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娜,Yina 第二章 雨夜,回忆(中)
作者:深秋梧桐89的小说      更新:2018-12-02

  2

  喜欢读书是一方面,购书却是十分困难的,高中的生活费并不多,新华书店或者宜县桥头的两个稍大一点的书店是不敢去买的,但是会经常去看,反正又不用花钱。能买的书,也都是地摊上十元一本的书,虽然都是些盗版或者旧的书籍,但内容却还是清晰可看的。在我购买的地摊书当中,映像最深刻的还是鲁迅先生那本精选集,陪伴了我好多年。在这高中四年的时间里,竟不知不觉的在地摊上买了好几箱的书,回到家还常常遭到父母开玩笑似的数落。后来在北海,北海的几个较大的书店也经常逛,但是并不会买。那时用的还是父母的钱,不敢乱花,然而北部湾广场的长青路的那条烧烤街的街头却是有地摊书卖的。每到周末,必定会去哪里淘几本书回来。因为大专的生活费要比高中生活费宽裕得多。买的书也逐渐多了起来,只要是感兴趣的就买,买回来的书,也都是随便翻一两页就丢了,根本没能静下心来去好好读,那个二十出头年纪,确实还是太浮躁,做事情也都是三分钟的热度。静下心来看书的热情或许只有三分中,然而我喜欢书籍、喜欢购买书籍的热情并不是三分钟的事情。2012年在北海毕业后,来到柳市工作,头两年的工资并不多,虽然单位包食宿,一些生活用品还是需要自己掏钱购买,一个月下来基本也是没有什么节余的了,购书也只是一种奢望。

  但还好就是单位有自己的图书阅览室,虽然不大,六米宽、七米长,四十二平米这样。三个书柜,每个两米长,沿着左边墙壁依次排开直到门对面的窗户,每个书柜有三层,每个书柜每层划归一类,大致分有八类书籍;有励志类的、有文学类、有管理类、有军事类、有历史类、有法律类、生活运动类、电脑办公类的书籍。书柜对面的右边墙壁下,则是排着四张定制的长桌,每张1.2米长,桌面不是平的,而是一个45度角的直角三棱柱体横着靠墙而放;棱柱斜面宽60公分,这斜着的桌面四边用有食指大小的方形木条围着,从桌面中间也就是30公分处,也用同样的方形木条把桌面一分为二,木条的作用无非就是用来固定和排放各种各样的杂志,杂志也总是整齐的间隔距离相等拼排放着。进门对面的铝合金拉窗下呢,放的是三个报刊架子,也是一字排开,各类报纸也都有,安安静静的呆在报夹里挂在报架子上。窗户正中位置,隔着报刊架子一米远地方,六米宽的屋子,除去左边墙壁下的书柜和右边墙壁下的杂志书桌,这余下的空间也是足够宽大的,也足够摆放两排方桌,紧靠着向门的方向伸展开去,每排桌子放八张椅子,也就是我们读书阅览做笔记的地方。

  如若不是我对书籍的极大兴趣和对图书室的热爱,已经调离原单位有四年之久的我,对我曾经呆过两年的图书室恐怕也是很难记忆犹新的了,也不能如此清晰的记得里面的布局和摆放,也不能如此明朗的回忆出每个书柜里都摆放着些什么书籍。也正因为我个人对书籍的喜欢,单位领导也就让我负图书借阅登记,以及打扫阅览室卫生的任务,这对我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差事,我接手图书室的头一个星期,就把书柜里面的所有的书名记了一遍,同时也记住他们存放的位置,当同事想要借阅时,我要能以最快的时间帮他们找出来。然而在我负责阅览室的那段时间,我才发现,我的同事们似乎也并没有几个是喜欢阅读的,偶尔有两三个人进来翻翻杂志,书籍基本是没有借阅的,或许是这些书籍太过于旧的缘故罢,都是一年又一年留存下来的书籍,更甚是有其他单位过来慰问时捐赠给的。不过这倒也是给我省了事情,平时也就打扫卫生就行,剩下的时间,就能自由自在的阅览室里,阅读这些旧得不行的书籍了,我对书籍是没有挑剔的,只要里面没有缺页,没有模糊的页,没有我看到一半时就会丢失内容的书,我都是来之不拒绝的。

  这两年的图书管理生活,也是让我对书籍更是喜欢和热爱,虽然在原单位的两年半时间里,不只是要做管理图书的事情,更多要做的是那些重复不断繁琐不停的事情,然而这一间简单的图书阅览室,里面书籍虽然是陈旧了一些,但比起其他地方来,也就算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了,最常呆的地方了,一有空闲的时间,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里面尽情享受我的读书时光……2014年12月以后,在单位也不算是新人了,业务能力也都有长进,这工资待遇也跟着翻了几番,一个月都能领到好几千,除了生活用品的费用,手头上也就开始有了节余。这手头一有点宽松了,这购书的恶习又开始停不下来了,五星街的新华书店也是常去的地方,然而书店的书还是太贵,确实是下不去手。2015年元旦的时候,在同事们的教学之下,开始懂得使用淘宝,淘宝里的书籍确实要比书店里的便宜得多,既然那么便宜,下手也就没有那么揪心,这购书的恶习就这样转移到了网上去了,不到三年时间里,这购买的书籍又是好几大堆,装在箱子里的话也有好几个箱的了,这恶习也真不懂何时能改掉,也许也只有饿着肚子的时候,才不敢这样乱出手罢……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