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帝诸天 第九十一章 函谷议事
作者:六道好轮回的小说      更新:2019-05-18

  夜半,函谷关中王帐中,越发威严神武的嬴政正在翻阅案件,此时各将领刚刚议事离去。突然,帐外传来一声尖细的声音:“赵高求见王上。”

  嬴政手不释卷,头也不抬的淡淡道:“进来吧。”

  “谢王上。”赵高躬身进入王帐之中,看着眼前年轻却霸气的少年,赵高跪伏在地,“禀王上,罗网密报。”

  嬴政依旧没有抬头,看着手中的竹简道:“说吧。”

  “是,罗网来报:赵之李牧率三十万铁骑离去不知所踪。”赵高恭敬道。

  “哦——”嬴政双目轻眯,随后道:“退下吧。”

  “是,王上。”赵高躬身退去。

  只是赵高离开不久,嬴政案前出现一道身影,身影单膝跪地,面上精铁覆面看不到面容。不知是何时出现,又像是一直跪伏在此。

  嬴政如同没有看到眼前的人一般,依旧处理着手中的案件。

  “李牧率三十万骑出联军。”

  铁面人说完便再次消失无踪,没有人看到他离开,更不知道他如何离开。

  这时,嬴政终于放下手中的竹简,稚嫩威严的声音响起:“来人召集众将军前来议事。”

  “是。”帐外声音响起。

  不过片刻,一众大秦将领尽皆来到嬴政王帐中,行了君臣之礼后,众人分列两侧。

  “众将军,深夜寡人将尔等唤来,因为有军情来报,李牧率领三十万骑兵脱离联军不知去向。”嬴政威严道。

  “王上所言属实?据臣子所知,赵国骑射不过二十万众,蒙恬将军昨夜夜袭,赵军被韩军所累,便是未有损失也不过二十万。”一个白胡老将道,其名蒙骜,乃如今秦国军方第一将领,亦是老秦势力领头人。

  “蒙老将军勿忧,消息确实属实。”嬴政道。

  “既然王上如此说,想来是有他国给予李牧支援了。”蒙骜说道。

  “正是如此,一月来联军攻城损失不下十万,昨夜蒙恬将军夜袭,韩国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损失不知多少,想来不少于五万,如今李牧带走三十万骑,百六十万联军如今不过百十五万。骑兵乃楚、赵四十万,其余四国合而十万,如今看来不过十五万,而我军步卒四十万,骑兵四十万,当可一战而下联军。诸位将军看看这场战应该怎么打?”嬴政分析道。

  “不好——”这时蒙骜突然叫道。

  所有人皆看向蒙骜,只见蒙骜上前道:“王上息怒。”

  “老将军莫慌,有话直言。”嬴政并未发怒,对着蒙骜说道。

  “王上言李牧率兵三十万骑不知所在,若老臣所料不错当是绕道函谷关,直接攻我秦地,还请王上速速发兵拦截李牧,否者三十万骑入我秦地,恐有大祸。”蒙骜说道。

  听到蒙骜的话,所有人皆脸色一变,这时他们也想到了,即使想不到有蒙骜的提醒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秦地被攻,那他们这函谷关八十万大军便会被两面夹攻,更是独守孤城,粮草不足。

  只是嬴政却不为所动道:“老将军先回列,今日只谈破敌。”

  “王上不可啊!”蒙骜听到嬴政的话大呼道。

  “王上不可,李牧大军入我秦地不可不防,还请王上三思。”又一位老将军站出来谏道。

  随后接二连三的将军出班进谏嬴政退兵回守秦地,只有寥寥几个年轻将领身形未动,没有加入劝谏嬴政的行列。

  “诸位将军勿忧,赵牧自有人对付,我等当要于此一举击破六国联军,如今六国精锐尽在函谷关下,只要一战平定,大秦一统九州指日可待。”嬴政威严霸气道。

  “这——”听到嬴政的话,一众劝谏的将军面面相窥,不敢置信。大秦甲士百万,如今八十万大军俱在此,何人能挡李牧三十万骑?只是看王上神情言语却又不假。

  “请问王上,何人可挡李牧三十万骑?”蒙骜资历颇高,如今也只有他能质问越发威严的嬴政了。

  “看来不同众将军说清楚,众将军难以安心破敌啊。”嬴政笑道。

  听到嬴政的话,蒙骜为首的一群人面露尴尬。还是蒙骜问道:“请王上明言。”

  “我大秦之兵除了在此八十万,二十万驻扎秦地各处。可是老将军莫忘了三姓老秦?”嬴政淡淡道。

  闻言蒙骜双目圆睁,浑身颤抖道:“难、难、难道是孟、西······白——”说道最后一个白字,蒙骜这个戎马一生的沙场老将都不由的不能自己。

  见嬴政点头,蒙骜大喜道:“哈哈哈,有他们在,莫说李牧三十万骑,便是三百万骑又何妨?王上,老臣请命愿做先锋,为王破六国联军。”这一刻,所有人仿佛看到那个四十年前的蒙骜先锋官,那样的锋芒毕露。

  “老将军稍待,将军戎马一生,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这总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啊,否则这敌人都被老将军杀完了,可是会让他们记恨老将军一辈子的。”嬴政安抚下蒙骜,半开玩笑道。

  直到此时蒙骜才稍稍控制自己,只是一想到三姓老秦,他那双手依旧无法控制的轻轻颤抖着。只是他还是说道:“破军就在眼前,请王上下令。”

