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集2018 《关于纯文学》
作者:深秋梧桐89的小说      更新:2018-11-19

  《纯文学——百度文摘》

  纯文学是汉语词汇,包含三种含义,第一种是与古代“文学”概念相对的现代独立的文学学科观念;第二种是指与工具论文学观相对立的自律的审美的文学观;第三种是与商业文化相对抗的文学观。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共同的工作。

  国内对于纯文学的理解如下:在文学家中有一小批人,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层次,他们的目光总是看到人类视界的极限处,然后从那里开始无限止的深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断地击败常套“现实”向着虚无的突进,对于那谜一般的永恒,他们永远抱着一种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表层的记忆是他们要排除的,社会功利(短期效应的)更不是他们的出发点,就连对于文学的基本要素——读者,他们也抱着一种矛盾态度。

  自始至终,他们寻找着那种不变的、基本的东西,(像天空,像粮食,也像海洋一样的东西)为着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这样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被称之为纯文学。实际不尽然,“谎言去尽之谓纯。”文学作品中能把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阶级秩序谎言等愚民性质的谎言去尽才是真正的纯文学,否则只能算是谎言文学。

  “谎言去尽之谓纯。”,文学作品中,只有把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阶级秩序谎言等愚民谎言剔除干净了,作品才具备了往“纯”迈进的可能。“纯”的文学用义无反顾地向内转的笔触将精神的层次一层又一层地描绘,牵引着人的感觉进入那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内核突进。凡认识过了的,均呈现出精致与对称,但这只是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发起冲击。精神不死,这个过程也没有终结。于写作,于阅读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见,这样的文学必然短期效应的读者不会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学氛围不好的话,作者很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中国文化传统势力是太强大了,它那日益变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与苍白,它早已失去了独自担负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汇集起世纪的阴云,挡住有可能到来的理性之光。我认为我们的文学急需的,不是那种庸俗的关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讨论,(这种讨论令人显得猥琐)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魄,一种对于生命的执著,和对于文学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自信,才不会局限在日益狭小的观念中,才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束缚,逐步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境界,从而刷新传统。

  一些别有所图的大人物由于自己所处的高位,也由于知识结构的陈旧过时,在文坛上不断发表言论,企图将纯文学的概念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让其自行消亡。他们口口声声强调作家要关怀他人,理解他人,对大众的疾苦不能熟视无睹等等。试想一个人,如果他连自己的内心都不关怀,也不去认识,任其浑浑噩噩,那么他那种对“他人”的关怀,对于被关怀的对象,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当下“赢得”很多读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暂时的麻醉吧。还有的人将“自我”限定为表面层次的世俗观念,缺乏起码的文学常识,以自己的半桶子水来蒙混读者,以掩盖自己创造力的消失……这些观念之所以能流行一时,说明读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纯文学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纯文学在中国这个古老守旧的国度中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它的生长,有赖于作家们和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把谎言去尽,这是从胡适鲁迅到《就是》作家共同奋斗的目标。当纯文学的探索开始之际,写作者立刻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已经存在的自我的对立面,这个自我是由文化、社会、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构成的表层的自我。这些因素坚不可摧,聚成铜墙铁壁。如果人要进行纯度很高的创造,他就必须调动深层的潜力,战胜旧的自我,到达空无所有的极境。因为只有在那种地方,精神的好戏才会开始。那一次又一次对于已有的传统、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实也就是精神对于肉体桎梏的挣脱。每一位写作者,他的肉身都是由过去的传统滋养着的,而如今他所进行的发明创造,却使得他必须决绝地向肉体挑战,将这种自戕的战争在体内展开,仅凭着一腔热血和自发的律动进行那种野蛮而高超的运动,并且绝对不能停下来,因为停止即死亡。这便是纯文学作家的危险的困境,也是自古以来纯文学作家的命运。

