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帝诸天 第九十章 兵临函谷关
作者:六道好轮回的小说      更新:2019-05-18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是苏秦、张仪之策,到如今七国秦独大,故而六国合纵,兵发函谷关。九州一统乃是大势,大势所趋,七国君主无论是野心勃勃,还是英明神武,是懦弱无能,还是荒淫无道,为了他们的理想和统治地位,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楚国出兵50万由项氏一族项燕统帅;魏国出兵20万由信陵君魏无忌统帅;韩国出兵10万由号称百年来韩国最强之将姬无夜统帅;赵国出兵20万由李牧统帅;齐国出兵35万由安平君田单统帅;燕国出兵25万由太子丹统帅,六国共出兵160万大军兵临函谷关。秦王政尽起大秦可战之兵80万与盟军对持函谷关。

  六国拿出一半的兵力欲要一举灭秦。两倍于秦军,六国信心满满,扬言十日破函谷关,西进秦地,三月之内六国君主共入咸阳庆功。可是等到大战一起,六国在咸阳城碰了个头破血流,抛尸十万之众却未踏入城头半步。鏖战一月,联军人心浮动之际,秦竟大开函谷关,蒙恬率蒙氏黄金火骑兵趁联军无有防备之时,突入左翼韩军之列,斩首三万众,更是将韩军统帅姬无夜斩杀万军之中。韩军溃败,往中军而逃,蒙恬率军掩杀,赵军大营被溃军冲乱,即使有李牧竭力组织,依旧被蒙恬冲入军营,粮草付之一炬。可惜此时联军已经反应过来,赵军也在李牧的主持下站稳军阵,蒙恬见无法继续扩充战果,遂退回函谷关。

  第二日,联军统计损失,韩、赵两军损伤最大。韩军伤亡、走失共计八万之众,赵军并未与秦军短兵相接,但被吓破胆的韩军逃溃裹挟者不计其数,踩踏而死者更是不知凡几。二十万精锐赵军最后组织起来只剩十万众不到,气的李牧恨不得拔剑杀人,可惜韩军统帅姬无夜昨夜已经战死,若是当面李牧绝对会杀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百六十万大军攻击一月有余,却连函谷关城头都没踏上,本就打击军心,如今韩国全军覆没,赵国损失过半,再加上攻城丢下的十万尸体,才一个月的时间联军已经损失三十万人了。

  “如此这般下去,军心难用,不知各位可有对策?”此次楚国出兵50万,乃六国之最,故项燕被推举为总帅,此时六国、不,是五国将领齐聚中军帅帐,项燕愁眉道。

  “此次六国合纵攻秦,我赵从未退缩半步,奈何姬无夜竖子,安敢称百年来韩最强之将,竟然不知防备,被秦军夜袭,全军覆没,更是累我赵军损失过半,若是战死沙场我李牧绝无二话,可是、可是······李牧愧对吾王,愧对我大赵将士啊。”如此无妄之灾,李牧心气难消,先是愤怒难平,最后更是老泪纵横。

  其他人见状也是心有戚戚,在座的哪个不是知兵之人,即使大军兵临函谷关,虽然没人料到秦国敢派兵偷袭额,但是该有的防备还是有的,只有这姬无夜,自从到来,在军营之中夜夜笙歌,军中将领是酒肉不断,可底下士卒却每日一餐。即使此次没有秦军偷袭,最后也会发生问题。众人庆幸,还好自家军营不在韩军旁边,随后目带同情的看着李牧一眼。

  这时,一个白衣儒雅的少年站了起来,对着李牧说道:“李将军节哀,我等皆知此事罪不在将军,是······唉!”

  “多谢太子丹殿下,李某知道。”李牧也非凡人,实在是心情太过悲痛才会如此,不过片刻,如今已经能够克制,对于燕丹的安慰,李牧谢道。

  “将军太过客气。”燕丹回礼道,随后对着在座统帅道:“丹幼年曾与秦王政,质于赵,丹的老师与当今大秦国师亦是好友,对于秦国师所创武道略知一二,可谓之开未有之先河。”

  “太子丹还请言明,这武道究竟有何不凡?”魏无忌问道。

  “信陵君克制孔夫子?”燕丹不答反问道。

  “孔圣人无忌如何不知?圣人所创儒家大开民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故为我人族圣人。”魏无忌感叹道,其他人听了皆不由点头,赞同魏无忌所言。

