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帝诸天 第九十五章 泰山封禅
作者:六道好轮回的小说      更新:2019-05-18

  (昨天有事没能更新,今天二合一大章献上)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泰山,巍峨沉浑,气势磅礴,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来泰山便是神圣的象征,位于古中原地区的最东部,被黄河与汶河环绕,在古时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伟壮阔,具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冀近神灵之地。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上古时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禅。

  先秦古籍《管子封禅篇》曾有记载:“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

  鸡鸣日出接天关,绝顶疏钟云汉间。

  气合大荒心似海,身临上界目无山。

  九州寂寂孤僧睡,片石峨峨万古闲。

  便欲抠衣通帝座,手扶碧落看人寰。

  泰山号五岳之首,镇压九州,上接青冥,下通九幽,其最高峰故名曰:天柱。天柱之上乃泰山之绝顶,其上平整,预示天下太平,故而被称为太平顶。

  三月间,这泰山太平顶上一座祭坛耸立而起,分五色——青、红、黄、白、黑。由九州各地进贡而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亦代表着代表五方、五行、上古五帝等。祭坛方圆有九丈,分九层,预示九九至尊之意。曾有御史、太史令谏言:“此乃逾越,有违祖制,不敬天帝,恐天罚,当改为五层,意为九五,天之子。”但是从不理会政事的国师驳斥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族当兴,万世永昌。当持天之权柄,丈地之规矩,行人之大道。集天权、地规、人道归一,以己心代天心,人皇即天帝、人皇即地祗,如何不可?”

  见国师发话,御史、言官、太史令皆禁声。虽然国师从不参与国事,但当今秦王,九州人王乃国师亲传弟子,视国师如父。而且如今武道横行,全民习武,大秦能这么快一统天下与国师密不可分,就是他们也习练武道,如今的林夕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秦之师亦未有不可。故而五色社稷坛依林夕之意定为方圆九丈,垒九层。

  时已有十万大秦锐士守在泰山,督造社稷坛的官员早早等候在泰山脚下等候王驾。

  照样初升,霞光万丈,一条长长的人龙蜿蜒而来,当先一只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的麒麟瑞兽在前引路,初阳的映照下如同天帝出行。

  等候的众人早已得知当今国师乃在世圣人,有麒麟相伴,只是从未见过,如今第一次见到这传说中的瑞兽,图腾,激动难以自己,暗道:天命在我大秦。等候半宿的疲惫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身为秦人的骄傲与自豪。明明王驾还在几里外,但是这些官员、十万将士便早早跪地,但是他们腰杆挺直,双目精神看着远方的长龙。

  这些官员、将士,直到队伍来到不远处不摇不动,高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声振聋发聩、激荡云霄。

  “起——”威严的声音从车架中传来。

  “谢吾王。”众人齐声,方才站起。

  嬴政踏下马车,剑眉星目,血气方刚,黑色衮龙袍修长得体,更加衬托其君王气度,巡视间顾盼生威。待见到林夕下车后看向林夕,林夕轻轻点了点头。嬴政再次看向泰山,威严道:“我等再次等候。”

  “是,吾王。”众人领命。

  不多时,又一个车队到来。比之嬴政,这个车队太过简陋,车队为首是一架六驾马车,这时天子之乘,只是拉车的却是六匹嶙峋老马。其后是一架架牛车,牛车上的人一个个精神萎靡。

  见到车队到来,嬴政率先来到为首的车架旁,微微欠身道:“秦王政恭迎天子。”

  听到嬴政的声音,车帘从里面掀开,没有侍女,只有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红色华章服,戴着天子冕冠,正是周天子——姬延。姬延欲要下车,嬴政抢先一步来到车旁递过一只手。姬延看了看嬴政,见其目光清澈,随即扶着嬴政的手臂下得车来。

  “有劳秦王。”姬延说道。

  嬴政点了点头,随后道:“赵高,带天子与诸位大人洗漱一二。”

  “是。”赵高尖细的声音回道。

  听到嬴政的话,一众周室官员大喜,从洛邑道泰山千里之地,虽是坐车,但是为了赶时间他们也是日夜兼程,不是他们不想停下来休息,只是泰山封禅是如今九州真正的主人加冕称王之举,为了不被秋后算账,他们只能咬牙坚持,好在终于到了泰山,并且新的九州之主还为他们准备了热汤,这是再好不过了。当下道:“谢过秦王殿下。”