  作为一名生长在中国的写作者,血液里头天生没有宗教的成分,那么,当他要与强大的传统世俗对抗之际,是什么在支撑他,使他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是我长久以来在体验的问题。现在答案是一天天清楚了。艺术本身便是生命的艺术,一个人如能执著于纯粹的艺术冲动,那便是执著于生命,执著于那博大精深的人性。在十几年不懈的追求中,我在体验到纯艺术的终极意境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这种纯美之境是同宗教意境并列的,也许还更为博大,并且二者之间是如此的相通。不知从哪一天起,作为写作者的我便不知不觉地皈依了这种生命的哲学,只要我还在写,我便信。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只能在行动中实现的信仰。谁又能说得清生命到底是什么?人只能做,让一个又一个的创造物闪耀着奇迹般的光辉,这一过程,大约就是将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吧。即使有一天,我因年老体衰无法再写作了,恐怕也只能生活在那种奇境的回光之中,因为那是我作为“人”的一切。

  艺术的境界是一种自找痛苦的境界,当然也是唯一不会枯竭的源泉。人的承受力一天天随着痛苦加深而增强,时常为了进一步的突破,人不得不分裂自己的肉身,于是鲜血四溅的场面反复出现,然而还必须凝视这种场面,因为那是生命迈向高级阶段的前奏。既然已与传统决裂,现在写作者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体内自力更生似的运动了。不断为自己设障碍,让主体处于狗急跳墙的境地,是每个纯文学写作者日日要做的操练。衡量一名作者是否合格,就要看他是否具有“拼命”的素质,因为畏缩和颓废是这种创作的大敌。那种把写作仅仅当作自娱,不思进取的文学并不是真正的纯文学,而是变相翻新的传统士大夫的旧货。纯文学作者不能说是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歌颂生命,高扬精神仅仅是为了表达他们对于一种境界的追求,而非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宗旨。写纯文学的作者一般都沉浸在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这种理想,又是通过对自我的解剖与分裂来实现的。即使作者主观上是要在痛苦中自娱,这种创作也必定会教育读者,提高读者的境界。阅读了这样的作品的读者,决不会是眼前黑蒙蒙的一片,反而会振奋起精神,以各自的方式向命运挑战,并在追求中摸索出自我分析与治疗的方法。

  既然艺术这是生命的形式,那么纯文学作者便一刻也离不开世俗,离不开肉体的欲望,否则创造就失去了源泉。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抵达人性之根的关怀,也许一般的读者看不到这种关怀,但作者本人必定是那种在内心深深地卷入世俗纠葛,迷恋世俗的个体。他同普通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他在卷入、迷恋世俗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带来折磨,带来内耗,而作品,就在其间诞生。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类的是认识自我的可能性。我们平时所鼓吹的“世俗关怀”同纯文学里头隐藏的世俗关怀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一个是浅层次的,一个是深层次的而已。(当然那种出于意识形态的歪曲论调除外)我在我的文学生涯中碰见过不少使我眼前为之一亮的纯文学,那种遇见同道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但我在这里不得不指出,我们所属的那种文化的确具有致命的弱点,使得一些纯文学的追求者不能将事业进行到底,半途而废的例子到处都是。但时至今日,整个文坛对于这个明显的事实并没有产生应有的认识,鱼目混珠,似是而非,蒙混过关的言论满天飞,就是看不到真诚。纯文学是小众文学,这个小众文学需要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朝气蓬勃的批评家来对读者加以引导。因为纯文学所涉及的问题是有关灵魂的大问题,对纯文学的冷淡就是对心灵的漠视,如此下去必然导致精神的溃败和灭亡。

  最近几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之后,总会引出一些话题。一个话题便是,“纯文学大规模撤退”或“纯文学一年不如一年”。在第一次“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十位中,传统的纯文学作家占据了五席;而到2007年发榜时,这个数字降低到了四席;到2008年发榜时,前十名中已无一个传统文学作家;2009年和2008年基本一致。2010年虽依然可以看到贾平凹、王蒙、麦家、周国平的身影,但这四名作家也依然在前十名之外,而他们的版税加起来(795万元)还不够郑渊洁的零头(1950万元)。

  按常理推断,纯文学作家越来越远离那张榜单,意味着他们的图书销量不高,而图书销量不高又意味着读者不多,于是也就有了媒体的惊呼。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有所谓的纯文学吗?如果有,纯文学读者都到哪里去了?如果纯文学已经出现了问题,纯文学是不是已徒有虚名?