  “正是,正所谓天不是夫子,万古如长夜。而这武道便是如同儒家一般适用万民的大道。”燕丹感叹道。

  “啊——这、这怎么可能?”听闻燕丹所言,所有人皆不可置信道。

  “儒以开智,武以强身,这是老师对丹所言。”燕丹再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当年那个人成为当世圣人,武道耀世,麒麟相伴,可如今他们却是敌人。

  诸子百家,所学博者莫过于杂家,名家,小说家,鬼谷纵横,还有墨家。众人皆知燕丹的老师是当代墨家巨子,既然此言是墨家巨子所说,他们再不信也不得不信了。

  燕丹继续道:“我曾观函谷关上秦军,皆气血充盈,开三石之弓,可称十人敌。这还是寻常士卒,若是秦军将领想来更强,他们皆练就武道之法。”燕丹也没想到这林夕竟然如此大胆,在这个贵族掌握一切的年代,竟敢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将一家之学遍布大秦上下,可是再一想到林夕那如神如魔的实力,只能心中暗叹。当年孔夫子有教无类,更是从新编订《春秋》,各国为之胆寒,纷纷派人阻止夫子,百万大军围困下丘,三月无进出,然孔夫子学究天人,功参造化,《春秋》成而鬼神哭,微言大义震慑百万大军,夫子携《春秋》从容而去。如今林夕亦是当世无敌,莫说秦国,就是九州诸国联合起来又有谁能阻拦武道传播呢?

  “怎么会?诸子百家不是约定那林夕不得出手,他怎敢如此?”田单说道。

  燕丹摇头道:“平安君此言差矣!林先生并未出手,只是他的学说为秦国所用罢了。我等还要庆幸先生武道之说未成,否者若是再过上百年,这天下武家一脉必不弱与道、儒、墨三家,而秦乃武家发源地,那时武家弟子皆万人敌,莫说我等百六十万大军,便是我等六国大军俱出又岂能挡秦国兵锋?”

  “那我等便只能如此坐看秦国渐大,然后逐一灭我等六国?”项燕苦笑道。

  燕丹闻言一阵沉默,一切谋略皆寄托在足够的实力上,只是如今秦国一家独大,更是独挡六国之师于函谷关前,他也没有办法。

  这时,李牧开口道:“秦不过百万之军,如今这函谷关聚集八十万大军,秦地所余不过二十万,却要分派诸地,我等可分兵一道绕过函谷关以破秦势。”

  “李将军此计甚妙。”魏无忌赞道。

  项燕想了片刻同样面露喜色的看向李牧。

  “将军大才,如此秦军破矣!”燕丹惊喜的看着李牧说道,随后问道:“不知将军可有攻秦人选?”

  众人皆看向李牧。

  李牧道:“绕道攻秦,乃出其不意,故而兵贵神速。我赵军皆骑,李某愿率军攻下咸阳。”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骑便是七国之最,听闻李牧所言,众人皆点头,随后看向上首的项燕,毕竟楚国是联军的盟主,而他是如今联军的统帅。

  项燕沉思,不过片刻站起身道:“就以将军之言,由将军率赵骑绕道攻秦,我楚国腾龙军团二十万皆骑兵,也交与将军,望将军早日攻破咸阳。”

  众人皆吃惊的看着项燕,腾龙军团是楚国精锐,更是项氏一族的根本,谁也没想到项燕竟然将二十万腾龙军团尽数交于李牧手中。要知道如今虽然六国联盟,但是这是因为秦一家独大,六国不得不联合对抗,待秦灭之后六国联盟之势势必不复存在,互相攻伐,难道他就不怕李牧暗中坑害腾龙军团?

  李牧也没想到项燕竟然如此,随后双眼激动的看着项燕躬身道:“总帅放心,李某必不会让一名楚国将士枉死,如违此言,教李某一族皆灭,天人共戮。”

  “将军何出此言,项某将腾龙军团交给将军便是相信将军。”项燕连忙走下来扶起李牧道。“事不宜迟,将军速速准备,稍后有人将腾龙军团虎符交于将军。”

  “是,某将必破咸阳,在咸阳宫等候总帅大军,和各位。”李牧抱拳道。

  “祝将军旗开得胜,攻破咸阳。”众人起身祝贺道。

  李牧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离开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