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深处 第五节 帐篷外的枪声
作者:九月的小说      更新:2018-11-11

  这里挤了很多人。

  他们架起长枪短炮,迫不及待对准那位坐在折叠式行军椅里的老人,快速扣动扳机。没错,那的确是扳机。这座大帐就是战场,所有企图用语言和表情掩盖真相的发言者都是敌人。

  至于真相,不管真理是否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管群众的眼睛是否雪亮,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镜头、不同的笔下都有着不同的真相。只要报道能够赢得更多关注,那便是真相。而挖出真相的主要方法则是让对方犯错。

  即将展开对话的,既不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军方新闻发言人,也不是往往只回答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一例无可奉告的助理司令官,而是货真价实的A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和联军最高指挥官、如假包换的四星上将。一位优秀的将军,不可能同时是优秀的外交官。他们正等待上将犯错,等待他们肚子里早已拟好的真相自己蹦出来。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他们信心满满,唯恐被仍在不断加入战场的友军抢了先机。帐外闻讯赶来的友军越来越多,但获准加入战场的越来越少,终于,宪兵放下帐幕。这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

  然而将军迟迟没有抬头,他小口小口喝着粗大行军杯里的热水,像在寻找一种温暖,寻找支持。那位忠诚的华裔副官怀抱M1A2*,沉默地坐在上将侧后方,伸手就能拉到,但此时爱莫能助。

  人们渐渐有些焦燥。

  有的摄像师微微侧过镜头,一边数着副官脸上的黑头粉刺,一边聊胜于无地按动快门。不论对焦点对准谁,闪光灯对这一老一少都是公平的,但副官似乎察觉到了异样,他向那只不务正业的镜头报以不悦的眼神。

  摄像师笑了笑,将镜头移向那支M1A2*,继续按下快门。

  这是一支再普通不过的*,与帐内、账外很多步兵或手持或肩背的一样,并未挂载更多附加挂件。它普通得很有底气,证明这位副官不是那种需要特别装备来衬托其不凡的花瓶。

  摄像师忽然想起半个世纪以前,有位名噪海内外的将军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华裔副官。同样的黄皮肤、黑头发,同样沉默的样子,以及同样再普通不过的步枪。

  摄像师身边那位搭挡,颇有默契地举起了右手,“在正式开始以前,我能否有幸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呢?上将。”

  上将捧着暖水杯,缓缓抬头。

  “当然。”上将回答。

  “谢谢。”注定要离胜利最近的记者呵呵一笑,似乎想让战斗开始前的整个气氛也跟着轻松起来,“您身边这位副官,让我想到一位逝世不久的A国老兵,名叫‘杨孟东’。”

  上将果然露出了笑容。

  “你说的是狄克吧?”上将放好暖水瓶,表示对这个话题还感到满意。他打了个慈祥长者此时应有的手势,“但很遗憾我不是史迪威,他也不是狄克。他叫乔治,是我的副官。正如你所见,我的乔治和史迪威的狄克一样,都是忠诚、勇敢的A国军人,不是吗?”

  更多的镜头,暂时转移到副官乔治身上。这让莱布其上将感到轻松了许多。

  “让我们开始吧!”上将不失时机地宣布道。出于感激,他示意秘书将话筒首先交给那位“给了一个轻松开始”的记者。

  战斗正式开始。

  相机、话筒、电脑,以及紧急时刻总能起到备份作用的录音笔一齐动员起来,几十张嘴对上将一人展开了轮番轰炸。帐外的战斗同时也在进行着,这座叛乱的城市无处不是枪声,只是或远或近罢了。

  约定的时间到了,潜伏在几百米外的血鸟58号扣动扳机。

  子弹击中一辆坦负外围警戒的悍马,打碎了侧窗玻璃。

  趴在方向盘上打盹的士官跳起来,脑袋磕到车顶。他发现自己并未受伤,但他迅速逃离危险现场,趴到车的另一侧,用步话机呼叫支援。

  “该死!他们没有离开!”

  “我问你受伤吗?”

  “没有,长官。子弹打偏了。”

  “那或许是城里的流弹,老弟,别紧张。总之你先不要乱动,我会尽快确定威胁在哪。”

  “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上将,这里确实不*全。”心有余悸的士官建议道。

  “我马上联络乔治,你不要乱动.........长矛呼叫牧师、长矛呼叫牧师,长矛6号受到不明袭击,暂时没有伤亡。长矛建议骑士转移、长矛建议骑士转移,完毕。”

  “有大股敌人行动的迹象吗?”