  好几年前,李陀先生有篇关于纯文学的访谈,影响很大。在他看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文学用“怎么写”冲击“写什么”时,纯文学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但90年代以来,社会变化很快,许多作家却没有及时调整,而是依然聚集在纯文学的旗帜下磨刀霍霍,结果,这一观念就妨碍了文学的发展。

  根据李陀的描述和分析,纯文学在90年代以来的作家中还挺有市场,我(赵勇)的看法与他略有不同:如果说80年代确实存在着一种纯文学观念,90年代以来,这种观念已逐渐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现如今,虽然还有纯文学这种说法,但或许早已名不符实。也就是说,今天所谓的纯文学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纯文学了。

  再说读者。如果有所谓的纯文学,自然也应该有纯文学读者。而纯文学读者的阅读趣味,往往是在青少年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有人把上个世纪80年代概括为“精神阅读”时期,以此和90年代的“物质阅读”、新世纪以来的“功利阅读”相区别。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这意味着80年代存在着数量不少的纯文学读者。当然,那个时代的儿童文学数量不多,青春文学还没面世,青少年读者自然就只能多去读一些名家名著。在文学名著的世界中呆久了,便会形成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

  然而,随着“物质阅读”时代的来临,读者的阅读趣味逐渐为另一种文学样式所建构。比如,以前是通俗文学,如今又有了青春文学。青春文学究竟能让青少年读者形成怎样的阅读趣味,如今还缺乏足够的研究,但无论怎样,恐怕都不大可能与纯文学有关。而一旦青春文学的阅读趣味形成之后,读者既读不懂纯文学,也很可能会排斥纯文学。于是,当今的纯文学,首先失去了大量的青少年读者。

  青少年读者缺席,不是还有中老年读者吗?当然没错。但问题是时过境迁,这一类读者很可能已失去了当年的文学阅读热情,于是,崔健所唱的“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念念报纸吧”,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另一方面,真正的文学阅读还需要有点闲心,那样才能让阅读落到实处。作家马原有言:“看小说一定要沏一杯茶,安安静静的,没有人打扰,心里很闲。不会想:今天股票涨了还是跌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但中年读者有闲吗?估计够呛。老年读者倒是闲下来了,但他们已人老眼花,精力不济。这就是所谓的贼心贼胆都有了,贼没了。

  所以,今天纯文学读者很可能已经少之又少。而失去了大量读者的阅读与呵护,纯文学的生产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与影视联姻的纯文学作家越来越多了,这种做法自然也能让一些观众再度变成读者,但问题是,一旦某部小说很适合影视改编,文学的纯粹性便打了折扣。结果,纯文学又开始变得不纯了。

  小品中有纯爷们一说,实际生活中却是这种爷们越来越少,文学似乎也是如此。这大概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说的“全面抹平”吧。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再过若干年,“富豪榜”发榜后,人们已不会关注纯文学这个问题了,因为纯文学已变成了一个伪问题。上文引自某报刊,作者基本没有把谎言文学和纯文学区分开来,这种论述目前在国内比较普遍,但是并没能把握纯文学的实质。

  谎言文学

  谎言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来说的一个概念。纯文学中是一定不能掺杂谎言的,纯文学作品的整体及每一个细节中必须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等级谎言、愚民谎言、崇高谎言、崇低谎言、流行谎言、局限于功利的谎言等各种谎言。在这里谎言的概念要与虚构区别开来,虚构是属于“怎么写”的范围,而谎言只属于“写什么”的范畴。纯文学允许虚构,但是不允许有谎言。相反,为谎言而写作的作品就属于谎言文学,或者说掺杂了谎言的文学就称之为谎言文学。

  中国历代有很多科举才子,文章也曾冠绝一时,但是因为他们在封建的文学流通审查制度甚至文字狱的压迫下,他们的写作很难摆脱谎言的限制,要么歌功颂德,要么制造迷信、制造愚民谎言,历代状元都有文笔很好的作品,但是作为纯文学流传下来的很少。欧美古代的宫廷文学也属于谎言文学之一种。