  “孤不用。”正在这时,周天子拒绝道,让一众周室官员面色一变,好在接下来的话让众人稍稍一缓。“烦请赵大人带诸位大人去洗漱吧。”

  赵高看着嬴政,见嬴政点头,应了声“是”,招呼各位周室官员去洗漱。

  周室官员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跟着赵高,还有人上前攀谈结交,更有人道:“哼,还当自己时天子吗?周早已经灭了,如今秦王盛情款待却还摆着架子,待今日封禅大典之后还有谁会认你这个天子。”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姬延听到,也是为了让姬延身边的嬴政听到。天下改姓,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当然要另择新主了。

  姬延面不改色似乎什么也没听到,但是一旁的嬴政却是面色一沉:“将不敬天子之徒拿下,待封禅大典之后诛三族。”

  “是——”听到嬴政命令,自有将士上前。

  正偷眼看着嬴政的周室官员瘫倒在地,本想抱上大腿,却没想到葬送了自己的姓名,不等他们求饶,便被将士拖了下去。

  “天子,我等先上山吧。”嬴政毫不在意被拖走的人,在他看来,这些周室官员一个个皆是酒囊饭袋之徒,没有全斩了他们已经是看在他们祖上荣光的份了。

  “秦王何必如此?良禽择木而栖,怪不得他们。”姬延依言朝泰山行去,随口说道。

  “背主之徒如何称良。”嬴政并肩而行道。

  行到林夕身边,嬴政恭敬道:“老师,我等可先行上山?”

  林夕点了点头移步而动。

  姬延惊奇的看着年轻的林夕,随后躬身道:“没想到是圣人当面,姬延未曾见礼,还请圣人恕罪。”

  “天子言重了,林夕本就一届凡人,圣人之称非与我人族大功绩者不可,林夕何德何能可称圣。”林夕同样回礼,自姬延下车林夕便一直观察,见其神完气足,精神奕奕,丝毫没有亡国之君的悲叹、不甘,尤其是其一身修为亦是不弱,当下知道世人对周王室的评价有误,自然不会小觑这个周朝最后的王。

  “先生武道,强人族之基,如此功绩如何不得称圣?”姬延回道。

  “天子、老师,请,我们路上边走边说。”这时嬴政在一旁说道。

  “请——”林夕、姬延异口同声道,两人相视随后大笑起来。三人朝泰山天柱行去。大秦文武随行。

  待到达天柱之上,太平顶时,赵高的身影再次出现,只见其躬身道:“见过天子、吾王、国师,诸子百家已至,正在山脚。”

  “哦,看来诸子百家还是心有不甘,并不服寡人啊。”嬴政笑道。

  “政儿何必在乎?如今大势在秦,他们服不服都不影响大局。”林夕淡淡道。

  “老师说得是,能不能让他们臣服皆看政儿日后的手段了。”嬴政说道。

  “没错,若是他们敢在攻伐神魔之时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孤亲手断绝他们的传承。”这时姬延冷声道,似乎今日不是他禅让一般。

  林夕心中一叹,“夏商周三朝王室,无愧人族,此等大义之人确值得敬重,可惜。神魔一族,你们欠人族的何止先民血债,这一代代人族的付出皆要算在你等头上。”林夕微微眯起了眼睛。

  嬴政见状,熟悉林夕习惯的他同样面色一肃,目光幽幽望向东边升起的太阳。

  林夕三人在这天柱峰天平顶仰望碧落,俯瞰群山,谈古说今,如同好友一般,一直谈到日近中天三人丝毫不觉疲累,好似有说不完的话一般。

  这时,赵高再次上前,“见过天子、吾王、国师,诸位大人来了。”

  “哦,既然他们来了,封禅大典当开始了,时间已经拖得够长了。”没想到率先说话的竟然是姬延。

  见嬴政点头,林夕同嬴政走道一旁。

  这时大秦文武,诸子百家在社稷坛周围站定,周室官员来到祭坛下,三公踏上祭坛,太师念祭文以祷上天,太傅焚阴文以慰大地,太保述大周诸王功绩。

  述完大周诸王功绩后,只听太傅朗声道:“今周王延自认才不及、德难当,兹有嬴姓赵氏政才德俱佳,为万民计、为人族计,欲效仿三皇五帝禅让贤才。”

  这时,身穿凤纹华章的姬延踏步走到祭坛之上,手持天子剑平举过头顶,朗声道:“嬴姓赵氏政何在?”