  “目前没有,长官。”

  “这次发布会对于平息国内舆论、稳定前线军心具有重要意义,上将不会轻易离开。你继续观察,人不够就向司令部请援。”

  “........是。”

  A军中的副官是个“官”,但不具备固定职权,其实际职权取决于长官的信任度,更多时候是作为私人生活助理兼警卫存在,只有在长官指派具体事务时才具备一定权力,“混得差的”甚至不如一般参谋。乔治上尉显然不属于“混得差的”那一类,早在莱布其座机降落前,驻守现场的宪兵就收到高雄防卫司令部参谋长的来电,“须在乔治上尉协调、部署下,确保莱布其上将此行安全。”

  “任务优先于职务”是A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它减少了指挥层次,提高了部队执行效率,使战场指挥实施近似于实时。同时,这种指挥体制往往要牺牲一定的“未知危机的预见性和可控性”。将负责现场警戒的宪兵直接置于司令官副官指挥之下,固然能够提高指挥效率,但乔治毕竟不是宪兵参谋官出身,也没有一线作战指挥经验,一旦发生超过他能力范围的变故,高雄防卫司令部将会因为中间指挥链缺失、顶级指挥层并行事务太多而难于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变。此类情况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顶级指挥层宁可不断向一线添兵,寄希望于一线指挥官“兵多补拙”。好在A军至少在目前,还保持着全球首屈一指的运输保障和火力支援能力,一线所需的兵力、物资及火力支援总能及时到达,应付索马里黑帮、*乱匪那些小打小闹绰绰有余。

  “斯特瑞克!嘿,我爱你!斯特瑞克!”

  没过多久,毫无例外蹲在街边墙角大口喘气的宪兵们兴奋地喊了起来。

  “斯特瑞克”是二战和越战中阵亡的两名士兵的姓氏,他们并非出自同一个家族,只是有幸加入同一支军队,并不幸地为此付出了生命。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兵,但现在他们的姓氏已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他们无处不在,被和他们一样普通的A国士兵们感激地称为“战场911”。

  一支由2辆运兵型、1辆侦察型“斯特瑞克”装甲车组成的特遣分队,以中国110们望尘莫及的速度,抵达了二次遇袭的哨所。除了9名步枪手、3名机枪手和2名狙击手,他们还带来反狙击探测系统。

  侦察车朝发现情况的外围哨方向继续赶去,经过弹痕采样分析和周边建筑群雷达扫描后,很快确定了子弹发射源方位。

  “子弹是ROC制式T93狙击步枪发射的。”特遣队分队的带队中尉掩着听筒,对守在帐篷外徘徊不定的宪兵少尉说。

  “不是流弹,对吗?”

  “说实话,那个楼顶并不利于逃生,只有营救人质的特警狙击手才会选择那种地方。如果你们敢向前几步,他跑不了。”

  “外围哨只能起到警戒作用。”宪兵少尉说:“向前几步其实很容易,可谁来为上将的安全负责呢?我的中尉。”

  “别误会,亲爱的,我认为你请求支援非常正确而且必要,因为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没走远,可能另有目的吧。乔治上尉呢?指挥部说这里管他归。”

  “别指望他会离开上将半步,中尉。”宪兵少尉抱怨道。

  中尉努努嘴,“那不是来了吗?”

  乔治真的来了。

  走出帐蓬以前,他将岗位交给了同属司令官办公室的一名军士。后者曾负责对记者们搜身,帐蓬里的安全可以保证。

  “为什么这些人还在这里?”乔治看到帐蓬外还有不少记者。

  这些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准进入的记者,仍像苍蝇一样围着帐篷,专等着发布会结束后堵住准备离开的上将。

  “与其担心这些记者,不如把该死的新闻发布会挪到更安全的地方。”

  身高一米九二的宪兵少尉微微低下额头,毫不怯色地看着永远只能仰望他的长官。A国不存在“纯种”的A国人,但白人对唐人的优势感与生俱来,并不会因为一个林书豪而有所改观。中尉察觉到这里的气氛有些怪异,匆匆敬了个礼后,便识趣地走开,部署加强外围巡逻事宜去了。

  “您好?”

  一个光听起就很美的声音,瞬间浇灭乔治上尉强压在胸口的无名业火。

  “大阪丰臣联合资讯记者,丽莎.海斯,您可以叫我丽莎。”

  “丽莎.海斯?”乔治微微一怔。

  宪兵少尉倒是先乐了,“您一定是梅斯将军的女儿、SDF-1舰桥指挥官丽莎.海斯少校(动画片《太空堡垒》里的女一号),对吗?”

  “哎?作为九零后的您,居然看过《太空堡垒》。”

  “这么漂亮的女孩,刚才我居然没发现........”少尉弯下那高大的身躯,轻轻握住丽莎的小手,眨眨眼道:“很荣幸认识您,丽莎少校。”

  丽莎握着少尉的手,却将含嗔带笑的眼睛转到上尉脸上。

  “您在哪见过我吗?上尉。”

  “当然。”乔治上尉摄住莫名搅乱的心神,淡淡说道:“两年以前,我随上将在横须贺住过一段日子,您比杂志封面的主角更令人难忘。”

  “真高兴您能记得我。”

  丽莎闪动明眸,那眸子宛如晴空之下坠入湖心的水滴,滴滴令人心颤。遭到冷落的少尉悻悻松开大手,悄声退到乔治上尉身后,甘心地做起那忠实的部下。

  “您的证件出什么问题了吗”乔治上尉挺了挺身,以掩饰此时的不安。

  “缺少上将办公室新闻组的复核。”

  “不是什么大问题。新闻参谋官柯尔少校正好随行,就在那边,如果您其它手续都齐全的话.......”

  “您真是个好人。”

  “请这边走。”

  “您先走。”

  两人互相谦认着,像古方东方爱情小说里传说的“相敬如宾”一样,亦步亦趋远去。宪兵少尉恨恨目送这对东方人的背影,狠狠吸了一口烟。