  可喜的是,在封建社会如此艰难的写作环境中,中国文学还是产生了《唐诗》、《宋词》、明清四大小说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聊斋志异》等纯文学作品。

  虽说谎言文学不可能产生现实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历史价值,但是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对出版、图书装帧、印刷技术上却往往能产生一定的价值。谎言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复制,同一时代很多人会重复相同的谎言,这些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士大夫的宫廷和豢养生活。谎言文学一般都是当时印刷最精良的作品。对谎言文学的发掘还可以研究学习古人的印刷技术、图书出版技术。

  纯爱小说,言情小说的一种,“纯”可以理解为纯洁和纯情的意思,一般指的是用纯净唯美的文字,描写了淡淡忧伤却深深感人的爱情,用淡淡的温馨与甜蜜来引发人们对纯情美好爱情的向往,此类小说的文字往往简单而动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平静但是很生动。这类作品往往流露出清新,健康的气息。一般很少出现泛滥的色情文字,结局又一般很让人感动,所以为现代年轻人所热爱。

  耽***oys‘Love,简称BL),最初指无法到达的终点。随着小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比如说耽美这一词。“耽”,沉溺;入迷。耽玩/耽于幻想;“美”,则指美好的事物,这里特指美少年。耽美,即沉溺于美少年之恋。耽美最早是指一切以美为基准的事物,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不过目前逐渐指向描写男男恋(BL~boy‘slove)或者女女恋(GL~girl‘slove)的小说或者动漫了。但耽美文学和同志文学还是不同的。耽美文是以美形男之间的‘爱’为基准,也有如同志文学般写实的。

  耽美小说[1],又称BL小说,是描写同性恋爱情的小说,尤其是男同性恋,称呼都来源于日本,耽美的意思是唯美。耽美一般有漫画和小说两种,也分为同人和原创。

  同人是将别人作品中的人物拿来写或画,进行男男配对,是一种表达喜爱的方式。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

  投稿截止134天后

  活动日期2018年09月12日-2019年06月30日

  一、征文背景

  红袖读书是阅文集团调度全集团优质资源,专为女性打造的移动阅读APP,是目前阅读市场上,真正深入挖掘女性阅读用户心理,立志成为最好的女性阅读产品的一款优质app,于18年8月17日(七夕节)正式上线。

  该款app汇集了阅文旗下所有优质内容,在女性阅读方面,囊括了红袖添香、潇湘书院、云起书院、起点女生网、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等优质内容,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女性阅读需求,我们即将面向所有优秀创作者,推出超人气全球征文大赛!

  二、征文主题

  我们将于18年9月12,推出“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该次征文我们除了言情赛区,还会首次推出“纯爱”赛区,并送出百万现金巨奖和明星作家打造计划!

  没错——“冲鸭,这skr百万大奖!”

  我们的愿景是——下一个大神天后就是你!

  征文要求展开

  云起书院起点女生网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言情小说吧

  玄幻言情--西方奇幻远古神话异世大陆魔法幻情异族恋情东方玄幻异能超术

  仙侠奇缘--武侠情缘远古洪荒古典仙侠现代修真仙侣奇缘

  古代言情--宫闱宅斗经商种田古代情缘穿越奇情古典架空女尊王朝西方时空清穿民国上古蛮荒热血江湖

  现代言情--都市异能豪门世家民国情缘极道江湖都市生活官场沉浮商战职场婚恋情缘娱乐明星异国情缘

  浪漫青春--叛逆成长青春纯爱青春疼痛青春校园

  悬疑灵异--神秘文化灵异鬼怪悬疑探险推理侦探恐怖惊悚幽冥情缘

  科幻空间--星际恋歌古武机甲超级科技时空穿梭未来世界进化变异末世危机

  游戏竞技--体育竞技网游情缘游戏异界电子竞技

  N次元--同人衍生唯美幻想萌系变身青春日常搞笑吐槽

  纯爱小说--女生百合同人纯爱古代纯爱现代纯爱

  短篇--影视剧本评论文集生活随笔美文游记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

  本次全球征文大赛,我们欢迎具有创意性的原创文章,尤其是有脑洞、有创意、有特色的原创文学作品!

