大价钱将其救出。战后晋升上尉军衔,在堂兄引见下投奔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以其才智和灵活,逐渐得到曹锟的赏识和重用,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故而吴佩孚对自己的这个堂兄那是当亲兄长看,非常的尊重和亲近。而这个吴亮孚,却是在一次往山西的生意中结识了赵怀桑;那个时候吴亮孚听人说山西缺少火油(煤油),此生意有大利可图,于是就借钱购买一批运往山西。谁知他在归化的火油店有一天晚上竟然失火,不但将没有买出的火油烧尽,还连带把附近几家别人的店铺也烧了,不但让他血本无归还染上了官司。多亏遇到了当时正在归化城做官的赵怀桑,出于对同行遭遇的同情,赵怀桑慷慨的拿出一些资金,帮助他归还了那几家烧毁店铺的赔偿金,又将吴亮孚保释出狱。经过这么一件事,吴亮孚和赵怀桑的关系就开始建立,两个人成了亲密好友。这些事情赵怀桑没有告诉儿子,加之刚懂事一点赵天一又嚷着去美国,也没有见到过逢年过节来家里拜会的吴亮孚;他从美国回来之后,也是天天忙自己的事情,几乎没有回过家,自然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在太原的时候,父子俩也是各忙各的很少见面,见面也是谈工作上的事情,赵怀桑根本就没有想起和儿子谈自己的这位老朋友。加上老赵家做生意已经几辈子了,认识一些人生意场上的朋友也很正常,赵怀桑就更加没有想把这位老兄弟加朋友介绍给儿子。不过这次吴佩孚能来太原军官学校教书,除了北洋政府那边的文批之外,吴佩孚的这个堂兄也是告诉自己的堂弟自己和赵家的关系,抱着帮助堂兄的朋友就是帮助堂兄的想法,吴佩孚这才来到太原做炮兵教官。

    随着在山西时间的加长,吴佩孚的心态也同阎锡山一样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慢慢的潜移默化,而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翻天覆地的改变,以至于只到吴佩孚在接到自己要回去的电报以后才发觉的。吴佩孚本人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影响的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受封建王朝影响很深的人。光绪五年入私塾读书,次年被父亲送到私塾就读,置身喧闹中仍静心背诵功课,格外受先生器重;光绪九年开篇做文章,光绪十二年念完四书五经,光绪二十二年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做秀才以后吴佩孚曾经做过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情,那就是一次看戏,看到男女同台演出,顿时认为这样子有伤风化。于是一怒之下掀翻了别人的戏台,还追赶演员;结果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祸外逃,冬天到北京,以写春联、卜卦为生。这件事可以看出吴佩孚是一个比较守旧和传统观念比较深的一个人,就像宋朝的岳飞一样,骨子里全都是忠君爱国之类的东西。这种人即好相处又不好相处,但只要他认定了一个人,就会死心塌地非常的忠贞。这种人也很重情重义,吴佩孚孤标傲世,但他有一个特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有个知己叫郭绪栋,山东胶县人氏。当年吴佩孚刚进兵营当传令兵时,郭绪栋还是文案师爷,曾多次帮助照看于他;于是等到吴佩孚发迹之后,他也没有忘记这位当初帮助国自己的师爷。后来聘郭绪栋为自己的秘书长,管理军中要务;直奉两系军阀混战,郭随吴佩孚左右参战,多所建树。最后还让郭绪栋当上山东盐运使,可谓衣锦还乡。当然吴佩孚这种人心里面也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强盛,爱国(忠君)是他们绝对的理念,想让这种人做汉奸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他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后世日本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用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为其服务。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中继袁世凯、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为日本特务的焦点;日本竟然在北平、汉口

    分别设立主要对吴佩孚进行策反活动的大伯机关和竹机关。对日本的侵略罪恶,吴佩孚是深恶痛绝的。即便流落四川有东山再起之意时,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但他拒而不受。由于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来杀身之祸。

    这次要离开山西了,恰好堂兄吴亮孚来到山西,就山西的发展和赵氏父子的这几年在山西所做的一切兄弟俩在一起谈了好长时间,这才有了吴佩孚要求走之前见赵天一一面的故事。没有人知道吴佩孚和他堂兄两个人在一起谈了些什么,只知道他们两人最少在吴佩孚的教官二楼住处三个多小时之后才出来。出来之时两人明显的很激动,还相互搀扶着,不时抬头看天空;看样子,吴氏兄弟是做出了什么决定,不过这个决定很快就能让赵家父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