  由不得蒙骜不激动,蒙骜曾在武安君白起帐下为先锋官,跟随白起百战百胜,后成为大秦军方支柱,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官至上卿。他曾是齐国人,到如今却是老秦人了,只是在武安君被秦昭襄王赐死之后,孟西白三姓渐渐淡出秦国的军队,但是在蒙骜的心中真正的老秦人是孟西白三姓。

  王帐中年轻的将领除了几个家学渊源的有所猜测以外,大多对孟西白还不怎么了解,但是老一辈将领皆目露喜色的看着嬴政,没想到当今王上竟然说动孟西白三姓。

  这时嬴政说道:“沙场征战,老将军甚政百倍,此次由老将军安排,寡人愿做将军帐下一先锋官。”

  “王上谬赞,老臣有愧。”听到嬴政的话,蒙骜躬身道。

  嬴政伸手虚扶,道:“将军百战不殆,决胜沙场,在座诸位有谁不知道,此次便有将军安排,还望老将军莫要推迟,一切为了大秦。”

  “这——老臣遵命。”蒙骜见嬴政如此说,只能应下。。

  随后蒙骜走到眼前的沙盘前,这是嬴政送给军方的另一份礼物。沙盘上一座雄伟的城墙,如同天险一般将整个战场分割两面,而城头上写着“函谷关”三个字,并插着一支黑底红字“秦”的小旗。而关前从左到右插着韩、赵、齐、楚、魏、燕六个旗。只见蒙骜上前将韩、赵两旗拔除,将魏字旗移到齐国左侧。道:“大王,诸位请看,蒙恬将军夜袭灭韩十万大军,今李牧率三十万骑离去欲攻我大秦腹地,余下齐、楚两个兵最重,而魏、燕皆步卒。项燕也是战场老将,若我所料不差当以此布阵,以防我军再次突袭。联军百十五万众,然骑兵仅十五万,百万皆步卒,想来项燕定会讨来骑兵大权。”随后蒙骜将一个骑字旗插在六国联军后方,说道:“必会将骑兵置于中军后方,以防我军骑兵出击骚扰。”

  看着蒙骜的布局,嬴政与众人不由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只听蒙骜继续说道:“待三日后,李牧大军到我大秦边境,我等便可开城迎击。”

  听到蒙骜这么快便定下决策,嬴政眼前一亮说道:“还请老将军下令。”

  蒙骜再次回礼,然后才说道:“三日后我等确定李牧大军无法迅速回援,便可与联军一决死战。到时候,十万骑兵攻联军左翼,十万骑兵攻联军右翼,我六十万大军与函谷关下与联军摆开阵势。”

  “老将军,如你所说,我二十万骑兵攻联军左右两翼,联军十五万骑兵只要分出五万大军配合魏、燕步卒便可缠住我二十万骑兵,不如左右各二十万骑兵猛攻左右两翼,前置联军主力,以我大秦步卒勇武当可迎击联军中军。”这时蒙恬上前说道,虽然蒙骜是他的祖父,但是在军中,蒙恬一直以将军称呼。

  听到蒙恬的问话,蒙骜脸带笑意了看了看自己的孙子,作为军人出身,世代从军的蒙家,自己孙辈出一个将才自然让蒙骜高兴,只是如今还是太年轻了。蒙骜不由的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另一个年轻将领问道:“王将军,你如何看?”

  那年轻小将听到蒙骜问话,躬身上前说道:“老将军,以翦看,若是我大秦骑兵尽出,联军只要固守两翼,牵制住我等,中军直接压上,以十五万骑兵为锋,即使我大秦士卒勇武过人,亦会被撕开一道口子,随后联军一拥而上一多击少,那我军便胜少败多。”

  蒙骜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看王翦,随后说道:“王将军所言亦是老夫所想。”

  “可是,若是只有二十万,联军却未必会攻我中军,到时联军只要稳定阵型,派出骑兵缠住我军二十万骑兵,慢慢绞杀,这不是羊入虎口?”蒙恬皱眉道。

  “哈哈哈,虽说老夫就派出二十万骑兵,老夫可是骑兵尽出。”蒙恬哈哈笑道。

  “可是······”蒙恬疑惑道,其他尽皆疑惑,明明是蒙骜自己说只拍二十万,如何又说骑兵尽出?

  只是蒙恬话还没说完,嬴政的声音响起:“莫非老将军是要用出这草木皆兵之计?”

  听到嬴政问话,蒙骜再次抱拳说道:“王上明见,还要多谢国师赐予兵书,俗话说人过万,如山如海,如何清点?只要稍做伪装想来可以初略瞒过联军。而且有函谷关为屏障,我等可以轻易隐藏二十万大军,待到骑兵突袭,关前成列四十万步卒,如此决战之时,项燕如何料到我等还藏有二十万骑军?我等对持月余,联军士气受挫,更何况我大秦士卒勇武必为联军所知,这么大失误项燕会不上钩?”

  听闻蒙骜所言,所有人恍然大悟,皆赞蒙骜用兵如神。

  蒙骜谦虚道:“这不过是国师所赠兵书小计,真真大才的是国师大人。”

  随后众人皆赞扬远在咸阳的林夕,同时对蒙骜隐晦表达是否可以借阅国师所赠兵书。

  听到众人赞扬林夕,嬴政含笑不语,目光深邃的看向咸阳方向,心中暗道:“老师,你为政儿做了这么多,政儿一定尽快结束七国乱战,还天下百姓一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