  言情赛区——

  比如你可以写一个类似电影“西虹市首富”的横财流,来个“天降横财数百亿”的创意构思;

  比如女主可以从普通都市少女莫名成为道观主持人,踏上修行之路的都市修真冒险故事;

  比如你可以将华夏历史玄幻化,写出类似凰权、扶摇这种有鲜明特点的历史玄幻文;

  比如你可以写各种穿书、穿女配、反穿正穿斜穿……各种创意穿……的新颖作品,只要你有创意,有质量,有特色,我们就需要你!

  纯爱赛区——

  你可以住在《妖怪公寓》里,构造一个人类与妖怪和谐共存的奇幻都市,让看似平凡的主人公结识一群萌点多样的异族朋友……

  你可以成为《非职业半仙》,在风平浪静的生活中布下鬼怪横行的灵异陷阱,让身为风水师的主人公带我们揭开重重谜影……

  你也可以想象末日世界,《地球上线》,将看似平淡无奇的世界幻化成一场华丽的通关游戏,让身携异能的主人公带我们披荆斩棘……

  又或者,你愿意《伪装学渣》,用最平凡却最真挚的情感,烘焙出一块校园里温馨暖人的小甜饼……

  而且本次征文在字数方面,我们将不做特殊限制,无论你是10万字短篇,还是200万字长篇,统统可以!

  征文赛制

  言情赛区vs纯爱赛区

  1、言情赛区是指作品以女性角色为作品主要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品;

  2、纯爱赛区是指以男性角色为主要视角,面向女性读者的作品;

  3、两大赛区互相独立,分别竞选,每部作品只能参加一个赛区,作者名下如果有多部作品,最多允许2部作品同时参赛。

  4、征文结果由专业委员会评定

  参赛办法

  1)新建作品,在作家专区的建书页面勾选“红袖读书全球征文大赛”,即可参赛。

  2)已有作品,可在“作家专区”的“征文活动”中,找到“红袖读书全球征文大赛”,“立即投稿”选择“已有作品”,即可参赛。

  3)作品类型选择“纯爱小说”,视为参加纯爱赛区;作品类型选择除“纯爱小说”以外的其他类型,视为参加言情赛区。

  征文其他说明

  1、18年9月12之前发表的连载作品,也可以参赛,详细参赛办法参考第九大点参赛办法。

  2、作品版权要求全部归属作者自己,如作者版权存在争议或异常,我们有权取消参赛作品获奖资格。

  3、作品要求完全原创,不得存在抄袭、高仿等情况,否则我们有权取消对应作品获奖资格,并作出相关处理;情节严重的会进依法处理。

  奖项设置

  征文奖励

  两个赛区分开评奖,将各自评选出冠、亚、季军,获得丰富的奖励以及至高的荣耀。

  冠军——立获20万现金奖励,并获得“阅文集团明星作家定制计划”,享受阅文集团全方位的明星级别资源推广。

  亚军——10万人民币现金奖励,并获得“阅文集团明星作家定制计划”,同时享受阅文集团全方位的明星级别资源推广。

  季军——5万人民币现金奖励,并获得“阅文集团明星作家定制计划”,同时享受阅文集团全方位的明星级别资源推广。

  同时将决出以下六个单项奖:

  最具IP改编价值奖

  最佳图书奖

  最佳创意奖

  最具人气作品奖

  最佳短篇奖

  最烧脑作品奖

  以及以下五个个性奖:

  最受欢迎男主角

  最受欢迎女主角

  最佳配角奖

  最佳新秀奖

  最强流量王

  征文时间

  18年9月12日——19年3月12日

  评奖时间

  19年6月

  征文流程

  1

  征文时间

  作品征集

  2018年09月12日-2019年03月12日

  2

  评奖时间

  作品评选

  2019年06月01日-2019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