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三百七十章:战西北(二)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他大步走过去,蹲在地上,问一个跳房子的小孩子。

  “小子,你们怎么还不回去吃饭呢。”

  “我娘说,反正要睡觉了,少吃一顿死不了人。”小孩子撸了一把鼻涕,瓮声瓮气的说道。

  陈远宏看着流民们沿河而搭的窝棚,不仅叹了一口气。

  “刘海军,传令下去,熬点猪油渣子野菜粥,多蒸点馍,让流民们排队过来吃。

  从明天开始,不发粮食了,一日三餐都由我们来安排,等到了地方再给他们发粮食。”

  不一会儿,一口口大锅架了起来,炊事班的大师傅们开始忙碌起来。

  “哐哐哐!伯爷有令,大家都出来排队吃晚饭啊。”士兵们在窝棚区里开始敲锣通知。

  食物飘出的香味,士兵们的叫喊声,让窝棚里炸了锅,流民们纷纷涌向锅边。

  “排好队,都排好队啊,不要抢,人人有份儿。”

  士兵们一边喊一边在旁整理队伍,老人小孩一队,青壮年一队。

  在营地中央,烧起了一堆篝火,陈远宏,王盼,刘海军、吴勇等都聚在旁边烤火。

  “延安府的百姓善骑射,一直都是很好的兵员,公子是不是打算招兵?”王盼边烤火边说道。

  “你小子,什么都瞒不了你。”陈远宏笑着指了指他。

  “别看着我啦,招兵的事情你们自己做主,手快有,手慢无。

  有一点啊,注意组织纪律,公平竞争,不能乱来啊。”

  看着旁边眼睛都在冒绿光的张扬,刘洋,刘晓、张春、杨天、王二蛋这些骑兵连长。

  陈远宏笑呵呵的说道。

  不一会儿,就看到他们带着士兵,在流民旁边大声的吆喝着:“老少爷们,我们伯爷招兵了。

  步兵一个月一两银子,五升大米,给地二十亩地,一亩田只收两斗四的税粮,饷银准时发放啊。”

  陈远宏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招兵了,他有这个权利,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了。

  各营的士兵们还在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骑兵月给二两银子,七升大米,田二十五亩,弓手······

  你们好命啊,也就是碰到了我家伯爷,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待遇去啊?”

  话还没说完,人群顿时炸锅了,吵的像自由市场似的,各种问题随之抛了出来。

  “哐哐哐!安静,安静,有什么问题一个个来。”士兵们敲响了铜锣,嘶声力竭的说道。

  有人问道:“军爷,和鞑子们打仗,我们不怕,月给也高,可是死伤的抚恤是咋算的?”

  “残了的,安家费三十两,田税按一亩一斗收,直至子女成年为止。

  死了的,安家费四十两,丧葬费十两·····”士兵们大声解释道。

  流民们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青壮纷纷踊跃报名。

  “公子,我始终有一个问题憋在心里,开会的时候不好问,平时也没时间,今天我想斗胆问一问。”王盼看着陈远宏,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

  “问吧,看你这个样子,憋了很久了。”

  “为什么给士兵这么好的待遇,就是稍微差一点,我相信大家也会争着来当兵。”

  “士兵是什么?一个士兵就是一个家庭,银子发给他们了,难道他们不花吗?

  我们生产这么多东西,卖给谁?只有他们有钱了,他们才舍得花钱。

  银子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啊!况且,这些商品里包含了税。

  我扣扣缩缩的,把这么多银子埋在地里,有什么用呢?它又不会生仔儿。”陈远宏笑呵呵的说道。

  看着王盼低头沉思,陈远宏挥手叫来了本地的鹰眼负责人徐强。

  看着这个举止沉稳,英气勃勃的年轻人。

  陈远宏笑了,这个组织终于开始给自己回馈了。

  徐强现在加入了水情司,现在是“羊报”的负责人。

  这是朝廷专门在黄河长江上游设立的一个机构。

  专门测绘黄河长江的水情水势,每当秋天涨水,黄河要泛滥时。

  水情司的羊报就全部聚集在黄河边,看着黄河两边的将军柱。

  浮桥两侧各树两根铁柱,号称将军柱。

  南北对峙的将军柱之间用铁索维系木船制成浮桥,黄河天堑顿变通衢,一时誉为黄河天下第一桥。

  而这座浮桥就在自己的旁边,明天自己就将带着军队过这条浮桥,进入河西四郡。

  将军柱上面按一定尺寸凿为刻度,用来测定水位,这大概可算简陋的水标尺。

  将军柱上的刻度水高一寸,河南的水头就高一丈。

  这时就派遣水情司的羊报们向下游传递河防汛情。

  什么叫羊报呢?就是缚着羊皮袋泅水报汛情的水卒。

  首先挑选出剽悍壮实、水性高强的水卒,给他缚上浸过油的羊皮袋,使其不透水,充当救生圈。

  这些羊报可能是全天下最了不起的水鬼,说他们天下第一,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出发前,先服用压缩饼干--“不饥丸”。

  腰系水签数十枚,装点完备,羊报一跃入水,开始了极其艰苦的征程。

  羊报一路劈斩恶浪,巧避险礁,顺流如飞,瞬息千里,直达中原一带黄河水面。

  他们就沿着黄河急流迅速投掷水签。

  当地水卒早已在急流中驾船巡候,专事拣捞水签。

  他们按水签所示的洪峰高度,命河工照此预先增高加固堤防,以防患于未然。

  羊报到淮安附近水情平缓的地带登陆,直接去衙门报到领赏。

  每人赏银一百两,这也算是买命钱了。

  然后发给特制的介绍信,沿途驿站一律免费招待,走陆路返回兰州水情司。

  就从眼前这段下水,到淮安差不多要一个月时间,回程大约四个月时间。

  “辛苦你了。

  你传回来的沿路地图很重要,记三等功。”陈远宏边说边拍了拍身旁,让徐强坐下。

  “谢公子,这是属下的本职工作。”徐强恭恭敬敬的拱手道。

  “坐吧,别那么多繁文缛节,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这是你应得的。

  说说嘉峪关外的情况和各个势力,下一步行动,咱们才能万无一失。”

  徐强双手递过来一个档案袋:“这是河西四郡、哈密、吐鲁番和草原上的情况。

  都是这些地方的兄弟们汇总来的,请公子过目。”

  王盼伸手接了过来,抽出档案先看了起来。

  徐强坐在两人中间,开始详细的介绍起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移民全球》,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