  身穿黑色衮龙服的嬴政正色,一步一步踏上祭坛,来到姬延面前:“嬴政在。”

  姬延问道:“天下万民何也?”

  嬴政答道:“必使百姓安居乐业。”

  姬延点头再问:“人族何也?”

  嬴政再答:“必使人族万世永昌。”

  姬延点头再问:“神魔何也?”

  这次嬴政的声音变了,充满血腥、杀气:“屠神灭魔,以报吾人族先民血海深仇。”

  三问三答,低下群臣面面相窥,这与以前祭天不同啊。

  可是姬延、嬴政并未丝毫异议,如同这就是祭天仪式一般,两人神情肃穆,见两位新旧主宰如此,即使心中颇多疑问,但是群臣无人上前说上一句。

  这时姬延将手中的天子剑双手捧到嬴政面前,“从今而后你便是人族人王,当以人族为重。”

  嬴政接过天子剑,郑重道:“必不负所望。”

  姬延点了点头,向祭坛下走去,走到嬴政耳边时,姬延开口:“人族能有今天,是无数人的奋斗、无数人的付出,更是无数先辈的热血还有无数人的牺牲还来的,今日吾将人族交给你了,吾姬氏一族得到解脱,而人族将由你来承担了。”

  不等嬴政回答,姬延默默走下祭坛。

  看着姬延的背影,嬴政默默握紧手中的天子剑。

  这时大秦丞相李斯手拿祭文来到祭坛之上,祷告上天,祭祀大地,同样念诵大秦开国之不易,列代秦王之功绩,最后才是当今秦王政之功,横扫六合、荡平不臣,威加寰宇。

  待到李斯沉长祭文念毕,下了祭坛,林夕踏上祭坛。嬴政立于其前,林夕从身后内侍的手中一一接过,再一一为嬴政穿上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最后,林夕将冕冠捧在手心,看着嬴政心中感叹,当年的小家伙终于成长起来了,从今天起他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老师——”嬴政看着入神的林夕轻叫道。

  林夕惊醒,笑道:“呵呵,没事,为师只是想起了以前。好了,今天是政儿你的加冕大典,今后你便是皇帝了,记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皇帝不仅仅是殊荣,更是责任。”

  嬴政深深一拜,随后说道:“多谢老师教诲,政儿必不负老师所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林夕点了点头,将冕冠待到嬴政头上,正了正,最后将其系上,转身走下社稷坛,今天的主角是嬴政。

  只见身穿冕服,头戴平天冠的嬴政面向群臣,将天子剑挂与腰间,一手握剑柄,一手负于身后,晃晃之气弥漫而出。“今日朕加冕人皇,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称皇帝。”

  嬴政话语一出,观礼之人便纷纷色变。

  “眼前之人何德何能可自称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竟自称皇帝。”诸子百家之人皆愤怒的看着嬴政。

  即使是大秦百官同样面面相窥,他们从未想到自家君主竟自比三皇五帝。

  只是嬴政毫不在意,继续说道:“今日起,朕为皇帝,愿我大秦万世永存,人族万世永昌。”

  闻言,一众大秦文武、士卒皆跪倒在地,高声喊道:“愿我大秦万世永存,人族万世永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秦之人皆跪倒在地,周室官员见状,皆战战兢兢的跪下,只余诸子百家之人站立,望着嬴政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如今大势在秦,站便是不服王化;但若是让他们跪下承认嬴政可比三皇五帝,作为三皇五帝传承的诸子百家又不愿,如此尴尬让众人一阵骚乱,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各自的家主。

  此时各自的家主也不知如何是好,三皇五帝是上古圣皇,更是他们共同的祖师,诸子百家皆自认得自三皇五帝道统,若今日他们跪下,便真正承认了嬴政至高无上的地位。嬴政一日不死,他们便一日不得违抗,诸子百家就永远活在嬴政的阴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